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础音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础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受到“欧洲中心论”的主导,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在基础音乐教育之中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如何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引入本土音乐文化成为音乐教育领域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对基础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进行细致探究,阐述基础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价值,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承;本土
本土音乐(nativemusic)指的是某一地区的典型代表、能够反映出该地方特色的音乐形态。本土音乐文化是某个地区的群体在历史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伴随劳动过程的自发的、瞬时的创作出来、表现生产生活的音乐产品。本土音乐文化是聚集了本民族的哲学内涵、文化精髓、民族气质,能够体现出民族最深刻的哲学思辨、审美情趣。随着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本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巨大的困难,很多戏种、民歌走向衰落。本土音乐文化是将某一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地理、宗教、民俗风俗以及生活方式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聚集了区域民众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学校是本土音乐的传承发展作为重要传承途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本土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触掌握本土音乐。本土音乐和文化背景有共生关系,随着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交叉学科兴起,应该将本土音乐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角度来进行开发和考察,注重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土音乐文化。
一、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在21世纪的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该项要求的提出为当前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结合所在区域的本土音乐文化特殊性,充分发挥地方音乐课程有效资源,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音乐资源。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每个民族音乐都具有它的存在价值和特殊性,因此这些音乐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发展。音乐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教育者有责任义务将本土音乐文化渗透于音乐课堂之中,探索地方特色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学校音乐教育。
(二)本土音乐有利于文化生态发展平衡
国外基础音乐教育革新的启发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寻求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加上其一直崇尚的战略扩张意图对此更是不会落人之后。比如在音乐教育领域,美国正极力推广和普及世界音乐以促进全球多元化音乐的发展。 一、中美两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情况 1、美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情况 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内容标准:1)唱各种曲目,独唱并于他人合唱。2)用乐器演奏各种曲目,独奏并于他人合奏。3)即兴创作表演旋律,变奏和伴奏。4)在具体指导的范围内作曲并改编乐曲。5)读谱记谱。6)听赏,分析并描述音乐。7)对音乐和音乐表演进行评价。8)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与人文艺术以外的学科之间的关系。9)理解音乐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2、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情况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a)感受与鉴赏b)表现c)创造《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美两国音乐教育交流的主要障碍 1、母语传统源远流长。众所周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十分博大精深的汉民族语言文化。但是,就是因为根深蒂固的语言文化使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效果不那么尽如人意.比方说,歌剧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说,歌剧现在已经被许多国人所熟知,许多爱好音乐的大众也能够走进音乐厅去聆听纯正的意大利歌剧,可是,真正能够欣赏听懂歌剧的人又有几个呢?同样,在国外,虽然对于东方文化的兴趣十分浓烈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方面的因素真正要去理解时又显得那么力不从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就在于母语传统源远流长。 2、国际政治格局束缚。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东西方正常外交的情况下,各国的文艺领域都出现了比较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比如说,在盛唐时期各国通商频繁,连带的也推进了其他领域的繁荣发展,就音乐方面来说,唐朝十部伎中来自北方的胡乐龟兹音乐十分流行。由于中西方的往来的增加,西方的音乐也开始逐渐传入中原,对当时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在世界大战时期,音乐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各国的音乐都不同程度地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3、音乐感知能力缺乏。马歇尔•麦克卢汗对当今世界所作的地球村的比喻已家喻户晓.这个比喻也表明了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各具特色的多种文化环境和频繁的跨文化交流状况。跨文化交流涉及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旅游,移民,教育等。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缺乏对音乐文化认知的训练。或者说在文化交流中缺乏一种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起码包括三点:第一,解释自我受其他文化影响力的能力;第二,解释其他人受他文化影响的能力;第三,向他人解释自我文化的能力。 三、从美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学校基础音乐教育音乐体验范围的增强。要想解决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体验范围较小的问题还得从制度上,实践上,观念上来扭转这个局面。具体来说,一是在制度上要明确音乐体验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体验教育。二是有计划地引入当今国际上流行的音乐教育体系,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铃木教学法,中和音乐感教学法等,使学生不再感到音乐课的枯燥而是能够感觉到音乐的美和魅力所在。 2、多元文化音乐学习及交流的引入。多元文化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加深他们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学会尊重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形形色色的人。老师将鼓励学生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并在基础上拓宽视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出一条道路,使学生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两种文化对话需要前提,前提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而在平等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理解。每一种文化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学习并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和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相互联系。 在未来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首先要发展一种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和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这样可以使我们自己具备一种积极的跨文化意识,这也就具备了一种文化理解沟通和与他人相处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有计划的革新,和国际上许多达成共识的标准已经开始慢慢接轨。但是,随着资讯行业的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势头,因此我们的改革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所以,当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关注,以便将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高职基础音乐教育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本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受到的巨大的冲击使其无法发挥价值。在高职基础音乐教育中,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因此,如何在高职基础音乐教育中如何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是高职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榆社霸王鞭舞为研究对象,对本土音乐文化课程在高职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优势以及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改变一些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承和创新榆社霸王鞭舞,从而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职基础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榆社霸王鞭舞
