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做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校合作做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家校合作做法

关于学生能力的科学教学论文

一、教给学生会读书,并且热爱读书

有的人说“:你说的话题是老生常谈。”我说不是的,就现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做法和学生的学法而言,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是普通现象,我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此科目开始教到六年级小学毕业,几个来回发现,学生不乐于学此科目,并且家长不重视此科目是普遍现象。就此现状,我们怎样教会他们读书,特别是会读《科学》书就显得很重要了。我的做法是,每开一课,必须让他们先读课文,读后能提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通过读科学书,孩子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努力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后,都非常高兴。长此以往,孩子们由原来的不看《科学》书到乐于并勤于读科学书,由原来的到堂开课时开始读到提前的预习。由家长对学生读不读此书漠不关心到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此书等等。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为的是能提出问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成为小科学家的基本功,有谁不想当小科学家呢?有哪位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科学家呢?学生的读书能力一但形成,他们会终生受用。

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让他们真观察,不能假观察。所谓的假观察就是没观察。刚开始教学时为了样子,为了课好看,常说孩子们要“观察”,也有时让他们走出课堂“观察”去,实际并无目的,学生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也就是没有观察。我现在的做法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在进行《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我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根据你生活中的认识,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土壤上面的植物长得好,而有的则不好?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土壤的颜色不一样?有的地里烧柴草,这样好吗?……由于很多问题都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孩子会更好地观察研究,最后学生们一起合作不仅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每个孩子都很兴奋。

三、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让他们时刻有进步感

时时都感觉自己应努力、应进步。原来我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背现成的有答案的问题,为的是考好试,取得好“成绩”,评价学生时,谁的分数高谁就是好孩子,差则不然。这样做的后果我不说大家也知道。那么现在我怎样评价学生呢?考试成绩只是评语的小部分,大部分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你对比以前进步了没有,你提出了多少科学性很强的问题,你解决了几个科学课上的问题,你会读书了吗等等。他们会时刻感到自己有压力,这种压力是进步的动力,而不是负担。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当时学习认真,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这也可以说是终生受益吧!

四、团结合作,携手共享自己和别人的成果,培养他们的合作品质

阅读全文

家校合作教学策略

在我早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曾经存在这样的想法:家长既然把孩子交给了我,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让家长信任放心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将学生教育好。因此,平时遇到问题,我很少找学生的家长,总是自己想办法将问题处理好。但事实告诉我,这种不充分发动家长,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思,我终于明白,要达到对学生教育好的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做好家校合作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要做好家校合作,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让家长有信任感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把的孩子交给我们教育能令家长感觉放心、安心。

让家长非常信任我们!

在学校和家庭中,应该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明确的反对“重智轻德”。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成人成才,而家庭教育只针对自己的一个孩子,只期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更多的是看重结果也没有教育效果的考核指标,没有系统化的时间和计划安排,易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地培养,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个别性与学校教育的普遍性的区别。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

阅读全文

寄宿制中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就当前的寄宿制中学英语学困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而言,其采取的学习英语方法普遍存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为此,中学英语教师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引导英语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加强家校合作。

一、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创设吸引学困生的课堂氛围,认真对待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增进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向学困生提供他们学习进步的效果反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规划好长远目标,为学习注入动力支持,这也是坚持学习的需要。在每节课上,学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小目标,如在本节课需要学会几个单词、短语、句型等,把学会的知识点能够梳理清楚,这对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非常有利,并使得其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使得课堂效率能提升。3.建立英语学科学习小组,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好、中、差搭配,实行一帮一、二帮一的活动。每天明确学习任务,帮助学困生共同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再是过去的抄袭别人的作业,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完成任务,真正达到做作业的目的,巩固当天的学习成效,预习次日的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1.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辅导,共同努力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英语学困生虽然存在着很多共性的问题,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这样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水平的学困生潜能。英语这门学科是语言性学科,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语境来进行交流,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提前设计出简单易懂的英语日常问答,有利于进行沟通和交流。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提问,整理出基础性知识的问题让英语学困生作答,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得学困生在课堂也能享受到成功。2.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中学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想办法调动他们,让学困生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些课堂环节中来,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精心地备课组织好,用心地设计好课堂环节,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励英语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互联网+”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借助依托互联网,利用平板上课,对学困生来说可以对他们单独发题。通过网络在平台上直接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习题讲解和批阅,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教学形式,一个学期的试验之后发现效果很明显,学困生成绩提升都较为明显。3.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为探究式教学。让学困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探究中不同程度地提升。

