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

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与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当前,质量强国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的一项重点要求。但是,根据近两年的制造业企业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企业应继续加强引导,科学推进,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角度出发,提出推进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质量管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卓越绩效;精益管理;六西格玛

许多企业乃至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如依据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而提炼形成的卓越绩效模式,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方法;依据日本丰田质量管理模式发展而来的精益管理方法,帮助企业从价值流的角度出发,通过消除浪费、破除瓶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六西格玛管理在摩托罗拉公司产生,由通用电气公司发展成熟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强调数据说话,降低过程波动,提升管理能力。实践经验表明,这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推进。

一、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为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情况,中国质量协会于2009年开展调查研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全方位评价,其中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根据中国质量协会2016年和2018年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效果不佳

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等国际上公认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已推广实施十几年,但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仍有超50%的被调查企业尚未实施卓越绩效模式(2016年占比54.2%、2018年占比53.7%),尚未实施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占比情况基本类似(见下页图1~图3)。即使在已实施先进质量管理的企业中,也有近一半的企业实施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缺乏质量管理专职人才;二是公司高层对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不够重视,推广力度不足。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中,质量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6.2%,大部分(占比88%)公司总部推广应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GB/19001或ISO90001),而能够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企业占比仅在40%左右。质量管理专职人员的缺乏和质量工作领导力不足导致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不足且实施效果较差,进而导致企业的质量损失率偏高。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总质量损失率在2.2%左右,而日本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损失率在0.7%左右,明显低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总质量损失率。在内部质量损失中,费用最高的是报废损失费和返修损失费,反映出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不稳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优势作用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阅读全文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根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国管节能〔2019〕229号)、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实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方案》(赣管字〔2019〕98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实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方案》(赣市公节办字〔2019〕12号)和《公共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方案的通知》(石公节办字〔2019〕17号)精神,结合粮食中心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职责分工

粮食中心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在县公共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中心秘书股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负责本中心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实施方案、参加统计教育培训,指定专人负责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资源消费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编制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并按规定报送。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粮食中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执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报表目录》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

(一)基层表

基层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状况》《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能源消费状况》和《公共机构采暖能源资源消费情况》,由秘书股负责填写、上报。

阅读全文

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现实问题与策略

摘要:高职扩招百万以及“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着眼于我国农村高素质人才短缺严重问题的战略举措。从高职院校视角出发,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然后系统提出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应对策略,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有益参考,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高职扩招百万;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现实问题;应对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是农村职业教育,自2012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其培育进行部署,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基本确立[1]。2020年既是《“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节点,也是新的历史起点,因此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可见,对农民的培育已经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步入高素质农民阶段。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破解人才制约农村发展瓶颈,2019年国务院宣布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成为高职专科全日制学习主体[2]。党的报告指出,农村是我国当前发展最不充分和最不平衡的地方,结合扩招政策,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宣布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历提升计划”)。该计划从总体目标、培养对象、目标及方式、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对高素质农民培育进行了部署。高职扩招百万,特别是单列高素质农民的“学历提升计划”,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着眼于我国农村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举措。本文基于2019年高职扩招后的农民教学,对其培育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高职院校视域,系统提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路径,为有关高职院校对农民培育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高素质农民教学培训现实问题与挑战

农民教育培训始于2005年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和技能人才,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的要求。2012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职业农民培育,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2017年农业部提出“发展规划”。截至2018年年末,高素质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5.51%[3]。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为突破口,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国农民学历和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培育工作将是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高职扩招百万以及“学历提升计划”提出后,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将转变为以高职院校为主,高职院校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战场。由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对高中和中职升高职的应届生,已构建形成了稳定运行的教育生态,在面对农民需求多样性、生源背景复杂性、学历参差不齐以及知识“断层”等学情现状,需要构建新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及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实施农民教学培训过程中出现了缺少调查研究就“仓促上阵”组织教学,线下集中组织教学困难且成本高、学生出勤率持续走低、教学与学习效果差、教学效果与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缺乏系统调研和学情分析,致使农民发展诉求无法满足

自高职扩招百万政策伊始,高职院校明确作为该政策落地的“主阵地”。面对新政策、新要求、新教育群体,高职院校对农民培育工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大多数高校在农民入学前后,尚未开展系统调研以获取学情分析报告,由于农民的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与传统生源相比有很大差异,出现知识“断层”[4]。而高职院校立足于已塑造成型且运行稳定的教育生态,面对新的教育群体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令高职院校“束手无策”,无法满足农民的发展诉求。

