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机电毕业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OBE的机电类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制度探讨
摘要:为了解决本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机电类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制度,并阐述了联合指导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该制度取消了传统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制,学生没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每名学生由小组中的多位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毕业设计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形成教学上的闭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OBE;机械电子工程;毕业设计;联合指导
1概述
毕业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总学时共15周,总学分15分,可见其时间长学分比重大,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在第八学期也就是大四第二学期开设,因此它是本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综合和总结、深化和检验的作用。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内容来完成某一种机电产品的设计和部分实物制作,绘制出相应工程图纸,并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参加答辩,因此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专业绘图能力和材料编辑整理及排版能力,锻炼有效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综上可见,毕业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综合性。毕业设计如此重要,那么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就需要尤其重视,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根据笔者六届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发现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本专业毕业设计一直采取指导教师责任制度,每位教师分配几位学生,各位教师对分配给自己的学生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毕业设计指导。这种制度容易以教师为中心,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为了不让自己的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太差,教师容易帮甚至替学生做一些本该学生做的任务,这样学生很被动,学生的积极性很低。另外本专业每位教师研究和擅长的方向各不相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一般只能由分配的教师来指导,而学生的问题涉及专业的各个方面,仅由一位教师来指导是不够的,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毕业设计综合性很强,一般会涉及本专业各位教师的方向和所授课程,而这种指导制度下,教师不能接触到与自己方向和课程相关的所有学生的问题,也就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毕业设计不能对课程教学有很好的反馈,教师课程教学改进很有限。此外,毕业设计答辩时答辩组教师知道每位答辩学生的指导教师是谁,可能会造成答辩不公平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制度存在较大的弊端,亟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毕业设计改革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比如吉林大学的张萃等教师在“机电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师联合’培养模式”一文中,分析了现有毕业设计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教师联合”培养模式,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将2—3名指导教师组成一个联合指导小组,每名学生由联合指导小组中的教师共同指导[1]。这种模式符合毕业设计综合性强的特点,能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指导,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陕西理工大学的杨章勇教师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一文中,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析了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提出了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2]。太原理工大学的李烽教师在“数字媒体跨专业联合培养毕业设计模式探究”一文中,分析了当前专业内部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弊端,考虑到数字媒体专业的综合性及新时代性特点,提出了毕业设计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从毕业设计项目化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优化、毕业设计考核机制完善三方面论述了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为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提升及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起到了奠基作用,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3]。汕头大学的袁野教师在“基于CDIO的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制度改革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制度的问题,引入CDIO教育理念,把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到大二第一学期,让毕业设计贯穿大学后三年,有效解决仅在大四第二学期做毕业设计与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另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弱化,教师只做学生的顾问,学生作为主体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和教师不再绑定,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保障答辩的公平性[4]。从调研的文献资料对毕业设计改革的现状来看,毕业设计的改革涉及很多方面,改革途径也很多,比如教师联合、校企联合、跨专业联合、引入先进教育理念等。本校定位是应用型院校,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探索一种适合于本校特点和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机制,来切实解决本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3基于OBE的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制度
机电工程产学研用实践机制研究
1.构建“师生共赢”的产学研用运行机制
目前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产学研合作企业主要有唐山中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唐山盾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化纤厂、唐山市惠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冶金锯片有限公司、唐山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在校企之间,已经开展了几个项目的产学研合作,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展开,即学校向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教师及其部分在校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技术服务与支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的调试运行,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赋予师生一个发展的平台,加快教师向“双师型”人才发展步伐,最大程度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多形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2.1灵活选送学生开展顶岗实习锻炼
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洪义工装模具有限公司、唐山爱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签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自2013年,机电工程系连续两年选送42名在校生暑假期间,前往洛阳一拖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暑假一个多月的实习,选送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获得企业好评。2014年9月,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选送20名学生每周六、日到唐山爱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2.2灵活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2014年,8名本科生到长春洪义工装模具有限公司、天津瑞福天科模具有限公司和南京宇冠模具有限公司三家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针对企业实际项目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并顺利开题,在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得完成了毕业设计。学生在获得优异毕业设计成绩同时,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自我体验,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以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产学研合作企业横向科研课题、河北省教育厅、唐山市科技局的纵向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做毕业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过程中,与市场、社会打交道,切实为解决企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缩短毕业生适应学习、工作环境的时间。通过产学研结合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一方面为课题研究增加一支新生的力量,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得到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锻炼,为顺利完成毕业后角色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无企业主动来找的情况下,实行专业带头人、教师走出去,主动与企业联系,寻求合作机会,实行意向合作———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动态科技管理模式。2013至2014年,机电工程系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唐山陶瓷产业调研,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状况,提出生产设备改造计划项目,并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过程中参与设备改造的研究开发,并积极参与改造成果的推广转化。学生在与市场、社会打交道,切实为解决企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缩短毕业生适应学习、工作环境的时间。
