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机房施工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验收需注意的事情
作者:郭敏 单位:国家广电总局573台
把不同厂家生产的高性能产品综合在一个系统中使用,不但不能达到我们所想象那样的通信效果,反而通信效果会变得更差。因为不同厂家的网络产品,其内部材料的阻抗是不一样的,阻抗中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对高速通信网络的信号衰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网络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在选择线材时,应尽量选用与网络设备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
精心指导工程施工网络工程施工中,综合布线单靠网络技术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往往需要请建筑施工人员来参加整个布线系统的工程,而这些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对网络或者电脑知识知之甚少,常常会把网络的布线与电话线、电线以及其它线缆的布置混为一谈,在具体布线时,不会考虑布线的各种细节。例如:网线与接口模块之间的连接、网线与水晶头之间的连接以及各电缆线的绞接等细节。而施工中布线工艺是否规范、采用元件的质量与性能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效地防止了电磁干扰,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综合布线的质量,也就决定了未来的网络带宽是高速还是低速。如果这些施工人员不严格保证施工质量,不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将会对网络线路的传输性能造成很大的彭响。因此,用户应指派精通布线技术的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积极配合,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在施工过程中随工测试,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布线成本。
依据方案严谨测试综合布线在正式投人使用前,需进行严谨的测试后才能确认验收,按照设计方案,需要认真细致地查找和发现布线过程中的隐患并及时将其排除。测试内容包括回波损耗、近端串扰/同级远端串扰、衰减、电缆长度、传播延迟与偏差、衰减/串扰比、确定错接、短路、开路、接反和线对分离等,要求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和文档。线路敷设工作完成以后,并不是简单地检验一下网络是否连通就行了,还需要看看网络的传输速度是否达到网络产品的标称值,一个施工质量不好的布线,将会在传输速度上大打折扣。(1)注重对布设好的网线进行全方位检测。例如,首先通过网线测试仪来看一下网络线中8根电缆的连接顺序与测试是否接通。有的用户不进行严谨的测试,只看设备的指示灯是否亮、进行几次Ping测试、在PC之间传输一下文档,就认为网络系统已通过验收,可放心使用了。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慎重的,一旦先期安装中的隐患发作,就会令网管人员措手不及。(2)对于规模较大、传输要求较高的机房网络进行测试时,必须通过专用测试工具来检查点对点连接的整体信号衰减情况。衰减是指信号幅度沿链路传输的减弱,其原因是由于电缆的电阻所造成的电能损耗以及电缆绝缘材料所造成的电能泄漏引起,信号的衰减同现场的温度、湿度、频率、电缆长度等都有关系。在现场测试工程中,在电缆材质合格的前提下,衰减大多与电缆和连接头的类型匹配有关。如果信号衰减过大,那么施工质量肯定是不过关的。(3)对电缆线的近端串扰数值进行测试。要测试所有的线对之间的近端串扰,其中,最坏的线对组合必须满足最小的性能指标要求。近端串扰故障常见于链路中的接插件部位,由于端接时工艺不规范,比如接头部分未端双绞部分超过推荐的长度(15mm),造成了电缆绞距被破坏,从而导致在这些位置产生过高的串扰。当然串扰不仅仅发生在接插件部位,一段不合格的电缆,同样会导致近端串扰。
线路标识要规范清晰布线标识工作贯穿于布线的建设、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好的标识,便于日后增加设备和日常维护。劣质的标识将会带来无穷的麻烦,一旦没有标识或使用了不恰当标识,都会付出高昂的维护费用来解决管理问题。(1)选择适当的标识位置。机房布线需对五个部分进行标识:线缆(电信介质)、通道(走线槽/管)、空间(设备间)、端接硬件(电信介质终端)和接地。五者的标识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每种标识的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又各有特点。标识要求清晰、醒目,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便于维护。配线架和面板的标识除了清晰、简洁易懂外,还要美观。比如线缆标识,一是在线缆的两端标识,二是在线缆中间每隔一段距离的标识,三是在维修口、接合处、牵引盒处的标识。(2)选择适当的标识材料。线缆的标识,尤其是跳线的标识要求使用带有透明保护膜(带白色打印区域和透明尾部)的耐磨损、抗拉的标签材料,像乙烯基这种适合于包裹和伸展性的材料最好。这样的话,线缆的弯曲变形以及经常的磨损处才不会使标签脱落或字迹模糊不清。另外,套管和热缩套管也是线缆标签的很好选择。面板和配线架的标签要使用连续的标签,材料以聚树酯为好,可以满足外露的要求。
机房设施要规范配套(1)机房主体结构的耐久性、抗震性和耐火性等特性要与其功能相适应;火灾报警、消防系统、疏散照明设备和安全出口标志要规范统一,消防系统应设有不少于两个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灭火器。(2)按照机房建筑面积计算空调系统功率,检测评估空调的制冷能力和余量,以机房室内温度:23±2oC,湿度:45%-65%左右配备空调系统。(3)机房辅助监视设备。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可配备自动火灾报警器、监视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机房供电要安全可靠根据机房内网络设备的功耗,考察是否采用滤波、稳压、稳频以及不间断电源系统等防护措施,机房应有单相220V±l0V和三相380V±10V,频率为50Hz±1Hz的接入电源,并且可以接入备用电源,机房内设备应通过UPS供电,在市电中断情况下,可供电不小于半小时。机房内设备或系统对外所连的电源线、信号线等都应安装具有防雷电、防静电、防过压等保护器件。进入机房的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或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当难以全线埋设电缆或穿金属管敷设时,允许用长度不小于15m的金属恺装电缆或全塑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两头金属外护套要良好接地,使到机房设备的雷电流减小、静电释放、过电压降低。机房内应分别设置维修和测试用电源插座,两者应有明显区别标志。机房内防静电地板下部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防静电地板下部的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计算机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探讨
摘要:通信工程具有专业范围广、限制条件多等特点,为避免与土建施工发生矛盾,在土建施工前提出准确合理的工艺要求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具有普遍性的8类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总结了一些标准规范与普遍做法,为保证通信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通信工程;土建工程;工艺要求
