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机电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矿山机电专业机械设计论文
一、矿山机电专业的特点
矿山机电专业是培养能从事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检修、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要求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2.熟知并掌握机电设备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的阅读和绘制相关知识。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构造、原理和故障原因及分析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故障检修、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4.初步掌握室矿山机电设备选型、选参数及相关的设计方法。5.了解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管理知识等。
二、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安排
从该专业的特点来看,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识图、读图、绘图、选型计算及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要求比较多,掌握矿山机电及系统的设计,学会运用手册、标准、规范等资料。因此,在理论授课时要突出这方面的特点。1.理论环节本校该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为50学时,实验为10学时,根据这个学时来安排,理论知识突出与矿山机电专业相吻合的知识点。理论授课主要讲以下内容: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在这部分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以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及运动的确定;②凸轮机构。主要包括从动件的凸轮的几种形式及运动规律;③轴毂连接,主要包括键连接、花键连接和销连接的几种形式以及运用的环境;④带连接和链传动是重点,因为涉及井下运输。这部分包括带的分类、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的设计计算及V带传动的张紧、正确安装与维护;链传动主要有几种形式及应用场合;⑤齿轮传动。主要讲减速器设计;齿轮失效的形成、形式及措施等。⑥蜗杆传动,主要是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⑦齿轮轮系。主要是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⑧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主要是分类和应用场合。2.实验环节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理论课授课的分配,在实验环节主要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①金工工厂参观实习。让实习工厂的老师讲解设备的种类以及每种设备可以加工的零件类型,典型零件的示范加工。让学生对工厂内的设备大概了解,清楚有什么样的设备及该设备可以加工什么零件。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加深理解。②机构认识实验。该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动态展示,并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情况,提出液压支架中四连杆的作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常用机结构及类型与相应的设备建立起关联。③齿轮范成原理实验。该实验是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使其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以及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并会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参观。另外在进行完该实验后,还应进行减速器的拆装。④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该实验主要是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并了解外载荷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矿井运输了解皮带运输的原理和结构。
三、结语
针对矿山机电专业的特点及专业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并对该课程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充分体现出该专业的特点以及课程的重点。
作者:孙建平 刘志毅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
机电专业电子技术问题分析
1现阶段机电专业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基础不好,缺乏学习积极性
机电专业本身是动手能力较强的一类专业,这也符合当前企业用人的需要。在机电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和原理比较抽象的内容,学习起来是难度很大的,理解并消化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运用更加灵活并新颖的学习方法的话,学生就更加难以接受了。因此,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对于新的知识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了。
(2)现有的教学手段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就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来讲,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采用教师讲授灌输理论知识,运用板书单一的形式来展现给学生,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于新知识并不能够及时的理解消化,没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下来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而且没有实践操作,更加不能够重复消化,通过实验看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我分析来进行细化,最终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接收知识并且掌握。因此,我们要通过项目化等教学手法,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终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3)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不足,课程编排需改进
按照现有的学校规模来讲,经费不足,实验场地建设缺乏,在电工电子课程中需要的设备有很多没有提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提供的有限实验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知识点不能够通过动手来实现,因此,不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也没有达到需要的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提供的实验课程不能够充分满足课程的设定,课程编排方面没有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消化掌握课程方面也就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没有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训模式探究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我国步入工业化社会,企业对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剧增,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是为企业培养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专业中对培养学习者掌握熟练技术技能的实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习者不能够在学校中熟练地掌握机电操作技能,缺乏足够的技能训练实践,不能够满足企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才的技能需求,不能够实现为企业输送合格机电技能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作过程;实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且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样化。笔者在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事实训工作已经多年,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论述了目前专业实践的现状,并对如何改进实训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深入研究了构建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模式的策略,对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的意义
1.1理论意义。机电专业包含的内容较为繁杂,学习者在将来的工作中若仅仅掌握机械或是电气方面的知识,将会被社会很快淘汰。机电专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技术也处于时时更新之中,特别是计算机和机电设备的结合比较紧密,所以就要找到机械与机电的连接点,互相帮衬。因此,这就需要机电设备方面的工作人员能够懂得机电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掌握操作维修的技术。一般而言,这些专业人才更多是在职业院校的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最终会进入企业。所以,职院院校可以说是机电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倾向于培养学习者的岗位能力,由此能够提升机电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也会更加贴合企业的要求。
1.2实践意义。机电专业在机械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科学水平的发展,该领域的技术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因为高新技术在本专业的渗透中更加广泛,其具体划分也变得更为精细,所以也就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不是单一的,相较于传统专业,其中内容更为广泛,需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所以,学校在开展实训时,可以深入分析其内涵与意义,以此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也能够让其他专业或学校加以借鉴。
