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资源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英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摘要: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英语教育也不例外。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海量的英语教育资源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信息,也给其利用带来了新问题。为提升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和利用效率,对其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是规范化、合理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教育资源;语言教学;共享机制
一、引言
随着媒体手段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展也因此被极大地推动,各方面的社会变革都在进行当中,教育也不例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在于为新型教学方法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各项教育工程项目在各地的开展层出不穷,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并涵盖几乎所有的学科,成为数字校园的构建基础。这种数字化环境能够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形成有效助力,并规范化管理各类信息资源,最终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通过将教育资源进行开放、传播和共享,不仅可以获得海量资源,还能够实现快速存取和高效利用。建立起数字化校园需要整合大量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课件、题库、网课等,可实现的功能包括远程授课、在线考试、教学管理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方便地收集教学材料、制作课件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课下还能与学生随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实时交流和通讯,成为一个集资源、教学和交流为一体的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搭建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共享教学资源。因此,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对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是非常大的助力,对普通课堂和传统教学形成了有效补充。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升级了教学过程,还提升了教育在应用端的水平。当前,网络技术已经可以有效地处理海量资源,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已有了较好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因此,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建设就成为了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
二、英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的问题
国内特殊教育资源公平
一、特殊教育资源现状
(一)特殊教育法律不完善
我国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现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较普通教育法律法规而言,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宏观法律为纵向、地方条例和教育法为横向的完整的、纵横交错的法律体系,基本覆盖了残疾人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但特殊教育法律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只是将聋、盲、哑纳入到特殊教育人群中,自闭症、学习困难、情绪与行为障碍等特殊儿童并不在法律条文保障之中。陈久奎等认为:立法体系不完备,内容空洞、不具有可操作性,缺少特殊教育法本身原则和制度。邓猛、周洪宇指出我国缺少一部《特殊教育法》。这要求完善对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立法。
(二)特教经费支出较低
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性决定了特殊教育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但现实情况是:1.经费支出总量逐年增长,但相对不足。东部地区以福建省为例,特殊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严重短缺,不同类别的特殊学生所获得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西部地区不仅仅经济较为落后,而且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矛盾就更为复杂。新疆地区2007年特教经费占该区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的0.11%,大部分学校反映经费十分紧张。2.支出结构不合理,个人经费紧张,奖贷助学金比例偏低,公务费用过高以及地区差异显著等问题。
(三)特殊学校差异大
特殊学校存在着区域差距。特殊学校数量呈现出东中西差异。东部地区在全国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少的是中部地区。城乡之间特殊学校也有差距。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镇的特殊教育也较为进步,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特殊教育几乎为零。特殊学校类型分布不协调,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少协作。
远程教育资源教育技术探析
摘要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教师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而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具有终身性、阶段性、多样性、自主性等特征。同时,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但能够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有力促进广大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还能够使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优化教学过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资源;教师教育技术;培养
一、远程教育资源支撑教师教育技术的现实诉求
远程教育资源是指远程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包括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类的硬件资源,以及专为远程学习者设计、开发、制作的信息产品类的软件资源。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时事中心、教研论文、课程改革、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等栏目,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海量性、共享性、超链接性、低成本性和便捷性等优点,为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首先,教师传道的前提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体系和知识技能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自己要专攻某个学科,并且对本专业的研究动态有较清晰的了解。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次,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为了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能够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远程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最后,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为了应付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要充分掌握网络技术并熟悉多媒体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灵活地应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设计[1]。
二、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的特点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一、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抓手,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1.教育资源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资源总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高等教育资源又在教育资源总量中占有多少份额,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又如何分配到各层次各类型的高等院校,以及高等院校利用这些资源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如何培养及这些人才在社会上的分配,都属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能否整体公平。
2.教育资源充足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
