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信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教育网络信息论文
1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实践应用
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从而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校作为省级重点学校,已建成比较先进的校园网络,学校网站已颇有水准,百兆宽带接入。前年,我校各个教室都已经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学设施,这对各学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结合我校实际,我对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
(1)处理好教师、学生、网络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民主性、合作性,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而网络信息技术则要作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辅助工具。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校实际,作为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一定会运用到网络信息技术,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是使用课件、学件进行教学,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材形式,提高了课堂的表现力,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关系,同课件的生动展示相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更显枯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就弥补了学生由于实际体验不足,所造成的教材知识理解困难的局面,而且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3)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网络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工具,而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充分动起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预习的好帮手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并不局限于粉笔、黑板、教材等传统教学工具,网络平台的运用会让学生收获更为丰富多彩。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安排下一节课宋词“声声慢”的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人生际遇,以及此首词写作的年代背景等,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生就能更好的体会此首词的意境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交流的好工具。在课下师生可以通过在线即时交流工具及时解疑答惑,合作学习,并共享资源。利用学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观看学件演示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操作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并且总结经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论文
一、海量信息资源未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1.“人机交往”时代,认识与技术上的落后。
在现今的网络化教育环境中,复合型人才缺乏,许多教师还未认识到教育的对象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而是配备了强大的Inter-net电脑信息资源的学生。网络信息技术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根本性的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已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教室、课堂之外。学习时空、学习过程的自由度都大大增强。在“自媒体”时代,许多学生待在网络、宿舍的时间要比在教室、图书馆的时间还要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懂得运用网络信息资源与学生沟通交流,来引导、教育学生。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在认识上的落后、素质的不全面、网络技术的滞后导致教育者不能迅速掌握学生动向、与学生同步,更谈不上领先于学生。
2.“开放性资源环境”中,平台与机制的滞后。
在数字化、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中,要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首先要有调动资源的有利平台和高效的运转机制。目前,许多高校之间与高校内部交流与协作平台少,横向、纵向都缺乏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信息资源没有互通有无、也没有集中某些优势,形成合力。因此,不仅学生群体没有及时了解到国家最新大政方针、政策、学校最新动态,一些反动的、负面的、消极的网络信息资源还会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判断力。这样大大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良好效果的发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与逻辑架构
“信息资源”最早出现于沃罗尔科的《加拿大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具有渗透性、时效性、动态性等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具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的,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的各类网络信息的总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同时网络资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手段发展的一种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可划分为:主体信息资源、客体信息资源、环境信息资源、载体信息资源(如图1所示)。而根据信息的来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分为内源信息和外源信息。内源信息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计划、协调直接相关,推动和控制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管理;外源信息源于思想政治系统外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实践(10篇)
第一篇:电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电机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个方面。《电机技术》这门课要学习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电机的使用方法。传统的《电机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所以需要在《电机技术》的教学中改革。作者通过多年讲授《电机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实践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设计等方面详细地进行阐述,总结出一套切实遵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到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电机技术》教学改革;现场教学;实践操作训练
《电机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变压器、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直流电机四个部分,重点要学习四种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运行原理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通过学习要学会所学的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然后在知原理、懂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将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变传统的重理论教学为开展现场教学,结合工程实际,对照实物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实物进行动手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几年的教改做法进行总结,以便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突出工学结合的思想。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及提升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通过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运用2007-2017届毕业生论文质量的数据,测算出毕业生论文质量得分。对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逻辑思维能力;通识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检验。尽管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持续存在、学校相关制度缺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1]。总的来说,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2]。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主观重视不够[3]、答辩过程流于形式、学校监管不到位等[4]。为此应该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5],重新构建毕业论文工作运行、监管和管理系统[6],从多维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7],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有文献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以及提升的措施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尚未触及问题的要害和核心。因此,本文拟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试图丰富现有文献。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为了改变现有文献大多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评价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来客观地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程度。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三个原则,在综合刘倩、董芳、于瑞卿[8]以及王红梅、李宏伟[9]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包含选题质量、写作质量、综合能力和答辩质量四个一级指标;选题的科学性、选题的难度、论文内容、论文结构、论文格式、研究能力、技术能力、个人陈述、回答问题九个二级指标;前沿性(X1)、实用价值(X2)、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X3)、难易程度(X4)、工作量的大小(X5)、选题范围的大小(X6)、基础知识的运用(X7)、语言表达(X8)、创新程度(X9)、结构是否具有逻辑性(X10)、结构是否完整(X11)、写作框架是否合理(X12)、格式规范性(X13)、排版的美观性(X14)、研究方案的设计(X15)、研究方法的选取(X16)、查阅文献能力(X17)、外文文献使用能力(X18)、计算机操作能力(X19)、思路清晰度(X20)、内容熟练程度(X21)、表达流畅程度(X22)、是否切中要害(X23)、问题剖析准确度(X24)以及基本功扎实(X25),二十五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跨栏跑教学研究
摘要: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不断地创新教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摸索和探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跨栏跑教学进行了改革研究,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多元信息反馈的教学方法.结果显示:多元信息反馈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跨栏跑技术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信息反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跨栏跑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运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使用“一本教案,一套教学方法”的教师,慢慢就会被学生所淘汰.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出发,运用多元化、信息化、综合化的反馈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鉴于此,我们在原有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改良,采用了新的改良后的多元信息反馈法,并运用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跨栏跑的教学中,以前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和总结.现在恰恰相反,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边学习、边创造、边思考、边总结,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和多种信息的反馈,教师辅助学生对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巩固其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以达到培养其专业化能力的目的.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滁州学院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男生40人(每班20人),实验前确定一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
