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庭德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提高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庭德育效力对策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场所,现今强调学校德育教育,弱化家庭德育教育往往会出现德育教育中“5+2=0”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教育的互补性,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效力,采取策略共同协作,以学生为纽带,促进生生互助,家家联动,使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
关键词:家庭德育;教育效力;策略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的时候提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场所,无论是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但现阶段大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个思想误区,即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完全依靠学校,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如:很多因无法管教自己的孩子,被一群“神兽”气哭的家长不在少数,有些家长甚至直接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完事。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孩子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的教育互补性。我们要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效力,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家长的导向作用,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做到“无缝连接”,避免在德育教育中出现“5+2=0”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系统调查分析,找症结,理思路
以往,我们会依托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但是由于各个家庭情况不同,采取大而全的培训方式收效甚微,所以我们首先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我校低年级、中高年级、高年级的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双向分析,发现53%的学生校内校外两个样,个体、单亲、留守家庭的孩子因为在家缺乏家长管教,情况尤为严重,“护犊子”的家庭和平时不注重细节的家庭孩子坏习惯较多,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越大。我们按照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对双职工家庭、单职工家庭、个体户、单亲、留守儿童等情况的家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使培训更有针对性,让家长转变观念,不要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做。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提高家庭德育教育效力。如何分门别类地编制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课题。我们以小学生德育内容为主要教育内容,与家长密切合作,在学校方面的教学引导下,对家长积极开展了相应的家庭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建档立卡,通过家长会、家访活动了解情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建立有效机制,让学生监督家长的不良言行和习惯,对反映的情况通过家长信箱等方式转达,使家长也能逐渐改正不良习惯,促进家庭的和谐。以“大手拉小手”为主题,发挥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德育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同时监督家长的不良言行和习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孩子在校期间培养的良好习惯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以“生生互助”为主题,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以“家家联动”为主题,加强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把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结合,达到“1+1>2”的效果。设立合理的跟踪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德育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纠错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进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家庭德育教育引导,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自出生到成年,有2/3的时间生活在家庭环境中,时刻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受家长自身道德修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有意和无意间、计划和无计划中、自觉和不自觉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产生影响,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模仿性最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家庭氛围的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时刻关注他们到校后的情绪,对于情绪不高的学生及时询问,往往都是家长吵架、孩子挨训等原因引起的,我们会及时和家长联系,及时引导家长。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找老师谈心等方式了解情况,及时沟通家长,建议家长注意言行,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现实价值,就学生的德育问题与家长开展深入、全面的交流沟通,制订相应的德育引导计划,以实现家庭德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德育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诚然,在我们的周围成功的家庭教育很多,但也不乏“伤仲永”的失败例子。也有不少任性娇气的“小公主”和自我霸道的“小皇帝”。更有甚者,会出现李某某这样的极端例子。我们昆山市的中小学每年都有一项“万名教师大家访”的活动。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实地查看,和家长的交流。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些瑕疵,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归纳下来,有这几点:
1.从家庭教育执行的主体来看,存在缺位现象。家庭教育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父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笔者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一直表现很好,有段时间突然性情大变,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变得消沉低落,成绩也直线下降,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父母刚刚离异,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还有几位学生因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常常不能和孩子在一起,造成平时的交流很少。孩子的教育也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无论是离异家庭还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无形中就不存在什么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心理和精神上缺乏温暖,渴望关爱。形成孤僻,任性,反叛的性格,在学校很难和同学老师沟通,经常做出些不合常规的叛逆之事易以起别人关注。久而久之,甚至对社会充满憎恨。
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偏重于功利化,忽视人文培养。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个有利位置,再加上应试化的教育导向,家长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育培养。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不少家长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一个好的学校。这种价值导向下,忽视了孩子其他兴趣,也没有正确考虑孩子的能力。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最后就是逆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还严重忽视了“人”的培养,精神上严重缺“钙”。在家访中经常发现一些在学校看似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家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私,任性,生活能力极差,对长辈不尊重,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
3.在家庭教育采用的方式上,不够科学化。不少家长由于受拘于自身教育水平限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粗暴。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受功利化影响,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越俎代庖,自作主张给孩子规划未来。并为实现此目标,多采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加以督促实行。封建家长式作风,命令主义等落后的教育观念大行其道。孩子稍有不从,就是严厉镇压,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引导。家访中,还对老师自鸣得意“:管他,是为了他好”“,棍棒出孝子”。