高等教育资源规模是否合理,最终表现在其培养的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结构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匹配。如果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任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势必造成过度教育,从而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大量失业,反之,又会造成人才的短缺。高等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很大程度上成为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制约因素,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增加,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对教育投入不足,国家财政性投资主渠道不到位影响了高等教育经费总量,这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高等教育经费的其他筹措来源,我国也无法和世界其他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如美国,私人捐款、校友捐助是教育经费的一项重要来源,捐款机构的设置以及捐款的运用都已经比较成熟,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相配套。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社会捐助只是教育经费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多年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先天投入不足和后天浪费严重是资源总量上存在的两大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3.教育资源质量不断优化能促使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就是教育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满足个人或社会明确或隐含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具体内容包括:质量是对结果的价值判断;质量是产品即毕业生和服务两大结果的价值判断。把教育质量落实在学生身上时,质量表现为:有良好的智力发展;精确的知识掌握;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熟练的动手能力;旺盛的学习积极性;雄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广阔的视野和尽可能丰富的人生阅历。首先,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充足的资金支持、较好的教育设施,更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资源质量的当务之急。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是学生得到良好教育的基础。教师有敬业精神,都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能够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能教育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即教育结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内涵之一。其次,充足的资金投入、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优质教育资源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科研设备、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占有图书资料、教学实验的条件等硬件资源如果能保质保量配置,一方面能够形成小班授课,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使教师给予学生的面对面指导增多,也能够减少教师的平均负担;另一方面,教育条件良好并配置充足能够降低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利影响。总之,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不断设法提高教师素质等软件资源建设,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确保对教育的投资到位,否则优化教育资源质量,保障教育质量就只能是空谈而已。
二、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源头
1.宏观配置公平决定高等教育公平覆盖面
高校成人教育资源优化探析
一、概念的界定
(一)“成人教育”的内涵
“成人教育”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方面,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技能等的学习;二是教育对象方面,是面向所有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的人群,且以成人为主;三是教育目的方面,是为了对其自身进行充电,更新自身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等,从而适应社会进步以及职业发展的要求;四是教育方式方面,主要采取面授、远程教育,以及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三种模式。
(二)“成人教育资源”的内涵
任何活动的开展和进行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资源既可以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形的资源,也可以是那些抽象的、无形的资源。由此可见,成人教育资源不仅是在成人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各类有形资源,即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总和,还包括无形的教育资源,即非物质化的教育资源,如信息资源、教学定位、发展经验、政策制度、教学理念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成人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先决基本条件,而无形的非物质化教育资源则是推动物质化教育资源能够被充分有效利用的保障。因此,“成人教育资源”的内涵是指能够保证成人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有形的物质条件和无形的非物质条件。
(三)“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内涵
整合是指为使某种东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优势,经过融合、集成、综合等方式使其与其他东西成为整体、一体的过程。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在国家成人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采用整合的方式对各类潜在的成人教育资源,即有形的物质成人教育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成人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综合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优势的创新过程。我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至少应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地方各高校成人教育资源内部的整合,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训教育等,即把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统一管理,完成其内部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资源和我国地方高校正规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即成人教育利用高校正规教育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等有形资源和信息、制度等无形资源;三是我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资源与我国地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简而言之,我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是指我国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在国家成人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采用整合的方式对各类潜在的成人教育资源,即有形的物质成人教育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成人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继承优化、综合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成人教育资源优势的创新过程。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促进策略探究
摘要: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文章以安徽芜湖地区高校为例,分析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设区域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库,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共享管理组织,建立并完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制度,进一步提高优质高教资源共享意识四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策略。
关键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要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能有效提高高质量创新资源供给,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保证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曾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年毕业生数已位居世界首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增长也居世界首位。《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在126个国家/经济体中排名较后,位于第94位。党的报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效率,加强学科协同创新。
