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思想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思想改革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来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平民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入手,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国现代幼教改革工作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陶行知;幼儿教育;教育思想;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在20世纪中前期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国现代幼儿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对此,我们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给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制度改革问题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探究。

一、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渊源

阅读全文

农村教育思想启示

一、梁漱溟文化哲学思想分析

1.梁漱溟乡村建设概述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前提下,寻求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新道路。他认为,中国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上的崩溃和政治上的无办法。”然而中国社会是一种“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因此必须坚定以农立国的观念,从农村入手,以教育为最主要手段,以改良主义的方法来建设乡村,改造社会。梁先生认为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造崩溃,而此时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又未能够及时确立,由此造成了文化失调的现象。他认为这种文化失调就是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秩序混乱,对外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认识老中国的最好办法是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且“认识老中国”不是最终目的,“建设新中国”才是终极目标,只有在正确地认识了中国文化之后,才能为中国的社会改造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可操作性的设计。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文化哲学基础

(1)梁漱溟划分三种不同人生路向

梁漱溟深受传统儒学和印度佛学的影响。在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书中,他将印度、中国和西方分别看成三种不同的发展路向:他认为西方文化走的是第一条路向,即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以意欲向前发展为其根本精神。第二条人生路向是中国文化走的路向,其根本精神是持中,推崇不温不火的中庸精神,是以意欲自为调和,强调内外矛盾的调和、持中。印度文化走的是第三条路向,即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这是佛教文化的路向。印度不谈现世的人生问题,而是要超脱人生的问题。梁漱溟个人倾向于中国文化,虽然他也认为印度的文化超出中国文化,但对其完全持排斥的态度。

(2)梁漱溟的“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阅读全文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摘要:卢梭作为18世纪法国杰出的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在这一特定时期由他引导的启蒙运动在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卢梭的《爱弥儿》及其他著作进行研读后了解到,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培养“道德人”为最终目的,即培养拥有善良情感,能够明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联系的道德公民。将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同时也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18世纪对于法国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当时的法国仍然是相对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国家权力及土地仍旧由封建贵族所垄断,加之宗教教会的力量,整个社会第三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处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迫之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法国处于已有的资产阶级政治权利与经济发展不符的情况,资产阶级试图争取更高的地位及利益,联合起来推翻封建王朝,并将自己视为启蒙者,希望用理性和人性的光芒照亮黑暗的封建制度下的人民群众。为了奴役人民群众,社会教育的工作由天主教会负责。天主教会将宿罪论作为他们教授的核心,用宗教麻痹人们的心理,使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损害了那一时期人们的身心健康。卢梭痛恨这一现象,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缺乏人性的教育只能培养出麻木的、受控制的工具而并非活生生的人。他希望通过形成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推翻以往的奴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新人”,从而促进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的发展。

一、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

卢梭的教育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紧密相连,认为一切的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强调自然对教育的重要性。卢梭在早期尽可能地让儿童远离社会,最终又让其进入社会,所以卢梭培养的不只是自然人和自由人,也是道德公民。

(一)培养自然人

卢梭在培养爱弥儿的过程中专注于营造自然环境,并试图将教育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之中。他希望将爱弥儿置于无人的环境之内,利用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使爱弥儿接受教育[1]。首先,卢梭强调人应该拥有健康的身心。在对爱弥儿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卢梭从爱弥儿日常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对其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认为身心健康是人一辈子都需要关注和培养的。其次,卢梭认为人应该拥有淳朴的天性。他倡导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其各自不同的要求,要根据这一要求来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优缺点等,因材施教[2]。最后,卢梭注重人独立的意志和情感。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儿童教育受宗教压迫,缺失个人的主张和情感,将自身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卢梭想要培养的自然人是能够做到不受外界情感所影响,不受物质和欲望的诱惑,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阅读全文