阅读全文

探析国家标准的成人教育培训服务

一、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制定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依据主要有国家法律、教育文献和培训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法律依据。教育法规方面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些文件指出: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文献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成人教育培训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理论、成人教育学理论、现代培训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指出: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人力资源开发是开发劳动力潜能的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人力资源开发又指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或成长可能性,雇主为员工提供的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人需要终身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成人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开发,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活效益。实践依据。国家标准的制定,建立在成人教育培训实践基础上,是其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广泛实践的经验与问题的积淀,也成为国家标准制订过程的参考要素。

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由《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组成。

(一)《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由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基础术语、流程术语、质量和成效术语、管理和组织术语、工作者术语等五个部分构成。“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基础术语”标准。《术语》对成人、成人教育培训、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教育培训提供方、教育培训顾客、教育培训相关方、继续教育、职业培训、非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创业培训、成人学习者特性(成人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成人教育培训基本特性(工学结合整体性、针对性、灵活多样性、实效性)、成人教育培训原则、按需施教原则、参与性原则、学用一致原则等进行了定义。成人是达到法定成年标准的人。成人教育培训是培育成人道德价值、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满足要求的过程。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是为满足成人学习者需求所提供的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流程术语”标准。术语对需求分析、工作分析、组织分析、学习者分析等进行了定义。术语对等成人教育培训设计和策划、培训条件、培训环境、培训成本、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培训课程、课程开发、培训教材、培训实施、培训支持、培训前支持、培训中支持、培训后支持、培训技术、培训方式(现场式、远程式、行动式、自学式)、培训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拓展训练)、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成效评估、评估类型(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评估主体(自我评估、组织评估、社会评估)、评估内容(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评估方法(试考核法、实习法、工作成就取代法、综合评价法)、评估指标、评估尺度等进行了定义。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流程是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转化为教育培训成效的过程,由确定需求、设计策划、提供服务、评价成效、持续地监控与改进等部分组成。“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术语”标准。术语对培训质量、培训有效性、培训效率、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社会资本积累等进行了定义。成人教育培训质量是是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满足成人学习者要求的程度。培训成效可以用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社会资本积累来衡量。“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管理和组织术语”标准。术语对教育培训管理、项目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组织资质等进行了定义。教育培训管理是教育培训组织对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所进行的指挥、控制、协调的活动。培训组织是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产品的组织。“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工作者术语”标准。术语对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工作者角色、培训管理师、培训师、培训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工作者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行为倾向、职业智能、工作者知识系列、工作者能力序列、工作者资质、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了定义。培训工作者是从事或组织成人教育培训的人。其中,培训管理师是从事培训市场分析、培训项目设计、行政管理、对培训实施过程予以支持、监控、评估的专业人员;培训师是从事培训课程和教材研发、以及成人教育培训教学实施的专业人员。

(二)《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民办非学历教育与教师培训发展研究

21世纪初,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急速发展变化,要想顺应世界潮流,取得立足新世纪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重视教育。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教育发展应该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相一致。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教育事业规模得以扩大,并冲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困局,有效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和谐的教育格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教育改革的内容逐步深化,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数量虽然剧增,但教育教学质量却堪忧。究其原因,除了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发展受我国宏观教育政策对民办教育发展的限制之外,还存在无力与公办教育优质资源竞争的因素,以及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在师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并影响着我国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对关键概念的界定及对中西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发展状况、教师培训情况的阐述,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提高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概念简述

除国家机构以外,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之外的资金,面向全社会开办的不能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学校,我们将其称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当代教育事业中,民办非学历教育占据着关键地位。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但能满足人求知的需要,还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项继续教育活动,教师培训属于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职前培训(师范教育)与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是教师培训的两个主要形式,本文主要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研究,即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在教育机构的组织下安排学校教师参加的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而进行的在职培训。

