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资源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资源论文

课程教育资源库展示设计论文

1创建真实项目教学实践资源机制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术馆作为艺术教育普及的先导,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尝试和文化探索。例如,上海地区的喜马拉雅美术馆、外滩美术馆、当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皆为业内新秀。基于会展专业与美术馆平台的紧密相关性,更应率先实现紧密、良好的校馆联动、课程融合的互动合作。同时,美术馆开放的文化氛围,也使得一些真实展览项目可以与课程教育融合,形成有效的展示项目资源案例的建设与实操。一方面在有效时间内对课程受众进行真实展览空间的观摩调研与设计历练,迅速得到美术馆的审核与评判;另一方面也形成良好的真实教学资源案例,以期达到每年教育项目资源库的查缺补遗。课题尝试开展了美术馆美术教育空间展示背景主题墙设计、法国艺术家摄影展互动公共展示装置设计等真实项目的参与与资料积累,初步创建了具有长效循环机制(每年补充)的展示设计案例教育资源。

2分享美术馆大师名人参与资源机制

美国著名学者GeorgeBrownGoode(1851~1896)在19世纪末期并著书立作认为:博物馆(美术馆)应该是“启蒙大众的主要机构”,他不断地重申:博物馆(美术馆)应该抛却既有限定的仅仅收藏古董的场所,进而转为孕育普及艺术思想的苗圃。因而,美术馆职能中往往担负着推广与宣传艺术正能量与传播普及的职能。因此,大量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往往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平台作为向大众推广自身作品和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一些资深或新秀艺术家们会与美术馆馆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艺术展览推广的主秀场,美术馆们往往有着更多的深度资源与话语权。因此,课程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平台合作可以获取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项目共享。例如,艺术大师的专题讲座(面对面的交流与提升)、设计师进校园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或课程项目案例主讲等)、美术馆的志愿者实习生计划(学生可定期参与真实项目,并和艺术家等成为工作伙伴),以上这些包括但不局限的形式都可以帮助《会展展示设计》课程有效开展教育资源库的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以及案例分析,也包括静态展示(图片)及动态展示的信息资源(视频、音频等)。

3共享馆内工作人才的教育资源机制

美术馆自身有其独特而领先的领域空间,它区别于高校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等总量的约束,可以开展具有一系列追求社会最前沿、最新奇的展览与活动方式。而其工作人员(包括策划人员、管理运营人员、设计人员、策展人等)都秉承以展品展示与布置的信息传达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扩展,这些教育实施人与所开展的活动项目拥有更多的弹性感与创造力。例如,美术馆定期工作坊、展览城市一日游、亲子艺术活动、美术馆剧场、艺术家论坛等项目以及其丰富的内涵延伸都成为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利用的一部分。对于美术馆项目的实施与执行,展览细节优化和工作效率提升格外受到重视,这些严谨的工作素养也在美术馆工作人员自身一览无余。因此,这些优秀的美术馆人员也成为课程的教育资源库建立的有力保障,馆内人才参与课程的建设、给予课程项目指导甚至亲自来进行课程实施等,都为会展展示设计课程与市场的无缝接轨提供了优质的平台资源。以美术馆展览实施角色的策展人为例:作为策划展览的灵魂人物,作为展览主要操舵手,其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平台来进行展览策划与布展实施。因此,与《会展展示设计》等课程的合作,可以在课程项目既定范围内有效地解决实施人员短缺、项目时间紧张、展览设计执行细节把控等实际展览问题,达到馆校双方的教育平台共赢。

