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解码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跨学科的电影探索
作者:周才庶
中国当代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仅一年就会上映几百部影片。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电影处身于市场之中,市场的主导评价标准是回报和利润,于是票房成为电影重要的追逐目标。同时,电影又是面向观众的,观众评分表达了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一方面是功利性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是草根的口碑评价,两者是矛盾的还是共生的,抑或是存在一种规律性的联系?文章截取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中票房超6000万的影片,从具体数据和现象出发,对这种关联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文化阐释,尝试以跨学科的方法来解析电影产业的深层关系。
一、电影的艺术属性与市场驯化
早在1911年,意大利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就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把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电影是第七艺术,它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都包括在内。应该说,电影与戏剧、绘画、舞蹈等艺术共享许多艺术手法,并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为电影正名,树立其“艺术”的地位,但是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电影由于其大众化的审美趣味,不自觉的媚俗倾向,曾使得诸如霍克海默、阿多诺等知识分子质疑电影的艺术性。或者说,电影本身的蓬勃发展也在威胁着艺术的自主精神,电影的表现手法、与观众的共鸣方式,不同于传统艺术法则的因素,使得人们质疑艺术的合法性。艺术是人类不可思议的创造,它难以定义,说它是无功利的、是给人情感慰藉的、是在人类社会中执行某种功能的、是形式的创造等等,都无可厚非。美国理论家卡勒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说道:“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决。”[1]也就是说,文学是特定的文化所认定的,某种文化中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就属于文学。这个观念具有启发意义,艺术亦然,它是自然发生的,是流动的、历史性地生成的。“艺术即认同,社会共同体对媒介的专门化地位的认同。”[2]艺术,不是固步自封的,一个社会及其文化裁定并认同某种类型为艺术,那么,它便是艺术。在这种启示下,艺术是合理的,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合理的。
随着电影进入大众化的文化生产中,电影不再是孤独、静谧的创作和品味,而成为一种群体性的事件,其创作是由集体所完成,其观赏亦是由群体所进行。在纷纷扰扰的市场环境中,竞争与逐利是无法回避的,其中票房是最显见的利益获取和最易量化的评价值。影片追求的重点落在了票房之上,同时票房也成为官方机构衡量影片的重要标准。中国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每个季度都会对全国城市电影的票房进行统计,并公布“票房收入前10名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前10名进口影片”、“票房收入前10名地区”、“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线”等。在市场运作中,电影的生产者、发行机构对票房趋之若鹜,电影和金钱相互纠缠,出现了新的特征:电影作为文化商品被交易,电影作为文化产业被建构,电影作为艺术被期待,此三者相互交织,使电影折射多重向度的特征。电影是一门艺术,应该要有文化精神的关怀;又是市场化的文化商品,企图获得产业的利润。电影扎根于整个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毫不掩饰地追求票房,这是一次与物质世界的合谋,是艺术的实在化过程。在市场化的运作下,电影对票房的追逐有其必然性,但这种必然却不能遮蔽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其他诉求。
二、票房与好评的实证分析
2010年上半年,从不同渠道进入中国城市主流院线市场的中外新片有90部,其中,国产影片54部,占60%;进口影片36部,占40%。[3]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484064万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11913万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272152万元。[4]中国电影市场的影片在逐渐增多,市场收益也在逐年上升。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票房前十名的国产影片及进口影片。这些排行榜上的影片不仅获得市场的收益,也受到了主流评价机构的认可。高票房的国产电影类型较为多样,如现代都市职场的恋爱片、历史题材的故事片、穿越时空的科幻片以及动画片、喜剧片等,它们扎根于中国文化,其故事、情节、情感模式有着本土化的亲切感,较容易引起共鸣。高票房的进口电影则多数是瑰丽奇异的科幻片,刀光剑影的动作片,靠画面的奇幻效果、音响的震撼力量让观众获得观影快感。它们共同处于中国电影市场之中,一起抢夺观众、竞争票房。在同一个文化接受语境中,有必要把国产影片和进口影片纳入一个体系中进行参照讨论。
实验教学体制建设的价值
作者:冯敏 罗清龙 单位: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由于高校实际情况限制,所开设的移动通信实验课很难全面涵盖这些内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内容时,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在有限学时内就导致实验内容只能侧重于基本调制技术、信道特性等基础简单实验,即便是开设GSM/CDMA的相关实验,也只是停留在相应模块的功能应用上,很难有深层次的提高[11-13]。这就使得学生反映移动通信理论课程很精彩,实验课程很乏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思路,创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新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将先修课学习、工业实习、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开展、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从基础理论仿真到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等一个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通信类先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对移动通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明确的定位[14,15]。