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疾病护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肝胆疾病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胆疾病患者,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48.0±10.4)岁,其中重症胰腺炎12例,胆结石15例,胆囊炎13例,急性胆管炎10例。全部患者均不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疾患。本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后,随机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例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实施优质护理,其中优质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临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首先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和住院环境,同时还应该保证病房中的清洁度以及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从而让患者保持一个愉悦的治疗心情。护理人员要注意着装和言谈,语气要轻缓,服务要优质全面,并且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服务,努力营造一个优质服务空间和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监督,使护理工作能落到实处,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②心理护理。患者对病情缺乏了解或者对治疗效果不清楚等状况会使其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中一定要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等各项工作。另外,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各种疑惑,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密切的联系,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贴心的关怀和心理的抚慰,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难关。③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手术的要求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例如术前禁食水、留置导尿管、灌肠和备皮等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应立刻报告,及时处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根据手术的不同情况,帮助患者安排舒适的卧位,在手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还不太稳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④饮食护理。肝胆疾病患者的饮食是很关键的,否则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建立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和身体需要的饮食结构,嘱患者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品和油腻食品,确保营养的充足摄入。根据患者的要求和病情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主动协助其吃饭,密切观察进食后反应。⑤引流护理。要密切关注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等情况,确保引流管的顺畅,一旦发现引流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采用医院自行制作的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进行,其中调查项目主要有入院指导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出院指导服务等各项指标,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评价。
妇科疾病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5月间收治了患有妇科疾病的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26-45岁,平均年龄为36.8岁,患者的妇科疾病类型为:输卵管疾病、子宫疾病、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卵巢疾病等,患病时间为3-18个月,平均患病时长为9.36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长度、临床症状等数据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对这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基础常规妇科疾病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加用优质护理服务。②在两组患者痊愈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所接受的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利用分组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作为参考测定两种服务的服务质量。优质护理方法:(1)创造氛围,潜移默化,向病人、医院、社会承诺护理服务的宗旨,接受病人的监督,营造医生、护士、病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科室开展优质护理起始阶段通过细节处理彰显了病房的温馨。如制作反应科室文化的专栏优质护理服务主题,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的公示牌,各种温馨提示,病房各摆放健康教育资料,为患者提供针线、梳子、老花镜、一次性水杯等在内的便利设施。(2)健全制度,明确职责:科室定期组织工作讨论,了解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创新性及可行性,掌握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及管理状态,加强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规划,协调与指导,统一思想,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专科特色和病人需求等,积极参与自由发言或提问,共同讨论解决思路和办法,保持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从主动性、细微处、人性化等方面入手,在原有基础上强化基础护理,优化优质病区护士工作流程,各级护士职责,优质护理检查系则,质量控制标准护士考核制度系则,病人满意度测评表等。使护士明确基础护理工作项目及工作规范,并接受患者及社会的评价。(3)技能培训,主动服务:有计划有目的的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对护士进行分层分阶段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知识、工作职责、行为规范、法律法规、最新的护理动态、新药知识、应急预案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如外出参观学习、院内业务讲座等。培训人员涉及到科护士长及病区的每位护士。科室也注重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如制定护士文明用语(4)弹性排班,做好表率,护士长是科室护士的表率,起领头羊的作用,起对待工作和患者的态度影响着身边的护士,护士长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更新服务理念,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到对患者的优质服务中去,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及职业素养去影响启发护士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并根据他们的特点与特长,从护士的内心入手,推进护士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及良性竞争力。我科根据病房的工作量、患者的病情和护士的能力等因素使用了弹性排班,合理调配护士人数、科室床位40张、护士人数12人,分成两个组,每组2人,每组选定一名护理骨干担任组长,每位护士负责8~12个病人,工作时间07:30~17:30,排班注意新老搭配,危重病人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增加了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一般护士的能力,提高各班护士人数及技术力量。