通信工程与土建工程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土建工程作为基础,为通信工程提供设备机房、线缆管沟等硬件设施;通信工程作为“中枢神经”,其安全畅通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的信息化水平。由于土建工程一般先于通信工程施工,在土建施工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一方面可以为通信工程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土建工程因不符合使用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难以弥补的损失。由于通信工程涉及五大类近40个专业,本文仅以8类有代表性的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作以讨论。
1通信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甲类通信建筑,如国际出口局、国际海缆登陆站,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乙类通信建筑,如长途传输干线站,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丙类通信建筑,除甲、乙类以外的通信生产用房,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2通信建筑耐火等级要求
通信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高层通信建筑属于一类建筑,一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他的高层通信建筑属于二类建筑,二类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高度在24m以下的通信建筑及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通信建筑地下室及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计算机机房电气工程设计分析
1前言
当前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电脑,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涉及到电脑的运用,为了能够正常使用电脑,需要安装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而这就涉及计算机房工程。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计算机机房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符合设备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应用目的,这样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为人们提供质量过关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工程。
2分析计算机机房位置的选择以及设备布置
计算机机房需要在某办公大楼建设,楼层有9层,其中楼内房间总数为300间左右,总共有450个信息点,经过考察之后发现在2、3、7层都有空房作为计算机网络机房,投入成本为110万元。第2层楼空房处在整层楼的中间,面积大约为40m2。第3层楼空房处在整层楼的中间稍偏位置,面积大约为80m2。第7层楼空房同样处于楼层中间,面积大约为120m2,离电梯比较近,计算机设备运输比较方便,然而房间面积太大,造价超出了投资金额,并且与2、3楼相比,离楼顶最近,雷击的可能性较大,当前就算是应用防雷系统也不能确保百分百可靠。所以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将第3层楼的空房作为机房,这主要是因为该楼层交通方便,变压器就在附近,电力相对比较稳定,同时与中央空调主机所在的位置相距较远,这样就不会受到强振及强噪声源的影响,此外附近没有强电磁场干扰,有利于布线的施工。在设备布置方面,第3层楼空房有80m2,可以将20m2隔离出来作为两个工作间,剩下的60m2可用于设备间,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容纳10余个标准网络机柜,而且还能够容纳2个精密空调及其相关的设备,其中每个设备的距离设计为1.5m,而每个机柜侧面距离设计为1m左右,走道的宽度设计为1.5m左右,然后还需要改造房间的门,主要是安装钢制防盗门,并且在原来4个窗户的基础上,再改造一个窗户,这样就能保证良好的密封,满足计算机机房的条件需求。
3分析计算机机房环境的设计
本次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了中央空调,并且在出风口的位置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空气的含尘浓度。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温控的可靠性,还另外安装了恒温恒湿精密空调系统,选用的是艾默生-力博特品牌,型号为DEM012,这种类型的精密空调具有以下几点的优势:①不仅制冷效果非常好,而且节能效果也好,同样时间的运行条件下,与普通空调相比,可以减少20~30%的能耗;②恒温恒湿效果显著,精密空调本身具有良好的大风量、小熔差设计,高显热比符合计算机网络机房的要求;③空调本身具有低噪声设计,使用寿命也比较长;④精密空调本身具有超宽输入电压设计,同时拥有良好的相互自检功能,并且还具有独特的缺相保护功能,只有有电就可以实现自启动,或者自行设定启动时间;⑤精密空调本身就配备有标准的网络接口,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如果在中央空调停止运转的情况下,机房设备将不能得到良好的散热,这时就可以开启精密空调系统,使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装修的过程中,机房主要是采用铝合金吊顶,全面设计了防静电地板,而且在一些承重较大的区域,都在地板上安装了角钢。另外,在对网络机房窗户进行改造的时候,使用双层窗户,门也安装了防盗门。还对机房门窗、管线入口等各个位置进行了密封,重新粉刷了墙壁。因为起初在选择机房位置的时候就避开了干扰和振动源,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次进行噪声及振动控制。
4分析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BIM技术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BIM技术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对BIM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如何将BIM技术引入本科教学体系成为近年来各高校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BIM技术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从师资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施、设计结果呈现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的BIM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积累经验。