1.2研究方法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
【摘要】以开设本科信息安全专业的16所高校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和多元统计的方法,从学分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研究了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研究发现高校在学分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和高校充实和完善其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企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成为个人、企业和政府均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部分高校也设置了信息安全专业。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如信息安全模型设计(左高等,2016;林显宁,2017)[1-2]、区块链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丁庆洋等,2018;丁伟等,2018)[3-4]、信息安全评估方法(付淳川等,2017;高志方等,2017)等[5-6]。二是信息安全行为的研究,如信息安全管理投入意愿研究(朱光等,2018)[7]、信息安全违规行为研究(甄杰等,2018;房琦等,2016)[8-9]、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张晓娟、李贞贞,2018)[10]等。三是信息安全专业某门课程建设的研究,如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的探索(孟魁等,2014;董飞、聂秀山,2015;吴淮等,2018)[11-13]、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吉星、王秉政,2010)[14]。四是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张焕国等(2004)在探讨了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后,介绍了武汉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办学思路和课程体系[15];张爱新等(2009)针对信息安全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分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理念,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16]。综观现有研究,尚缺乏对信息安全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系统比较研究。本文运用网络调查法和统计方法,比较研究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差异,以期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和高校充实和完善其课程提供借鉴。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通过访问阳光高招网站获得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985、211高校,确定了调查高校;访问被调查高校开设信息安全学院主页,在其主页下的本科培养栏目获取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或“课程设置”;剔除无数据的985、211高校,共获得了16所样本高校数据,具体高校及所在学院见表1。从表1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主要设置在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类学院。
二、信息安全专业学分要求比较
从样本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总学分看,总学分要求在145-193学分之间,总学分要求最低的是中央财经大学,总学分要求最高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必修课程学分由公共必修、学科基础必修和专业必修学分构成,样本高校必修学分要求在89-137学分之间,要求最低的是湖南大学,要求最高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从公共必修要求学分看,公共必修学分要求在28-69学分之间,要求最低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要求最高的是西北工业大学;从学科基础必修要求学分看,要求在27-58.5学分之间,要求最低的是中央财经大学,要求最高的是福州大学;从专业必修要求学分看,要求在5-41学分之间,专业必修要求最低的是华南理工大学,仅为5学分,要求最高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为41学分。从个性选修课程学分看,要求在28-69学分之间,要求最低的是福州大学,为14学分,要求最高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6学分,说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看,要求在8-54学分之间,要求最低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为8学分,要求最高的是中国矿业大学,54学分。
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
摘要:通过对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构,开发出了新的教学结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构可将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科的教学中。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内容恰当地结合,并使先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充分融合,借助互联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课程学习,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建构
21世纪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进步,高校作为人才培训的基地更要站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沿。高校学生是最新科技产品使用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各种新型的科技产品。所以,在大学课堂上,更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第一,大学校园以学生为主体,适合新事物的发展和成长。第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引进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的重新整合,是与时俱进的好方法,也是时代的需求,更是高校进行改革创新,适应时展的必然之举。
1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内容恰当地结合
高校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授课和培养人才。高校的教育主体是学生,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变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也早已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意味着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好恶、性情、思考力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并展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学校要将学生处于主体位置,教师处于辅助位置,教学活动过程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主体思考,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并且重在体验所学的内容,使其成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悟和体验,要求学生能看得见,即通过视觉体验进行教学,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与教学课程的结合,可以投学生之所好,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生动地传授所学的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领悟。
2先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充分融合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展示课程的内容,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特性,熟练而恰当地掌握其信息技术的精髓并加以科学的运用。如果教师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不够理解,就不能很好地与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能造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致使学生一味地关注信息技术,并将主要的精力用在信息技术的掌控上,反而耽误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生疏与不理解,或潦草对付学业要求的课程内容。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各门课程的实际内容。由于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地位,不在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因此,先进的信息技术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传输的载体,知识成为介质化的教学传播形式,不能够随着教师的口语化和生动的语言进行传达,主要是通过平面的文字来传达。如果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不当,将造成学生一味地抄笔记,而对学业失去兴趣,其知识的传达也将大打折扣。对此,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先进信息技术的特性,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学应用
摘要:物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其在各方面的作用都得到了普及、深入,也在教育技术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学,把人工智能扩展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主要有讲授法、互相讨论法和相互辩证法等案例教学形式。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论证,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授课更加丰满、充实,能很好激发学生在授课课前、学习过程中和课后复习时积极主动性,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案例教学;应用
1引言
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全新领域即人工智能,其正在迅速成长与成熟、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并且不断壮大,同样也包含着计算机网络、数学、信息论各类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也作为计算机科学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外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都将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包含的学科多,知识点杂、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算法难度高复杂,在此情况下各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理论与现实应用相脱节;加上理论知识强,案例缺乏,容易使学生感觉空洞;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也达不到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学习一直是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大数据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和存在于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其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创新性、互动性尤为突出,并极具优势。
2基于案例的教学研究
此方法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倡的,基于当时特殊的商业管理真是背景和特殊事件,能够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应用能力,开展案例教学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此教学研究方法知道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引起教师的重视。1986年由美国研究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书中,强烈推荐此方法在实际教学的重要性,并说明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各类课程中去。
3基于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学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