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庭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家庭经济

高校学困生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1高校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现状   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的资助是目前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多年以来,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对高校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的资助中,用来维护教育的公平,使公民享受的平等权利得到有效地保障。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体系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工作,对于学生工作在资助的概念、资助的方向、组织的结构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国家建立和健全了把助学贷款作为资助的主体,以国家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支撑的政府性的资质体系。与此同时,需要高校在保证具有足够资金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的资助体制,把无偿的资助以及奖励性的资助最为资助的原则,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财力上或者是物力上的支持,保障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当前高校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的资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1对学生资助的目标非常单一,产生了注重结果,对过程进行忽视的现象   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帮助其顺利的毕业,是当前国家和高校资助学生的目标,但是从高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方面来看,仅仅从经济上对学生进行资助或者只是注重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的教学目标非常的单一,内涵以及外延都不够丰富。   2.2对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的不够平衡:   高校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是通过经济、晋升以及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的资助工作作为主线,其中,精神资助体系与素质能力资助的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灵活性、个性化的资助以及素质能力方面的资助力度还不够。   2.3资助的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对于学生的精神和素质能力两方面的资助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或者说开展的项目非常的形式化,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未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   2.4对学生资助管理的信息比较落后:   当前,高校对于学生的资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与教学、学生管理等比较成熟的领域相比还未形成适合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学生的资助政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高校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措施   3.1建立两个主体并重的三维管理体制:   对学生进行资助的工作对于以及受到资助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是当前资助工作的两个重要的主体,要想把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必须要围绕这两个主体来进行开展,让两个主体之间进行互动,这是把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要想建设三个维度的管理体系,必须要把三项的管理做好,也就是要把队伍的管理、资金的管理以及受资助学生的管理做好。   3.2进行全程建设,建立零距离的服务体系:   对零距离的服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三方面服务的工作做好,也就是全程服务、一站式服务以及循环式服务。   3.2.1全程服务:   全程的服务,也就是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全过程的服务,认真做好“服务五加一”工程建设,“五”就是在每个学期之内和学生进行一次谈话、指导学生去读一本比较好的书、领导学生去参加公益性的活动、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听取一次人生的报告。“一”就是和学生建立一生的友谊。   3.2.2一站式的服务:   把对学生进行资助的管理部门作为主体,把相关的资助部门连接起来进行一站化服务,学生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   3.2.3循环式的服务:   循环模式也就是学校和政府按照既定流程对学生进行循环服务的过程,使学生的资助工作得到保障。   3.3使学生的资助管理体系更加的科学和完善:   对学生的资助管理体系进行建设,对资助的项目情况进行网上评审以及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资助的科学化管理。通过建立资助管理的系统,使学生的信息数据得到标准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使工作的流程更加的规范,对学生的家庭信息进行实时的掌握,使数据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准确,为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资助的工作更加的公平、更加公正以及更加公开。   4结语   高校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的资助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对此,高校要把“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当做资助目标向“帮助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资助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中的公平,为国家产生大量的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何静琨 单位:吉林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阅读全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奖、助、贷、勤、补、减、免”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 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认定结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效率,但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认定工作的对策以准确认定经济困难学生,促使资助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作为实施资助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认定标准缺乏量化的指标体系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1]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这一概念属于定性描述,比较模糊,无法依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准确认定经济困难学生。

        对于大部分困难家庭来说,由于其家庭收入不稳定、收入不易核实及地区差异性大等原因,使得家庭困难程度缺乏有效比较。即使两个相同收入的家庭,其家庭支出,比如负债,读书,疾病等情况不一样,贫困程度也未必相同。由于无具体的量化标准,导致高校对贫困生认定标准的不统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含混不清。

阅读全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探讨

一、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故意拖欠学费

在新生入校的时候,绝大多数高校都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让学生的家庭有时间来筹集学费。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或者在开学之初提交国家助学金申请两种方式得到资助。学生在学费缓缴期内,一般来说可以解决学费问题。然而,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获得了资助或者家人后来提供了学费的情况下,并没有如期去上交学费,而是将金钱用于娱乐,甚至购买高档电子产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二)为了获得奖助学金而考试作弊