关键词:BIM;课程设计;应用;探讨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工程技术、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和传递。通过共享的模型信息可以进行碰撞检查、施工进度模拟、材料统计等方式提高设计、施工、运维的效率,节约成本。BIM技术由于具有可视化、网络化、虚拟化、协作化和可出图等特点,在三维展示、过程模拟、装配式施工、绿色建筑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开展BIM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和设计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2015年7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学习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了: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一级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2]。住建部的《2016-2020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各类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3]。2016年12月,住建部出台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于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2017年5月,住建部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志着BIM技术的应用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必然会迎来一次巨大的革命。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其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使得相关人员需求量急剧增长。为适应BIM技术人才需求,建筑人才培养的国内各高校掀起了将BIM技术引入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热潮,主要研究方向有如何提高学生BIM相关技能,如何将BIM技术与现有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融合,如何将BIM技术与绿色建筑评价和装配式建筑相融合等。
一、师资条件
本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和多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积极参加辽宁工业大学的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并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指导教师制作的制冷机房设计指导课件,荣获辽宁工业大学微课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多次获辽宁工业大学校级优秀毕业指导奖。此前,指导教师完成了多轮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完成应用BIM技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先行掌握和熟练使用BIM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为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教学准备
首次将BIM技术引入课程设计中,并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为此指导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精良的制冷机房交互式BIM模型及课件,从而可以向学生动态、直观地展示关于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及管线走向等以往难以讲述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目前土木建筑行业先进的成果展示手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其次,由于基于BIM技术的课程设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过程实施等方面不同于以往的基于CAD技术的课程设计,因此指导教师预先创建了课程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Revit族文件,为顺利圆满地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最后,在学生出图阶段,指导教师进行了大量的BIM图纸的出图效果比较和与图纸打印相关的准备工作,集中辅导学生基于BIM技术的出图设置,并且亲自到打印社安装BIM出图软件,为学生联系打印事宜,并及时掌握和解决打印中出现的问题。
BIM技术在装配式水泵机房安装工程运用
本文主要总结广西荔园饭店、柳州市信息产业孵化大楼、东兴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工程(东兴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项目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以上项目通过运用 BIM 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成水泵机房的安装,通过技术攻关),分析 BIM 技术在高质高效推进装配式水泵机房的安装施工中的施工流程和具体做法。
一、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与 BIM 建模流程 :资料与仪器准备→设置坐标基点→机房内空间进行坐标定位与坐标复核→模型建立→管道调整与碰撞检查→支架设计与布置→编辑加工平面图与剖面图→导出装配式加工图纸。装配式管段构件制作拼装及水泵设备安装流程 :制定方案、施工准备→按图下料加工成型→管段构件尺寸复核与矫正→现场拼装→管道起吊安装→水泵设备安装→后置预留段复测及加工安装→机房管道试压→安装完成。
二、测量定位与 BIM 建模流程操作要点
1. 资料与仪器准备
收集、整理机房内涉及的各个专业的图纸资料,准备高精度全站仪与塔尺,确保仪器使用精度,避免测量误差。
2. 设置坐标基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探析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影响工程的建造质量。建筑智能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目前此类工程的建造技术还不成熟,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建筑质量的通病。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含义,其次从线缆工程材料的使用、电子产品支架的标准、接线箱内的界线方式、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及中心机房的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该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最后从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控制施工质量具体措施,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控制路径
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的优劣决定该建筑物智能化服务功能的发挥,现阶段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一些通病,影响了建筑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控制质量的建议。
1建筑智能化概述
