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金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金会投资管理研究
一、基金会投资现状
1.基金会资产投资过分谨慎
最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在2004年6月开始实施,其对基金会保值增值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确定了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对基金会没有做出过多的限定,完全由基金会的最高机构理事会来决策,但又要求理事会谨慎科学投资,以确保基金会财产的风险降低。《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理事会违反本条例和章程规定决策不当,致使基金会遭受财产损失的,参与决策的理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对基金会来说,一方面在资产投资方面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政府和相关机构不要求基金会必须投资那些品种,或是投资多少,只是要求投资行为必须是在不影响公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并要保证基金会资产的安全,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基金会资产投资的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有些无所适从,出现两种现象,由于资产投资管理方面缺乏具体的控制规程,许多基金会采取“过分谨慎”的态度,使得基金会资产的增值目标无法实现,另一种现象就是基金会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大胆投资,致使资产流失、缩水等情况频频发生。
2.基金会资产投资违规频频出现
基金会资产投资违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产的转移。主要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违规借贷给个人等形式。目前基金会只有《基金会管理条例》可以参考,基金会资产投资相关法规仍有待完善。由于我国基金会资产投资不是很普遍,针对基金会投资的管理规定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不是很成熟,仍然存在许多漏洞,缺乏监控,再加之基金会内部控制的薄弱,让有心之人乘虚而入,无法保证基金会资产的安全。中国青年基金会的“希望工程违规投资”案就是如此,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易晓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数额巨大。
二、基金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投资意识薄弱
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论文
一、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概述
(一)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功能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应该实现三大功能:一是质量提高功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筹集资金,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二是奖励资助功能,按照章程或项目协议约定使用受捐赠资金,促进教育教学研究,资助补助教师学生;三是资产保值增值功能,通过专业的理财促使资金保值增值,吸引后续捐助,创建示范效应,体现资金价值。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架构
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应该与学校的历史传统、机构设置状况等校情密切相关,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基金会管理条例》对于基金会制度的规定,借鉴国内外高校基金会的组织结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制定基金会章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基金会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经济杠杆作用。如浙江某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本400万元,法人为学校校级领导,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秘书设在学校计划财务处,基金会财务委托学校财务管理,执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基金会的成立解决了学校以往各自为政、区分管理的闲散模式,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更好的盘活的捐赠资金,使学校的捐赠资金从募集、设立,到项目的评审和经费使用,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同时,按照项目设帐的方式也使捐赠人能对捐赠款的使用和管理一目了然。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分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有两方面目标:一是能够可持续地对捐赠人负责,使之信任基金会,树立良好形象,使整个社会再分配过程更加和谐,让更多的机构、个人参与到社会捐赠中。二是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每一个项目、资金发挥出最大价值,实现基金会的目标。
基金会筹资大学教育论文
一、中美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爱国华侨、港澳同胞设置基金对我国教育进行捐赠,如邵逸夫、包玉刚教育基金等。暨南大学于1986年成立教育基金会,处于时间绝对领先地位,但大学教育基金会并未迅猛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于1994年、1995年成立教育基金会,标志着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底,在国家民政系统正式注册的大学教育基金会近300家,“985”高校全部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二、中美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能力比较分析
我国高校2003年-2011年接受社会捐赠收入总额和社会捐赠收入占办学经费总额的比重,其中接受社会捐赠收入总额为244.34亿元,占办学经费比重为0.69%。表2显示,2000-2011年,美国高校教育捐赠总额为2972亿美元。有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美国高校捐赠资金总额市值为4160亿美元。校友捐赠是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主渠道,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相对于美国仍有很大差距。分析上述数据,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能力相对不足。
三、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成功因素分析
(一)美国社会捐赠和助学的文化传统。
美国每年有上千亿美元捐款,绝大部分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哈佛大学的产生和捐赠助学有直接关系。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也由捐赠产生,斯坦福大学建立源自19世纪80年代参议员李兰德•斯坦福的捐资,耶鲁大学前身耶鲁学院校名确立与伊莱休•耶鲁的捐赠直接相关,康奈尔大学因企业家埃兹拉•康奈尔捐赠而成立。在美国,因捐赠而成立的私立大学比比皆是,私立大学占到大学总数70%左右。美国公立大学办学经费中,社会捐赠经费能占到20%左右,私立学校这个比例更大。康奈尔大学发起的“CornellNow”大型专项募捐活动,截止2013年6月30日共筹集到了42亿美元,有超过5.1万人认捐,校友捐赠率接近33%。
保护发展基金会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摘要:曾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南京金陵文化因包容的特质和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文明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传承和传播传统的文化经典,向世人展示美丽古都的魅力和创新城市的活力,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发起了一次横跨十年的城市文化公益行动“南京礼物2028”,成为人们在连接城市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中的一座桥梁。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
一、前言
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化样本,能引起中华儿女关于金陵文化共鸣的也许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也许是被鲁迅称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绩”的《十竹斋笺谱》,也许是一条传承历史记忆的千年古巷创意样本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更或是文化气息浓郁的“世界文学之都”、光影璀璨的“青奥艺术灯会”、回首六朝往事的“《南京传》”等。怎样把这些散落而又璀璨的文化遗珠串联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对文化品牌进行培育、传播和共享,让这些金陵文化IP拥有持续的生长力和生命力,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通过“南京礼物2028”城市文化公益行动给出了答案,探索出一条属于南京特色的文化艺术发展之路,给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IP保护传承和培育共享工作提供了示范。
二、匠心创意•承继文脉——“礼”
(一)“南京礼物2028”的历史渊源
根据被誉为“中国地方志鼻祖”的《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72年,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南京自此正式建城。2028年,南京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的高光时刻,以“保护、传承、发展南京历史文化”为使命的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借此契机,发起了一次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探索——在未来十年,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将每年牵头挖掘、培育、孵化十件形式不限的城市礼物;到2028年,用100件礼物,献给南京建城2500周年。而这些孕育礼物的持续性努力会在未来10年中,持续发酵,成为南京城市文化传承保护的中坚力量,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模式思考
[提要]有效地监督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使用,并保证该项资金切实地用在修复生态环境方面,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对生态损害赔偿金有更加细致的管理,在管理机构、资金使用、监督等方面应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本文从探索政府角色出发,探讨第三方基金会管理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模式,以期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管理模式;监督