4共享多馆校联动的展示设计教育资源机制。

阅读全文

远程教育资源美术教学论文

一、美术与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多媒体之间的密切联系

美术是一种主要通过视觉来感受的艺术,学生只听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是很难理解美术的知识,尤其是欣赏作品时。远程教育通过制作网络课件来细化教学内容(教学背景材料、教学有关延伸)和丰富表现形式(教学录像、动画、声音、文字)。教学中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可以借助于MSN、程序设计等技术来实现教学互动。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的素描课、工艺设计课、动漫设计课、写生演练课等都与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多媒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美术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用计算机创作美术,有着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而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变高,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任何东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职业专科学校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观,他们易对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职业学校的美术课程是美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因此我们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美术教学。然而,即使提供再多的美术教学设备、美术教材和专业美术老师来进行授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举例说,素描是绘画教学基本内容之一。素描教学的目的是以单色的线和明暗色调来塑造形象,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最终学会运用线条或明暗色调准确地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明暗、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美术技法训练平淡无奇,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激情,经常落得个事倍功半的结局。然而,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欣赏到世界著名大师的优秀作品。例如19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尔道夫•门采尔的《轧钢工厂》素描速写等。这些大师的作品除了具有不同凡响的美感和卓越的技巧以外,体现出来的还有艺术家本人所持有的一种超乎寻常的耐心。这样既感染学生,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形中学生会把对大师的崇拜之情转变为自己学习美术的动力,形成超乎寻常的耐心和毅力去学习美术。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无法提供,即使有,立体效果也没有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好。只有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从而实现美术教育功能的整体提升。远程教育资源跟职业专科学校美术课程相配套,不仅形式多元化,内容也很丰富。另外,该模式特有的权威性和可行性也受到了职业学校美术教师的喜欢。远程资源进入职业学校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切实促进了美术教学。它所特有的方便简洁性,使得大多数教师都会积极利用它。

三、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

在职业专科美术学校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技法。我们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有电脑艺术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动漫专业,等等。其中,美术基础科设置有素描、写生等;美术专业科设置有漫画、平面设计等。教育是国之根本,教师是教育之支撑。许许多多的职专美术教师经常为如何教授学生学会,学好美术课而担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步入了现代化教学时代。远程教育资源进入职专学校,美术教师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顺利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和创造欲望。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针对该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而不是单纯的作为谋生技艺来教。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课堂示范图画往往是最直接方法。例如在素描课上,美术老师若一一示范,那么一节课下来是没有啥成效的。这始终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改变的弊端之一,尤其学生数目多时,效果更差。相比之下,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职专美术教学中显得非常有优势。教师不仅能利用较短的教学学时进行有效教学,而且各种绘画技巧,以及相关的作图步骤都能一目了然看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较难的部分,老师可反复播放来进行讲解,也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学校安排上工艺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教师仅靠几张作业来进行教学,长期下来,学生的信息量会受到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根本没有条件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在上工艺课时,如广告设计课时,老师可以把世界著名大师的设计作品通过大屏幕投放出来,便于老师分析画面色块构成,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创意、画面效果的理解与吸收。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自身现代素质

阅读全文

关于远程教育资源的素质教育论文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决定行动的重要因素,实现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必须从教育观念上发生转变。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可以从远程教育资源的更新和发展中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把这些先进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贯穿到施教过程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现在的语文教学虽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一成不变的呆板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上做一下调整。远程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失为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新尝试。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多是采取教师讲解、论述和分析的被动式灌输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子曰诗云地讲了一大通,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缺乏互动和沟通,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情绪,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生进行互相交流研讨,进而达到传播巩固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化在现实教学当中的确有很大的效果,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达到了师生换位思考的目的,同时极大开阔了学生思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了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方法。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在素质教学中占主导因素,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关联性不大,语法文言文教学又非常枯燥,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感到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但往往教师的独立思维很难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创造了一个开阔思维空间的良好条件。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对改进语文教育方法大有益处,但在利用的同时要注意两点。其一是要借鉴吸收,对好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借鉴过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对不切合实际情况或与本地开展素质教育不适应的内容要祛除出去,好的教育方法对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适应的教学方法则会诱导学生不良的思维动向,所以在运用运程教育资源时要注意甄选借鉴,不适宜生搬硬套,那样将会导致由呆板的教育模式进入另一个呆板教育模式。其二是要分类综合,不要本本主义,强求某一课时的对坐入号,可以运用综合参考、分类梳理、综合运用的总分总原则,对相关资源做全面参考,然后分类梳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将有用的资料归纳整理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教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施教。这样,才能通过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改善施教手段上使学生常常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的。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扩展教学思维

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就为教师拓展教学思维提供了很大帮助。远程教育系统的运用,使教育模式从传统的平面式教育向立体式教育模式发展,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创造性地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不但能够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为学、向学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了解到许多地区、许多优秀教师、甚至许多平时从未接触到的新事物、新方法,有效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从中获得教学灵感,扩展教学思维,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素质教育,本身也是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和传递有效资源的能力。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

四、结语

阅读全文

继续教育资源整合论文2篇

第一篇

一、资源之含义

继续教育资源属于教育资源范畴,是教育资源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促进继续教育发生、保障继续育正常运行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它通常以一定的载体形式为依存,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如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设备、资金等)、组织管理资源(如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如教师队伍)、无形资源(如培训品牌、培训信息)等几个方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继续教育资源还包括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布局等重要因素(常被人们所忽视)。对高校而言,继续教育资源是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继续教育良性运转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保证包括高校的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顺利进行的要素总和。它除了具有教育资源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性或个性,即多样性(多种类)、附属性(归属于学校)、依托性(依托学校)和可开发性(经过研究,衍生出更多的内容)等。继续教育资源是高校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基础,没有它,发展继续教育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