2.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训的现状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在实际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仍然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很难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文章主要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0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都在积极努力的进行教学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有效地实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教育研究学者以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纷纷投入到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研究当中,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将很难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学理念落后。经调查显示,大多数教职人员很难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过于重视机电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践应用技巧的传授,同时诸多教职人员仍然秉持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极大地降低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其二,教学方法落后。目前诸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统一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将会变得越发明显,进而导致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无法积极努力地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另外,相关的院校管理者以及教职人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无法有效地将现代化趣味性教学法以及校企合作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三,教学内容不合理。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课程的课时占比远远高于时间教学课程的课时占比,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但是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第二,没有结合学生的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无法准确地认知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过于重视链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应用知识教学。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机电专业课程系统革新实践
职业教育已进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时期,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福建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课改后毕业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提高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下面笔者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谈谈基于机电技术应用(以下简称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目标 福建“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以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区域为目标,将福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围绕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海西”制造业基地对机电技能人才的需求,确立的机电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及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同时具备中级维修电工证、中级家用电子维修工证、电工安全证之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 遵循以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任务构建专业课程;2.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3.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综合职业技能鉴定,强化操作训练,体现综合性。4.以任务引领的教学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基于以上原则,由机械行业、企业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学员会,经过专业面向行业→职业→岗位群→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教学领域→课程的系统调查和周密分析,着眼于培养目标,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遵从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设置课程,建立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课课程设置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自动控制电路装调”为例,谈我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施的改革。 在原教学内容这一块,“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单独设立,变频器涵盖在“电力电子技术”内。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又与PLC缺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感器、变频器不知该怎么学,用在哪里。考虑到PLC、传感器、变频器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在企业中被普遍使用,并且属于机电的核心技术部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也有这方面知识、能力的要求。基于此,把传感器、变频器与PLC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的衔接,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编排。整合后的课程,以教学项目为主线,通过不同的项目,巧妙地将PLC、传感器、变频器的知识点及技能训练融于项目中。在项目的安排上,按照指令有序、有效教学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在教学方法上,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克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缺点,笔者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和仿真教学等多种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项目一到项目七的实施中,考虑到编程效率及解决实训设备台套数不足、维护维修耗材高的问题,先让学生在机房进行各项目中子任务的仿真学习,在机房能保证每位同学都动手编制程序,提高效率,待编制出项目要求的程序后,再到PLC实训室使用物理模型进行外围接线,进行程序的调试,待熟练掌握基本指令使用和编程技巧后,再到机电专业实训室实施项目八、项目九教学,进行传感器、变频器装接与编程调试训练,让学生在教学项目实施中真实体会到传感器、变频器是做什么用的,怎么用。如此学生循着仿真机房、PLC实训室、机电专业实训室的线路在三个教学场所移动,循环往复后,实现了“理论-仿真-实操”的“理实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实施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来进行调整。有的小组觉得项目较难,任课老师可以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难度;如果有的小组觉得项目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项目要求进行拓展。如在项目五中,学生若觉得项目容易,教师可以补充控制要求,在原有功能图的基础上,追加转移条件和状态的跳转来增加难度。 五、取得成绩与努力方向 2008年,在电类班级中进行了“室内照明线路安装”、“电子产品装配与检验”、“自动控制系统的装调”、“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课程试点,采用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明白该“怎么学”、“用在哪里”,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做中学”,指导教师“做中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雷起斌同学参加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李松荣在福州深远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技术员,工作成绩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郑兴在演出公司担任调灯、调音工作后自办公司等等。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校需要教学配套设施,在实训室中配套理论教学的多媒体设施,适当增加机电教学设备台套数;(2)课程项目实施时间较长,从学校层面看能否实施灵活的授课时间制度;(3)实施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既需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技能,又要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以要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p#分页标题#e#
高职机电专业教育状况及构想
机电类专业一直是招生规模较大、毕业人数较多的大专业。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迅速,而机电专业属于工科的“万金油”,很多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机电类人才。这是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抢手的主要原因,同时,职业岗位责任的范围也扩大了,这些都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用机电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 一、高职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跟不上最新的技术要求 随着机电技术的发展,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很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都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导致经过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人员所掌握的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以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和鉴定是以培养企业工人的模式进行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无法适应现在机电行业技术人员流动快、企业大多采用西式人力资源模式管理的要求.此外,众多高职院校中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往往不具有机电专业知识背景,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切合行业实际,容易出现管理失误和沟通不畅。 二、高职机电专业教学设计 (一)加强学院机电专业自身管理和技能鉴定工作 高职院校开展机电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需要明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扩大规模、注重质量向质量第一、兼顾数量转变;二是由粗放型管理向提升服务品质转变;三是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向更加突出社会效益第一转变。以实际技能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点,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机电类技能人才,教学课程设置应满足机电信息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再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机电类技工的要求设置课程,从源头解决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机电类技能人才的问题,逐步提高机电类技能鉴定等级,由原来的培养机电中级工为主向培养机电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过渡.高职院校可以在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同时,依托本地丰富的机电类企业为基地,派遣参与培训的教师与管理人员下企业,强化高职师资,特别是加强熟悉机电行业生产实践过程的教师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优先考虑社会效应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院经济收益.