建筑智能化在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会涉及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型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建筑智能化是现代技术与建筑物的有机融合,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对建筑环境实的优化组合,构建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智能化是多种信息技术在楼宇建筑中的集成,但这一综合智慧性能力的体现是建立在建筑物本身具有良好质量的前提下。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通病
2.1线缆类工程未按照分类要求使用材料。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包含多种工程,每一项工程对施工材料均有不同的要求,且其操作规范也存在差异。在线缆类工程施工中会涉及不同种类的线缆,在部分特殊的工程中其线缆需要专门定制,以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部分的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线缆混用、互相替代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采用低规格的线缆代替高规格的线缆、使用非屏蔽线缆代替可屏蔽线缆,用单根多芯数线缆代替多根少芯数的线缆等。部分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不足,未深刻意识到不同线缆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
通信机房电源系统管理与维护水平
【摘要】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便捷而高效的通信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它依赖着背后良好的通信机房电源管理和维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通信机房电源管理与维护水平的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通信机房;电源系统;管理与维护
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信电源居于核心地位,它的维护以及管理会影响到系统整体的使用性能,因此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扎实做好通信机房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以确保通信系统运转正常,为生活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通信机房中电源系统维护与管理的主要问题
1、管理维护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在维护和管理通信机房电源系统的过程中,有关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无法及时地解决电源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问题,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并且,通常情况下采取比较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维护方法,在管理维护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对通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障碍。2、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是无法有效地提升后期管理维护水平,发生缺漏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眼下的电源系统管理维护中,不少机构的通信机房没有设立专业性的维护管理岗位,因为缺乏相应的维护管理岗位,不利于及时解决电源系统的诸多突发问题,进而导致惨痛的经济损失。再就是管理维护体制方面存在漏洞,导致系统维护管理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不能扎实地开展维护管理工作,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设计电源系统,运行中存在诸多的风险,无规矩可循,管理维护人员开展工作时的盲目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3、设计施工方面的主要问题。在建设通信机房的初期,设计人员依据机房初期运行的相关要求开展设计活动,却并未关注后期的机房扩容,增加负载容量,发生应急情况时如何进行供电等的问题。如部分通信机房仅仅引入了1路市电,没有引入备用的其他交流电源形式,在交流电断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UPS无法长时间提供支持交流设备的相关供电,造成了通信中断的问题。一些施工人员没有切实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在接头处理、电缆布放等领域,出现了安全隐患。在通信机房投用后,在正式启用电源系统的过程中,电源系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
二、通信机房提升电源系统维护和管理的策略
2.1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建铁路通信工程精品线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创建高速铁路“四电”精品工程,新建铁路都在进行精品线建设探索。文章以精品线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典型问题为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研究预防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建铁路;通信工程;精品线建设;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1精品线建设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概况
通过观摩宝兰客专、怀邵衡铁路精品线建设成果,参与深茂铁路江茂段精品线建设施工,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运维单位及其他施工单位交流沟通,笔者归纳了6项影响成本控制、工期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典型问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所列的6种典型问题中,按照产生问题的原因时间可以看出:(1)设计联系单频发、预留接口缺失属于设计阶段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设计遗漏;(2)机房设备出厂工艺不统一属于物资采购阶段工艺质量要求不细化造成的问题;(3)首件标准制定耗时长、工艺细节标准未能全线复制属于施工阶段技术方案制定、交底方式过于单一引发的问题;(4)纸质管理文件过多属于运营维护阶段常见的问题。
2问题产生的原因
2.1设计联系单频发
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依据设计规范、结合项目投资、考虑运维需要进行施工图设计。在施工进行中,运维单位根据以往运维经验和新的运维管理要求变化,在看到单项工程雏形已现、影响后期运维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常常提出新的运维需求。此时设计联系单对施工图的补充或者某项细节更改,会造成返工整改,影响工艺质量一次成型效果、增加施工成本、延误后续工序工期。但是这些设计变化体现在设计概算上往往价值很小,构不成新增工程或者Ⅱa类变更。例如某工程站房综合楼将更衣室更换为办公室,需要增加电话和网络,此时该楼宇的综合布线和内墙粉刷施工已经完毕。墙面暗管开槽、机房至房间线缆布放,势必会影响整体美观和增加施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