二、资源之整合

对于高校而言,进行整合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资源整合既是高校发展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高校行政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就是指以党和国家的继续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在学校的统一、正确领导下,在保证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科学、持续及和谐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撤、并、联等多种方式,对现有的、分布在学校不同部门的各种继续教育资源和构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功能和效果的最优化。继续教育资源整合应包括三层含义:第一,高校继续教育内部资源的整合;第二,高校继续教育教育和本科教育资源的整合;第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交流。由此可见,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方可取得成效。在宏观上,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制定科学、高效、规范与合理的整合方案,加强舆论引导;在微观上,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具体操作时,要做到考虑细致,工作到位,如应该重点考虑包括功能和职能定位、机构布局、科室及人员调整等细节问题。可以说,继续教育资源整合事关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对加快继续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继续教育资源整合之目的

无论何种的整合都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整合的目的可能很多,如争取企业上市,或与下游企业联合以获得双赢,或与同类企业联合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或寻求分众精确市场目标以及扩大企业品牌效应等。对于高校而言,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实现统一(归口)管理,减少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阻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使从事继续教育的部门产生更大的合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校级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使从事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相关部门合一,并通过职能重新划分,使三种资源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有效利用,以此增强自身资源的竞争优势,提高继续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所具有的服务功能,获得最大的工作成效。

阅读全文

教育资源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论文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具体情况

乐山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优美自然风光的文化名城,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乐山市标准化社区逐步建成,从原有杂乱的老城区,一举建成一座座标准化的封闭式社区,良好的社区建设为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乐山市是中国唯一一座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合作城市。社区居住环境优化,社区文化生活在市、区、居民委员会的逐级领导实施下蓬勃发展起来,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乐山市现有社区有245个,2009年前,乐山市的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已经非常广泛,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有329个,社区老年人活动组织199个,社区残疾人组织191个。这些不同的社区组织为社区居民的活动组织安排提供了保障,并且在不断的壮大完善。乐山市社区建设提出了“乐善至美,创新力行”的乐山精神,在乐山精神的指引下,乐山市社区文化生活践行着乐山市一贯的悠久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品质。乐山市社区文化生活内容丰富、项目繁多,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要。乐山市社区文化活动精神文化层面的活动居多,参与的居民人数逐年增加。社区文化活动中,音乐活动丰富多彩,从音乐活动的范围看有大众健身娱乐性的广场集体舞、健身操活动、夕阳红大合唱活动等,社区团体类的有川剧戏曲活动社团、京剧社团、拉丁舞社团、民族舞社团、声乐社团、电子琴社团、民乐社团等。从开展活动的方式上来看,有政府组织活动,如2007年乐山市政府组织的迎春节系列活动;有社区自发组织的社团汇报演出;市、区政府组织的重大节日文艺活动,如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群众合唱比赛;社区内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等。这只是众多社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活动都是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的。音乐文化活动容易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到其中,不管是自娱自乐也好,还是配合各级演出也好,都进行的非常红火。从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异常红火的表象下,我们也看到了社区文化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巨大的,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各自喜好的音乐种类,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高。群众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目的多是以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培养高雅业余爱好、锻炼身体为主。从对社区音乐活动的调查观摩,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大多数是处于自发的状态,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同一群人,他们自身所具备的音乐知识较少、音乐技术技巧薄弱、音乐理论水平一般,难以将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引领上音乐艺术层面,自娱自乐的成分更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人数将大幅度递增,因此群众需要更高质量的、更加专业的社区艺术文化生活。怎么样处理好社区音乐活动开展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关系,是政府、社区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契合点分析

乐山市教育资源丰富,有多家大中专院校,省属高校有5家,其中拥有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是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每年为乐山市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培养大量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课程设置上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还大力开展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音乐学院开设了多种艺术实践艺术团,有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曲艺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在课堂之外发掘自身潜力,锻炼艺术表现力、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优秀的教育团队,音乐厅、琴房、乐器、舞蹈房等教学设施丰富全面,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方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高校中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短缺,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生活中,没有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如果能将两方面的力量很好的结合,将会对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区音乐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互促进作用。

