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浅论(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习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但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因阅历较少普遍存在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的困惑。针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教会学生构思,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据调查,学生普遍对写作文有所畏惧,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久久不能下笔。他们写的文章要么三言两语很简短,要么索然无味,要么偏题或跑题。对于写作而言,要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想变成文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味身边的细节。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处景物”,可以先从引导学生理解“景物”的含义开始,让学生知道“景物”是指可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如池塘、果园、建筑物等。这时,如果教师有目的地带学生到校园去观察那些平时被他们忽略的景物,使他们对校园有了形象的感知,美丽的景物、新的感知自然吸引他们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去点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按顺序写出来,就成了一篇好的作文。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再为写作文困惑了。由此可见,学生先积累具体、充分的写作材料,再加上教师的启发、引导,就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不再“谈文色变”。
二、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一)读中积累
材料是作文的必需品,学生写出的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离不开观察真实的社会生活和阅读。因此,凡是学生平时阅读所得,认为有必要的素材,都可以收集,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个好词,甚至一个公式、报刊剪贴等,都可以积累。
(二)玩中积累
对学生来说,“乐”是学习最理想的境界。如果学生把写作文看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作文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尝试中得知,用“游戏引路在前,作文紧随其后”这一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作文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贴嘴巴”的游戏,即把一张没有嘴巴的人头面贴在黑板上,嘴巴事先用纸剪好,接着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蒙住其眼睛,并让其拿着嘴巴找寻位置。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状况百出,教师便可趁热打铁,以上述内容为话题布置作文。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写出有血肉的作文。
(三)实践中积累
没有实践的凭空想象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没有实践的作文语言贫乏、思想浅薄。先有实践体验,而后写作文,文出实处,才能出口成章,且有文有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家务,让学生体验生活,之后再要求他们把做家务劳动的过程写出来。写这样的一篇作文,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过才能有所体会,才能按顺序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使得语句和逻辑清晰,甚至还可以把劳动过后的感悟和心情描写出来。
三、教会学生构思
“构思”的“构”,即结构,结成;“思”,即思考、思索。“构思”指在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把平日储存在头脑中对客观事件的一些印象、感受和理解回忆起来,并组织编排,形成一篇文章的雏形。构思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很多小学生写作文时,即使明确了要写的内容,也无从下笔。因为作文构思过程不像进行科学计算或工业生产那样,有严格的科学步骤或工艺流程,可以有条不絮地开展,作文构思是跳跃的思维,要经过反复思考,才能理出比较满意的头绪。因此,在写作文时,联系、想象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联系和想象的能力,很难进行写作。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教会学生构思。
(一)学会确定文章中心
文章中心是指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文章中心来自文章内容,也可以说“中心”依赖于“内容”,“内容”围绕“中心”。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构思时,就必须教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所有内容共同的和要体现的思想感情,确定后用文字表达出来,以便开展下一步的选材工作。
(二)学会选择材料
在确定了文章内容是围绕“中心”、服务“中心”的,审题后就要根据想写的内容来表现中心,不是选择所有想写的内容,而是择优选取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这是选材原则。对于这个道理,教师可以随着一些可以证明或被证明的生活实例来提示说明,学生也易于领会。
(三)学会组织材料
当材料选定以后,学生就要考虑这些材料在文章中的组织。材料的组织安排没有固定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应讲清两个基本知识。首先,材料的先后顺序安排,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学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安排材料:第一种,按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和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先发生先写,后发生后写,一步步、从头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尾的全过程。这是记叙文常用的方法。第二种,按空间的位置来安排组织材料。比如要描写一个教室,须按顺序来写,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等方位一一写出。其次,在安排组织材料时,须考虑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以及详略的程度问题。写作的详略没有固定的尺度,但须遵循围绕文章中心的原则,即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宜详写,属于内容相似但又不能不写的材料宜简写,不作具体的细节叙述。例如,相似的材料应概括性简写,点到即可;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的详写材料或几个以上的简写材料时,必须考虑到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和材料的内在联系来穿插安排。
参考文献:
[1]钦详坤.应变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小学教学设计,2003(11).
