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学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学视角下幼儿体育教学思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所在。做好幼儿体育教学的研究,是为幼儿教育,乃至教育学的良好发展提供良好的方法论。鉴于新时期幼儿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诸多现实困境和约束,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体育教育;现实困境;对策
幼儿教育学是时下教育学研究的热点。开展好幼儿教育工作,对完善教育学科的体系性和完整性具有现实意义。在幼儿教育前沿理论研究中,幼儿体育教育对充分实践幼儿教育理论研究新成果具有实践意义。从幼儿体育教育目标角度,幼儿体育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具有实效。活泼、聪慧、健康的幼儿是其他教育阶段步入正轨的先决条件;无论是精细化教育,抑或是成长化教育,受教育者的幼儿教育首当其冲,地位一马当先。幼儿体育教育,本质属于启蒙和印象式思维教育,其是对现实教育的应急和反馈,而应急和反馈的好坏程度,决定幼儿能否顺利步入正受教育殿堂的速度。基于此,我们认为,先行的幼儿体育教育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其他教育的成功与否具有直接正相关。基于以上对幼儿体育教育重要性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现实国情,仍然存在种种制约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分析并归纳这些不利因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的突破和解决,具有现实意义。
1新时期幼儿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和约束
1.1幼儿体育教育中的时间偏少和方式单一性问题
2016年3月1日起教育部颁布施行的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3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正常情况下,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当对体弱或有残疾的幼儿予以特殊照顾。”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幼儿教育机构都未能满足1小时的基本活动时间量,大部分停留在10min,多者不会超过30min。在安排幼儿体育活动中,其活动形式过于简便和平常,没有新意是主要的缺点。通过归纳分析,在体育形式安排上,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处在“走过场”“走形式”的形式中。时间安排中的“偷工减料”和形式安排中的单一化,都是没能严格落实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体现,是对既有政策的“阳奉阴违”,损害的是最广大幼儿及家长的切身利益。
1.2幼儿体育教育机构和监护人意识待提升问题
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教学现状
[摘要]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国家二胎政策的出台,许多公立园、私立园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因此,社会急需高等师范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但是目前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教学困境,如何保证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幼儿教师掌握足够的幼儿教育学知识,具备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摆在中职学前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儿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目前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教学现状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职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陷入了一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困境[1],主要表现为:(1)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消极、积极性不高的情况。(2)学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实践操作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探究动力。(3)部分教师对教学信心不足。认为学生不爱学,学前教育学内容脱离幼儿园实际很难教。(4)专业理论老化,不能适应幼教改革与实践发展要求。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可以从构成中职教育的三个要素———教师、学生、环境来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引导者,但就目前而言,中职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课程教学目标迷失[2]。在中职幼教专业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幼儿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不甚明了,认为当前的幼儿教育学对教学技能非常不重视,难以通过理论知识来具体地指导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正是由于老师对中职教育学的定位不准确使教学工作偏离其实际方向,最终导致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目标迷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很多老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填鸭式”地被动接受老师所教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较少,无法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他们喜欢宽松的、自由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方法[3]。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当然,老师对新的社会实践内容没有及时地了解,这也使幼教专业的学生对这一专业学科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4]。
(二)学生方面
教育学教学对学习行为的改进
一、解决办法和措施
1.学校、教学系和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发展的理想的树立。“把教学理解为德性生活,才能确立教学的根本使命,即引导受教育者判别什么是他值得过的善的生活,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谋划自己的生活”等。在大一新生进入学校起,首先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立足现实,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崇高的学习和发展的理想和目标。其次,教育学的开设,三年制的大专学校应该安排在大一学期。这样,可以借助教学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和发展方面目标的树立。教育学中就有“教育功能”、“教育目标”等章节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直接与学习和发展目标相关;“教育功能”中,涉及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个体化功能,都与共性和个性发展相关。教师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配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借助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和实践,及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制定契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发展目标,并在以后不断完善和修正。
2.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需要学校、教学系、任课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前所述,大一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包含文化适应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教育适应问题和专业认同问题等。首先,文化适应方面,同样要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以及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教学、辅导预警,请老生来现身说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适应方面,给新生介绍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使学生知彼知己,在心理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对于教育学的教学,特别是在“教育功能”的“教育的文化功能”部分,“教育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的“高等教育”的特点部分“,教育目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学生的主体性”部分的授课内容中,教师要用讲授,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可以对比本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生中学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复杂和松散的人际关系以及自由探索、主动求学的氛围。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问题包含: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诸多独生子女共处一室,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经济状况、城乡差异等带来的矛盾;学习和表现一贯优秀的学生,现在和同学相比之下却自惭形秽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以及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教学、辅导预警,请老生来现身说法,引导、帮助学生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教育学教师通过本学科的教学,配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基于之前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心理辅导、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首先学会自我引导、自我治疗等。专业认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有限性,高考志愿填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而且新生修读喜欢的专业后也会若有所失甚至大失所望。
大学阶段使学生在中学的基础上能更充分、更自觉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准备好实现自己的能力。如果能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好。如果现实情况是不能换,只能在学校、教学系和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安于原来的本专业,巩固其专业思想。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失望是由于期望过高,应该引导其学会脚踏实地,外在条件只是其成才的一个次要方面,个人的内在努力才是最关键的。
二、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
如前所述,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的问题也是大学生的教育适应问题。在上面所述的对策中也包含对大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的改善的引导。下面借助教育学的教学,进一步具体说明如何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结合高等学校学分制的改革和推行,除了讲求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基础化以外,成立学生学习活动小组,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研究等形式,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学术沙龙式等教学,教师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考评,主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我们可在课程这一章的教学进行之前,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录像,请学生结合自己上中小学的教学经历,思考、讨论、交流、分享他们的读书生涯中、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好在何处,还有什么值得改进之处;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考写成小论文,使他们在教学中学会科学研究;并督促学生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特级教师(如魏书生)的教学是如何让全班特别是学困生进步的,展开职前、职中和职后的持续性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微格教室和大学的中小学实习、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具体目标后,能真正指导教学实践。由于课程是教育学教学的重点章节,所以监控和考评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这个章节。教师可以在班委和学习小组组长的帮助与配合下,进行平时和期末的综合考评,这又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抽查和普查。综上所述,教育学教学并延续至相关所有教育类的学科的教学应该是有助于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的。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思考