护士站前移,缩短护士活动距离,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用表格画护理文书,缩短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5)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做的每天整理床单元三次,制定护理工作日程表,并严格执行,日程表内容包括为不能自理患者洗头、剪指甲、温水擦浴、加强健康教育、出院随访等。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肺疾病社区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4年8月社区9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医院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2±6.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2±2.8)年,观察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6.8±6.0)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3±3.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护理管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康复指导、回答患者咨询和用药指导等,未进行社区一体化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社区-医院-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社区个人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整理COPD资料,评估患者的家庭、经济、病情和文化等。②系统化健康教育,由医院、社区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COPD相关知识讲座,解疑答惑,发放知识手册,提高患者依从性。③康复指导,指导正确咳嗽、排痰和氧疗方法,指导合理饮食、康复锻炼方法等。④心理护理管理,多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性语言,减轻其精神压力,保证有效睡眠,提高其治疗康复信心。⑤社区建立COPD预防护理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配合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定期体检、咨询了解患者病情。
1.3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护理管理期间患者的再次住院数和天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COPD知识知晓率,包括用药、饮食、功能锻炼和家庭氧疗四项内容。
产科新生儿疾病护理管理论文
1采血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新生儿出生充分哺乳72h后,在足跟毛细血管丰富的地方,酒精消毒后用三棱针刺采血3滴,吸在专用的滤纸上,在清洁环境中自然晾干后按要求正确保存,寄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查。对用新筛血片收集血滴,三棱针刺入深度<3mm,用消毒棉球拭去第1滴血,再次流出1大滴后收集,采至2滴直径>8mm的血斑后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同时勿使血滴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嘱家长新生儿2d内针眼处不要沾水,防止感染。由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没有采血者,自新生儿足跟采血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d。血片样本避免阳光直射,在清洁的空气中自然晾干呈深褐色,置于塑料袋中,保存在2~8℃冰箱中,5d内送检。
2护理管理体会
2.1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可使新生儿疾病筛查
工作顺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卫生部先后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办法》明确规定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出生的新生儿均应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并且筛查时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虽然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有偿服务,严格按照标准收费,但通过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工作开展得相对比较顺利。为此我省为“两病”患儿设立“治疗基金”,现行的补偿标准是7岁以前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对于经过筛查后确诊的笨丙酮尿症患儿,在7岁以前平均每月至少能得300~400元的治疗补助。最近我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又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与爱婴医院考核以及医院的年终考核评价挂钩,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不达标者一票否决。
2.2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来促进
我市卫生主管部门为了配合该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全面、形象、细致地开展科普宣传,在全市区实实在在地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层次人群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并实时宣传告知我院已开展并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我院在门诊大厅制作大量宣传画和电视画面循环播放,讲解有关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识以及一些利害关系、后果。产科门诊的孕妇学校开展专业健康保健宣传课程,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其开展的重要性,让各位准妈妈和准爸爸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欣然接受。并且在产科病区走廊及病室内悬挂宣传栏,让产妇及家属随时都可以了解、认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内容和程序。另外,护士在产妇入院宣教时也会重点强调和讲解,进入待产室和产房时还可以再通过助产士再一次向每一名分娩前后的产妇或家属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这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减少了很多家属不配合现象,凡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及家属均能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积极配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因此,卫生系统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是筛查工作的必要环节。
高职病理学考试创新探究
作者:亢春彦 肖红 薛玉仙 张秀芝 吕丰收 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
改革措施
1改革考试内容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考试内容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范围,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势在必行,考试内容应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要体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如在2010级护理专业考试中一道讨论题:炎性渗出液对机体的意义?通过这道题的考试,学生不仅要掌握炎症时机体为何会有渗出?渗出液的作用?还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机体发生炎性渗出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有效处理?