开展机电类技能鉴定,充分协调学院的人力、物力,开展院内外的培训,促进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在增加社会知名度的同时既增加了学院经济收益,又履行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 (二)以更适合时展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等实施教学 为更深层次上完成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切合学生实际,高职教育教学内容职业针对性与行业知识性强,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上课的新招、实招,重新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对人才高标准要求出发,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对于提高素质,在未来创业中的作用和影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效率。教师必须努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打破单一灌输的沉闷状态,努力丰富教学环节,活跃教学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一是不断开拓有效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课堂辩论等方法。 二是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师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水平能力,运用放录像、光碟、自制多媒体课件等方法,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把课程内容动起来,把知识传授活起来,唤起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三是改革考察办法,成绩评定应该包括多个环节,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运用的情况,可应用项目教学法。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和训练项目都来自企业实际。比如机电专业船舶电气方向,可采用电动液压起货机控制系统、电站并车解列等案例,先让学生经过思考,收集资料信息,并独立进行复杂回路的分析,同时在实训台上进行元器件的选取、回路的搭建、调试运行、故障分析等,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方案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环节,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与学生日常行为相联系,只有这样才的自觉性,为学生成为懂市场、懂专业、会做人的复合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应用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到关系紧密的企业,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实际产品的安装调试,比如电控箱、船舶配电板等,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早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技术水平。 (三)机电专业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机电专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和为企业、行业服务水平,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制定机电专业教师的基本标准和考试准入制度,制定一定的措施促进教师每年有一定时间进企业实践,允许教师兼职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申报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去;要加大引进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可以采全职录用或兼职聘用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参与教学任务、推进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促使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鲜活起来。要进一步提高机电专业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特别是从事实验实践教学教师的地位。#p#分页标题#e#
优化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探讨
摘要: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中职院校较为热门的一门专业,对专业课程加以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院校的学测内容与中专机电技术专业学习现状,并通过明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改善课程设置、丰富考试方法等策略,以此提升中专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0引言
中专作为初中毕业生入学的主要入学途径,它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为了确保中职生在学测中获得优异表现,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利用结合学测方针与学情,重调专业课程教学结构,确保改革后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能够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促进中职生的全方位发展。
1中职院校的学测内容
中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实践人才,教授实践技巧的教育场所。在开展学测活动时,理应遵从“以测促学”、“测学结合”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测内容。而就当前学测内容来分析,它具体包含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等内容。由于中职院校常设有多样专业,故而在中职院校进行学测时,应根据专业类别有针对性开展学测考试。其中还可以计算机+实操+笔试一体化考试形式,促使学生的学测水平有所提高。据了解:中职院校学测时间常定在每年11月中旬左右,且每年一次。中职生在参加学测考试时,既要掌握语数外基础课程知识,又要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产生深度理解,由此确保学生在教学与学测结合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学习能力,为后期中职生的顺利毕业创造有利条件。
2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现状
机电一体化专业分层教育策略
摘要:为解决当前高职扩招形式下生源种类多、基础差异大,统一教学不便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分层教育的设想,对分层的策略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分层教育;专业方向
1.分层教育的必要性
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高职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2019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其中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特殊群体(以下简称退下农新)。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三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三峡职院第一批被批准招收退下农新的专业,2019年不仅招生人数上升,生源类型更是涵盖普通高招生、单招生、技能高考生、3+2转段生、退下农新等多种类型。多样化、多类型的生源,意味着各类学生受教育经历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入学前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综合素质和心理特征不同。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如果按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势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企业的用人需求因职业岗位不同也呈多样化和细精化,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指导下,高职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加工厂”,面对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产品”加工要求,若采取相同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见,差异化的分层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分层教育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老师针对性的帮助,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分层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从而得到最优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专业分层教育的策略建议
2.1增设不同技术复杂度的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是对专业作进一步细分,其目的是在满足基本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让学生具备某方面的专长,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更贴近目标岗位的需求。三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近年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专业方向是装备制造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岗位能力等内容不难发现,装备制造方向重点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使用、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自动化方向重点培养自动生产线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测验收能力,二者都是典型的工业3.0时代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液(气)压传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PLC技术、人机界面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在技术的复杂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两个方向本身的技术复杂度均对学生的知识基础、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并不适合理科基础太差和逻辑思维太弱的学生学习。从教学实践也能得出上述结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学习的后期两极分化明显,优等生不仅能较好的达到培养目标,还能在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西门子、机械创新大赛中取得优良成绩,而学困生则明显完成课业吃力,个别学困生甚至只能通过在学习小组内“搭便车”才能勉强通过课程考核。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思想,笔者建议增设或调整专业方向,增设或调整的原则应是使各专业方向在技术复杂度上呈现一定梯度,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比如,对技术复杂度做减法,可以增设定为于以传统电气控制为主、自动化程度稍低的普通机电设备的专业方向,对接机械加工、机械装配、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等岗位。对技术复杂度作加法,可以增设定位于分布式的生产控制系统的专业方向,对接大型自动生产企业的设备调试、运行、监控、维修等岗位。具体增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来进行,综合岗位需求和学生能力来调整专业方向才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