摘要:作者从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视角,对新时期师范生的有效培育展开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目前我国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问题及策略的分析,来为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师范人才保障。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问题;策略
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我国师范类院校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学生开展中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史、教学成果、教育价值、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等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来深化学生对教师这一特殊工作岗位的认识。公共教育学在课程体系上与公共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师范类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构成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该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情况。为此,无论是基于对师范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视,还是单纯地从高师教育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都已经成为高师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工作者,我们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目前我国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情况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材的约束,无论是对于课外教学资源的引入,还是对于国外教育界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的采用都表现得较为滞后,无法满足时展对师范人才的多方面需求。由此而造成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滞后性。
1.2课程教学规划不合理
教育学教学文化性研究
摘要:
教育学是一门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的师范类学科,因此,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教育的根本不仅仅在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教育学的教学中应该突出教育的文化性。本文以教育学教学应突出文化性为课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
教育学;文化性;师范类
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与学生未来就业紧密相连的一门课程。在传统的教育学教学研究过程中,主要以科学化研究为主体,以传授学生教育基础知识为主。然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不是静态的,而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国家对教育体制的相关要求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传统的教育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乏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因此,我国的教育学教学体制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突出教育学教学中的文化性。
一、教育学的教学中突出文化性的作用
1.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想。从教育学的教学目的来看,教育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类的岗位人才。由于岗位特性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训已经无法施行新时代教育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学教学中突出其文化性的作用,并以此为根基,推进教育学教学的发展。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从事教育事业研究的工作者,对于教育事业具有一种执着性的热爱,这种热爱也是其开展教育工作的动力及源泉,是教育事业精神及价值的集中更体现,为我国教育学教育工作的理想化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公共教育学互动式教学因素分析
一、互动教学
广义上讲,互动教学是指学校教学中的备课、上课、作业、测试等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互动教学是互动教学模式的简称,是指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研讨和交流等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材料的互动,以及师生与教学内容相互影响的学习机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交互影响、教学相长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流沟通的过程。
1.互动式教学的特征。
互动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注重情理交融、注重教学相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全面培养学生。
2.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形式。
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课堂问答、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等。
二、喀什师范学院“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师队伍及教学概况
健康教育学中的实践教学
1、实践性教学理念的解析
《武警健康教育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我教研室在学科创立之初,充分调查武警部队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发现部队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很大,而健康教育人员严重缺乏、健康教育水平低下。为了尽快培养具备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能力的医学生,以适应部队的实际需要,符合武警部队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科、部分本科的学历教育及任职教育的培训上,引入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理念,该教研室针对教材、教学大纲、课程建设、课堂组织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体现现代医学观、健康观和社会大卫生观的同时,体现现代教学观念,体现武警健康教育学的教学特色-技能培训。
2、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武警健康教育学》作为武警部队医学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实践性教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课时安排上,理论授课课时与技能实践课时的比例约为1:2;教学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和1个补充,即校内理论授课阶段、校内分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阶段、校外健康教育基地实习阶段、为部分学员补充开展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
2.1理论授课阶段
借鉴国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武警部队健康教育实际,认真筛选健康教育学的必备理论,系统总结武警部队本科健康教育教学重点。在开展理论教学时,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课程内容包括武警健康教育学绪论、健康相关行为、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方法、健康管理简介、营区健康促进简介等。
2.2分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阶段
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简介
要探讨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讨论这门课程,而应该以这门课程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为起点,在该专业整体课程设计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对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也应如此。在我国,本科教育学专业主要是传授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四年的教育学专业学习,学生应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熟悉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具有从事教育学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动态,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在整个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中,SPSS软件应用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其先修课程基础为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统计学课程中讲授过相应的理论基础之后,SPSS软件应用给出了各类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操作命令、数据结果,省去了手工繁琐、复杂的计算,为科研提供了便利。从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SPSS软件应用课程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它不仅直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前提,也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奠定基础。因此,SPSS软件应用课程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未来的工作以及继续深造都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SPSS软件应用课程的现状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门针对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理解、进度快慢、讲授方式、课堂反应等多方面。对2014—2015学年所有教育学专业授课学生发放。由于新旧教学计划调整,共有四个班111名学生接受调查,有效问卷108份,问卷有效率97.3%。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较难”,学习积极性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7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较难”或“难”,21%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容易”。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学专业招收的是文科学生,学生普遍不擅长数学思维,认为该门课程比较难。这样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的表现,5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或“不积极”,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现“比较积极”,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现“很积极”。课程的难易程度不仅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影响学生的课后复习,只有36%的学生表示课后“经常复习”或“有时复习”,其他64%的学生则从来“不复习”。从这些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畏难情绪比较严重。
(二)课程讲授内容“较多”,授课进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