[2]郑雪,陈少华,张兴贵,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徐晓莉 单位:南丹县芒场镇拉麻小学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教学;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中,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五个具体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乐于表达
在班级中,我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办理“借书证”,开展每天课外阅读一小时活动,坚持写读书笔记。学生开始写作时,我只要求书写格式,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明白习作是一种表达和交流,也是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和生活的需求。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会定期组织作文展示和交流,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确保每一位学生对习作都有兴趣,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二、培养观察习惯,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最可贵之处是要有真情实感,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从事物的特点、变化、发展,让学生去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许多学生都养成了观察习惯,积累了习作的素材。例如,学校举办“庆六一践礼仪展风采”文艺汇演,我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有的学生写这次演出的成功,写出了节目的精彩、高潮迭起;有的学生注意观察到舞台场景的美以及台下观众们的互动及掌声,进而联想到演员们的辛苦付出。
三、“精批细改”,及时交流、反馈
学生习作后,我会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和写作教学规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我会以全班学生的习作作为对象,对共同性、典型性的问题进行综合批改。同时,我也会借助于一两篇反映普遍性问题的典型习作作重点分析。如果学生习作的问题太多,批语难以写清楚的;写作水平高,需要特别拔尖培养的;用作重点批改的习作,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写作过程、思路的;学生习作中有重大认识错误的等等。我也会直接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习作上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用批语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树立学生的信心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我认为具有针对性的批语,对学生习作的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常利用以下形式书写批语:(1)表扬式批语。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应及时鼓励,如“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真实地描写事物,真不错!”“学以致用,你能准确运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2)欣赏式批语。儿童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我常采用欣赏式的批语,如“你的知识面很广,读者一定会佩服你的。”“你的文章很有想象力,语言表达也很出色。只要继续努力,几年后或许你的文章会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孩子们一定会被这些批语打动,从而有了写作的信心。(3)谈话式的批语。教师在评语中跟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亲切的关心,感悟到自己的亮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增强写作的信心,并自然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为以后的写作和学习师生交流互动奠定基础。
五、“多渠道”展示,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和收获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们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因此,我们可以在早读课、作文讲评课、阅读课上将学生的佳作让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且我积极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向学校校报和校广播站刊登和诵读,多种形式为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写作教学策略多种多样,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学生在写作上的努力和进步一旦得到了肯定与承认,就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心理体验能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更努力地争取写作的进步。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乃君.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殷小兵 周卫华 单位:江西省湖口县第三小学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中绘本的运用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维度上交织、互动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中的图夸张可爱,充满童趣;文字简洁幽默,意犹未尽,留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绘本所展示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绘本奇思妙想的情节和夸张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巧妙引导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表达冲动。笔者认为,这种基于愉快阅读体验基础上的、读写一体的绘本作文,是儿童阅读体验基础上感悟的升华,是融积累、表达于一体的新习作形式,是阅读经典与自由创作合奏的美妙乐章。
一、绘本阅读—美妙的开始
1.精选绘本
绘本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它们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笔者曾经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课题组的赛课,选择上了一堂赏绘本、写作文的课程。笔者从绘本中选择指导学生写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这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全书内容简单: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像这样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从而把学生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
2.指导观察