相应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更为实验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通信理论课程的讲授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平台。工业实习安排在移动通信实验课开设前一学期开展,实习内容是到各通信运营商公司和设备厂家进行跟岗实习,涉及到的内容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的建设与维护;交换与传输系统管理和维护;光纤传输设施维护;移动终端制造与维修;3G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对当前移动通信所涉及到具体问题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这对之后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移动网络方面实训的进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的开展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基础理论仿真是利用MATLAB软件实现:QPSK调制及解调;MSK、GMSK调制及相干解调;QAM调制及解调;OFDM调制解调;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数字锁相环载波恢复;Rake接收机仿真实验。例如,OFDM调制解调实验,按照图2OFDM仿真结构图,利用MATLAB程序实现图2中不同测试点处的信号波形。专业实验操作则是在南京润众RZ6001实验平台基础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块实现:直接序列扩频编解码;跳频通信;DS/CDMA码分多址;利用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短信收发、语音呼叫;CDMA数据传输实验。例如,直接序列扩频实验,利用DSP编程实现图3结构功能,并用示波器测量比较各测试点的信号波形。
工程技术实训阶段则是利用3G天线获取实际信号,利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实现CDMA2000、WCDMA、TD-SCDMA信号的分析。同时实现基站放大器、塔顶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例如,图4中给出利用频谱分析仪所测得实际CDMA2000和WCDMA信号的频谱特性。创新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有兴趣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学生开展,将全国及各省、校级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进行改造,从中选取与移动或无线通信有关,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方案,经过适当修改作为创新实验阶段的实验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案例了解各级大赛的要求及特点,教师则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大赛,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毕业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实验室实验条件,从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将某些项目进行简化、修改、重组,转化成通信专业类论文题目,或从本专业最新的科技论文中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改进,作为通信专业类综合性毕业设计案例,从而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打造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为通信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开放的培养环境。
总之,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中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和工程技术实训是必修课程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与根本[16]。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则是移动通信实验向之后教学、实践环节的扩展与延伸。这样由必修和扩展环节共同构建起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移动通信实验是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改革一直为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所关注。
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我们建立了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工业实习、专业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包括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五大开放模块。涉及到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际构成、关键技术、仿真建模等多方面的实验内容。本着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工程操作的理念,将软件仿真实验、硬件验证实验、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践融为一体,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用户上网行为检测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全球进入了高速的信息化时代,网络不规范行为日益增多。在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对用户上网行为规范和监测已经至关重要。用户上网行为检测管理系统旨在应用流量识别和数据采集等技术对用户上网行为进行调查、管理、分析实现对用户上网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拦截;过滤;查询;管理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人类生活与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因素,成为了21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然而,问题也应运而生,如何保全信息的机密性、健康性和所牵扯的政治因素等问题随之而来。当前从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方向来看,上网行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个问题完全来源于用户在工作、生活中的上网习惯。企业存在着网络滥用的严重问题,很多员工会在办公时间内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如娱乐、新闻、IM、游戏、P2P等,占用了大量本该应用于正常工作的网络带宽,严重影响到办公业务的正常运作。因此,每一位网络管理员都期望能够掌握各自网络的使用状况,对流量进行分析审计,从而对网络用户进行相应规范化的上网行为管理。
