急救护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急救护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急救护理

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摘要:

总结了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主要包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预检分诊、快速分流;重伤救护、有序配合;做好陪检转运,保证物资供应;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成批伤员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批车祸;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大批车祸是指突然发生、涉及受伤人数多、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的事故灾难[1]。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经常承担各种大型车祸的救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突发性大批车祸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抢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将2016年5月15日13点29分在沈海高速盐城东台段一辆大型客车发生侧翻,造成车内50名乘客受伤的院内救治护理管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阅读全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溶栓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入院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5.0%;对照组中死亡的患者有9例,死亡率达22.5%;研究组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心肌缺血等疾病,很容易形成血栓,若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证实[1],院前急救护理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为了解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80例,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3±6.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9.7±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阅读全文

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阅读全文

严重创伤急救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开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2例,年龄14~72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7例,高空坠落伤32例,打架斗殴致伤3例。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者4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者13例,以腹部损伤为主者25例,以多发性骨折为主者12例。

1.2方法

为做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保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有效实施,患者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科室护理组在护理管理及人员素质培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具体实施如下。

1.2.1制度建设及规范流程(1)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医护技术训练,抓好质量检查等,为急救绿色通道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2)规范流程,急事急办。危急重症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后由分诊护士直接送入抢救室处置,抢救室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后,立即上报二线医生或创伤中心医生,由二线或创伤中心医生启动绿色通道。科室将相关表格包括病情记录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手术同意书、入院证等右上方均盖上“创伤救治急救绿色通道”印章,其他救治科室接到盖有印章的相关表单后,急事急办,一律执行“先处理后交费”的优先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急诊医学科后病情记录单由每个环节的医生进行填写和移交,要求护士填写好病情观察表。原始医疗资料应妥善保管,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好患者出入急诊医学科及各项辅助检查室的时间节点,便于总结和分析,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1.2.2人员管理(1)定人定时。创伤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无规律,伤病员时多时少,病情轻重不一,难以预测。针对此特点,护士长合理安排抢救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面对批量伤员时做到忙而有序。具体做法是以人定事,谁值班,谁就负责到底,时刻不离岗位,全天24h安排护士机动班、120值班等。(2)增强急救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急诊医学科具有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加之护士人力不足,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救治的质量和成功率,科室积极开展“假如患者是我亲人”的活动及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护士的急救及服务意识,热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把握“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3)加强在职训练。为了提高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与水平,不贻误患者抢救时机,本科室严格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管理手册》上的要求演练,并不定时进行抽查。采用操作训练、授课、教学查房、晨间提问、情景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使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并了解国内外急救医学的新进展。在抢救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参与抢救工作。

阅读全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成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小组,对2015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入院的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实施急救护理。[结果]31例病人痊愈出院,痊愈率86.11%;4例病人好转出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好转率11.11%;1例病人死亡,病死率2.78%。[结论]本组急救护理效果良好,病人生存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急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广大农村地区寒冷季节比较常见的急症[1],系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所致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2],且以昏迷为首发症状,常合并多脏器的严重损害以及各种并发症,若不采取积极的治疗还可引起后遗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影响其生活质量[3-4]。因此,及时高效的急救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对急诊收治入院的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2~70岁,平均43.5岁;重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20例,轻度中毒11例。

2急救护理

2.1成立急救护理小组

阅读全文

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急救护理管理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对群体急性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体会的研究,为医护工作提供参照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急救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测评,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很多。结论增加急救护理干预,能显著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效率,杜绝死亡率出现,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关键词: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急救;护理管理

0引言

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取了有毒物质后引起的常见疾病。此病无传染性,分急性和亚急性两种,多见于细菌引起的中毒。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是指在某个相对区域内突发的中毒事件,常发于公共集体场合,因牵扯人数众多,损伤惨重,所以拟定简便有用的急救预案,科学的程序操作,对解救病人脱离危险有重大意义。我院对群体食物中毒病人急救方面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现将抢救经验和护理体会分享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度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群体急性食物中毒病人中挑出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为:男女人数分别是48例、42例,年龄7~79岁。共同病症:摄取有毒物质后9h内,均有上吐下泻表征,重者出现脱水症状。将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几乎无差别,有可比性。