幼儿体育教育思想应用

摘要

蒙台梭利的幼儿体育思想,是针对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基于医学与教育学的综合产物,有利于帮助儿童在幼儿期就完成最大程度的个人发展,为幼儿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优势。因此,在现代幼儿教育中,要重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体育教育问题。

关键词

蒙台梭利;幼儿体育教育;应用

蒙台梭利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思想理念在20世纪的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自然主义理念,并结合了蒙台梭利自己的精神疾病治疗经验发现的幼儿教育理念,对幼儿成长期的身体运动与幼儿心理发展、生理发展的联系性进行研究。

一、蒙台梭利幼儿体育教育思想

(一)在敏感期连续发展理念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通过陈秉公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通过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有助于约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活动。不同的研究者其研究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个人对其都有个人的看法,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能够时刻体现出人的意识,通过人大脑产生思维,而形成思维能力,人们的生活是围绕着人的思维来进行的,然后支配着自身的来进行生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思想和意识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国家和发展和兴旺都离不开政治,国家的任何活动也离不开政治,政治可以对我国的公共事物进行管理,为了社会利益而努力。不同的思想政治内涵对其理解也存在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整合手段,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它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理论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所有的实践活动都需要人的思想来进行支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内容山尤其独特性特点,而且在实现的目标上面也能显现出独特性特征来。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同起来,这种错误的理解势必陷入误区。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就应该对这一学科进行科学的诠释和科学的划分。在应用这个概念时,尤其是在实践中,对人的自身品行、道德修养的养成都有助于人们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学科都会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每一个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相对独立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研究,就应该找出具体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人来进行的,从一定的现实意义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正确的思想传授给人,然后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和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就可以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了吗?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并不是肯定的。不仅仅这一学科对人进行研究,同样其他的学科对象也是对人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这样说,所有存在的科学的学科都是以研究人为目标的。但是这样理解并不是非常的笼统。因为人的存在是非常复杂的,人的存在具备着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每一种学科对人的研究只局限在一部分。虽然思想政治教学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但是不可以说对人的全部进行研究。它和其他的学科存在着一致性,只是对人的某一部分进行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减少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重复性。所以,能够从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的学科研究对象同样具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研究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使其含义更加深刻和明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鼓励人们多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从中锻炼人的思想意志,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感染人的思想,将人的思想带入科学的领域中,使人能够把握住正确的生活方向,并为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引导下,人们正确的思想逐渐形成,无论是从人的思想还是行为方面,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其规律性,和人们自身的行为和实践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早理论上还是在思想方面对人们都会产生影响。同时还挖掘人的心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提升,给人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也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结束语: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避免其空洞化,必须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不仅要抓住研究方法和规律,还要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给人以感染和启发,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然后对这一学科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体系构建的有力依据。

作者:马东华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

阅读全文

儒家教育思想对大学教育的启示

摘要:儒家有较为完善的教育理论,从生活角度出发,将抽象的道德规范生活化、具体化,采用生活经验世界的素材,重视理想人格的榜样作用,关注社会环境的道德养成,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修身,这些对人的言行起规范作用和道德教化作用。用今天的思想和理念解读儒家教育生活化的思想,对现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的解决,仍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活视域;儒家教育思想;大学教育

一、儒家教育生活化思想

(一)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情境

儒家重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情境,将抽象的道德规范生活化、具体化。社会普遍的价值原则具有抽象性,要被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接受,转化为个体的道德信念和生活信条,需要将一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回归日常生活。儒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叙述故事,塑造具体的德行历史人物形象,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如,颜之推推崇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道德要求———忠,赞赏伯夷、叔齐不仕两个王朝的高风亮节,钦佩北齐太监田鹏鸾为保护后主被打断四肢而死的忠诚:“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然而君子之交决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1]他用例证分析不信守诺言、表里不一的人:“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2]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有助于受教者将道德规范比照生活原型,从而在道德践履中克己复礼以修养德性。

