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础插花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比。插花艺术是一门注重思维和实践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把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调整恰当。在职业教育中要求实践教学占较大的比例,一般可以根据需要将插花艺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1:1,在实践教学中再不断渗透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实践练习,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是对实践的指导,而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和提高。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本着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践教学方法力争做到直观清晰、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是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知识;二是掌握插花艺术基本技能;三是培养插花艺术应用能力;四是训练插花艺术综合能力;五是训练插花艺术创新能力。
2.注重实践教。大力加强插花艺术教育中的操作基本功训练,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让学生真正掌握花艺制作技能。这样不仅能促进插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满足行业对插花花艺人才的需要,同时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模式。因为资金农业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前景展望袁淑宁(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农业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注重花艺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更新所限,很多农业职业院校无法提供足够的鲜切花让学生操作,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学校与花店联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参与花店的花艺制作,既能解决花店缺人的现状,同时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紧随时代花艺步伐,培养学生创新能
1.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期使用一本教材会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滞后,与时代花艺步伐脱离,不能满足花艺消费者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创业。选取花艺教材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精选内容,深浅适度,突出应用,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应用性等特点。教材内容应尽量反映新技术、新知识。每隔两三年应该更新一次教材,以适应花艺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花艺资讯。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展示国际上流行的插花花艺风格。因此职业教育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哪怕两三年更换一次教材,如果我们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也难以赶上社会流行花艺的脚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在插花艺术教学后面阶段要与市场接轨,让学生关注国内外的最新花艺发展趋势和最新插花技艺,了解时尚花艺。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插花艺术的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学最新的花艺,拓宽眼界。
2.改变教学和考核方法。在插花艺术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工作过程”模式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每节课结束时布置相应的插花实训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设计作品并确定创作方案,要求学生构思并绘制花艺设计草图,同时用文字描述花材品种及数量,以及作品寓意等。之后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图,作出相应的花艺作品,老师则对作品进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插花艺术课程是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实行过程考核,将实践操作过程设计到考核中。
迎合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在农业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平时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加入花店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当地品牌花店的经营实例。学校也可以与花店协调,让学生去花店实习,加深对花店的了解,为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校内设立插花艺术模拟实验室,既能满足学生花艺实习和实验的需要,也可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的花店。花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经营和管理,可以承接社会上的花艺制作,解决学校资金不足难以提供花材的现状,同时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插花实训教学创新综述
作者:刘柳姣 黄虹心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那些花大价钱买回来的鲜花在一两节实训课之后就变成了“废品”,而“废品”鲜花仍能使用,如果丢弃就太浪费了。因此在几个班同时开课的情况下,连续安排2~3个班进行相同的实训内容,第一个班使用过后的鲜花留给第二个班使用,第二个班再添少量的新鲜花材就可以满足实训的用花需要。虽然有些花枝被剪得长短不一,但经过加工仍能正常使用,如康乃馨花瓣多、整齐,很耐用,使用一次后,花头基本保持原来的姿态。用剪刀把有花枝剪平,用竹签一端插到花枝内,而另一端可插到一根已经没有花朵的花枝上,这样“嫁接”后的花枝,达到插花要求的长度,又可重复使用。如果插花实训课时间集中安排,也就是停课实训,每个班每次实训安排2~3天,那么同一批鲜切花也可以重复使用于多个花型。
真花为主,仿真花为辅仿真花又叫人造花,是利用工业材料模仿现实鲜花而制成的工艺品,原料可以是布、纱、丝绸、塑料等,质量好的仿真花形态逼真,色彩艳丽,多姿多彩,可以与真花媲美。仿真花价格不低,但一次投入,可重复使用,而且损耗小。仿真花的花枝是用细铁丝制成,使用过程中,可以按原来的长度使用,也可把花枝弯曲对折,让花枝变短到合适的长度,还可利用铁丝的可塑性,弯曲造型,即可得到各种形态的艺术品。对于花枝短或花朵掉落的仿真花,可以用真花的剪下的枝梗接长。仿真花使用结束后,分类整理,放入纸箱,盖好箱子,方便下次使用。仿真花在插花实训上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受节假日的影响,可以减少鲜花的使用量。在插花实训中,如果一个花型全部用仿真花来插,则学生不能练习花枝的修剪,而且仿真花毕竟没有生命,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懈怠,实训效果将大打折扣。在实训中应采用真花为主、仿真花为辅的方法,如作品用到较贵的百合、红掌、马蹄莲、兰花、龟背叶等,可用仿真花代替,这类型的仿真花比较常见,而且真花价格和仿真花价格相当。填充花的用量也很大,若每次都购买,费用也惊人,市场上有一些适宜用作填充花的仿真小玫瑰花、小菊花等,用在作品中效果也非常好。
