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家庭教育地位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阅读全文

英语教学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尹培新 刘晓影 彭荣伟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1年5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综合活动课程的序幕。2001年至2004年,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实验形成阶段。《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原则是"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课程的选择性"[1],除去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目,其他科目占49%~60%,这就保证了学生多方面学习、实践的机会。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校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中心完成教育过程。课程的结果表现为思维中的记忆和身体的记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思维与身体记忆进行教学,使直接与间接经验达到统一。经验的获得与建构需要学生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同化、重构的方式完成经验的建构。综合活动课程的中心在于建构,而建构的关键在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参加活动课程带来的教育成果。

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1.教育思想落后

教育思想的落后与家长的自身经验相关较大。家长都是站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孩子的学习和综合活动课程,没有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成长,这种思想限制是家长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有思维模式。在没有专业教育人员帮助下,家长很难走出落后的教育思想界限,综合活动课程在家长眼中也成为学校工作的简单变化。

2.教育角色混乱

现代家庭结构导致家庭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一个孩子往往要面对两到四个教育者,家庭无法形成教育核心,孩子的教育时常出现矛盾。通过对家庭的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祖辈与孩子父母会产生教育分歧,孩子父母由于孩子祖辈的干扰,没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教育权威,孩子的教育往往摇摆不定,不知道哪种教育是对的,以致孩子的教育认知、教育行为会产生前后不一致。

阅读全文

活动课程与家庭教育契合路径

作者:尹培新 刘晓影 彭荣伟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1年5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综合活动课程的序幕。2001年至2004年,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实验形成阶段。《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原则是"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课程的选择性"[1],除去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目,其他科目占49%~60%,这就保证了学生多方面学习、实践的机会。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校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中心完成教育过程。课程的结果表现为思维中的记忆和身体的记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思维与身体记忆进行教学,使直接与间接经验达到统一。经验的获得与建构需要学生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同化、重构的方式完成经验的建构。综合活动课程的中心在于建构,而建构的关键在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参加活动课程带来的教育成果。

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1.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思想的落后与家长的自身经验相关较大。家长都是站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孩子的学习和综合活动课程,没有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成长,这种思想限制是家长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有思维模式。在没有专业教育人员帮助下,家长很难走出落后的教育思想界限,综合活动课程在家长眼中也成为学校工作的简单变化。

2.教育角色混乱现代家庭结构导致家庭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一个孩子往往要面对两到四个教育者,家庭无法形成教育核心,孩子的教育时常出现矛盾。通过对家庭的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祖辈与孩子父母会产生教育分歧,孩子父母由于孩子祖辈的干扰,没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教育权威,孩子的教育往往摇摆不定,不知道哪种教育是对的,以致孩子的教育认知、教育行为会产生前后不一致。

3.综合活动课程进行不彻底在深入到学校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综合活动课程在学校中还处于进行状态,学校教育难以冲破旧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教育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校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个学校教师往往具有这一学校的特征。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继承了学校的教育风格,一方面也由于旧有教育的特点阻碍了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学校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逐渐改变学校的教育传承,在这一过程中综合活动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会不彻底。

阅读全文

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借鉴与本土化改良

摘要: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国外家庭教育模式中的优秀做法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全面分析国外家庭教育模式的有益之处并实现在我国的本土化改良,对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借鉴;本土化;改良

多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侧重于对子女的智育,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主导地位一度丧失,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方式,降低了家庭教育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应充分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优秀做法,进一步实现国外家庭教育经验的本土化改良,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国外家庭教育模式经验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侧重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美国是研究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尤为重要。独立性教育在子女的幼儿时期便已经开始,包括独立吃饭、独居一室、独立出行、独立克服困难等等。与此同时,美国的独立性教育往往与家庭责任教育相结合,家长要求子女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分担家务和通过勤工俭学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配合,为确保学校教育的成果,家长往往支持和鼓励子女参与学校的有益活动。同时看重对子女正当心理需求的尊重,避免使用侮辱、讽刺和谩骂甚至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柔性力量。第二,采用全面培养型家庭教育方式。国外家庭教育十分看重对子女的全面培养,例如日本的家庭采用了“四重”教育的方法,即礼仪亲情教育、挫折与意志教育、自信自立教育、创新创造教育。日本对青少年的教育并不完全以学校为主,重视道德教育、自律教育以及家风传承教育是日本家庭教育的一贯风格。日本的家长明确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有着强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注重培养子女的伦理教育和坚强的耐力与意志力。主张子女应该通过劳动获得回报,并有方法地培育子女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同时日本的家庭教育注重与社会教育的密切往来,例如与工厂、企业、图书馆、大学等社会实践场所的配合,为子女提供更多发现和创造的机会。第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合作。国外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主要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各国开始进行了深度的教育模式调整。学校教育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系列提升家长参与的策略,迫使学校改变过去与家庭相互隔离的方式。”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将家庭生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原则,并注重对学生家庭观念的培育,帮助家庭教育实现更高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看重对家庭教育经验的借鉴,例如在教室的桌椅布局、教育内容素材的选择等等,都更加贴近家庭生活,力求实现一种保留家庭温情与舒适又兼具学校教育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值得我国学校与家庭教育积极学习与借鉴。