2017年5月,主持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强调要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17年8月,审议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8年1月1日起实行,《方案》中强调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由此可见,政府对于损害赔偿金的使用与监管愈加地重视。但是,各省份对损害赔偿金的使用和监管规定还较为模糊。在生态损害赔偿金的使用与监管方面,应有更加严谨的管理模式。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现状
(一)生态损害赔偿金管理现状。在我国各地的实践中,资金的管理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交国库或地方国库中,由政府管理。例如,《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将被列入省政府非税收入,并且全额上缴省级国库,纳入财政预算进行管理。该办法确认了生态损害赔偿金的主体是省财政厅,管理者是财政厅,并确定以下执收主体,磋商议定所得的生态损害赔偿金,执行主体是环保主管部门;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调解所得的生态损害赔偿金,执行主体是人民法院。资金具体通过“山东省非税收入征收与财政票据管理系统”缴纳,省财政厅负责确定资金的执收编码。《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也是为政府的非税收入,与山东省不同的是此处多了一点,权利人可以指定上交的机关,交于指定部门或者机构的同级国库。对于山东省和浙江省已出台的对于生态环境赔偿金的规定可以看出,都是作为政府的非税收入,由政府主导。二是建立一个环境公益账户(由政府或行政机关),由相关主管部门主管专项资金。昆明市环保局提供专门账户存生态损害赔偿金,市审计局监督。云南省宜良县国土资源局诉被告污染环境案中,法院裁定宜良县国土资源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的账户支付赔偿,判决生效后,昆明市环保局立刻根据《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设置了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三是建立生态修复基金,为应对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生态损害赔偿金管理,贵州省贵阳市申请建立生态修复基金。把赔偿义务人的赔偿金放于生态修复基金,通过基金的形式对资金进行管理。
(二)生态损害赔偿金管理现存问题。从现有的管理方式分析,有着一些不足和弊端。
1、政府主导管理模式。把生态损害赔偿金纳入政府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由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在对财政资源的管理方面会有很多的考虑,对于财政资金紧缺的方面,政府不可避免地将会多加关注,此时已与财政资金融为一体的生态损害赔偿金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缺失,对于生态损害救济就会缺少一部分。并且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交由政府进行管理,此时资金已处于一种不受公众能够触摸的全封闭情形,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一般都不对外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社会公众也很难有相应便捷的方法查询到资金使用的具体信息。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已然进入完全封闭的空间中,无论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还是社会公众都无法在行政权力的干涉下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这是一块很大的不透明空间。大众将无法或者很难得知资金的真正去向,如果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社会公众无法对其进行查询和监督,公众长期与生态环境的救济工作脱节,将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救济产生漠视心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救济氛围的营造都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高校财务理念发展分析(5篇)
第一篇:高校财务风管理理念发展
【摘要】
高校财务管理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传统高效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促使高校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高校建设速度也不断加快,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因此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是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财务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总结并分析现阶段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策略是现阶段必须重点抓的方向。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摘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现代金融领域的热门产业,以其较高的收益成效成为金融产业中的热门代表。本文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私募形式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多角度、广范围、全系统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以当前私募证券基金中的主要会计核算问题为案例,深层次探索现代私募基金的发展方向和改善建议,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金融领域的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用举措。仅供参考。
关键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个性化服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市场中的热门选项,特别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高收益属性,引来无数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性以及私募领域客观存在的问题,也逐步走向社会大众面前,特别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模式,都成为行业争议的焦点和议题,引发一系列的谈论和关注。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概述
近年来,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在2018年、2019年,数倍的营收收益,已经成功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广泛的支持,同时其市场规模也实现了成倍的增长。但是,随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应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面向特定的群体进行投资资金的有效募集,同时对资金募集的数量以及资金募集的标准进行设定。通常,资金募集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根据资金募集的程度和规模,委托符合相关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有效的委托合同,确保资金的有序募集,其二,采用公司集合的募集形式,将私募基金以股份制的形式开展资金募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以公司形式的募集资金,需要确保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私募基金的经营内容,保障公司经营手续的有效和健全。通常,采用第二种形式的募集方式,是当前市场中的主流形式,对应的会计核算工作也相对健全,能够规避一些中小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客观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受资金募集方式的影响,导致不少核心流程存在不规范以及不合理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的连锁问题。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非营利组织大学教育会计管理创新
摘要:
探索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对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委托理论对建立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管理新模式进行论证,基于广东省广东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案例研究,提出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的设计理念与制度创新。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制度设计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了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个,比2013年增长10.8%;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万人,比上年增加7.2%;形成固定资产1560.6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638.6亿元,比2013年增长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21%;接收各类社会捐赠524.9亿元。2014年全国共有社会团体31.0万个,比2013年增长7.2%。全国共有基金会4117个,比2013年增加568个,增长16.0%。全国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29.2万个,比2013年增长14.7%。但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运营透明度不足,尤其是从非营利组织财务报表中不能直观反映其受托捐赠资产经营变动情况,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改革与创新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模式,对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
当前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一般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一般指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具体包括非营利组织有关的会计准测、会计制度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完善;狭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一般指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研究,具体包括非营利机构内部会计管理机构的构成;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会计人员的管理等研究。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