三、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就如何教育孩子上能达成共识,通过家校合力来帮助转化学困生,增强教育效果。笔者的做法是,开学之初建立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与家长先是在网上沟通联系,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通知家长配合合作的,都是在QQ群里发通知。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给家长,家校一起学习教育理念,一起来管理教育学生。学困生的家长需要群发以后再单独发,希望引起他们的重视,鼓励他们学习关于教育孩子的相关有实效性的理论,由于学困生自身的特点不同,所以也需要实施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比如可以采取说理方式,也可以是表扬鼓励的方式等等。鼓励家长,在家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努力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若孩子在英语学习上获得进步,当其回到家里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如果在家里无法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就多鼓励孩子在校内向同学与老师进行请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关心他们的,是关注他们学习英语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困生提升自我,最终能够形成自觉学习英语的好习惯。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周期非常长的大工程,需要英语教师除了多关心学困生、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之外,还要加强提升自身在教学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转化学困生。

阅读全文

通过家校合作促进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新教育理念下,家校合作已经逐步成为高中各科目教育提质的主要途径,建议高中数学教学,积极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家校合作的舞台;开放教研,让交流成为家校合作的载体;开放评价,让评价成为家校合作的动力;建立机制,让进步成为家校合作的价值,进一步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高效。

[关键词]新教育观念;家校合作;高中数学教学

美国得克萨斯州JackHolmes.认为,新教育理念的体系构架中,核心是人的发展,同时要求教育要关注人的成长环境的营造、成长空间的拓展,要求教育要纳入所有的要素力量,包括校长、教师,还有家长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家校合作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其要求教育者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好未成年人的指导教育职责,其中涵括家长参与、家长干预等方式。在高中数学课程教育中,学生面对复杂而深奥的课程知识时,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同时学校教师由于没有各方的监督参与,课堂成为了封闭的空间。这就亟需家长等各方力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辅助用力,在课外空间内主导用力,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帮助。

一、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家校合作的舞台

家校合作的前提就是家长与学校之间适度原则下的教育空间的相互开放。高中数学课堂是传授知识定理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课堂逐步开放,在循序渐进中让家长真正参与到课堂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中。第一,要让家长亲身体会到高中数学教育的难度,理解数学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引导家长也能够参与到高中数学知识及能力的自我提升轨道上,以更好匹配学生在家庭中对于数学难题的帮助需求,像函数部分内容就是很需要学习提高的部分。第二,要让家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让家长在合作小组中旁听,也可尝试在各小组中安排一个家长作为小组长,来总领各组的数学学习任务,这样既能让家长换位体会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不易,也能真正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第三,建立“家长讲师团”,适度邀请数学相关领域的家长通过相关考核后,正式成为高中数学家长讲师团的一员,用以对重点课程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利用家长资源也可以让家长定期利用微信、微博、QQ在线解疑答惑,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与好导师。

二、开放教研,让交流成为家校合作的载体

高中数学课程中,大多数内容都需要教师反复备课设计,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必要环节的优化,当然数学教学如果单打独斗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数学教师必须更多地通过教研交流来淘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方法,或者将典型经验传输出去共享教研成果。让家长参与到教研交流中,有助于家长熟悉教师工作环节,对于数学学科教育能力提升的方法途径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其在与子女独处指导数学教学时,能够找对思路、用对方法、算对结果。同时,家长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提出观点。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课内容,如果让教师去设计,可能更加关注于课本内容的传讲,家长则更加关注家居环境下符合几何体认知的实体,从实践的角度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与想象力。

阅读全文

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探究

摘要: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合力。这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识。家长作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人物,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有重要话语权。如何利用好家长这一资源,促进家校合作,巩固甚至扩大学校教育的成果,值得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本文就家校合作的形式在班级实施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通过这一形式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初中;家校合作;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家校共育。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合而成,以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场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班主任可以充分挖掘家校合作的潜力,以助力班级的管理,促进学生的成长。