2改革考核模式现行高职教育考试模式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其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的80%以上。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考试模式改革应变单一的笔试为多样化考试。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特点,采用各种考试方法,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强调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2]。护理专业考试模式: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笔者采用多种考试模式综合法。①随堂测试在病理学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提问,形式有判断题、选择题等。在某些实验班级尝试采用PBL教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测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初步建立疾病与护理治疗的理念和思维构架,为其将来临床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随堂测试分数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分。②课后测试在病理学总论以及个论内容讲授完毕后,针对总论内容及各系统疾病,教师采集临床资料,精心编写病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写出病理诊断及依据,分析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基础等。撰写论文方面可由教师拟题,学生选题后通过查阅资料、参考文献或小组讨论完成。测试结果由教师存档,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③闭卷考试建立相应的病理学试题库,试题随机抽取,分A、B两套试题,其中一套备用。考试时间60min,考核中适当减少名词解释、问答等主观题型的数量及分值,增加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比重,要求考生掌握病理学的重点概念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考生的综合性和分析性测试。④加强实践课考核以往病理学考试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在此,笔者适当加强了实践课的考核力度,课堂出勤总分为五分,实践课教师实行课堂点名制,迟到、旷课的学生要扣分,无故旷课3次及3次以上的学生实践课成绩为零分。实践课程中,根据学生观察标本、课堂提问、实践课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给分。影像、眼视光、营养、美容等专业的考核方式因各专业学生人数较少,病理学总课时比例较低,无实践课,因此其考核模式为完全开卷考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撰写论文等方法综合判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应该以正确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①成绩结构多元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结构多样化。抓住考试对学生和教师教学的反馈和督促作用,充分利用平时考核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平时就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体实施方案:总分百分制,随堂测试20%,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测试10%;实践考核30%;笔试考核40%。②评分标准灵活化有些题目的考试评分标准只具有参考性,如果学生答题与评分标准不一致,但其中蕴含了一种新观点、新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对答题有创见、有新意、言之有理者应适当加分,以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③评分制度科学化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笔者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采取灵活的评分办法。如对主观性试题(综合分析题、病例讨论题、论文题)采用等级评分法;对客观试题(选择题)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
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和控制的过程,完善的考试制度应该包括信息反馈系统[3]。首先,教师在考试后对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数据利用青果教学软件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实现考试对教与学双方面的反馈调控功能;教学管理部门随后应当组织试卷评估工作,以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把评估意见反馈到教学单位,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教师安排时间评卷,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真正做到“考试不是目的,而只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
改革的效果和体会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探讨
[摘要]产品的质量是商品的生命,教学质量就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笔者认为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通过注重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多学科交流、集体备课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儿科护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1],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将琐碎的教学内容让原有知识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掌握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成为有用之才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点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儿科护理是一门发展迅速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科流行病种及新技术在不断发生着改变[2],儿科疾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亦不断修订。中职学校的儿科护理教师大多临床经验不足。很多教师仅在临床工作过几年,甚至只在实习过程中与儿科临床有过接触,从事教学工作后就没有再进入临床学习过。他们对于一些疾病知识的讲解只能照本宣科,难于与临床接轨。为避教学内容和临床脱节,学校应鼓励儿科护理教师不断学习,多阅读最新的儿科相关论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深入到临床进修,学习新的临床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材的不足,不断补充临床所需的儿科护理知识。
2多学科交流集体备课
儿科护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生长发育、小儿营养与喂养、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3个章节是其他护理学科所不涉及的内容外,还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疾病,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肾病综合症均在内科护理里面讲授过。我们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对具有相关性的各门课程进行融合,减少重复,提高效率[3],而儿科护理所涉及到的这些相同疾病,教师通过布置学习目的、要求与思考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已学过的相关疾病分析成人与小儿的异同点,最后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公布答案,必要时进行辅导答疑解惑。另外,在儿科护理的讲解里面也会涉及到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集思广益,使重难点的讲解更为清晰和透彻。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育的意义及成效
一、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基于统计学的医院护理论文
1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护理人员每个季度各科室各项报表,各科室护理统计记录,包括入院资料汇总、出院登记、门诊病人统计汇总等。收集我院由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于国内公开杂志的护理方面论文80篇中,剔除未涉及统计方面的论文,随机抽取50余篇。对统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其所出现的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等方面的问题,予以探讨。
2分析
2.1医学信息统计的本身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样性和个体性。由于信息数据源自个体病人,病人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医学信息的多样性。虽然某些信息可能对临床护理或治疗极为重要,但患者出于对自身隐私的保护而拒绝回答,尤其是在既往史方面。其二,难控制性。比如在研究某种人自身性免疫性疾病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生活环境、饮食状况都明确了解,但是每一个患者的生活不可能是模式化的。针对传染性疾病,虽然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患者的来源仍具有较大的分散性,这就造成了归类总结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其三,长期性,患者病情的好转、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上的跨度可能极大,而患者不可能长期处于住院状态,从而增加了后期工作的困难。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医学统计学的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①统计信息中的信息伪造,主要表现在某种疾病的治愈率及药品的有效性。②统计信息的遗漏:如医院医疗事故及投诉记录低于实际情况。③统计工具的误用、滥用。如由于信息的理解偏差导致统计设计不合理,分析软件使用不当,导致信息转化失真等。
2.2科研论文中统计学应用不当的情况
2.2.1统计设计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