2模型
2.1服务器
网络程序的种类非常多,分成HTTP服务程序,FTP服务程序等。在论文中介绍的服务程序的是HTTP协议。HTTP协议处在TCP/IP协议栈的应用层,是一个无连接的、简单的C/S结构协议[1],HTTP请求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连接、请求、响应和断开。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过程为:客户端首先与服务器创建连接,接着根据服务器所使用的HTTP协议,请求对目标服务器创建连接、获得目标服务器的指定资源。该系统通过获得用户上传和下载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处理,进而实现系统的功能。
广电网络光纤通信网络技术探析
【摘要】论文立足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概念内容、优势特点、结构组成及功能,阐述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对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在广电网络发展建设中的应用实践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希望通过论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同行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广电网络;光纤通信;网络技术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光纤通信网络技术为首的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生产工作当中。结合当前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光纤信道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光纤信号接收、传输距离的不断扩大,促使光纤网络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在企业与网络通信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优势。可以说,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无疑为我国信息传播工作提供了良好发展渠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光纤通信网络技术概述
2.1概念分析。光纤通信网络技术主要以光纤为技术核心,其中,光纤又可以被称为光导纤维。在制成材料方面,主要由特殊塑料及玻璃组成。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光导纤维可以通过激光实现全反射过程,并相继完成信号资源快速传播。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此过程中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转化,促使光纤技术可以发挥良好的信号传输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信号传输工作[1]。
2.2优势特点。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在应用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优势特点:第一,通信容量大。光纤通信载体主要以光波为主,在运行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为核心内容,在带宽功能方面表现良好且通信容量较大。第二,抗磁干扰能力强。光纤通信网络技术所选用的石英材料具备良好的防水性以及绝缘性能。在正式使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安全性与抗干扰性。最重要的是,石英材料的良好应用还可以有效隔绝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应用期间存在的电磁干扰现象,可进一步增强光纤信号的高速性与稳定性。第三,保密性良好。高频光纤通信数据在保密安全性能方面表现较好,并且兼具在线传输速度快以及距离远等优势特点,与传统数据在线传播技术相比,无论是在安全传播速度方面,还是在信号稳定运行方面均得到了明显加强[2]。第四,传输距离较远。与传统信号传输技术不同,光纤传输距离最长可高达100km。最重要的是,在长距离光纤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纤通信传输质量仍可以保持稳定状态,基本上不会受到距离远近问题的影响而导致光纤信息数据的传输稳定性减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在传输距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规范要求。只要在规范要求之内,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基本上都可以达到良好的信号传输效果。
幼儿防触风扇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风扇是大众电器,技术的发展,风扇的功能日趋多元,各种新型风扇相继问世。然而,却鲜有商家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风扇的使用安全问题。本论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幼儿防触风扇系统,设计通过检测接近物的实时距离来控制电风扇的启停。系统主要选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HC-SR04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实时距离,液晶屏显示实时距离,红外遥控实现风扇手动启停,蜂鸣器实现报警。风扇开启后,超声波传感器对接近物进行实时距离检测,如果接近物与风扇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蜂鸣器报警,风扇停止运行,5秒后,如果接近物离开,风扇重新运转;如果物体仍然在安全距离外,风扇依旧停止,蜂鸣器报警。
关键词:防触风扇;单片机;超声波测距;实时显示;红外遥控
0引言
我国是风扇使用大国,在现代都市和乡村地区均保持较高的保有率,2015年我国风扇总产量15698.51万台,较上年增长4.07个百分点[1]。当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电扇工作时,风扇叶片均存在安全隐患,在缺少家长的监督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幼儿被电扇叶片击伤,是广大家长和产品生产厂家所关心的问题。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对一切事物充满兴趣,电扇的运行造成声响,吸引幼儿接近并用手指碰触,稍有不慎,将对幼儿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打压幼儿对新事物的的向往和认知显然不科学,所以我们要为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制造安全的日用家电[2]。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风扇早已非同往日,市场上相继诞生雾化电风扇、无叶电风扇、变频电风扇、冷风电扇、塔扇等新型风扇。