1探究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意义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现在的家长学历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对教育结果期望和过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少有家长参与的身影。将家长们排除在班级管理之外,一方面无法了解班级管理状况,无形中会加深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另一方面,也会让一部分家长感觉学校教育与他们无关,从而造成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缺位。因此家校合作,共同管理是顺应时展的趋势。另外,现在的教学模式也已经革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人撑起一片天”的模式了。学生会从家庭活动、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等各方面获得很多的知识和见识,学生的视野在扩大,就不再以教师的传授作为学习的唯一来源。学生成长的这一片天,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撑起。现在的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细化,在家长中不乏各类专业化人才,比如企业管理人才、医学专业人才、工程师等。如果将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的家长力量引进到班级管理上来,就能够壮大班级管理队伍,增强班级管理的力量,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帮助。

2传统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初中班级班级管理方式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阅读全文

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借鉴与本土化改良

摘要: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国外家庭教育模式中的优秀做法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全面分析国外家庭教育模式的有益之处并实现在我国的本土化改良,对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借鉴;本土化;改良

多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侧重于对子女的智育,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主导地位一度丧失,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方式,降低了家庭教育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应充分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优秀做法,进一步实现国外家庭教育经验的本土化改良,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国外家庭教育模式经验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侧重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美国是研究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尤为重要。独立性教育在子女的幼儿时期便已经开始,包括独立吃饭、独居一室、独立出行、独立克服困难等等。与此同时,美国的独立性教育往往与家庭责任教育相结合,家长要求子女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分担家务和通过勤工俭学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配合,为确保学校教育的成果,家长往往支持和鼓励子女参与学校的有益活动。同时看重对子女正当心理需求的尊重,避免使用侮辱、讽刺和谩骂甚至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柔性力量。第二,采用全面培养型家庭教育方式。国外家庭教育十分看重对子女的全面培养,例如日本的家庭采用了“四重”教育的方法,即礼仪亲情教育、挫折与意志教育、自信自立教育、创新创造教育。日本对青少年的教育并不完全以学校为主,重视道德教育、自律教育以及家风传承教育是日本家庭教育的一贯风格。日本的家长明确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有着强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注重培养子女的伦理教育和坚强的耐力与意志力。主张子女应该通过劳动获得回报,并有方法地培育子女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同时日本的家庭教育注重与社会教育的密切往来,例如与工厂、企业、图书馆、大学等社会实践场所的配合,为子女提供更多发现和创造的机会。第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合作。国外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主要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各国开始进行了深度的教育模式调整。学校教育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系列提升家长参与的策略,迫使学校改变过去与家庭相互隔离的方式。”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将家庭生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原则,并注重对学生家庭观念的培育,帮助家庭教育实现更高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看重对家庭教育经验的借鉴,例如在教室的桌椅布局、教育内容素材的选择等等,都更加贴近家庭生活,力求实现一种保留家庭温情与舒适又兼具学校教育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值得我国学校与家庭教育积极学习与借鉴。

二、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在苏州的本土化改良对策

首先,改良家庭教育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变迁。不断增大的家庭压力和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嬗变,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危机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苏州各地学校对于升学率的看重一度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家长看重对子女的智力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衡以及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强家庭教育观念的改良,改变过去只看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错误观念,培养全面、协调、综合教育的家庭教育意识。家长应深刻地反思在对子女教育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明确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从以往对子女的“成才教育”逐步转移到全面性的“成长教育”中来。重视与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实践基地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传统与现念相结合的家庭教育观念。其次,改良家庭教育方法。“科学的智力教育是需要综合化、全面化的教育。”为此,创新家庭教育的方法尤为必要。第一,家长要改变过去理论灌输、批评、责骂甚至暴力惩罚的教育方式,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改良家庭教育的方式。苏州作为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之地,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应用心挖掘,充分利用苏州本土的历史文化包括艺术、建筑、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加强家风的培育和疏导。第二,家长应注重能力教育。借鉴国外对子女的独立性教育方法,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在外勤工俭学,缓解家庭培养子女的经济压力。第三,采用全面培养的方式。“全面发展是个性的相对全面发展,不仅是平面的发展,更是立体的发展。”第一,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学校与家长的便捷沟通渠道,增进相互之间在教育进度、教育构思以及教育成果方面的互通有无,为开展更深层次的家校合作夯实基础。第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家长与教师的联合会,主题活动日、学校教学开放日等等。学校应经常邀请家长带领子女一同参加学校与社会组织共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为家长与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增进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牢固的情感结构。第三,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可尝试重点培育“家长教学助手”,从家长中重点培训和选拔,或采用普遍培训、轮流参与的方式,使家长受到专门的教育培训,更好地协助学校教育。与此同时,要重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家庭教育的三方协调,建立多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总之,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我国的家庭教育应从国外优秀的家庭教育模式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实现本土化的改良。应快速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促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加深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和谐、平衡、相互促进的教育关系,发挥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更高价值。