国家奖学金是为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设立的,国家助学金是为资助那些学习成绩优良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设立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理应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来争取国家奖助学金。但是,有的学生不是努力学习,而是选择考试作弊,靠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来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此行为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为周围同学所不齿。

(三)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甚至恶意拖欠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重大措施,它是需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的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行,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学费压力,使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是,在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这些年,还款率低、违约率高是一不争的事实。据调查,助学贷款的坏账率远远高于普通贷款的坏账率(1%)。不少学生在毕业后没有依照贷款合同的规定按时还息、还款。一些毕业生在自己的联系方式改变后,不及时在国家开发银行网站上进行更新,也不告诉学校,致使学校老师在银行催款催息的时候联系不上他们,最终造成违约。更有少数毕业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甚至拒绝还款。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视障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摘要:通过对某特殊高职院校视障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调查与分析视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视障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氛围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家庭氛围呈显著正相关,即家庭氛围越融洽,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视障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高职视障学生是残疾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心理方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视障学生往往由于视力缺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敏感、固执、多疑等心理问题。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在注重培养视障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同时,更要引导视障学生形成积极、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因此,本文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得的数据,调查与分析视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研究方法

1.1被试的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对象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17级与18级视障学生,共83人,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男生占73.5%,女生占26.5%,2017级占47%,2018级占53%,家庭经济富裕的占3.6%,较好的占3.6%,一般的占59%,贫困的占33.7%。从生源地来看,省会城市占6%,非省会城市占20.5%;乡镇占27.7%,农村占45.8%。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浙江省唯一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选取的被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研究工具

阅读全文

贫困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1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取得的成绩

1.1部分高校进行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索

国内很多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公益劳动活动以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式多样,要求不一。例如清华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学校已把公益劳动纳入课程设置,并与学生能否毕业挂钩。部分高校的公益劳动则侧重于在受资助学生中举行,如江南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则建立了感恩教育实践基地,以培养受助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之情,让他们懂得回报、奉献、给予的快乐。东北农业大学以“一封母亲的来信”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责任、奋进”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通过讲座、海报、微博、QQ、微信学校网站等形式宣传国家、社会、学校等一系列资助政策,让学生“知恩”,通过筹建“爱心互助基金”,让学生“行恩”;通过组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让学生“传恩”等等。

1.2高校感恩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高校感恩教育相关的内涵研究、基本内容研究、特点研究、目标研究,感恩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研究,高校在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有关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等,对高校感恩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

阅读全文

高校机电工程助学贷款分析

摘要:

本文以韶关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对地方性普通高校理科学院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助学贷款中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助学贷款;问题;对策

一、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国家助学贷款概况

在学校党委与学生处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根据《广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和《韶关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文件精神,确立助学贷款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于2014年6月成立学院助学贷款工作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五位辅导员为成员。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院助贷工作;在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骨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逐步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各方配合、反应迅速的助贷工作网络,对我院助贷工作的宣传教育、组织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奖助贷工作规章制度,如《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贫困生认定办法》、《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办法》等。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出发,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助、贷、补”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贫困生生活压力,解决我院贫困学子的后顾之忧。

二、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助学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诚信教育探究

【摘要】教育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为了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职院校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同时,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坚持育人导向,而诚信教育作为育人环节中的一环,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当前资助育人中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资助育人;诚信教育;高职院校

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多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工作模式逐渐从过去的经济资助向资助育人模式转变。我国的资助体系目前包含奖、勤、贷、助、补等,主要以国家奖学金为主,激励大学生认真学习;“勤”是指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提供岗位津贴;“贷”是指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在读书期间的利息全部由财政支付,毕业后的利息由借款人本人承担;“补”主要是学校临时性的特殊困难补助,是根据国家基层和贫困地区以及应征入伍服兵役的学费补偿。随着资助政策的增加,一些不诚信的现象也随即涌现,如申请失信、资金使用失信、骗取资助金、借贷还贷失信等,而诚信育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品质。因此,开展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家困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促进家困生健康成长,对维护校园和谐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背景研究

