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家庭德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提高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庭德育效力对策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场所,现今强调学校德育教育,弱化家庭德育教育往往会出现德育教育中“5+2=0”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教育的互补性,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效力,采取策略共同协作,以学生为纽带,促进生生互助,家家联动,使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
关键词:家庭德育;教育效力;策略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的时候提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场所,无论是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但现阶段大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个思想误区,即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完全依靠学校,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如:很多因无法管教自己的孩子,被一群“神兽”气哭的家长不在少数,有些家长甚至直接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完事。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孩子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的教育互补性。我们要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效力,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家长的导向作用,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做到“无缝连接”,避免在德育教育中出现“5+2=0”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系统调查分析,找症结,理思路
以往,我们会依托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但是由于各个家庭情况不同,采取大而全的培训方式收效甚微,所以我们首先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我校低年级、中高年级、高年级的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双向分析,发现53%的学生校内校外两个样,个体、单亲、留守家庭的孩子因为在家缺乏家长管教,情况尤为严重,“护犊子”的家庭和平时不注重细节的家庭孩子坏习惯较多,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越大。我们按照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对双职工家庭、单职工家庭、个体户、单亲、留守儿童等情况的家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使培训更有针对性,让家长转变观念,不要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做。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提高家庭德育教育效力。如何分门别类地编制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课题。我们以小学生德育内容为主要教育内容,与家长密切合作,在学校方面的教学引导下,对家长积极开展了相应的家庭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建档立卡,通过家长会、家访活动了解情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建立有效机制,让学生监督家长的不良言行和习惯,对反映的情况通过家长信箱等方式转达,使家长也能逐渐改正不良习惯,促进家庭的和谐。以“大手拉小手”为主题,发挥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德育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同时监督家长的不良言行和习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孩子在校期间培养的良好习惯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以“生生互助”为主题,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以“家家联动”为主题,加强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把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结合,达到“1+1>2”的效果。设立合理的跟踪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德育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纠错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进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家庭德育教育引导,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自出生到成年,有2/3的时间生活在家庭环境中,时刻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受家长自身道德修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有意和无意间、计划和无计划中、自觉和不自觉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产生影响,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模仿性最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家庭氛围的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时刻关注他们到校后的情绪,对于情绪不高的学生及时询问,往往都是家长吵架、孩子挨训等原因引起的,我们会及时和家长联系,及时引导家长。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找老师谈心等方式了解情况,及时沟通家长,建议家长注意言行,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现实价值,就学生的德育问题与家长开展深入、全面的交流沟通,制订相应的德育引导计划,以实现家庭德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未成年人家庭德育论文
1我国未成年人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家庭德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德育的理念、内容和形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从而给未成年人的家庭德育带来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
1.1家长自身素质的缺乏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的影响,一些家长社会责任感淡化,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认识上也功利化。很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有偏差,教育观念有误,重智育轻德育。由于受我国现在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才是关键,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才是家庭德育的主要弊端。
1.2家庭结构的因素
家庭规模日益缩小,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增高,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而处处加以保护,这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坏习惯。家庭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化。单亲和重组家庭增多,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家庭也日益增多,加之近些年离婚的家庭不断增多,有的极不负责任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顾,使得孩子缺少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谈及。在关系破裂且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大多情感不健全,情感荒漠化现象严重。贫困家庭由于经济原因,父母由于忙着赚钱养家糊口,以至于疏忽了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从而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甚至误入歧途。在这种家庭生活的未成年人很可能因为家庭成员间缺少情感交流,家庭氛围冷漠疏离,而逐渐形成自卑、冷漠、孤僻的性格,甚至有严重的叛逆心理和过激的行为方式。
1.3家庭德育方法缺乏科学性
家庭德育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
[摘要]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部分,它会对青少年成长发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笔者尝试通过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充实家庭德育内容、激发自我德育主体潜能、建立德育联动机制的途径强化家庭德育正向作用,规避其负向影响。