二、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在苏州的本土化改良对策

首先,改良家庭教育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变迁。不断增大的家庭压力和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嬗变,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危机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苏州各地学校对于升学率的看重一度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家长看重对子女的智力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衡以及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强家庭教育观念的改良,改变过去只看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错误观念,培养全面、协调、综合教育的家庭教育意识。家长应深刻地反思在对子女教育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明确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从以往对子女的“成才教育”逐步转移到全面性的“成长教育”中来。重视与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实践基地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传统与现念相结合的家庭教育观念。其次,改良家庭教育方法。“科学的智力教育是需要综合化、全面化的教育。”为此,创新家庭教育的方法尤为必要。第一,家长要改变过去理论灌输、批评、责骂甚至暴力惩罚的教育方式,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改良家庭教育的方式。苏州作为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之地,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应用心挖掘,充分利用苏州本土的历史文化包括艺术、建筑、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加强家风的培育和疏导。第二,家长应注重能力教育。借鉴国外对子女的独立性教育方法,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在外勤工俭学,缓解家庭培养子女的经济压力。第三,采用全面培养的方式。“全面发展是个性的相对全面发展,不仅是平面的发展,更是立体的发展。”第一,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学校与家长的便捷沟通渠道,增进相互之间在教育进度、教育构思以及教育成果方面的互通有无,为开展更深层次的家校合作夯实基础。第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家长与教师的联合会,主题活动日、学校教学开放日等等。学校应经常邀请家长带领子女一同参加学校与社会组织共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为家长与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增进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牢固的情感结构。第三,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可尝试重点培育“家长教学助手”,从家长中重点培训和选拔,或采用普遍培训、轮流参与的方式,使家长受到专门的教育培训,更好地协助学校教育。与此同时,要重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家庭教育的三方协调,建立多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总之,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我国的家庭教育应从国外优秀的家庭教育模式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实现本土化的改良。应快速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促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加深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和谐、平衡、相互促进的教育关系,发挥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更高价值。

阅读全文

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启示

一、蔡元培儿童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儿童本位的教育意识

蔡元培推崇“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他强调在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新旧教育的比较中,他从受教育者本体的角度,阐释“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夫新教育所以异于旧教育者,有一要点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他指出,违反自然、束缚个性自由发展的旧教育,不仅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更无益于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童子就傅以后,接父母兄姐之时少,而日与其仇耳相对,务剥削其亲和眷恋之良,而养成夫乖戾忮忌之性。夫是以在家而戾于家,在国而戾于国”。蔡元培主张儿童教育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教育的主体出发,要“尚自然,展个性”,他形象地将这种新的教育方法比喻为“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事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将这种科学的教育方法用于培育儿童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儿童个性和群性的有机统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在儿童教育中,蔡元培倡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反对“守成法”“求划一”,他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其核心教育思想就是要求立足实际,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反对任何滞后或超前的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蔡元培指出,以养成科名宦官之材为目的的旧教育,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必然带有强制性和盲目性,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然而“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法以助之”。无论是“体育、智育,均当按其年龄而施之”,强调了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施行相应的教育,挣脱滞后或超前的旧教育枷锁,秉承与践行因材施教的新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的践行,不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更隐含了对儿童个性的尊重。蔡元培在美国给中国留学生讲演时指出:“孔子主张陶冶性情,发达个性。其教人之法,为因材施教。”蔡元培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同,映射出了他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更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