1.高校的优势与需求

首先,在学习设备方面高校优势大。高校在教学设备设施配备上与其他音乐团体相比有绝对的优势,高校音乐院系都建有供教育教学所使用的音乐表演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各高校还拥有礼堂、大操场、练功房等。各类乐器配备也很全面,西洋管弦乐器、民乐乐器、各类打击乐器等配备充足。在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都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设备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高校有两个假期,在假期期间社区可以加大对高校教学设备的利用力度,开展各类文艺汇演、大型节日演出等。其次,高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音乐专业中拥有不同音乐专业方向的人才,从音乐理论到声乐、器乐表演人才,不管是音乐院系的教师还是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都可以协助社区进行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音乐活动的专业指导教师,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音乐学习与排练。最后,社区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不能仅凭几次演出就完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锻炼空间,这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社区可以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提供所需环境,社区中学员年龄结构丰富,音乐学习门类多样,学生从教学、排练、赏析、组织大型活动、策划大型活动等多个方面来锻炼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社区开展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发掘研究工作,乐山地区有众多少数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瑰宝,很多民族由于缺少文字,音乐舞蹈艺术方面大多数是口耳相传,亟待音乐工作者去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通过对少数民族社区音乐的调查了解,有步骤的开展科研工作,完成音乐文化科研项目,对保护中国传统音乐做出贡献。

2.社区的需求

阅读全文

高中历史微课研究现状数据

[摘要]微课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点。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国内高中历史微课研究现状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它对于我们总结现阶段高中历史微课研究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后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以图抛砖引玉、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数据;简析

一、微课的意义

微课被称为“一场用视频再造教育的革命”。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不少成绩,微课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在中小学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对于实现我国“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资源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有效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提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结合效益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胡铁生老师把微课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概括为:(1)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质资源,移动互联时代学生学习的新手段;(2)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互联全媒体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3)日常课堂教学的好帮手,可以作为传统班级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4)助推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5)微课与在线教育结合推动非学历教育发展;(6)服务市民终生学习。在此,我以一线历史教师的研究角度,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以图抛砖引玉、深入研究。

二、对高中历史微课研究现状的看法

(一)基于研究论文的简析

我以目前国内公认的论文查询网站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主要论文检索网站,以“高中历史微课研究”为检索题目进行了浏览。

阅读全文

关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探析

摘  要: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大众化教育,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随之扩大,使得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引起了广泛关注,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开始了,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有大约两百人拿到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证。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研究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至前即1966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大约两万余人。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从1966年起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停止了长达十几年,直到1978年重新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才开始了新的发展。[1]1981年我国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由此掀开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开端。

        自招收第一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到现在,201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47.5万人,研究生招生数量基本呈现增加的态势。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研究生招生开始扩招,在短短十一二年的时间里,我国研究生的规模空前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具体数字见表1。

        表1:研究生招生规模一览表    (单位:万人)

阅读全文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整合和开发教师教育资源,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并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精神,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方案和模式架构,探索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平台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信息共享平台;图书馆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启动。在推进专业认证、促进高校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师范类专业重要课题的时代背景下,各高等学校应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找准专业发展方向,补短板、找不足,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输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构想是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促进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范类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的达成度而提出的。高校教育教学类信息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输入主题词“高校信息共享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最早的一篇学术论文出现在2005年,截止到2019年1月,相关论文共计169篇。从论文的年度分布看,自2013年以来较受学者关注。相关论文所属学科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的相关学术论文61条,经过筛选,获得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52篇。论文主要围绕信息素养教育、区域高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等展开论述,关于服务于师范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平台建设研究比较薄弱。《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已下发一年有余,针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已经开始,但相关研究稍显薄弱。本文以地方普通师范类本科高校为例,探索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及其在促进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师范类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的达成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期丰富和深化相关领域研究,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1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1月25日召开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将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教师教育建设改革的突破口,重塑体系、落实保障、提高质量,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2]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已经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抓好抓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自2018年以来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应主动作为,积极寻找图书馆工作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契合点,创新工作思路,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升教师培养规格、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提供文献支持和技术保障。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就是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构想。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提供教育理论研究文献支持,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实行三级检测认证[3]。全国187所师范院校和363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都需要投入到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自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部署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所有师范类专业必须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认真研读认证标准,根据认证标准对自身的专业定位与规划、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教师队伍、办学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自评、调整和完善。这是一个自查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以认证标准来比对办学现状,查找自身不足,找准差距所在,找寻改革路径,实现提升和突破。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改革者必须充分学习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经验、新方法,认识到集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最新资讯等文献数据于一体的平台,能够为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提供最全面、最详细和最及时的文献支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