无叶电扇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扇叶。其技术来源于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和涡轮增压。气体由进风口吸入,通过环状边沿暗藏的扇叶,将气体以圆状轨道发射,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变频风扇是节能风扇的典型,在传统电风扇的基础上加装了变频器。变频器通过调控电风扇的转速,使得风扇能够保持最节能环保的工作状态[3]。喷雾电扇也是在常规风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功能上的创新为:通过外部连接水源,利用水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增加干燥环境的湿度[4]。该风扇通过水雾的蒸发作用,能够很好地降低环境温度,带走体表热量,体验感与空调类似。冷风电扇是喷雾风扇的改进版,自带水源,水源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周边气体温度降低,风扇叶片再将冷气送出。倘若增加热电阻,该电扇也可产生热风,因此也叫冷热两用风扇。塔扇顾名思义外形犹如高耸的宝塔一般,别称“大厦扇”[5]。其主要技术原理为:在电扇内部竖直方向上放置一个叶轮,通过叶扇的转动产生气压,由导气管道将风送出。塔扇能够实现室内外气体的交换、无死角送风,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在商场、写字楼等大型活动场所,商业应用较为广泛。本论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幼儿防触风扇系统,设计通过检测接近物的实时距离来控制电风扇的启停。
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防触方式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中之重,要从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在选择防触方式的过程中,经过大量文献的参考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另外考虑到此风扇的设计初衷是要服务大众,需要严格控制成本,满足平民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要保持风扇的安全性和使用效能,因此,本人最终选择以下方案。利用测距传感器实现非接触控制。此构想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目标方向内的接近物与风扇的距离,来实现风扇的非接触控制。该方案可行性较高,实现成本低,可以很好保障使用安全和使用效能。在搭建完本设计的主要架构之后,最终以技术非常成熟,价格低廉的STC89C52单片机和HC-SR04超声波传感器为核心,辅以红外遥控模块、蜂鸣蜂鸣器模块和1602液晶显示模块,实现风扇的总体防触功能,如图1所示。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
一、语言应用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祝克懿《互文性理论的的多元思维特征》首次将互文性理论中“多元”思维特征作为与“互动”并列的思维特征提取出来,对其进行论证分析,从语篇语言学的系统、关系、层级观等角度切入,深入讨论了互文性理论的多元思维特征。聂仁发《有关语篇结构的几个概念》将语篇的宏观结构分为基于内容的事理结构、主题结构、文体结构和基于形式的普遍结构,并简略探讨了这几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施麟麒《孟子的话语理解观———“以意逆志”新解》对孟子关于话语理解的名言“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作了较详尽的考辨分析。杨亦鸣《言语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介绍了神经语言学与言语障碍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历史,并从中英文阅读障碍跨文化对比、汉语成年口吃者词汇加工的ERP研究、语音与聋人词汇阅读三个方面展示了语言学与科技结合的良好前景。李怡《跨文化语用研究语料收集方法———观察记录vs角色扮演》以汉英“请求”言语行为跨文化对比研究为例,探讨了观察记录和角色扮演作为语料收集的两种方法收集的语料差异、各自的优劣及适用领域。周毅《社会符号学视野下文人画语篇结构及成因》从语言符号、视觉符号与社会文化情景的互动关系来探究文人画。周明强《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探析》讨论了埋怨性话语标记(如“真是的”“、何必呢”等)的语用功能。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建设、汉语研究和教学法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围绕着汉语本体、教师、学生、技术保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五个方面,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这个学科目前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应用语言学》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发展等重要问题,介绍了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近年在该领域的拓展。王建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汉语国际教育》认为汉语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一项语言文化事业,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经济价值。陆俭明《要加强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新认识“把”字句》以语言信息结构理论为依据,针对以往“把”字句教学中的释义局限,重新定义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及对汉语国际教育句法教学的功用。马真《要加强词语的用法研究》以副词“按说”、状态词“好端端(的)”、“反而”、“一概”等为例,指出外国留学生词语偏误出现的部分原因,是词语用法研究的缺位和辞书注释的缺陷(缺乏语义背景),强调了加强词语用法研究的重要性。税昌锡《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体标记事态分布研究》梳理了“了”、“着”、“过”等体标记教学的历史,借用过程哲学将事件看作随时间展开的动态过程,建立了一个事件过程的事态结构模型。吴应辉《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现状、特点与思考》全面介绍了沉浸式语言教学的概念和历史、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严慧仙《文化认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从文字、画面、声音三个方面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及加长版宣传片的多模态文本进行解码,解读该片所表达的文化认同特征。沈阳《关于汉语规范化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汉语规范化的理论问题,也对当下语言生活实践出现的不规范乱象进行了批评。胡云晚《政府门户网站背景下的语言规范观》通过对浙江省101个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的语言监测表明,政府门户网站语言失范率奇高,远大于传统纸质媒介。并提出要实现政府语言的规范表达的相关策略。赵翠阳《异形词社会使用调查与〈现代汉语词典〉两版整理规范研究》通过对北大的CCL语料库(现代汉语)、人民网语料以及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考察,整理分析了四类异形词。杨同用《词的功能与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和释义》着重对词的功能与词性的关系、功能变化与词义的关系、词的功能变化对语文辞书词性标注和释义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三、结语