绘本阅读从观察入手。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孩子观察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孩子们正是通过大脑两半球兴趣、抑制的交替,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而不至于感到疲劳。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呢?我们常常见到几十个孩子同时观察一个对象,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千差万别,原因何在呢?一是儿童观察能力不同。感知上的片面性、表面性,知觉不精细,注意不稳定;二是由于从观察到表达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观察得来的材料必须经过头脑加工、整理、取舍,并考虑如何立意,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而且要让学生善于观察,掌握观察方法,使观察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不断提高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观察时,要抓住主题(重点),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明确。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时,有一幅图是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画面内容丰富,但是主人公还是很明确。因此,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大卫作为观察的重点。其次,观察要有次序,才能使思维表达有条理。特别是观察人物。老师问:这个小男孩就是大卫,大卫长什么样呢?别着急,咱们先仔细看看,他的头、眼睛、鼻子、嘴、身子、胳膊、腿。谁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描绘一下。我们再来看看大卫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老师明确的语言提示,学生就能根据这些提示来观察和表达,做到言之有序。最后,观察要细致,形成清晰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绘本的魅力在于它的画面。画家的匠心独运往往体现在画面每一个细节。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不要放过。在教学生观察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这幅图,笔者指出,孩子们,我们再仔细看看,你还关注到这幅图的什么?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到倾斜的椅子,倾斜的书本,倾斜的鱼缸上来。于是,学生看到了鱼儿四处逃窜的情景,看到了金鱼惊恐的眼神,下一秒鱼缸可能摔碎,下一秒大卫可能会掉下来,从而明白此刻调皮的大卫危险的处境。事实说明,观察细致,才能使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表象,进而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的好文章。
二、大胆想象—美好的体验
打开绘本,简单的文字、生动的图片都是帮助孩子激发想象的道具。要知道,生动的画面远远比生动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尤其是旋复式结构的绘本,让孩子把故事衔接起来。但是孩子们的想象也需要教师的激活和引导。
1.想象需要创设情境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制造者、追求者。他们的想象在伙伴的思维碰撞中,升腾美好的情感;他们用水晶般纯洁的心,用淙淙清泉似的儿童语言编织人世间最美好的童话故事。但儿童的这种潜能只有在合适的情景下才可能激活。在教学《大卫,不可以》中,笔者这样引导孩子:“大卫,不可以我们还是来看看书上‘大卫,不可以’这句话是谁说的吧?哎,看不到此时妈妈的表情,你能想象一下吗?妈妈生气的神情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吗?”学生顿时冒出很多的词句:怒目圆睁、眉头紧皱、眼睛火冒三丈、脸涨得红红的、双手叉腰等。我不由得夸孩子们,你们想的多好呀,每个人想象中的妈妈都不一样。这就是绘本的魅力!那么,我们以后看绘本的时候就可以大胆想象。正因为老师自然贴切的情景创设,孩子们才一步步走进画境,把画上的大卫当作活生生的伙伴,对话的对象。造境的成功,才会有学生积极、丰富的想象流淌。
2.想象需要感同身受
想象要合理,但不能以成人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更不以教师的好恶为准绳。想象必须合乎儿童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之理,合乎儿童向善、向美之理。合这个理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无瑕纯净的美丽。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非常重要。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看电视里的超人,不愿去睡觉时,笔者指出,刚才我们一直在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要走进大卫的内心。看!电视里播放着大卫最爱看的超人,看得正起劲,妈妈在一旁喊,回房间去!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想?能不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大卫的心情?学生说出一串词:生气、郁闷、烦躁、扫兴、无奈、伤心等。能说说他郁闷的原因吗?笔者引导学生。就这幅画孩子们的感受都不一样。在看绘本的时候,每个人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其实就是孩子们阅读的最大乐趣。笔者告诉学生,在这幅图中,我们虽然无法知道大卫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卫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用心感受。
3.想象需要思前想后
图片只是一瞬间的定格。指导学生看图时不能光看图上有的内容,得让画面动起来,让人物说起话来,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因此,要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大胆设想: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在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这就叫思前想后。《大卫,不可以》中,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这幅图特别有趣,仔细看大卫下巴上的污泥里还扭动着一条小蚯蚓呢!于是我充分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这之前,大卫都干了些什么?谁有与众不同的想象。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孩子甚至替大卫担心,如果遇到一个粗暴的妈妈,可就遭殃了。等等贴近孩子生活实际而又趣味横生的场景在孩子们的想象世界诞生了。
三、编写故事—完美的呈现
有了前面的快乐阅读,尽情想象,充分表达,对于创编绘本故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低年级的孩子毕竟作文刚刚起步,为了减缓创编故事的坡度,课堂上还是遵循小组合作在前,个人任选一幅创作写话在后的步骤。依据小步子原则、合理的阶梯,贯通了儿童和绘本两个世界,激活了儿童的情感世界。在教学《大卫,不可以》中,笔者让孩子们充分口头创编前面指导的画面。鉴于三年级孩子的学力,笔者认为,范文引路还是必要的。通过范文,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评价故事的哪些地方最有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故事抓住了故事角色的动作、神情、心理,不仅写了主要角色的表现,也写了周围的环境,所以很生动。然后,笔者进行写作方法小结:要把一个场景写得像动画片那样吸引人,就要仔细观察,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说起来,有表情、有心理,如果还能用象声词对声音进行描摹,那就更加生动形象了。这样设计是希望把例文当成一个台阶,一根拐杖,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寻找到写好场景的方法、技巧,为习作引来写作方法这股甘泉。然后,笔者把绘本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两幅图一起呈现在屏幕上,请他们选择一幅你最有话写、最喜欢的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绘本故事。传统“看图写话”的封闭被彻底打破,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成功地冲破固有思维局限。在老师精彩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以自己的语言多角度重构这个有趣的故事,达到了重构语言与文本解读的完美融合,为作文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水。阅读绘本作品,对于儿童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由外到内的“意化”过程。而有了这种享受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美好的内心体验,教师引导其将这种内心体验诉诸笔端,这是由内到外的“物化”过程。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文本的意义在儿童兴致勃勃的参与中得以重构;文本的意蕴在儿童的个性化言语的召唤中得以延展。儿童在阅读和习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参与了文本的二度创造。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