实训课避开节假日一年当中有许多节假日,插花实训时,如果正好是节假日或在节假日前7天后2天,鲜切花就会供不应求而涨价。对实训影响较大的节日是清明节、母亲节、国庆节。据花店提供的价格,清明节时菊花的批发价格由平时的0.65元/支涨到1.5元/支;到了母亲节,康乃馨的批发价格由平日的0.55元/支涨到1.25元/支,到了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也是情侣们结为伉俪的好日子,鲜切花供不应求,各种鲜切花的价格都比平时贵。因此,教学中尽量避开在节假日前后实训,如果教学需要,则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尽量避免使用代表节假日意义的鲜切花。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
1校园植物的枝叶作花材校园内有丰富的绿化植物,插花实训时,配合修剪,把修剪来的枝条和叶子用于插花实训,一举两得。如适合用作配叶的有美丽针葵、散尾葵叶子,可以用做三角型、弯月型、L型、S型插花的背景叶,而小叶黄杨、米兰、九里香的顶梢枝叶以及鹅掌柴叶片,用作填充叶很合适。在东方式插花中要使用线条比较有特色的枝条,这些枝条不但形态美,还有供观赏的叶片及鲜花,如桂花、桃花、紫薇、石榴等植物的枝条拿来作东方式的插花,效果非常好,这些植物的枝条原来就有很美的形态,在不同的季节使用更有意义,如四季桂,四年季开放,枝条上透着香甜的气味;桃花在开花季节使用就是形、色俱佳。
2校园植物作插花的道具在插制壁挂花、婚礼红毯通道花球时,可灵活使用校园植物插花。在插制壁挂花时,选择直径30~50cm的树木,在树杆的1.3m左右处,用塑料绳扎紧浸透的花泥,学生就可以制作壁挂花作品。在插制婚礼红毯通道花球时,在草坪上固定一根直径2~3cm枝杈,另一端插上花泥,就可以在花泥上插制红毯通道两旁的花球,树枝可以用漂亮的装饰纸包装,即可制成婚礼花球。制作婚礼拱门需要拱门架子,因为没有现成的拱门架子,学生在校园内锯下两段各约3m长的小叶榕的侧枝,小叶榕树枝粗壮的一端插入泥土里,尾部交叉后用塑料绳扎紧,就成了绿色的拱门骨架。如果有相距适宜的两棵树,可用铁丝把小叶榕枝条下端和树干绑在一起,绑到2m高度左右再将尾部交叉,则拱门更稳。小叶榕叶子紧密有光泽,是很好的配叶。在绿色的拱门上绑浸透水的花泥,然后插花,这样纯天然的拱门,不需再插配叶,而且效果更好。
课堂教学理论分析(3篇)
第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理论建构
一、理论来源
(一)“对话”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
目前关于对话的讨论大都是基于现代西方对话哲学展开的。有人对此进行了概括:“在当代西方哲学领域,‘对话’是一个始终受到关注的话题,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海德格尔的‘共在’、伽达默尔‘视野融合’、布伯的‘关系’、巴赫金的‘对话’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哲学话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理论谱系。”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开放的关系,这些关系无不以“对话”感知的方式存在,因而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如果把“对话”理论延引至教学领域,必将促进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在皮亚杰看来,由于人具有理解客观世界和满足好奇心的内在欲望,儿童会主动去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且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经过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多年观察,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学说为确认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确定儿童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对话的方式,唤醒儿童沉睡的认知心理,进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这是对话在具体教育中的运用,由儿童所具有对外界的认知心理,可知儿童具有接收来自外界“对话”的认知基础。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可视为“对话教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建构
1+X证书制度下的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2019年4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在高等院校实施“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园艺专业也跟随国家政策做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园艺专业为例,主要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构建等方面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展开论述。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1高职园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革故而鼎新,继往而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园艺产业行业也逐渐向现代园艺、智慧农业推进,2019年开始进行“1+X”证书制度改革的实施,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为了推进园艺产业逐步向智慧农业发展,使之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园艺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园艺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园艺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拓宽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再就业渠道和创新创业本领,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高职园艺专业教学中实施“1+X”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园艺产业也由传统园艺向现代园艺转变,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工作岗位、社会分工的不断升级与变化,对园艺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建院至今,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约1000人,从事园艺专业及相关工作的人数不足300人,本专业就业人数不到30%,“基础薄、专业窄、能力弱”成为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途中的“拦路虎”。要想使园艺专业的学生成为现代园艺产业行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生产、技术技能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结构设置、调整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节点成为现代园艺发展的重中之重。