综观论文的研究议题,可以梳理出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的一些重要特点:一是“言(研)以致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渗透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关注语言生活的意识。二是“学术无疆”。应用语言学学科的研究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视野;学术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流互动。三是“学科有界”。应用语言学虽然多以实际的语言问题的研究为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理论。本次论坛的议题似乎是学者们约定俗成的一个自然疆界,其背后的学理依据,为进一步规整学科的研究任务和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施麟麒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反思
摘要: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离不开的资源,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减少人们财产受到损失,这是网络安全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信息主要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进行阐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希望为研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的方式,网络安全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网络工作者需要提高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能,让用户放心的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易,提高其工作性能。现在网络用户日益增多,给网络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加强网络安全性能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新要求。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是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现在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其信息安全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深入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领域,例如科学研究、医疗保健、金融、电子商务,以及政务、军事等国家重要机密信息,已然成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正常运行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旦网络环境中的重要信息遭受到破坏或泄露,将严重影响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主权,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是一项重要工程,现在国家、单位、个人都非常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数据信息安全是社会的责任,必须科学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发挥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优势。
2计算机网络信息主要的安全问题
2.1互联网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转型路径
摘要:在数字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平台功能化、融合集群化、运营开放化等特点。新的时代背景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力度、深度、精度、广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集成型顶层设计、开放型系统建设、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路径进行探讨,可以加快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步伐,有效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开放存取
目前,数字化不但成为贯通日常生活、融通各行各业的技术手段,而且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摄取资源、学习知识的路径,打破了传统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重塑了传统刊物的传播模式,成为显性的形态样式和全新的媒介态势。在全媒体时代,数字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成为基于“趣缘”之上的社群性、话题性知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传统惯性的作用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快学术期刊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步伐,增强学术期刊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尤显重要和紧迫。
一、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基本含义
根据“百度百科”可知,数字化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根据“百度汉语”可知,数字化是指在某个领域的各个方面或某种产品的各个环节都采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应该是指运用滤波、压缩、编码、解码等技术手段,在约稿、投稿、核稿、审稿、校稿、刊稿等内部业务流程及传播、运营、营销、宣传等外部推介环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隐性处理和显性形式展现。
(二)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