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础护理方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是中职卫校护生重要教学项目及教学内容之一,在学生护理教学中具重要应用性。本文主要以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作为研究主体,对其高效性教学方法予以探讨及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
近年来,随着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长,但就目前而言,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基础下,我国大多中职卫校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护理专业护生的发展。
一、《外科护理学》教学重要性及教学问题分析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教学学科之一,其内涵主要是教授学生通过对外科病人的观察、处理并通过相关医疗机械实现疾病救治及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性,在执业资格考试中所占比分比例较高;同时外科护理教学是学生掌握临床实践中无菌操作、清创、包扎、止血等意识及技能的重要教学学科,对病人后期的诊疗及康复起关键性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对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学校扩招现象逐渐普遍,导致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1],同时,众多中职院校实验设备及实验操作相关操作基础设施及操作内容较为落后,内容多但课时少,教学计划紧凑,实验教学缺乏,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储备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护士培训中的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护士培训时应用医院常规培训法来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观察组则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士8项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除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沟通协作能力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专业操作、临床分析应变等能力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急诊科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训方式大都较为陈旧,而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特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前列腺增生症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7月,我科收住的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90例,年龄54~95岁,平均年龄73.4岁。其中70~85岁患者69例,占76.67%,合并尿潴留29例,双肾积水3例,其中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将开展优质护理前的4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的45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无缝隙的全程护理。
1.2.1组织培训
①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从理念上转变护理服务意识,变传统的功能制被动服务为以责任制护理为主体的主动服务,认识到临床实践需要的是无缝隙连续的全方位护理,护理工作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人民需要的提高而提高。②科室组织学习《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加强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强化培训并作考核。
脑梗塞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患者共60例,于临床均通过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为患有出血性脑梗塞。本次研究所有收录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最大约为85岁左右,年龄最小约为49岁左右,平均年龄约为71岁。其中合并患有高血压患者32例,合并患有糖尿病患者25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4例。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以上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
1.2方法
以上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由临床护士常规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率变化、瞳孔是否扩大及是否有头痛情况发生,在临床住院期间,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每日应进行1-2次翻身,及辅助排痰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具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高危因素监管护理及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一般来说住院时间较长,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沟通的方式进行疏导指引,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高危因素监管:患者于临床中因其病情较为严重,有较多的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应加强监测患者的心电、血糖及血压水平,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治疗工作;加强基础护理:对于临床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常规护理进行加强,具体包括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应对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到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疗效判定
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分为三个评价等级,即临床护理显效、临床护理有效及无效。临床护理显效: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并未发生除入院前所得疾病外其他严重并发症,情绪稳定,治疗时间显著缩短;临床护理有效: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负面情绪显著减少;无效:患者经临床护理后,病情未改善或有加重趋势,负面情绪增强,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进行。
中医骨科护理规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骨科护理全面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成效。方法:自2019年1月起对中医骨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从人员、流程、风险、绩效4个方面入手,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分别统计实施前后半年内中医骨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中医骨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全面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医骨科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中医骨科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骨科;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
全面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疏导,对流程进行切割,从环节入手进行调控,体现管理的规范化[1-2]。中医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收治的患者行为能力受限,且多需要手术治疗,护理风险系数较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医骨科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需求,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本文就全面规范化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6月。本次研究对象为中医骨伤科护士,随机抽取1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7岁,学历包括专科7名,本科8名,职称包括护士4人,护师9人,主管护师2人。分别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名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实施前男25例,女25例,年龄24~66岁;实施后男27例,女23例,年龄22~65岁。不同时期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中医骨科9名医师同样参与满意度调查,且管理方案实施前后未出现人员变动。
1.2管理方法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6例分为研究组和基础组,研究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基础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皮质醇指标均显著优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手术虽然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本身也属于应激源的范畴,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围术期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将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95±5.44)岁。按照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基础组,各有患者18例,两组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耳鼻喉科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耳鼻喉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8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在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抢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的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护理概念到护理制度做出了相应的完善,有效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耳鼻喉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满意度
耳鼻喉科属于疾病种类繁多,患者年龄跨度较大的科室,其临床治疗及护理具有很大的挑战。大多数患者在患有慢性病的同时还伴有其他各类疾病,患病时间长,给临床护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1]。由于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及思想道德程度参差不齐,导致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护理质量也缺乏统一标准,进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影响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2]。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优质护理在耳鼻喉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2月—4月我院收治的耳鼻喉科患者438例,对其中219例实施了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优质护理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在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对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行常规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护理服务模式基础之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水平分数情况展开讨论与分析。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及护理质量分数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水平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分数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整体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相对减少了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更值得被医护人员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广和提倡。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常规外科护理干预;护理质量
由于普外科患者人数过多、病情复杂多变、手术方法复杂,因此,普外科的基础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对比其他科室而言,普外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应相对提高,从而达到满足患者的各项基本需求的目的。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各项需求,经研究表明,在普外科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加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但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效果,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身体恢复水平[1]。本文对普外科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结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采用不要护理模式下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水平评分情况展开一系列探讨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1人,女性10人,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8±7.4)岁,体重在53~78kg,平均体重(62.86±5.26)kg;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人,女性16人,年龄在2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4±6.8)岁,体重在52~81kg之间,平均体重(63.28±5.34)kg。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②没有任何严重的精神系统疾病;③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自身免疫性缺陷;③意识障碍者。
1.2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