榆社霸王鞭舞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山西地区最为独特的民族舞蹈,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欢乐祥和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的群众体育性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将本土音乐文化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本土音乐文化在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发展还比较缓慢,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职基础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创新榆社霸王鞭舞的问题,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其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基础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创新榆社霸王鞭舞的优势
榆社霸王鞭舞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与符号,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与传承,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蕴含着非常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当前,全球化都在不断地加深,从我国高职基础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必须紧密的结合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不能够完全使用西方的音乐教学方法,而榆社霸王鞭舞的融入也不是简单的堆砌,必须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榆社霸王鞭舞,使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获得进一步发展[1]。一方面,高职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榆社霸王鞭舞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并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目标、活动的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榆社霸王鞭舞课程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才能够让学生在榆社霸王鞭舞的具体诠释和实践中准确传达和体现形式与精神的关系,真正凸显民族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实现榆社霸王鞭舞形式的升华;另一方面,榆社霸王鞭舞表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不同形式的榆社霸王鞭舞表演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必然不同。高职基础音乐教育开展榆社霸王鞭舞课程的过程可以使教师进行思考,选择合适的行为策略作为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予以支持,从而通过榆社霸王鞭舞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舞蹈的魅力,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本土音乐文化[2]。
二、高职院校基础音乐教育中榆社霸王鞭舞的传承现状分析
(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榆社霸王鞭舞课程不够重视
高校音乐教育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音乐教师。美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农村基础音乐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培养。如何有效地把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是当下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由尹爱青主编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教材重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很好地把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笔者通过学习该教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强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修订版)》教材主题明确,研究深入细致,紧紧围绕着“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知识展开,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该教材共由十章构成。第一、二章详细地介绍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理念、性质和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章从音乐审美心理、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教学理论三方面对音乐学习与教学理论进行了论述;第四、五章分别深入地剖析了音乐课程目标、音乐教学目标、音乐课程内容、音乐教材等;第六章至第九章作者分别从教学程序的内涵与特征、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及主要任务、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音乐教学评价的理念、当代音乐教学评价的特点、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展开,并结合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第十章作者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分类、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介绍。总的来讲,本教材包含了音乐教育导论和音乐教材教法两部分知识内容,从教学基本理论与历史发展——学习与教学理论——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教材分析——教学的程序、过程、模式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本教材还遵循了音乐学科体系的基本规律,写作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分明、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极大地方便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的教学与学习。
二、内容丰富,论证严密
本书内容涉猎广泛,材料收集全面。本教材既有对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的阐释,又有大量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既对我国音乐课程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又对国外音乐课程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进行了介绍;既有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方面的详细分析,又有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等内容的呈现。同时,本教材中既涉及基本原理的内容,也涉及音乐学科教学法的知识,并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热点问题;既有传统教育理论的介绍,又有现当代教育思潮的阐述。如在第二章中,作者不仅对国内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梳理,而且还对美国、俄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和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进行了介绍。丰富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内容。同时,论证严密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中作者会从多方面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进行论证。如在第三章音乐学习与教学理论中论述“音乐知识的习得时”,作者从“选择”“理解”“保持”与“应用”四个阶段对“音乐知识的习得”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又如在第九章中论述“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区别”时,从评价的“内容”与“中心”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还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等等。由此及彼,环环相扣,从多个角度对音乐的基本概念理论进行剖析论证,有力的论证和清晰的思路,加强了读者对概念知识和其相互逻辑关系的认识和了解。
三、理论阐释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不可否认,将复杂的理论进行简化,是该教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相关链接”,对丰富优秀的教案和图表等进行展示,“相关链接”的使用深化了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的认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理解,还能对教师的备课起到参考的作用。例如,在第九章“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中,将整个音乐教学评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作者不仅把具体评价的方法、过程和步骤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每种评价的方式插入了很详细的案例。在第二章,作者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采用的“相关链接”,把近代学校音乐课程的具体设置用图表的方式分为了“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五四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六个时期,使读者很清楚地就能掌握近代学校课程发展的脉络,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在第四章,对音乐课程目标的讲解中,采用“相关链接”,教学案例《不用麻烦好妈妈》来分析情感价值观对教学的影响,很好地解释了该问题。此外,“学习目标”“思考题”“拓展阅读”等板块的设置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综览全书,你会发现该教材在每章中的开始部分都会设置本章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置有效地引导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每章结束部分都会设置本章的“思考题”和“拓展阅读”。“思考题”的设置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复习,并有效地检验本章节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拓展阅读”介绍了一些国内外音乐教育名家的著作,不仅对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而且还为教师备课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相对于同类教材纯理论的讲解而言,本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学习目标、思考题、拓展阅读等板块的设置。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证属性,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操作范例,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很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使内容呈现更具逻辑性,让读者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同时,也让学习者学习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从根本上增强了本教材的实用性。总的来说,该教材知识体系完整,教学内容丰富,理论阐释通俗易懂,重视实践教学案例的分析,多用具体实例进行理论的教学。同时,将一些枯燥的概念、定义等理论知识适当地穿插在具体分析的音乐教学活动的案例中,有效地避免了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的脱节。作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本重要的教材,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都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该教材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本优秀教材,对培养合格的农村音乐基础师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细读。