阅读全文

护生对急救工作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表现[1]。护士职业态度已成为现代护士素质的首要成分,培养护生形成稳定牢固的职业态度,对于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目前,有较多对护生护理工作职业态度的研究[3-5],而对于专科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急救护理工作职业态度的研究少见。作为从事急救护理工作后备军的护生,对该工作的职业态度将直接影响其就业的价值取向甚至护理工作质量。故笔者对我院186名本科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索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及从业影响因素,以培养护生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辽宁医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共186人,女生176人,男生10人,国家统一招生本科护生,学制均为4年,年龄20岁~23岁(21.0岁±0.6岁)。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文献[6]和研究者自身的经验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生对急救护理的职业态度、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不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其中职业态度问卷包括3个维度14个条目,其中1条~6条为认知方面,7条~11条为情感方面,12条~14条为行为方面。问卷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38,并邀请护理专家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认为该量表较完整地反映出对急救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态度倾向,可用于护生或护士职业态度的测量。本研究共对186名护生进行调查(大学三年级上学期,课程性质为考查课),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发放当场收回,问卷回收率100%,且全部有效。   1.2.2统计学方法   资料收集后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前后护生职业态度比较(见表1)   2.2不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见表2)   2.3本科护生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见表3)   3讨论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倾向。护士职业态度就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及对护士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护士素质要求和现状、护士劳动特点,护理学科性质和发展等多方面的认知、评价,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1]。   3.1职业态度   3.1.1认知方面   护士对急救护理工作职业态度的认知体现在护理人员对急救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对急救护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拥有的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等。本次调查发现,护生在急救护理学教学前后均认为急救护理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劳动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急救护理工作是一个崇高且受人尊敬的职业,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另外,经过护理教学更多护生认为急救护理工作风险大,调查结果说明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有较好的认知,急救护士更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抢救技术。   3.1.2情感方面   护士对急救护理工作职业态度的情感成分侧重于护理人员在急救护理活动中的情感状态和情绪体验。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护生认为经常面对危重病人情感压力较大,认为急救护士的工作方式有碍个人健康和家庭生活,认为从事急救护理工作很有成就感,对急救护理工作更加喜爱。调查结果说明,经过护理教育,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情绪体验更为客观、积极,对该职业认同感增强。   3.1.3行为方面   行为成分是态度与职业行为内在的联系部分,对职业行为具有动机功能和驱动作用,将直接影响职业行为。本次调查发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后护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急救相关知识,在危急情况发生时伸出援助之手,将来更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因此,经过急救护理教育,多数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从而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   3.2影响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因素   3.2.1影响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消极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有32.26%(60/186)的护生将来不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其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压力大、工作风险大、自己不适合,这主要和该职业的特点密切相关。急救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人群,心理压力大、体力消耗大、应急程度重、护理要求高[7],因此通过《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使护生对急救这一职业有了更加客观、深刻的认识,因此部分护生“知难而退”。   3.2.2影响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积极因素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本次调查发现,有67.74%(126/186)的护生将来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其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有成就感、福利待遇好、受人尊敬,说明护生在急救护理工作的择业意愿上更注重较高的心理需求,最重要的是工作成就感。所谓成就感,是指人们在从事一项活动过程中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展示,个体的工作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后的满足[8]。成就感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有成就感的人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勇敢奋斗,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良好的职业态度是做好急救护理工作的前提。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认同,职业态度较为积极,但仍有部分护生职业态度较为消极。因此在急救护理学教育中,应增加专业情感教育,紧紧围绕急救护理实践,开展情境演示教学,通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案例和绿色通道演练等,激发护生的工作成就感,增加护生的积极情感,塑造护生的稳定心态和良好的职业态度[7]。总之,作为护理教育者,应大力发掘提高护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塑造符合新世纪护理实践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我国急救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阅读全文

危机管理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急诊患者120例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配合。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急救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有57例,抢救成功率为95%,并发症发病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有50例,抢救成功率为83.33%,并发症发病率为20%,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病率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为外伤急诊患者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联合危机管理,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急诊科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危机管理;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外伤急诊急救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每家每户都会买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因此马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多,随着突发性创伤事件发病率提高,受到创伤进入急诊科救治的患者也逐年上涨,而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受创伤引发的外伤患者会累及各个脏腑系统,治疗手段复杂,也需要实施有效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预后,保证护理安全性的同时促进医患关系[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急诊患者120例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有男45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18~62岁之间,对照组患者有男46例,女14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患者大部分为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

1.2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