作者:章静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艺术浅谈
摘要:作文基础从小学夯实,一字一句拼凑成一篇作文。在语文中,因为作文占据的分值最大,所以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课堂上如何引起学生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多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作文教学艺术。作文教学艺术就是教师依照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的特点来高效编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小学作文教学艺术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艺术;教学方法
一、引言
作为小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的小学作文,教学艺术更加是需要具备。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运用艺术教学方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用艺术教学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授内容。
二、设计知识竞赛形式的作文课堂,加强写作能力
小学生有一定的输赢意识,他们喜欢在集体中竞赛,小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意识到荣誉感,可以利用这一点意识开设作文知识竞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对每个组的成员做角色任务分配,比如一个组长,一个小组长,一个负责知识讲解等,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自信心自然就有了。作文知识竞赛最重要的是竞赛过程中作文知识的互相学习和讨论,不是为了孩子比赛出名次,这一点教师需要明白。教师在竞赛前要将相关的作文材料做详细的准备和解读,指导学生一同感受作文的内容,再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三年级作文中可以运用作文知识竞赛这种教学艺术,主题就是编制一个小故事,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先把主题以及任务告诉学生,需要准备的工具自己准备好。竞赛开始时要求学生组的每个队长先口述小组准备的故事,再轮流到组员,讲故事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问题,比如故事哪个地方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其他同学有没有可以补充的呢?补充可以加分,这时候学生就会踊跃发言。作文故事轮流讲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故事作优化修改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撰写得好的可以张贴公示,刺激学生的荣誉感,这样学生有了思路就不再惧怕写作。作文知识竞赛的教学艺术方法缓解学生写作恐惧有很大的帮助,再次体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三、绘本作文教学艺术,活跃学生写作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艺术可以运用绘本作文进行教学,“图画书”即为绘本,书本内容以图画为主,绘本语言简单精炼和图画风趣幽默一同紧扣搭配形成儿童易懂易学、感兴趣的作文图画书。绘本作文教学艺术随着简略的文字讲解图画内容,讲解着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形成一个意境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的作用。通过绘本作文教学艺术,小学生喜欢直观的动画图片,绘本就恰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需要,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提升知识底蕴。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海底世界》时,可以运用绘本作文教学艺术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海底世界的样子,比如有什么海洋动物和植物,鲸鱼会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用绘本将大概的海底情况描述,以及用图画艺术表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绘画,比如课文里提到的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梭子鱼的游动速度飞快,要求学生在绘本上找到海参和梭子鱼的位置进行绘画,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大海,和大海说说陆地上的趣事。这种绘本作文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以大海为对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艺术可以引起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乐趣。
四、课外实践觅真知
有些东西在室内教学是很难切身体会到某种意境的,实践觅真知这种作文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短时间内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提升写作能力需要漫长的积累和知识聚集以及意境的培养。优美的句子,恰到好处的修辞都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室外的实践作文教学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乐趣,不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听老师叙述而从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实践作文教学艺术可以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中获得课本以外的体会,使其印象深刻,培养写作意境。例如,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秋天》课文教学中,每个年级的上册都处于秋天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一探秋天的景色,在实践作文教学时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课文中提到,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这些景色在我们的郊游中是怎样体现的,稻穗熟了是什么颜色?向日葵是向着太阳的吗?树叶在秋天是什么颜色呢?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疑问在实践中解决疑问,室外教学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当天所见所闻写一篇《秋天××》的作文或者日记,趁热打铁效果会更好。很多孩子在实践作文教学艺术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可见作文教学艺术的魅力。
五、结论
根据以上小学语文作文的分析和教学建议,小学作文的教学要围绕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调整作文教学艺术,不能操之过急,作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是一个需要漫长培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文学的魅力、写作的魅力。在给学生的作文评价时,肯定多于批评,批评恰到好处,建立写作的自信是培养小学作文兴趣的垫脚石。小学生面对一篇两百到四百字的作文是很恐惧的,不懂得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语法知识,使得小学生恐惧写作,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兴趣就无从谈起,因此才凸显出小学作文教学艺术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柯孔标主编.作文教学创新和创新能力培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福红.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效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
作者:周丽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实验小学北校区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分析
