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医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院校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
【关键词】医用化学;医学教育;改革;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以及化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之间关系,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命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影响作用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社会与个人的结合;(2)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教育中的渗透;(3)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4)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5)更加强调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以此为导向,切实做好“六个对接”即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化学课是医学类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如何改革?总的设想是:改革后的化学课程应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医学教育的总目标和社会需求,能更恰当地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六个对接”的关系。
2改革思路及实践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联系十分紧密,医生终身都需要化学知识。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医学教育培养总目标和现代医学发展服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认识既能反映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又注重社会实践(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简称STS教育模式[2]),正逐渐得到愈来愈多教育同仁的青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关键。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医学教育研究
摘要:
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是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新时期下的重要课题。研究比较中美医学院校建制、医学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中美比较;诊断;治疗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教育的探讨也倍受重视和关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经验,培养具备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有利于我国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代表,近两年,笔者通过走访留学生、查阅文献,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等医学院校进行交流访学,对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有了深入认识。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建制、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有所借鉴和启示。
1中美医学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1.1中美医学院校的体制存在差别
医学人文教育思考
当今的医学之精深与高冷已是不争的事实。医学科学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令人欢欣鼓舞,而本应如影随形的人文则被视为虚幻。患者看病往往从解剖及实验的角度会得到一个完美的解答,但这是患者真正需要的吗?医学是直接应用于人的科学,人都具有人文属性,医疗活动必然会伴随着人文活动。没有人文知识的医学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尽管医疗本应以医生和患者的相互人格交流为基础,现在却已濒临崩溃。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在医学生得到充分展现,只看病,不看人,医病医心的宗旨被肢解。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医学人文教育,是目前我国医学本科教育阶段普遍面临的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使医学的本性产生质变,在医疗市场化的助推下,对人的崇拜逐渐转变为对技术的崇拜,愈加使医学人文缺失及医患矛盾加剧。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迫在眉睫,这是有识者们的广泛关注及共识,事实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学者指出学校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而非仅仅教授知识技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人文课程,模式有必修课、选修课或讲座等,课程地位处于生物医学模式主导之下的边缘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课程着重点又往往倾向于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医疗纠纷,忽略了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当下的教育仍为主渠道的课堂传授与显性课程,进行的多是教学,而非教育;教的多是知识,而非价值观。医学人文教育究竟怎样回归原本,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的言传是必要的
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名正言顺地列入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要求、课时数等,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一定会有熏陶和养成。最近在自选商场看到的一幕印象颇深:一位朋友的挎包不小心把货架上的一包物品碰掉了,旁边的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伸手就把它捡起放回原处,她的毫不犹豫几乎就是下意识动作,相信她的潜意识一定还有更多的存储,这恐怕不能说与学校教育无关吧?在学生眼中医学人文课程不是主干课程,不是学业中的硬件,不被重视似乎理所当然。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会显得苍白无力,甚或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授课成败取决于教师水平。医学人文教育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在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忽视人文课程的形势下,人文教师的授课水平至关重要,或者是讲授,或者是说教,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脱离了医学情景的人文教学肯定难免有说教之嫌,具有人文科学学历背景的教师必须要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同样,医学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借景生情注入人文诱导,把医学人文教学融入有声有色的专业授课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感受到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专业与人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专业教师讲人文,往往事半功倍。从事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要具备医学与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修养,这是医学专业与医学人文不可分割的要求。
2临床实践中的身教更是必要的
在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医生是最直接的教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极其强大。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走进临床接触到患者,学生普遍会感到迷茫,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激烈冲突,一个具体病例的处理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几年苦口婆心的课堂教育打回原形。大量事例表明,学生的求知愿望极强,学生的模仿能力也极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影响学生的职业取向及人格形成,可以说,临床教师的医学人文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最具说服力的人文教育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面对具体病人时,在临床实践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在每一个细小之中。前面那位小姑娘捡起的到底是什么,我们难道不会猜想她有怎样的家庭教育吗?但尽管如此,课堂教育还是必要的。学雷锋讲了几十年,也做了几十年,对几代人的正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医学人文理念、素养、水平和对融合方法及技巧的把握。一些学校采取培训和合理采用考核评价杠杆等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学人文教育绝非可以一蹴而就,是个需要全方位、多环节设计和规划的系统工程。从医学本科生抓起无疑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建立了医学人文学系、研究所或中心,为推进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院校还通过“全程、整合、深入”的方式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的医学教育体系中,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有的院校强调把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强调要把医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理念。有的院校已经把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尽管如此,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总体上还处于一个重宣教、轻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医学人文教育还处于边缘位置。基于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重铸医学的人文价值,这使我们不免又会想起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医学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难道不还应是这样吗?
