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层医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层医生论文

医学期刊的学科引领作用

新媒体时代国家对医学期刊发展速度不再量化,但对发展质量却十分看重。我国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医学期刊模式的转变,科技内容已经成为科学普及的基本内容之一,卫生健康与公众对话已成为常态。科研和科普,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医学期刊要把科研和科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介绍医学科研最新发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医学期刊要引领专业学科不断拓展,不仅需要传承基础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引领研究疾病的各种科研方法,挖掘科研亮点,借助科研的平台和医学学科专家的权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健康科普活动。课题的内容既有高端学术论坛和研讨,又有国家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同时还要有宣教式的社区科普活动等。

1医学期刊服务领域的不断推进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要求,选择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多维一体生活方式疾病防治体系;研究慢病防治技术筛选评价标准,开发慢病防治技术并在全国试点城市推广;建立集体检、诊断、预防、管理、健康促进为一体的慢病综合防治体系和评估监测模型;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个人家庭检测为手段、中心医院(或医学中心)为支撑的慢病分级防治网络和网络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和促进慢病防治科技资源科普化,集成开发慢病防治信息资源包、健康科普图书等科普资源。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给社区医疗带来很大的发展动力,而社区医疗对疾病诊疗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刊开展以疼痛为例的专题论文,专栏刊发慢病防治的论文,疼痛患病率极高,且给患者、家庭、社会医疗等多方面造成巨大的负担,每年全球用于诊疗疼痛的金额占全球GDP的2%~3%。多数患者会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社区医疗机构对疾病诊疗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社区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诊疗水平有待提高,诊断符合率约10%,提示社区医疗机构人员诊疗环节薄弱。所以未来要深入推行科学的社区诊疗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诊疗水平。只有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提高了,患者才愿意到社区门诊看病,只有患者愿意去社区看病了,才能逐步实现三级分诊的原则。提示社区医生继续教育至关重要,做好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才能整体提高我国医学诊疗水平。例如我刊在重视学术传播的同时,时刻不忘科技传媒的职责,2017年10月27-28日在全国科普日“健康一生”宣传活动中,走进社区,积极宣传预防疾病为主旨,卫生健康引领未来的理念,开展专家一对一义诊,邀请武汉协和、同济的名医专家开展慢病防控讲座,切实将学术殿堂的理论知识落地,使医学期刊既能惠及到社区医生,也让公众在科普宣传活动中受益。

2基层卫生医疗作者群的培养

基层工作的难点在人才培养,为此,杂志的主编联合编委会的专家专门撰写基层医师的培训手册及诊疗指南。通过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强化基层卫生医疗作者的论文撰写水平,提升基础医疗机构的实力,推动基层医疗可持续发展。国家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1200家医院进行基层医师的培训和巡讲,基层医疗服务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和基础,强化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对慢性病的高发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既包含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也包括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已有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提升对慢性病防控的认知意识。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现状严峻,而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基层,这既是我国医改的重点,也是心血管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为了展示我国的医改重点工作,我刊专门约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了一系列专题论文,《“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的发展策略》、《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全球健康覆盖及其相关研究》等。为此,还设立了继续教育项目、基层论坛、专家面对面专场等形式,把心血管病的最新诊疗规范、指南、技术、进展、理论传递给广大的基层医师,切实提高了广大基层医院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对广大基层医师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效果评估体系,保障疾病筛查及治疗干预的效果,切实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协助医生高效管理患者,帮助患者做好家庭长期监测和自我管理,助力“科学就医”的目标实现。医学期刊领域的专家一直坚持推进糖尿病防治的社会化宣传和引领工作。呼吁各方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积极协作,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关注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倡导“5公里健康跑”活动,以倡导公众更积极地关注健康、重视健康运动的生活理念。而持续多年的糖尿病经典活动“蓝光行动”,将继续在重点城市、重点地区推进,将糖尿病的防治意识深入人心。

3对期刊数据的深度挖掘,作好学科引领作用

3.1利用期刊的引文数据

阅读全文

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医疗联合体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发展迅速,与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相结合的中医医疗联合体尤其值得关注。中医药服务具有利于医务人员掌握、便于基层开展、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因此中医医疗联合体有其独特发展优势。然而近几年实践中也暴露出中医适宜技术掌握不足、制剂共享存在壁垒等问题,通过对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全国各地中医医疗联合体提升中医服务能力的实践和探索,从而探讨如何促进医疗联合体内成员共同发展,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关键词:中医;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1]。医联体形式多样,其中以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形式一般称为中医医联体。中医医联体近几年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其发展尚未成熟,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有文献多归纳总结各地区模式,介绍典型案例,未能归纳出较为普遍的模式。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医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为中医医联体的推广和有效运行提供建议。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医医联体的中文期刊和学位论文,采用主题检索,主要检索词为“中医”以及“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整合服务”“医疗共同体”。共检索出132篇期刊论文、4篇学位论文,新闻、报刊、会议摘要、评论不纳入进一步分析,从数量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中医医联体的研究相对缺乏,且没有综述类文章。通过阅读摘要,纳入全文分析的文献有56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筛选出与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文献共30篇,内容包括中医医联体实践措施、实施效果、困境以及建议。

2中医医联体整合机制

根据文献阅读可知:云南省早在2003年便组建了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2];齐齐哈尔市于2011年组建了中医医疗集团[3],北京已有顺义区中医医联体[4-5]、通州区中医医联体、东直门中医医联体[6]等多个医联体;广东省截至2018年2月,已组建136个中医医联体;江苏[7]、湖北、湖南等省也已建成中医医联体。各省(区、市)的中医医联体有一定自身特色,本文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资源共享4个维度进行归纳(表1)。