二、国外民办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外民办教育事业的研究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前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西方教育一般分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西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机器化大生产时期,人们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民办教育培训也变得非常普遍。同时,西方在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有效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较早就开始对民办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美国对民办教育的研究及立法较为完善。早在1998年,美国《劳动力投资法》中就提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职业培训制度,旨在实现培训、教育与就业的统一,并在“TheBookofKnowledge:InvestingintheGrowingEducationTrainingIndustry”这本书中对这一项制度进行了深入论述。《美国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和展望》中阐明,美国培训业涉及幼教、中小学课外辅导、IT技能培训及企业培训、教育产品及服务等。德国早在1940年以前就开始重视民办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发展,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2003年7月,英国颁发了《2003—2010年促进民办教育培训策略的白皮书》,完善了“现代学徒培训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英国教育与培训协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日本政府一直很重视民办教育培训、企业内训培训、教育信息咨询、外语培训等,于1999年并实施了《民办教育培训促进法》,并在2001年3月将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容纳入《终身学习法》中,这也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国外民办学校教师培训情况

阅读全文

农村卫生医务人员状况调研

作者:付连国 吴学森 程先进 周纯先 贾贤杰 刘源 江平平 庞宏洋

农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承担着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转诊服务,一般康复等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职能[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9~2000年综合项目基础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63.4%的儿童患病后先在村卫生室就医,农村卫生室在初级卫生保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低下,农民受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危害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成为农村卫生问题的突出表现[1]。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2]。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省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现状,从而更合理地规划农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室的基本功能和基础地位。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按分层抽样原则从皖北(蚌埠市、阜阳市、亳州市)、皖中(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皖南(黄山、宣城、安庆市),按经济好、中、差原则抽取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卫生室124家,医务人员共145人,其中皖北56人,皖中55人,皖南34人。

1.2调查方法从蚌埠医学院“三下乡”志愿者中选取生源地与调查村卫生室相对应的医学本科生作为调查员,对其进行规范培训,采用自编制调查表,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3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基本状况、教育培训状况、工作满意度、工作时间分布及乡村医生知识自测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阅读全文

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摘要:基于对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重点的研究,阐述环境污染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环境监测主要内容,包括监督监测、委托监测等,给出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现场工作人员管理、现场监测设备管理、采样方法管理、采样记录管理等。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采样

引言

环境监测是我国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展开,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给出有效解决措施,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是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前提。为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要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最终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质量。文中将针对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1环境污染基本概述

环境污染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自然破坏或者认为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或者投放,超过环境自身自净能力的行为。或者是因为人为原因,使得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的生长与人类的发展都将会受到影响。不同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是燃料油或者燃煤等含有硫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1]。与此同时,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以及森林起火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硫。如果老人或者慢性病人,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mg/m3的二氧化硫,会增加此类人群的死亡率。如果人们长期接触0.1mg/m3浓度的二氧化硫,那么会提升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我国对于二氧化硫的浓度有着明确规定,在居住区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需要保证在0.15mg/m3,年平均二氧化硫浓度要保证0.06mg/m3。

2环境监测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高校发展绩效审计论文

一、高校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

绩效审计在我国高校内审工作中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审计实践中,高校内审的主要审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来开展,在审计报告中鲜有涉及有关资源利用的效益情况的评价。

二、影响高校绩效审计的客观因素

(一)绩效审计体系不健全,缺少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标准

这是目前绩效审计缺乏实施条件的主要因素。绩效审计的对象具有复杂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模式都没有定性,给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绩效审计虽然在很多领域已有所实践,并颁布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或准则,如:《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但是此类文件,所提及的指标体系多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财务指标,仅与经济性和效率性效益相关,对于其他效益方面难以评价。高校作为主要依托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财务制度;且高校主要职能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仅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不能满足高校资源使用效益全面评价的要求。缺乏针对高校情况所制定的绩效评价体系、操作细则,没有明确的量化的评价标杆,直接影响高校绩效审计的开展。

(二)审计证据的限制

传统财务审计中,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主要是对报表、凭证等财务资料进行检查,通过翻阅会计凭证即能获得大量原始证据,收集起来较为简单且完整。而绩效审计却要收集大量业务资料来作为审计证据,证据收集时还需要审计人员依靠财务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经验来判断证据的相关性、充分性及可靠性。同时相对于高校财务部门财务制度的完善程度,被审对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不一,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可靠性存在风险,甚至存在无法提供足够的审计所需资料的情况。审计证据的不充分增加了绩效审计评价风险,按照“四个不评价”原则之“对在审计过程中,未取得确凿证据或审计证据不充分事项不发表评价意见”,绩效审计难以进行评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