4.在教育整个系统中,缺乏与外围其他子系统教育的衔接和配合。众所周知,国民的教育系统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必须做到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调查发现,目前的家庭教育缺乏与其他两者的衔接和配合。很多家长特别在孩子进入学校后,认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已经完结。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不少家长见到老师就说“:孩子拜托给你们了,我讲的话他们也不听”。平时也不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老师告知孩子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家配合解决,也消极对待。即使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沟通。而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家长也缺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甚至误导孩子。笔者在一次班会活动中,针对当前有些老人自己摔倒后,好心人帮他扶起后,反而遭到诬陷这种现象展开一个讨论:假使我们碰到种情况,到底扶不扶。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扶,理由是爸妈说的。还有家长对社会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明哲保身。
二、在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接受德育教育,拥有良好德行的人更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应注重德育教育的开展,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中去,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生发展;重要性
1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
1.1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能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但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自己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稳定,自我意识逐渐显现,自我尊重,并且更加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此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的问题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决。
1.2中学生的特点
中学生的智力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达到新的高峰。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用独立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制定计划,并为了完成目的而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沟通,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很强。
高中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一特殊时期下高中生学习压力问题和青春期心理问题,老师和学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原则,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中德育教育内容和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德育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成因,探讨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在教育普及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时,学生容易以心理敏感或情绪压抑作出不当举动。针对这一点,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观念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1]
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社会环境方面:高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这一点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忽略他人的有效建议,形成“偏听则暗”的局面。例如当今社会大发展中强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学生选择辍学打工,技能不足沦为盗抢和乞丐群体,这就是当前德育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现实案例。1.2家庭环境方面:高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烈,在与外界人、事接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又过度重视自我感受,容易导致偏激性心理产生。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寄托在老师和学校身上,需要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连接,为学生营造更加充分和完备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对其心理、情绪等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出现缺失和错位,使学生缺少正当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不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部分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骄纵任性,甚至偷盗父母钱财、打骂父母等。[2]1.3学生自身的“三观”问题:而高中老师并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老眼光对待新学生,依旧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所以逐渐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甚至让人痛心的事,究其原因,德育教育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缺乏,导致人身观、价值观扭曲,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盲目追随潮流,却不能明辨是非。例如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学生甚至将打骂、侮辱同伴的视频和照片上传网络,追根究底,使学生受不良影视、小说情节影响,错误代入到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2高中德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教育环境的优化:高中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理念教育,高中生由于心智发育尚且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化解重重师生矛盾,并且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学校方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新的教育现象引导高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同时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考评制度,将德育考察项纳入其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做好正确的引导,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认识,社会媒体宣传方面则要注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2.2德育活动的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现实堪忧,因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充分感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性。高中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学习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体验中完善自我德育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植树环保、敬老爱老活动,学生在与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开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包括捐款捐物、义卖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道德品格和思想培养的作用和影响。[4]2.3德育教育渗透: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心理上的浮躁和欲望表现明显,这种价值观念也对当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当代教育工作中,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德育教育华而不实,德育工作落实靠后直接导致教育恶性循环,不良效益日益凸显。因而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均应该摒弃浮华,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融入课本、融入生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人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实效性小学德育论文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达到使学生遵从学校的相关管理要求,或知悉国家有关规定的目的,多是依靠学校或教师自身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通过“教条式”命令来告诫学生,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看,似乎已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出对学校相关规定的彻底服从,学校明确要求不允许的行为,坚决不做,而且对学校公布的学生管理等相关条例也背的滚瓜烂熟。殊不知,学生做出如此完全“遵从”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出于学校现行管理规定的压力下,从内心上真正将这些规定内化成自身自觉行为的比例很少。以学校外“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最为突出。