情景教学法在听说模块课程的应用
摘要: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情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听说模块课程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关系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否提高。从听说模块课程与情景教学法的关联性论述入手,在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中进行情景建构,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听、说”训练,在提高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拓宽知识面,达到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听说模块课程;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听说能力又与语言运用能力密切相关。如何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听说模块课程课堂教学,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相关联的场景、再现听说内容中的情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听”“说”内容,加深对听说内容中涉及的日本文化、语言、社会、经济、环境等知识点的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达到听说模块课程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的日语综合水平得到提高的目标。通过情景教学法与听说模块课程的关联性论述,探讨在听说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相关课程,并运用情景建构以及情景建构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该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Approach)在外语教学中得到运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外语教学界。这种方法将所教语言与特定环境中的学习者联系起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强调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情景互动中积极地探索并掌握知识。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在情景中获取相关知识。语言学家弗斯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语言是在一定情景下使用的,情景的创设必然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使用。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依赖于真实情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环境等相关知识,增强语言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引入中国后,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应用,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在外国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并已在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应用。而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和教学研究的还比较少,笔者作为高校的一名日语教育工作者,也尝试在听说模块课程中进行情景建构,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期对学生听说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听说模块课程简介
根据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动组织研究开发的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安顺学院日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相近、学习内容交叉的“听力、会话、语音、视听说及专业方向课”等涉及听说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作为一个“听、说”模块整体课程,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听、说”内容中涉及的单词、语法和句型结构等日语语言知识,还能掌握其中涉及的日本文化、政治、经济及人文地理环境等深层次的知识,在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里的听说模块课程在课程特征、授课内容、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视听说课程,也有别于听力、会话课程,是听力、会话、语音、视听说及专业方向课等多门课程知识的融合,是广义上的听说模块课程。
企业后勤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发展现状
(一)被动服务型
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机构没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等开展各项工作的,行政后勤系统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只能被动的接受最新的企业发展概况所带来的新任务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充分调动后勤工作者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而且阻碍了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进步。
(二)单纯福利型
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是由行政后勤部门负责的,福利发放所需要的产品类型、购买资金以及收款方式等都是由企业相关部门决定的,后勤部门只是“听命行事”,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企业对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后勤福利失去了应有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企业福利事业的创新与改革。
二、改革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实践思考
一、立足提升群众文艺队伍素质水平,完善提升群众文艺培训职能作用