(三)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蔡元培强调儿童教育的目的,要通过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培养未来国家的健全公民。“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然而,中国传统旧教育却违反儿童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偏于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在蔡元培看来,对儿童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培养的认识误区,不仅违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追求,更不利于发挥教育改造近代社会、发展未来国家的功效。只有四育全面发展,“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在“四育”中,蔡元培首先强调的就是体育,体育是诸育之首,“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健康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之中,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振奋精神,非竞技输赢。其次,蔡元培的智育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和传授,他认为智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二是智育重在启发儿童心智,引发儿童读书兴趣,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因此,他提倡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开发儿童的智力。再次,蔡元培将德育视为教育的中坚,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他强调德育重在践行,要养成儿童博爱心、求上进、拥正义的良好品质,必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最后,蔡元培很重视美育独特的教育功效,美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培育良好的道德心,还有助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成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鼓励儿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阅读全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家庭教育优势探究

摘要: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有着不弱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小学班主任想要获得更高效率的班级管理,就必须对家庭教育的作用、现状及原因等因素进行全面且客观的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随着家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过程的意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此,笔者仅以个人日常班级管理经验为例谈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还望能够以此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无数实践证明,性格急躁的家长往往会带出性格急躁的学生,而慢性子的家长往往会带出慢性子的学生。如果家庭环境良好,那么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往往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反之,在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内向、消极、悲观等性格,这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育人价值发挥的现状及其原因

就目前状况而言,虽然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挖掘家庭教育潜力的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家校之间的沟通问题、教师与家长的自我定位问题以及不同家庭的教育差异等问题都会对家庭教育价值的挖掘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配合教育工作的家长,他们不是以工作太忙,就是以在外地工作、鞭长莫及为借口将学生全权委托给学校和教师管理,难以真正履行家长的教育职责。与此同时,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如棍棒教育、溺爱教育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为学生的家庭教育理念不科学。教师对家庭教育价值的挖掘过程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指导。例如,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未能及时将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传授给家长,也没有引导家长展开有效的家庭教育。部分班主任即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往往也只是通过偶然性的指导来启发家长,并没有将这种指导变成一种系统性的教育培训,促使家长在持续、稳定的教育引导下养成积极健康的育儿心理以及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第二,受家长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家长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往往会因为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的不理解而展开一些违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低效教育或者无效教育。例如,由于部分父母在家庭环境中的缺席或者不作为、胡作为等情况,很多学生难以在生活中、学习中得到父母的陪伴性指导以及科学性引导等。在此境况下,很多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身情绪而逐渐走向一条叛逆之路,有的学生甚至逐渐养成了逃课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不利于其进行后面的学习。

阅读全文

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红色家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遵循。红色家风是中国家庭中的真正不动产,也是新时代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先进文化。新时代传承好、发展好红色家风,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深刻把握红色家风的核心要义、积极探索融入的方式方法以及奋力营造良好的融入氛围。

关键词:红色家风;家庭教育;路径

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无不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1]。

一、深刻把握红色家风的核心要义

红色家风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传统家风中的精华,又将共产主义的“红色”之魂根植于家教、家规、家训中,在小家中展现着党的信仰、宗旨和作风,体现着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使得红色家风在境界和追求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家风。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2]。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重视家庭教育,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农耕文化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极大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使空巢化严重,家庭人员的缺席导致红色家风缺少了良好的传承环境。中国家庭的红色家风重视国家和集体利益,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受到西方社会的影响,其中个体主义影响尤甚,集体主义的红色家风建设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家庭成员上敬下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着重要的感召作用。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红色家风是联结个人、家庭、政党乃至国家的纽带,每个家庭的家风正,党风就端正、政风就清明。优良的党风政风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要求,建设红色家风是当前家庭教育的迫切要求,这需要我们树立将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的强烈意识。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的路径中“融入”既要是理论融入又要是实践融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优化理论。只有思想上的自觉,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

二、积极探索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就要回答“融入什么”,也要解决“如何融入”。融入的方式方法是“如何融入”的关键所在,是融入内容与融入效果的纽带。好的方式方法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效果。用多种适合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共同衔接并相互融合、缠绕,使之与家庭完美契合,融入效果达到最佳。红色家风融入家庭教育离不开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显性”教育。一个良好的红色家风必然有良好的家训,作为世代相传的准则。

阅读全文

儿童家庭教育探微

摘要: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儿童的发展千差万别,用时也暴露出家庭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如何让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更加个性化,生活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观察养育问题,不难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孩子来自亿万家庭,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的系统工程。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中国式家庭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已刻不容缓。

1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1.1给孩子过分关爱和给予忽略规则和约束意识的培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