(二)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性。
当前,各学校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方面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无论是以政治教育课的形式还是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更多的是出于贯彻落实某些政治要求,而非切身源自于学生本身的需求。而且,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阶段施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或是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非常困惑的感受,即自己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受过的德育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次,两次之间如果说有不同,也仅是教育形式的差异。德育教育内容的这种无系统性,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佳。与之同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工作方式的系统性也比较差。采用“教条式”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的比较多,且这种课程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偶尔会穿插一些展现实际案例的宣传片或活动,但这种活动开展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还未被完全提上教育议程。所以,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感到异常兴奋,完全没有将其视为是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德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关键。
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思路
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分析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对提高农村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农村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不够科学:
首先,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追求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仍然是农村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次,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德育教学的内容仍然偏重于思想政治知识的背诵和记忆,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农村中学德育教学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德育教学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德育教学水平不高。
1.2家庭德育教育的配合度不高:
首先,农村中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基本上脱离了文盲极端,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问哈程度仍然不高,家庭德育教育效果不好。其次,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德育教育简单粗暴,无法与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紧密的配合,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3社会大环境变化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以及组织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德育教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树立正确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普遍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不全面,德育教育的观念不科学,没有形成健全的示范和评价体系,很难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强培训力度。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制定出健全的素质培养计划,以此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建立符合时展要求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学校需要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规范,把德育教育的教学纳入到教师的考核当中,组织小学德育教师参与先进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表现科学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没能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与教学的制度并不完善,德育教育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一些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心理承受的能力大小,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换位思考,一切教育活动都将以小学生为中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反馈,对小学生的优秀表现作出表扬和鼓励,增强小学生们的信心。
生活环境中的幼儿道德教育策略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幼儿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多的互动时必须要开展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将幼儿德育教育融入生活环境中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生活环境中的幼儿德育教育可以从爱的情感教育,培养规则意识,营造家庭氛围以及注重生活学习细节来进行幼儿德育教育。
【关键词】生活环境;幼儿德育;教育策略
在生活环境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够真正起到激励与内在约束的作用。在幼儿德育教育中不仅仅要教会幼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加需要教授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怎样不做”,让幼儿能够在贴近生活的小细节上建立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通过爱的情感教育,进行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满足幼儿的多方面发展需求,然幼儿能够在童年快乐的成长,获得有益生心发展的体验。因此,在幼儿道德教育中需要融入生活环境中,坚持做到在生活中进行德育,突出生活与实践的体验,以提升幼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1]。将在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提升德育实效性最为直接的方式。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我的好爸爸”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用语言来赞美我的好爸爸,用画笔来描绘我的好爸爸,用音乐来唱首歌给我的好爸爸听,让幼儿能够对自己的爸爸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强化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情感。与此类似,可以推出一系列与家庭成员相关的活动,例如“我帮奶奶种花”,“我帮外婆扫地”等活动,让幼儿能够对家庭成员形成更加深厚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开展互动游戏,进行幼儿德育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游戏对于教育幼儿有着十分最后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其中,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体验生活的一种常见游戏形式。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进入他人角色,体验他人的情感与行为,进而相应的学习该角色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游戏十分适合让幼儿在生活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例如,在扮演医生和病人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随意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患者或医生。在扮演游戏中扮演患者的幼儿必须要先进行排队挂号看病,学习遵守要排队秩序;而扮演医生的幼儿则要为每一位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完成医生看病的责任[2]。在这一看似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每个角色都需要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才能够保证游戏顺利开展。幼儿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则意识。又例如,可以开展竞赛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竞赛游戏是否可以顺利开展与是否遵守规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竞赛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高职幼儿,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会影响到游戏的进行,对其他小朋友不公平。在竞赛游戏中教师要重点抓住竞赛这一重要的因素,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自然的渗透到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在体验竞赛游戏的过程中自觉的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