阅读全文

中职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摘要:在重视创新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中职药学专业教育模式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学专业教育,已成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探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学专业教育的做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药学专业;课程;师资;平台

药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综合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事法规、药物分析学等科目。现阶段中职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进入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药品的储存养护、终端零售、用药咨询等工作,以及进入医药公司从事药品销售、市场推广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创新创业教育引进中职学校只有短短几年,很多学校在这方面依然是摸索阶段,还存在众多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

1中职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教学模式保守,课程设置脱节

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药学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而创新创业教育是药学专业教育的实践强化[1]。但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药学专业教学观念滞后,认为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为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提供理论型人才,没有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学专业中。这也导致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依然保守,一直以严谨、缜密、严格为上,仍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去讲解,学生缺乏社会参与度。此外,学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基本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通识课程为主,缺乏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课程。实验课也围绕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沦为辅助课程。

1.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阅读全文

地方院校建筑学人才培养实践

摘要:在分析国际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开放形式、工作坊、实践环节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具体做法,为国际化办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视野;地方院校;建筑学;人才培养

1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国内发展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从18世纪巴黎美术学院创办形成的“布扎”(Beaux-Arts)体系到20世纪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体系,再发展到当前,欧美国家的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高校的建筑学教学方式呈现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虽然都是以建筑师及相关行业执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是他们的学时学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有很大的不同。[1]例如,美国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5年制与4年制的不同学制,有以突出创新性教育为代表的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库帕联盟,也有以突出实践性教育为代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欧洲,多数院校的学制是3年制本科,2年制硕士。英国各高校的建筑设计教育也有较大区别。例如,有以培养建筑学前沿人才为代表的建筑联盟(AA),也有以突出技术实践性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也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如哈德斯菲尔德大学、邓迪大学。在德国,普遍以实用性的技术实践为教学目标,如亚琛工业大学,当今的包豪斯等。国内的建筑学教育由20世纪初留学美、日、德的建筑学专业前辈创办,创办之初就具有了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教学体系或者移植美国布扎体系,或者向德国与日本学习重视实践知识的传授。[2]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叠加了苏联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90年代引进国际互认的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近年也有很多留学归国的国际化人才充实进教师队伍。这些因素都促使当今国内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国内高等教育体制以及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等,基本的教学体系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区分,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等,在很多高校仍然得到了持久的坚持,尤其是后起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变化并不大。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我们需要开拓国际视野,重新向欧美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国内行业要求,发展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方法。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采取国际化的战略,通过引进人才、组织国际交流、国际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建筑学人才,并且在国家部属院校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当前,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形势已经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作为省属地方工科院校,我们借地处广州的地理优势从2000年以来就开始尝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建筑学专业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2国际视野建筑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

2.1引入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开放形式”(OpenForm)的教学方法

我们与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该学院创始人,“开放形式”(OpenForm)教学方法的开创者SveinHatly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并在中挪两地多次举办、参与以开放形式为主题的工作坊。先后选派十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挪威参加教师课程,参加国际工作坊,并学习基于OpenForm的教学理念。从2010年开始,SveinHatly教授及卑尔根建筑学院教师多次到学院举办工作坊形式的教学实践。这种交流从短期工作坊也逐渐发展到持续3个月的教学研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目前,通过教学改革已经将“开放形式”(OpenForm)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到低年级(一、二年级)本科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成果在建筑学专业评估过程中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