摘要: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对作文可谓“望而生畏”,学生担心写作的时候没有内容可写,无从下手,教师担心作文教学时,不知如何指导,更别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此,研究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日积月累、贴近生活、观察方法、体验成功、科学指导五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作文;生活;观察;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高年级,开始涉及简单的想象作文及应用文,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对作文可谓“望而生畏”,学生担心写作的时候没有内容可写,无从下手,教师担心作文教学时,不知如何指导,更别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此,探析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浅析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点滴经验。
一、日积月累
古时候,人们十年寒窗苦读,最终的目的是有朝一日进京赶考能够上榜,人们就知晓通过日积月累来增加自身知识,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一)强化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词句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其实是为写作奠定基础,强调每个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看、读、抄、背等积累了文章的优美词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会了他人的写作方法,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二)养成动笔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或日记也是学生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记忆在头脑中的优美词句可能几天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如果指导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或日记进行巩固,能有效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
二、贴近生活
生活是一本“活教材”,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找不到写作素材,究其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小学生生活经历还比较少,写作能力有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贴近生活,才不至于作文时找不到写作的内容,生搬硬套,班门弄斧。如教学《二十年后的×××》,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一年来同学们及周边环境的改变,一年的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是二十年,为此,我先把题目改为《五年后的×××》,学生之间立即议论纷纷,放开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五年后的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世界,自己将发生哪些改变,再整理出写作提纲,最后进行抒发,让读者一读就能感受到与生活贴近的气息,之后再引导学生把时间进行推移到二十年。
三、观察方法
作文是把心中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使学生乐于写作,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传授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
(一)观察顺序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混乱,呈跳跃式,描写远处时中间插入近处的,描写整体的也渗透着局部,缺乏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来的文章会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迷惑的。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观察顺序,并转化为己有,虽然没有固定的观察顺序,但一定要按顺序观察,可以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也可以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如教学《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时先整体观察校园,再局部进行观察,局部观察时可以由近到远,也可以由左到右等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写出来文章条理才会清晰,读者阅读起来才简明易懂。
(二)观察主次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把所有的观察内容都当成是次要的,一篇文章短短一两百字就完成了,观察内容都是一两句话就解决了;有的学生把所有的观察内容都当成是主要的,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来的文章十分啰唆,重点不突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全面,同时要有主次之分,方能使重点突出,达到观察的目的。如教学《我的母亲》时,可以全面观察母亲,对母亲的外貌作比较详细的描写后,抓住母亲的一个主要特点进行观察,如善良、勤劳等,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简略带过就可以了,这样的观察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四、体验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更渴望在同学们面前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肯定,感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闪光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特别是写作潜能生,他们比优秀生更需要鼓励。为此,可以在班级里建立“写作成长册”,把每次作文写得比较优秀的文章摘抄在“写作成长册”里,供全班同学传阅,对于潜能生可以打破传统,他们哪个段落或哪个句子用得好,也可以摘抄进入“写作成长册”,孩子的点滴进步,教师及时的鼓励,都是学生写作的推动力。
五、科学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批改作文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假话连篇,思路混乱,语言表达缺乏吸引力,甚至大部分是方言,为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方法指导:1.融入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2.列写作提纲。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写作前试着列写作提纲,在写作提纲的指引下,避免文章思路混乱,脱离主题。3.互查互改。学生难以检查出自己写的文章中语言存在的问题,但是通过学生间的互查问题却很快浮出水面,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改,学生间既发现了他人作文的问题所在,又从同学的作文中汲取了精华,可谓一举两得。总之,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大纲,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电子教育教学设备,利用生活这本“活教材”,把抽象的写作素材直观、形象化,认真探索高年级作文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摆脱写作的恐惧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热爱写作,使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邓丽君.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语文写作方法实践[J].小作家选刊,2016,(27).
[2]张朋.让写作教学真正进入新课标轨道[J].新课程(中学版),2016,(1):82.
作者:王碧松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