1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由优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构成,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效率运行、高质量建设的资源集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同一区域往往不止一所高校。以芜湖地区为例,芜湖位于长江之畔,综合实力在安徽省16个地市中位居前列,仅次于省会合肥,是安徽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十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这些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拥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名师名家和独特的实践教学设备及空间,建设了与学校教学科研相适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如安徽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特色,被誉为安徽基础教育的“母机”;安徽工程大学以工科为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国家级特色专业;皖南医学院是医学类专业院校,其法医学是国家级品牌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则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地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都各具特色。这些类型不一、层次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位于同一城市,且校址大多位于芜湖市高校园区,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条件。但综观目前芜湖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共享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呈现“五多五少”的现象: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在高校内部共享的较多,校际之间共享较少。二是个体的自发性行为居多,制度化的规范性行为较少,相当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教师和学生个体通过学缘、乡缘等人际关系自行联系实现的,较少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为。三是教职员工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较多,学生相对较少。四是“硬性”教育教学资源—如文献资料等物力资源共享较多,“软性”的优秀教育资源—如精品课程、特色实验室等共享程度较低。五是同层次、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共享较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共享较少。
2影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2.1共享的内在动力不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客观地说,大多数高教工作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资源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经费短缺之痛,并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但又多有顾虑,尤其是对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拿出来共享有所保留,担心影响自己学校的地位。因此,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一定认识,但这种认识大多只存留在思想上,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则有所保留,积极性不高。
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优化路径
[摘要]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针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阐述了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现实作用,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社区教育;农村;优化路径
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均衡化和公平化的关键因素,在社区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我国城乡之间长期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在教育机构体系、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与城市区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有组织、可终身参与的学习机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农村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农村教育的历史欠账和发展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居民获得平等享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笔者就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
1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社区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小康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持续增加,农村社区教育在基础设施、资源数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与我国终身教育战略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共享存在壁垒等问题,这些均制约着农村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1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
从人口规模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农村的继续教育对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需求看,农村人口对社区教育的潜在需求较大,因此对农村各类资源的投入要求也较大。从供给视角看,虽然近些年国家通过精准扶贫等各种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学习资源等有了较大程度改善,资源短缺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高水平、有地方针对性、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还将存在。对河北省农村社区教育调查发现,目前存在2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资源适用性问题,即所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并不能应用于当前的农业经营或应用,对农业生产或脱贫的帮助不大;二是师资配备问题,配备的师资专业性不符合要求,或是由当地的中小学教师兼任,或专业素养难以满足要求,不能解答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优质资源无法有效供给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课程教育资源库展示设计论文
1创建真实项目教学实践资源机制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术馆作为艺术教育普及的先导,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尝试和文化探索。例如,上海地区的喜马拉雅美术馆、外滩美术馆、当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皆为业内新秀。基于会展专业与美术馆平台的紧密相关性,更应率先实现紧密、良好的校馆联动、课程融合的互动合作。同时,美术馆开放的文化氛围,也使得一些真实展览项目可以与课程教育融合,形成有效的展示项目资源案例的建设与实操。一方面在有效时间内对课程受众进行真实展览空间的观摩调研与设计历练,迅速得到美术馆的审核与评判;另一方面也形成良好的真实教学资源案例,以期达到每年教育项目资源库的查缺补遗。课题尝试开展了美术馆美术教育空间展示背景主题墙设计、法国艺术家摄影展互动公共展示装置设计等真实项目的参与与资料积累,初步创建了具有长效循环机制(每年补充)的展示设计案例教育资源。
2分享美术馆大师名人参与资源机制
美国著名学者GeorgeBrownGoode(1851~1896)在19世纪末期并著书立作认为:博物馆(美术馆)应该是“启蒙大众的主要机构”,他不断地重申:博物馆(美术馆)应该抛却既有限定的仅仅收藏古董的场所,进而转为孕育普及艺术思想的苗圃。因而,美术馆职能中往往担负着推广与宣传艺术正能量与传播普及的职能。因此,大量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往往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平台作为向大众推广自身作品和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一些资深或新秀艺术家们会与美术馆馆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艺术展览推广的主秀场,美术馆们往往有着更多的深度资源与话语权。因此,课程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平台合作可以获取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项目共享。例如,艺术大师的专题讲座(面对面的交流与提升)、设计师进校园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或课程项目案例主讲等)、美术馆的志愿者实习生计划(学生可定期参与真实项目,并和艺术家等成为工作伙伴),以上这些包括但不局限的形式都可以帮助《会展展示设计》课程有效开展教育资源库的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以及案例分析,也包括静态展示(图片)及动态展示的信息资源(视频、音频等)。
3共享馆内工作人才的教育资源机制
美术馆自身有其独特而领先的领域空间,它区别于高校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等总量的约束,可以开展具有一系列追求社会最前沿、最新奇的展览与活动方式。而其工作人员(包括策划人员、管理运营人员、设计人员、策展人等)都秉承以展品展示与布置的信息传达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扩展,这些教育实施人与所开展的活动项目拥有更多的弹性感与创造力。例如,美术馆定期工作坊、展览城市一日游、亲子艺术活动、美术馆剧场、艺术家论坛等项目以及其丰富的内涵延伸都成为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利用的一部分。对于美术馆项目的实施与执行,展览细节优化和工作效率提升格外受到重视,这些严谨的工作素养也在美术馆工作人员自身一览无余。因此,这些优秀的美术馆人员也成为课程的教育资源库建立的有力保障,馆内人才参与课程的建设、给予课程项目指导甚至亲自来进行课程实施等,都为会展展示设计课程与市场的无缝接轨提供了优质的平台资源。以美术馆展览实施角色的策展人为例:作为策划展览的灵魂人物,作为展览主要操舵手,其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平台来进行展览策划与布展实施。因此,与《会展展示设计》等课程的合作,可以在课程项目既定范围内有效地解决实施人员短缺、项目时间紧张、展览设计执行细节把控等实际展览问题,达到馆校双方的教育平台共赢。
4共享多馆校联动的展示设计教育资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