(二)素材直接来源于生活经验世界

儒家重视生活式、融入式的教育方式。对晦涩、深奥的理论,让其根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通过直接的图形视觉启发和感悟教育对象。如,《礼记•学记》中的“撞钟”就是一个例子:“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3]教学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如不遵守这一原则,将导致“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的结局。为了形象地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儒家采用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器物进行类比。《中论•治学》曰:“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4]徐干将学习和器物的装饰相比,经过装饰的器物,才谈得上美观,人经过学习,才会形成良好品德,学习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颜氏家训•勉学》通过生活经验阐述事理:“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5]用直观的物器什件和生活经验阐述事理,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说教变得十分生动而鲜活。

阅读全文

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启示

一、蔡元培儿童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儿童本位的教育意识

蔡元培推崇“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他强调在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新旧教育的比较中,他从受教育者本体的角度,阐释“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夫新教育所以异于旧教育者,有一要点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他指出,违反自然、束缚个性自由发展的旧教育,不仅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更无益于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童子就傅以后,接父母兄姐之时少,而日与其仇耳相对,务剥削其亲和眷恋之良,而养成夫乖戾忮忌之性。夫是以在家而戾于家,在国而戾于国”。蔡元培主张儿童教育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教育的主体出发,要“尚自然,展个性”,他形象地将这种新的教育方法比喻为“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事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将这种科学的教育方法用于培育儿童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儿童个性和群性的有机统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在儿童教育中,蔡元培倡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反对“守成法”“求划一”,他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其核心教育思想就是要求立足实际,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反对任何滞后或超前的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蔡元培指出,以养成科名宦官之材为目的的旧教育,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必然带有强制性和盲目性,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然而“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法以助之”。无论是“体育、智育,均当按其年龄而施之”,强调了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施行相应的教育,挣脱滞后或超前的旧教育枷锁,秉承与践行因材施教的新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的践行,不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更隐含了对儿童个性的尊重。蔡元培在美国给中国留学生讲演时指出:“孔子主张陶冶性情,发达个性。其教人之法,为因材施教。”蔡元培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同,映射出了他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更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

(三)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蔡元培强调儿童教育的目的,要通过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培养未来国家的健全公民。“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然而,中国传统旧教育却违反儿童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偏于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在蔡元培看来,对儿童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培养的认识误区,不仅违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追求,更不利于发挥教育改造近代社会、发展未来国家的功效。只有四育全面发展,“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在“四育”中,蔡元培首先强调的就是体育,体育是诸育之首,“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健康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之中,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振奋精神,非竞技输赢。其次,蔡元培的智育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和传授,他认为智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二是智育重在启发儿童心智,引发儿童读书兴趣,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因此,他提倡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开发儿童的智力。再次,蔡元培将德育视为教育的中坚,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他强调德育重在践行,要养成儿童博爱心、求上进、拥正义的良好品质,必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最后,蔡元培很重视美育独特的教育功效,美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培育良好的道德心,还有助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成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鼓励儿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绅士教育思想启示

一、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具体而言:

(一)体育

洛克把体育放在首要位置,实质是谈健康教育。“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洛克总结了几条极易遵守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总之,洛克强调儿童应该吃苦耐劳,父母不应该娇惯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德育

洛克认为德行是绅士最重要的品性,“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主张要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这才是通往幸福惟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那么,如何培养绅士的德行,洛克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理性克制欲望。“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人的欲望需要接受理智的规范和约束,获得和增进这方面的能力要靠习惯和极早练习。第二,惩罚和奖励。洛克认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用,并且鞭挞应该沉着严厉,只有当儿童明白了自己的过错和悲悔之后方可停止。洛克认为要适当奖励儿童,避免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他们和讨取他们的欢心。第三,说理和榜样。洛克认为要把儿童看做具有理性的动物,“说理”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度的。洛克非常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但在各种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中最简明、最容易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让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比口头说教更能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德行和善恶。

(三)智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