CDIO和工程教育下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基于CDIO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施实验与实训、校内/校外实习、产学研用、毕业设计等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山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大学,于2009年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高校之一,是山东省第一批实施CDIO项目的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CDIO培养模式的试点专业,从2010级实施CDIO培养模式,1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如何在前期实施CDIO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是现阶段面临的迫切任务。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我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基于“以生为本”,按照实践教学培养能力递进原则,优化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CDIO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都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教育实践,CDIO教育模式是从2000年开始,瑞典皇家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和研究,最早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国际专业认证于1989年由美国、英国等6个国家最早发起,是《华盛顿协议》通行的国际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施国际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基础。两者是国际工程教育的两大主流改革模式,发展愿景和理念是一致的,都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科技人才,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路径不同。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工科专业学生总人数占全球工科学生超过30%。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120余万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布点17037个。如何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工程教育先进水平接轨成为高等院校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专业认证和实施CDIO教育模式。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关于发布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的通告》〔2021〕第1号文件中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一共有257所高校的1600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相对于全国17037个专业,各高校专业认证通过数量和实施CDIO模式数量(100余个)微乎其微。通过专业认证是衡量一所高校工程类专业建设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CDIO培养模式是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途径。快速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升专业认证通过数量和实施CDIO模式的数量,是目前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构成。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按照通用标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应满足12项指标。现阶段学生毕业时具备的能力与毕业要求指标还有一定差距。为达到毕业指标的要求,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和具体情况,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2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按照CDIO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认证的整体规划和创新设计,强调基础知识与能力素质并重,建立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和具体情况,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课程体系综合化、课程结构整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化、课程设置柔性化。构建包含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通识教育选修模块、学科基础选修模块、专业方向选修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的完整课程体系,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素质教育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基于CDIO理念,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课程层面的设计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重点应用课程知识,加强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等,如电工电子实训、生产实习等。第二层次包括课程群层面的设计项目,相当于综合性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课程群的知识,如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模块I、模块II、模块III。其中模块II应用到产品设计相关的知识,如运动学和机构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等。第三层次涉及产品研发和创新全过程的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使学生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应用知识、持续学习、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和毕业设计。
机械类专业实物化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通过深入分析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进行实物化模型制作的改革措施,并针对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制订具体的实施对策,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本科;实物化;机械类专业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坏节,在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开发设计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工程素养及工程规范训练、对接工作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1,2],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然而,目前机械类毕业设计模式仍然延续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研究轻应用的传统思维,这样的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规格、标准的要求形成了愈来愈大的反差[3,4]。如何有效地加强毕业设计的应用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1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通常是让学生去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机械类装置或产品,在设计这个典型机械类装置或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综合实践训练[4]。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资料文献收集整理、系统的原理方案设计、工程图纸绘制、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现场答辩等环节。但显然,目前机械类专业这样的毕业设计流程思路与机械行业的工程实际应用仍然结合不够紧密,难以适应高校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毕业选题缺乏工程应用背景
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基本上是由学生先自主选择填报指导老师,再由指导老师选定分配毕业设计题目。但绝大部分有着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老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完全向应用型培养目标转型,选题仍然或多或少地沿袭着老的思维模式,导致毕业设计选题严重脱离工程实际。更有甚者,有些指导老师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参考往年的毕业设计题目稍作修改而来,毫无新意,更不谈工程应用背景。而另有部分年青老师,刚从高校博士毕业,自身本来就没有工程实际应用的经验和行业背景,自然毕业设计选题也不可能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也必然缺乏工程应用背景。
电子信息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
在国际上本科教育向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大背景下,在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环境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本学院的重要专业,教师如何在教授过程中顺应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讯工程等领域内的软、硬件设计,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大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高等教育方面,国际上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培养应用能力高、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学生成为了新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应用”二字,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是全国独立建制的8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目前已步入应用型大学转型进程。机电学院如何能够在转型初期跟上学校的步伐,甚至成为学校转型中的成功案例,成为了机电学院每个老师的教学研究重点。
一、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中国大学培养的特点,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它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能够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通讯工程等从事各类电子设备、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的现象,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更加顺应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究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修订课程标准、丰富课题来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素质等五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毕业设计改革,从知识、技能和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提升学生能力,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中真实项目、企业师资、实训载体、学生兴趣等瓶颈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毕业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工作要点中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要求,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及岗位需求,时间一般为6到8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1现状分析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选题陈旧,脱离实际。选题仍然以教师命题为主,题目多年变化不大,与企业实际脱离,缺乏创新性,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2)毕业设计仍存在沿袭本科毕业设计的形式,以提交毕业论文为主,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仅提交论文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3)毕业设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时间大多集中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4)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存在应付心态。普遍认为毕业设计只要交上论文就能通过,论文的质量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从网上抄袭。