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成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基础,资助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愈来愈多。资助育人同时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按照政策要求建立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赠、学生资助的“四位一体”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学校、社会、贫困生个人的作用。资助工作关系于每位学生,高校资助设计范围广、政治性强、工作量巨大,是社会性工作。资助育人在新时代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把资助工作和育人体系相结合,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精准资助、资助育人、依法资助是新时代高校资助的三个关键点,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资助宣传,使诚信概念得到更好地传播[1]。但是,部分高校对贫困生思想上的扶志、扶智工作相对较为薄弱,学校的诚信、感恩教育流于形式。部分学生为了获取校园资助,安于贫困,出现“哭穷、比穷、比惨”现象,把获得资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倘若没有获得资助甚至易产生偏激心理;还有部分贫困生在受到资助后购买奢侈用品,挥霍消费,不感恩母校;甚至有部分家长鼓励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而把家中富余的资金作他用等,这一系列现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2.1缺乏诚信意识,价值观不成熟。如今,大学生多为00后,生长于父母宠爱的温室中,大部分感恩意识、诚信意识淡薄,其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尚不成熟,主观意识容易受到社会外部环境影响,针对贫困生受资助现象不仅没有深入思考,反而羡慕受助学生。同时大学生中超前消费、铺张浪费、荒废学业、盲目攀比、乐于享受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在申请助学金过程中要求的基本条件较低,所需证明材料简略,审核程序简易等情况,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提供虚假资料,占据并使用了资助名额,却不正当使用,造成奢侈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由于贫困生资格审查流程简易,生源地相关的民政部门不需要对学生真实情况进行查证,一些家长对情况调查表进行伪造,因而情况表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部分学生在填写情况调查表时胡编乱造,谎称是低保或单亲家庭,骗取贫困生资格;班级贫困认定小组在进行情况核实时,出现私人关系帮助申请者隐瞒真实家庭情况以及在校表现。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获得贫困生资格的个别学生实际家庭并不贫困。甚至于一些学生在上级督查资助政策落实情况时不说实话,否认资助到位的真实情况;部分学生没有从思想上对诚信足够重视,历来只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思想政治素质淡化,认为别人都没还贷款,自己也可以不用还。

阅读全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分析

摘要:我国国家资助政策已经实施十余年,对于缓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也日益引起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父母、对教师、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意识。通过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分析可知,虽然国家和社会资助政策日臻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得到一定缓解,但是随着资助项目的持续增加,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却不断下降,感恩意识匮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高校、家庭共同努力,以克服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具体来讲,国家要改变国家助学金发放方式,大力推行生源地贷款。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认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边际效用递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机制构建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研究、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研究、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研究、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个案研究等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和高等教育扩招的实施,导致我国高校学生的数量剧增,这一方面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大幅攀升。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国家为主,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为辅的资助体系,这对于缓解学生经济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指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或支付这些费用困难的学生。感恩意识指的是感激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并设法对其进行回馈的心理需求。目前,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有较强的感恩意识,例如,原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在父亲病重的情况下,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做兼职赚钱给父亲看病,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情得到好转,黄来女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然而,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却比较匮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父母缺少感恩

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许多经济困难学生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受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也会勒紧裤腰带给子女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父母无私的奉献使得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不需要感恩和回报。在一项有200名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的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感恩父母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0%的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有30%左右的学生计划和父母庆祝自己的生日,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还没有做过让父母感动的事情。[1]高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些经济困难学生进入校园后,感觉自己与同学之间的消费存在很大差异,往往感觉低人一等,部分学生把贫困归咎于父母的无能,认为是父母给自己拖了后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