以乐化人思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首师大音乐教育系研究生在郑莉教授的带领下,赴潍坊市高新双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笔者主要运用资料收集法、实地访谈法,分别从高新双语小学基本情况介绍、学校办学优劣分析及高新双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创建的启示三方面来阐述,以进一步掌握本所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情况。
关键词: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艺术特色教育;乐化教育;民族音乐文化
一、高新双语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校概况
高新双语学校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校园规模占地22亩,是高新区首家股份制民办私立学校。在办学十余年的探索中,本着“实施英才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大家风范”的育人目标,高新双语极力打造成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高认可的精品学校。本校通过建设涵盖有“琴棋书画诗茶”六项艺术门类课程体系,积极营造校园学乐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艺术特色的“乐化教育”理念,为培养会学、乐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开拓出普惠性与创新性的教育领域。学校先后取得的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校及德育先进单位等50余项荣誉,也印证着高新双语小学基础教育实施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智慧性。
(二)校园环境建设
1.文化建设
多元文化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当下审视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元文化为视角,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现实功用进行剖析,同时,对多元文化在基础音乐教育设计中的体现,以及对多元文化视角下基础音乐整体的革新与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多元文化;基础;音乐教育;审视
近年来,多元文化教学不断为社会各界专家所认可。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教育理念,要求教育的实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视域下,应该如何进行融合与调适,也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从基础教育入手,从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着眼,对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进行剖析,并对多元文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促进,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多元文化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现实功用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
从类属划分来看,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课程,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融合的外在体现。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而音乐文化又是文化的集合体。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美国著名音乐家詹姆斯•班克斯认为,音乐教育是人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说教育是一个有机体,那么,音乐教育则是教育的灵魂。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所获得的不仅是乐声、乐理,还有对其性格、情感、人格的开发。经过历史的沉淀,音乐教育已由单一的民族文化融合为多民族的集合,已由单一文化体形成了多元化特征,形成了带有民族性、区域性与世界性等诸多文化的特质。
(二)文化多样:基础音乐教育的根基
名师工作坊与基础音乐教育分析
摘要: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是高校内各专业领域的教师组成的联合共同体,其宗旨是为了教师本人以及学科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研究与讨论的方向上,我们也应该慎重考虑到与每一个教师之间的共同话题。基础音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是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选择协同发展的最佳选择。然而,协同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运营机制,这样才能使得“名师工作坊”与学科之间获得更长久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名师工作坊;基础音乐教育;协同发展;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坊”的兴起打破了原本教师教学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以高校为主导兴办的音乐类“名师工作坊”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进一步促进音乐专业交流的可能性。然而,好的开始并不代表日后的良好发展。音乐专业中繁多的专业分类是“名师工作坊”后期运营的最大障碍。如何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是音乐类“名师工作坊”的构建与后期运行的关键。本文将以笔者所处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为例,介绍并总结高校“名师工作坊”的构建意义与内部运行机制,结合实例分析工作坊与基础音乐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势与运行机制。
一、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的背景与构建意义
(一)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的背景
对于“名师工作坊”这一个较新的词汇很多人往往对其了解甚少,或者只能根据字面的意思推出其大概的含义。其实“名师工作坊”并不想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复杂,它的组织与构建则是为了给教师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学习专业知识,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教师的进步则能有有效地带动教学乃至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所以,近年来兴起的“名师工作坊”可谓是百花齐放,其中涉及的专业领域也非常广泛,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基础学科。但是对于音乐专业来说,相应的“名师工作坊”还相对较少,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音乐专业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首先,音乐专业中很多专业往往分类较细,很多教师往往只擅长属于自己专业的领域,对于其他专业往往了解较少,这也是教师之间无法互相交流的主要原因。其次,在相同的专业之间,由于相关技巧有着不同的派系,如歌唱专业有着不同的唱腔,弹奏类专业有着不同的指法,这也为共同的研究与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如何找到共同的研究方向成为了当下音乐类“名师工作坊”构建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音乐“名师工作坊”的构建意义
民族乐器教学与基础音乐教育论文
一、在我国当下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中国民族乐器教学的重要性
1.丰富人们的音乐生活,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悠久的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了数不胜数的乐器,其中既包括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包括少数民族乐器。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体现本民族的内在精神品质,民族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存在的重要依托性工具。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中国民族乐器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接受中国传统音乐的滋养,不断丰富自身的心灵世界,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学生在掌握了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后,不仅可以用作表演,也可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位。
2.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加强中国民族乐器教学可以摆脱单一的西方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使本民族音乐充分走进音乐课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并逐渐激活本民族音乐的生命力。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继承与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精通本民族乐器之后,才可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命力,并逐渐将其发扬光大。
3.增强民族凝聚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音乐教学模式采用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以及影响力受到遮蔽。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当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与文化艺术信仰,并且懂得敬畏本民族艺术文化,通过民族文化使本民族人民形成精神共鸣,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我国民族乐器的教学可以拓宽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了解的途径,充分满足人们在稳定感、归属感以及安全感等方面的精神心理需求,使人民更加坚定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使我们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中能够保持民族自尊心与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