阅读全文

医学高新技术医患关系影响

〔摘要〕

医学高新技术具有技术先进、发展迅速、适用面广、增值性强等特点,其发展和应用对于人类认识生命、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加剧了医患物化、“病、人”分离、医患不平等、医患商业化、医患目标背离等趋势,给医患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应加强技术监管、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医患沟通、鼓励技术帮扶,使医学高新技术真正服务于病患健康,以促进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关键词〕

医学高新技术;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不断向医学领域快速渗透、融合和扩展,医学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生命、维护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能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音;另一方面,也给医患双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较大影响,改变着原有的医患关系格局。

1医学高新技术的特点

1.1技术先进

阅读全文

医药企业营销优化分析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09年至今我国新医改愈加深化,对药企的适应能力也要求更高。如何脱离早已形成习惯的营销模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安然度过“阵痛期”,正是正大天晴面临的难题。文章将以正大天晴为例,通过EFE/IFE、SWOT分析其优劣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以帮助其度过转型期。

[关键词]

矩阵分析;营销策略;转型;SWOT分析

1引言

医药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它的健康规范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国医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后的瓶颈期,对医药的需求依然庞大。同时,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享有人口老龄化、农村基础医疗条件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等诸多有利条件。作为一家制药企业,正大天晴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专利申请已超过100项,其产品疗效在肝病领域具有领头优势;而且正大天晴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代表性,如何转变策略、建立新型的营销模式是正大天晴的难题,也是本论文的主题。

2正大天晴企业外部EFE、内部IFE营销环境分析

阅读全文

基层民营医院护理科研绩效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科研绩效管理对基层民营医院护理科研的推动作用。方法制定护理科研绩效管理制度,成立科研小组,加强护理人员科研培训,提高科研能力,比较实施绩效管理前后三年的科研效果变化。结果实施科研绩效管理3年,护理论文、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护理新项目、新技术增长幅度分别为543%、453%、367%,学术交流、专利、科技课题、科技成果评价、护理用品创新大赛分别实现了零突破。结论实施护理科研绩效管理,科研效果显著,通过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达到护理科研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民营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绩效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此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对护理创新提出来更高的要求[2]。但在基层民营医院,受护士的学历层次、职业认知、信息交流,医院的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护理科研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医院护理专业的发展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我院护理科研水平,我院2015年11月开始实行护理科研绩效管理,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民营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20张,临床科室15个。全院共有护士3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27%;护师以上职称占比22%。

1.2方法

阅读全文

农村卫生机构基层医疗论文

1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

1.1农村医疗设备非常落后

大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设备全部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淘汰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致使病患外流严重。而且卫生医院自身和社会力量均无投资基础建设积极性,任其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在群众心中也失去了地位和信任。

1.2医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农村当前医务人员之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只占百分之几。中专学历以上的虽占有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没有临床经验的新任人员,大部分就医人员并不具备相适应的学历要求,并且平均年纪较大,技术水准落后,与服务对象对医疗品质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相当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连正规检验、放射人员都没有配备。

1.3村医疗卫生经费极为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原有卫生体制被打破。医疗单位也把自我经济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尽管国家每年针对卫生事业投入都在持续加大,但农村卫生部分根本得不到多少利益可运用。因此,乡镇卫生医院经济状况普遍都不景气,很多乡镇卫生医院拖欠职工工资是常见现象。这种经费严重不足将导致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水准跟不上等不良后果。

阅读全文

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继续教育模式浅析

【提要】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出现,影像专科医生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该文通过探讨有效的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模式,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既促进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科和专业建设。

【关键词】教育,继续;医学影像学;网络化教学

随着医疗影像设备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由传统的大体形态学检查向生理、代谢和功能成像过渡,医学影像专科医生从医学院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因此,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医学影像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模式来适合临床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张的一线医生,值得大家重视。

1继续教育模式

1.1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网络化教学模式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来共享发达地区、大型医院的教学资源,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内容[1⁃2],也使基层医院的广大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式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3]。网络平台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利用分散时间随时随地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积少成多地累及知识。目前,各种影像学的在线学习平台,如丁香园、微信公众订阅号“放射沙龙”等,内容更新快,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张的临床一线医生[4⁃5],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形式更加灵活,可以定期推送和分享一些相关专业医学影像教学PPT和学术视频,还可以利用上报表单系统功能,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罕见病例上传(由科室指定的病例随访人员将临床确诊结果和手术病理报告随时上传),供相关人员查阅学习,将循证医学思维应用到日常诊疗行为中[6]。当然,网络平台存在一些缺乏系统性的多余信息,也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干扰,如打开一个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出来的结果可能大部分内容重复,还有一些错误或相关性不高的信息,也可能对目标信息造成干扰。另外,对于网络课程继续教育学习的认证还没有完善的学分认证系统,也不利于网络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措施进行规范。

1.2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和交流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论文(共4篇)

(一)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必然性

1、加强医德教育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生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不仅要关心病、更要关注人,关注人的心理,给患者充分的尊重、理解,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指向是临床医生,他们临床能力的提升是在三年的临床实践中习得,在三年的学习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他们是学生,同时在临床上他们更是一名准“医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把医德纳入培养体系,加强他们换位思考、尊重病人、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培养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2、加强医德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医学教育,当先授医德,Harden将一名合格医生应具有的临床能力分为三层,最内层为工作执行方面,具体包括病史询问、病理学检查、对患者的态度、人际关系等;中层为工作方法,具体包括科学认知、推理能力、症状诊断学、临床报告、实证医学等;外层为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病患与医生接触首先感知的就是最外层,是医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年的临床实践培养过程中,学校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无疑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凸显的主要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