2提升措施
2.1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修订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特点与运行现状
1.实验室规模日益扩大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了具有服务课程、专业、技能模块等功能的各类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PLC、单片机、电力电子等实验设备装置。机电一体化布局日趋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有所提高。实验室技能培训容量从过去的数十人到上百人,投入资金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机电实验室投入和规模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2.建设模式多元化
目前,机电实验室通常采用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所谓分散型模式,是指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如机械测试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课堂教学和验证课堂理论而提出。而集中型模式是基于学科层次提出的实验要求,通过组合多种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或者为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需求而建立。集中型模式可满足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同时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要求。机电实验室作为综合实验室,除了完成机电传动课程的实训外,还可以进行机电结合的实训。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基于多个实验室的功能组合,通常情况下各实验室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按照分散型模式建设,但各实验室在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下,又可集中相关的功能块,提供集中型模式的训练要求。该模式灵活机动,增加了实验实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3.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过去的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转变为院、系(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调整,对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节省投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仍然延续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一种补充,但也带来了实验设备重复购置、管理人员增加、大型设备使用率的矛盾。
职校飞机维修教学革新思考
本文作者:雷曙光 田巨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应用型”飞机电子维修专门人才为基础上,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民航飞机电子维护、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的专业人才,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解决飞机电子维修中的具体维修技术和维修管理问题,具备维修指导、组织和规划能力,既能适应民用飞机生产、维护、管理和监督第一线需要,又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航飞速发展需要而设定的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英语、计算机应用及飞机电子专业基础理论、维护与维修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飞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维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创新精神。
培养规格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在知识要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①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②具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导航原理和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④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制图、计算、设计、实验、实训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⑤具有飞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和自动飞行系统及相关系统基本原理知识、测试和维护专业理论知识、故障诊断和排除专业实践知识;⑥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本专业更加注重在能力要求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①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手册和资料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②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维护、故障诊断及排除的能力;④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部件的测试、故障诊断和修理能力。⑤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和维修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分析未来飞机电子专业发展的趋势的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质量和安全环境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
就业面向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面向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机场、飞机电子附件维修、飞机电子测试设备研发等职业岗位群,将职业目标定位于飞机电子系统及附件的维修和民航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飞机航线和定检维护、内场修理、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维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四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培训及考试大纲》(AC-66R1-04)等相关的行业标准,按照民航飞机电子维修技术领域的岗位群能力和模块化要求,考虑高职本科学生的特点,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行动领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民航行业需求的基于行业标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完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基础理论知识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飞机机型的多样化、机载设备的复杂化对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
这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而且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要具有扎实的电子基础理论知识与系统知识、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育者应更多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思维、解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设置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原因。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微机原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等,总学时为122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48.9%。上述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四年制高职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飞机电子维修所需要的专业英语口语和阅读等基础知识的要求。加强英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大量民航新飞机的引进,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为飞机维修人员、维修管理人员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它囊括了飞机制造、飞机引进、飞机租赁、飞机维修、航空法规、飞机退租、飞机维修培训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飞机维修岗位需要熟练的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口语流利,能够熟练的阅读飞机维护手册和部件修理手册。四年制高职教学中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尤其是英语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实践和训练。
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4个学期的基础外语教学和2个学期的专业英语教学,总学时达400学时。本着“专业词汇、双语教学、专业文献”3个层次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计算机同样是当今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工程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学生在下企业实践时企业还会开设维修办公自动化系统、维修资料查询和检索等课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扩大选修课比例,实行辅修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民航飞机先进性提高、通用飞机运营的逐步广泛、系统模块化、部件集成化技术的发展,一些飞机系统的维护和维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将飞机电气系统、飞机机械系统、直升机维修作为选修课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置,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度和自由度,突破就业选择的局限性,扩大学生就业的适应面。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维修技术应用、维修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加大了实践教学分量,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50%。其次,基础课程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连续性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飞机维修工程的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前6个学期基本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第4学年学生能深入到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的各个岗位增长经验、锻炼才干打下基础。第三,结合企业岗位和就业面向,采取企业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飞机电子岗位群,面向飞机维修、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向。毕业设计题目来自飞机维修企业工程实际,采用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学生自主研发、现场参观与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完成,使学生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维修管理能力和初步的研发能力。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的联系,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创新对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适宜人才供给模式[3]。#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