作者:李靖年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二科
国外医学教育状况思索
作者:李亚敏 陈俊国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一、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学制
(一)6年一贯制的德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6年,实现以大学为基础,学科为中心,理论教学、实验室训练和临床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学制[1],如芬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二)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妇、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1-2]。
(三)4+4年制的美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的文理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前4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4年为医学院教育,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完成课程,修完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拿大、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实行这一学制[1-2]。
(四)5+3年制的英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4年为理论教育,最后1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医学硕士学位,时间是1-3年。在实行多学制的世界各国中,学制为6年制的国家或地区最多,为90个国家,占56.6%;居于第二位的是7年制,为53个国家,占33.3%;排在第三位的是8年制,为15个国家,各占9.4%;排在最后的是9年制,为1个国家,占0.7%。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2](附表)
审美教育医学生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
审美教育在社会中的价值日益突显,正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专门人才,而医学院校在审美教育方面相对于综合院校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审美教育工作,使审美欣赏、审美创造贯穿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得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审美教育;医学生;素质教育
罗特韦尔步特普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人既是美的鉴赏者,也是美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在经济、科技和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审美教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意义,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审美教育。医学生作为专业针对性极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主体,高素质不仅仅体现在高超的专业技能上,也体现在高素质的审美和创造中。审美教育对医学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医学从来都离不开审美问题,它同美学不可分离。
一、审美教育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1.审美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美的认识能力的作用。
民族院校医学教育探微
摘要:
探索PBL法是否适用于民族院校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愿选修PBL课程,导师组采用自编PBL案例进行教学,教学结束进行课程评价。学生对PBL课程评价很高,完全支持。PBL教学法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全适用于民族院校医学生并且值得推广。
关键词:
PBL;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围绕问题展开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2],也称作问题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其精髓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分析讨论,查阅资料,最终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该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和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一个引导者、辅助者、监管者以及推动者[3]。正是由于这些优点,PBL目前已在国际上广为应用,也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鉴于民族院校医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经过慎重思考和详细调研之后,才尝试开展了PBL教学。
1PBL教学法的实施
1.1PBL教学对象
卫生职业教育与医学教育研究
一、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与台湾技职教育的比较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
1.台湾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形成完整的技职体系。“体系”分三个层次,四类学校满足不同层级求学者的需求。初等职业教育由高级职业学校、高级中学的技艺教育及附设职业类科组成;中等职业教育由二专和五专学校组成;高等职业教育由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组成,本科层次有二技和四技,研究所招生硕士和博士。截至2011年,台湾高级职业学校156所,专科学校15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77所,大学暨独立学院148所,技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
2.台湾技职教育特色。
台湾技职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办学模式灵活,升学路径多元。该教育体系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终身学习理念。在台湾,初中毕业生可选择读高级中学、高级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包括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专科部);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可选择读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二年制专科;技职教育大学和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到技术学院研究所、科技大学或普通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台湾技职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并行,构成具同等地位的两套完整教育体系。台湾技职教育倡导“学力”教育,注重“实务”理念。台湾技职教育设置课程的特色是实施了“一贯课程改革”和“最后一哩学程”。“一贯课程”兼顾“群”的统一完整和学校的自主发展,适应了产业的转型,有利于技职院校特色的发挥。“最后一哩学程”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易于接受和改变挑战的态度;学会两种以上的“操作技能”和具备办公软件操作、英文表达等的基本能力。“最后一哩学程”不仅增进了校企联系,还增强了课程实务性。对企业而言,经过“最后一哩”的助推,合适的员工不仅容易招聘,并且在职前培训上节省了不少费用。台湾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独树一帜。技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多元化的培养策略,入学方案大体有三种:一是有兴趣的学生直接申请入学;二是登记分发入学;三是推荐甄选入学。多元化的入学通道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就学渠道,值得大陆职业院校深思。2009年5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技职教育改造计划,明确要求学生毕业前到岗位实习,并取得相关证照。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实习列入强制操作层面。台湾技职教育始终贯彻持证上岗的教育原则,毕业文凭与证照之间可建立等值互换关系,这是大陆资格证书与台湾证照的最大区别。台湾技职教育的评鉴体系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一体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评鉴体系形式多样、标准弹性,既重视校内自我评鉴,又积极参入第三方评价。台湾教育评鉴模式主要采取CIPP复合式教育评鉴模式,兼具目标评鉴、受教育者导向评鉴、专家评鉴等多种评鉴模式。台湾技职教育评鉴融入社会效应取向,评审委员会通过走访、面谈、资料查阅分析等方法手段获取相关证据,形成评鉴共识。大陆从2003年开始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评估,起步相对较晚,但制度建设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大陆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优化思考
单位: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继续医学教育部 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健康保健系统
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医生需要一直学习。但目前开展的大多数继续医学教育,通常将医生的参与率作为活动结果评估的重要指标,无法直接证明医生对新技能和新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能力。
因此,美国很多医学专业协会建议对继续医学教育进行改革,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医生能力和临床表现的改善,以及患者健康水平的提高。比如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The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在其维持认证(MaintenanceofCertification,MoC)要求中提出,为了维持认证,医生在参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后,必须能证明不仅自己的临床能力和表现有所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也相应得到改善。最近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也修订了认证标准,更加关注医生能力、表现和患者健康水平,而非参与率。
鉴于目前很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地达到上述要求,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探讨将继续医学教育结果聚焦于临床能力和表现的改善,以及能对教育结果进行有效评估的方法。为满足上述要求,在策划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专家建议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继续医学教育应以需求评估为基础,由于很多医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应对医生的表现采取外部评估的方式。
其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医生处于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应将教学信息提前提供给医生,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被动的学习活动一般无法有效地改变医生的临床能力和表现,而互动性学习活动对医生的吸引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