[关键词]家庭德育;青少年
家庭教育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包含有“德”的养成和“才”的提升两个关键因素。家庭德育对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家庭德育观念、内容、方式存在一定的教育桎梏。而现代化的家庭德育则面临着多元化、多样性道德观念和行为的诸多挑战。
1家庭德育概述
1.1家庭德育的概念。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它既是生活技能的启蒙教育,又是“人之初”德性的启蒙教育。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德育以家庭环境为施教场域,以父母、长辈及家庭其他年长者为施教主体,由他们通过有意识的道德教育或无意识的行为影响,对年幼者施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人生信念方面教育和引导的活动。积极的家庭德育不仅停留于教会受教育者具备相应的道德意识或道德行为的表面,还要通过德育深入挖掘受教育者自我德育的潜力。同时,积极的家庭德育也不仅局限于长辈对年幼者单向性的教育影响,还应在双方道德理念的交流与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完善。
1.2家庭德育的特点。1.2.1全程性。青少年从一出生便生活且成长于相应的家庭环境中,即使有家庭环境更换的情况,家庭德育也持续发挥着影响力。家庭是社会中的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开来的。它即代表一个固定的供我们生活居住的实体地方,也代表着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情感及道德联系与寄托的场域。相较于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的全程性尤为明显,它根深蒂固于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1.2.2双向性。当代积极的家庭德育已经在由父母长辈对子女晚辈的单向教育影响向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双向作用型转变。家庭德育不再隶属于“家长制”,也不再延续“一言堂”的教育弊端。家庭德育是家庭成员全员参与的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反馈的教育活动,由父母长辈施于的德育不一定就完全符合青少年实际。相反,经由青少年不断认知、实践、反思得来的道德思想不一定就不具有建设性意义。1.2.3潜默性。家庭德育在密切持久的温馨家庭氛围和点点滴滴家庭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言行。家庭德育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家庭生活中随处便是德育的课堂。家庭德育中、教育者无意识的行为对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无意识行为诠释着家长“身正”的作风、“榜样”的力量。它比有意识的言语和行为更能潜移默化地激发青少年主动的模仿行为。1.2.4针对性。父母长辈通过与青少年的日常相处,能掌握其真实的思想动态及举止言谈。而有针对性地采用表扬或批评的方式,能帮助青少年甄别生活中的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从而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德育,通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事说教的教育方式,将不良道德习惯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有效实现了防微杜渐的教育效果。
1.3家庭德育的内容。1.3.1优良的家训家风。青少年自出生之日便处于某种特定的道德文化和精神感染之中,家训家风持续熏陶并感染着每一代家族成员,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道德基因。优良的家风家训饱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家庭德育的育人精髓,其所具有的传承性、深入性、终身性特点,所承载的高尚品行、文明举止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家庭成员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1.3.2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德育素材,是家庭德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富含的“仁”“义”“礼”“智”“信”哲理讲述了基本的伦理道德,无不教育青少年如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何修身、齐家,如何与人、自然及社会和谐相处的道理。1.3.3公民道德规范。家庭德育即要以中华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正向的道德伦理,也要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做良好公民。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应恪守的行为准则。现代社会多元化道德标准为家庭德育注入了新的养分,但公民道德规范是家庭德育内容的基本遵循,在引导青少年感受社会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1.3.4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竞争压力日渐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应摒弃以学分成绩论好坏、以才艺长短这类片面的、不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评判标准,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将培育健全心理的内容和方法作为家庭德育的重要内容。父母通过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作用,帮助青少年塑造积极人格,培养青少年积极对待生活困难与挫折的情感体验,激发青少年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家庭德育在青少年道德修养中的价值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道德修养形成的黄金时期,青少年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家庭德育在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家庭德育中应坚持的原则,家庭德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实现方式。
关键词:家庭德育;青少年;道德修养;价值实现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2016年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曾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德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国家千秋万展的大事。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家庭德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德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阵地,其作用是任何教育机构都不能比拟的。
1家庭德育在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极其体现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德育尤为重要,它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必要补充。家庭德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中更是有着独特的价值优势,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启蒙性
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之根。家庭早期的德育与影响对一个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科学证明,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思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其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行为举止中得到启蒙。
未成年人家庭德育困境与策略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提出新要求,未成年人家庭德育也迎来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的负面影响、家庭德育理念与方式偏差以及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素质较低、价值观混乱等新困境,面对新困境要从优化德育环境、提高家长素养、发展德育内容以及创新德育方式几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对策和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家庭德育;困境;策略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越来越高,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展未成年人家庭德育工作面临新情况,家长如何有效引导未成年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如何促进家庭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未成年人家庭德育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提出应对新困境的可行性对策和策略。旨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思想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时代我国开展未成年人家庭德育的新困境