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服务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日益提高的要求,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在服务理念、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紧跟时展,着力提升全省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2014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全省文化站长培训班、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广场舞培训班、全省群众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培训班、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少数民族自治州文化馆舞美灯光艺术培训班等14期培训活动,培训人员涵盖广大农村文艺爱好者、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骨干、市县级群艺馆业务骨干等各个层面,总培训人员千余人次。此外,组织灯光音响专家分别赴全省11个地市举办了“全省数字音响技术巡回普及讲座”,历时24天,行程4000多公里,培训学员500余人,切实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完善提升群众文艺创作职能作用
群众文艺创作是群众文化艺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作为承担着全省群众文艺繁荣和发展使命的省级馆,按照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2014年以来积极发动各级文化馆(站)广大业务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感知群众生活现状,体悟群众精神意愿,开展了第十一届燕赵“群星奖”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我的中国梦”“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反邪教”主题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征集、评选,编印不同主题的《文艺演唱材料》,“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跳百姓健康舞”推广等活动,全省各地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在这些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为真正使这些作品让群众满意,受群众喜爱欢迎,按照强调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的要求,每部作品坚持取材老百姓日常闲谈和群众生活点滴,同时,待作品成型后,第一时间下到基层接受实践的考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最终推出了一批接地气高人气的群众文艺作品。
三、立足提高群众艺术修养,完善提升群众文艺讲座和辅导职能作用
目前,广大群众对文艺知识的诉求日益提升,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切实立足群众需求,一是大力办好“百姓课堂”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座。“百姓课堂”是是2012年创建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讲座内容涵盖了文化艺术、法律、美容、礼仪、插花艺术等老百姓日常感兴趣的各个领域。截至目前,已策划举办了《摄影的魅力》等30余期公益讲座,听众达万余人次。二是精心做好“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专项工作。2013年以来,在巩固提高完善已有“河北省农村和社区文艺辅导基地”的基础上,每年选派15名专业骨干人员,定期到河北张家口尚义县、保定望都县等九个边远贫困县开展广场舞、合唱技法、群文作品创作等一系列群众喜爱的辅导培训活动。同时,组织有关业务骨干深入多个农村进行调研,仅2014年就新建了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赵村店村、井陉矿区贾庄镇东王舍村等8个文艺辅导基地,受到广大农民群众一致认可和好评。
四、立足现代数字化建设,完善提升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职能作用
社区教育在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应该成为残疾人开展继续教育的载体,为残疾人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提供人力、财务、物资等便利,以此使残疾人提升自我素养,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助就业,回归社会。
关键词:残疾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
目前,根据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已实现了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免费教育,并且有一系列的政策待遇和补助政策。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没有成年已离开学校或者已成年进入社会后希望继续学习提升技能的残疾人群体。他们因为文化基础薄弱,听、说、读、写存在障碍,要进入一般营利性机构进行学习会受到冷遇,跟上学习进度也存在困难,社区教育便成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协助残疾人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个人发展。笔者从2005年开始,作为授课老师开始接触残疾人技能培训,体会到了残疾人这个群体在接受教育与技能学习方面的不便和不易。期间,学校办学定位逐步向社区教育功能并拢,我们承接残疾人培训项目和人数逐年增加,多次承办了市区级残疾人技能培训任务及残疾人竞赛指导,并取得优异成绩,也曾经受到市领导的亲切接见。以下结合十多年残疾人技能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社区教育服务残疾人群体的价值
社区是残疾人与政府、残疾人与社会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负责对残疾人进行从生理康复到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主流等职责,有着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形式多,接地气,覆盖广等特点,它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残疾人群体,社区工作者对他们的残疾程度、家庭背景都很熟悉,可以及时并有的放矢地展开宣传动员。笔者在工作中与许多聋哑残疾学员的沟通就必须通过社区传达。其次,社区可以整合社会助残资源,例如阳光之家网站、爱心超市等,能有效整合社会“闲散”助残资源。第三,社区教育为残疾人提供一个互助互帮互相沟通的平台。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残疾人一个人在家会感到孤独,出门受到歧视,被边缘化。这样一个群体在同一课堂内,可以交流、互勉、共同学习进步,既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互爱。最后,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区教育培训,激励残疾人的自信、自强、自立,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梁溪社区教育现状
梁溪社区教育的前身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各街道通过建设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电脑房、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和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全区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与街道各社区多元互动,共享课程资源,共建社区网络,特别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增加服务,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