(一)德育环境有待优化
1.社会经济模式对传统型家庭的冲击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市场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逐步确立。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冲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实生活中以享乐主义为代表的新消费理念开始盛行,同时,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传统型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新的德育环境、内容、方式等对家长来说还不能完全接受和吸收,心理准备不充分,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经济模式带来的未成年人家庭德育环境的新变化。
独生子女家庭德育体系
一、主要内容
1、生存教育
生命关怀是指“充分关注生命,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人的生成和完善,并由此及于与之密切相连的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在言谈举止中,家长要有意无意的渗透生存教育。家长要利用空余时间常带子女去大自然、动物园等地,让子女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生活的美好,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生存教育不仅要培养生命意识,也要培养生存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家庭生活的始终,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适应环境、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做家务等的劳动能力。家长要时常鼓励子女买菜做饭,督促他们进行家务劳动。
2、理想教育
“忠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发展道德的顶峰。”理想是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和动力源泉。当今社会浮躁复杂、物欲横流,很多独生子女理想缺失,或是迷失自我、人云亦云,不能树立贴切自己的理想。家庭德育要重视理想教育,家长要从小引导子女树立崇高的理想,个人的梦想要与国家的梦想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子女为之拼搏奋斗。父母要引导子女把目标具体化,以此来指导规范孩子的行为,以实现其理想。家长要鼓励子女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繁荣联系起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3、关怀教育
尼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怀是一种品格的力量,是美好道德的体现,是构建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基础。现如今很多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溺爱等原因,造就了他们自私自利、淡漠无理、不合群等缺点。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环境,培养一种博爱精神,是家庭德育的重要内容。关怀教育要融入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家长要时常鼓励子女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会奉献和感恩,去感受和创造生活的真善美。
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中小学德育论文
一、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二、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改变过去“育在家庭,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勇于担当,不断探索。
作者:张会恩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钟家庄小学
德育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诚然,在我们的周围成功的家庭教育很多,但也不乏“伤仲永”的失败例子。也有不少任性娇气的“小公主”和自我霸道的“小皇帝”。更有甚者,会出现李某某这样的极端例子。我们昆山市的中小学每年都有一项“万名教师大家访”的活动。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实地查看,和家长的交流。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些瑕疵,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归纳下来,有这几点:
1.从家庭教育执行的主体来看,存在缺位现象。家庭教育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父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笔者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一直表现很好,有段时间突然性情大变,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变得消沉低落,成绩也直线下降,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父母刚刚离异,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还有几位学生因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常常不能和孩子在一起,造成平时的交流很少。孩子的教育也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无论是离异家庭还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无形中就不存在什么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心理和精神上缺乏温暖,渴望关爱。形成孤僻,任性,反叛的性格,在学校很难和同学老师沟通,经常做出些不合常规的叛逆之事易以起别人关注。久而久之,甚至对社会充满憎恨。
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偏重于功利化,忽视人文培养。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个有利位置,再加上应试化的教育导向,家长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育培养。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不少家长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一个好的学校。这种价值导向下,忽视了孩子其他兴趣,也没有正确考虑孩子的能力。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最后就是逆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还严重忽视了“人”的培养,精神上严重缺“钙”。在家访中经常发现一些在学校看似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家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私,任性,生活能力极差,对长辈不尊重,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
3.在家庭教育采用的方式上,不够科学化。不少家长由于受拘于自身教育水平限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粗暴。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受功利化影响,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越俎代庖,自作主张给孩子规划未来。并为实现此目标,多采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加以督促实行。封建家长式作风,命令主义等落后的教育观念大行其道。孩子稍有不从,就是严厉镇压,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引导。家访中,还对老师自鸣得意“:管他,是为了他好”“,棍棒出孝子”。
4.在教育整个系统中,缺乏与外围其他子系统教育的衔接和配合。众所周知,国民的教育系统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必须做到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调查发现,目前的家庭教育缺乏与其他两者的衔接和配合。很多家长特别在孩子进入学校后,认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已经完结。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不少家长见到老师就说“:孩子拜托给你们了,我讲的话他们也不听”。平时也不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老师告知孩子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家配合解决,也消极对待。即使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沟通。而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家长也缺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甚至误导孩子。笔者在一次班会活动中,针对当前有些老人自己摔倒后,好心人帮他扶起后,反而遭到诬陷这种现象展开一个讨论:假使我们碰到种情况,到底扶不扶。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扶,理由是爸妈说的。还有家长对社会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明哲保身。
二、在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