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作文教学综述(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耗时低效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体验;习作兴趣
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更是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在统一命题的作文中,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几乎雷同,还有部分学生的作文几乎与《优秀作文选》中的作文相差无几。“言之无物”“言之无序”“无病呻吟”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每周专门设置习作课有2节,低年级语文课每周8节,其中包括1节口语交际,面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时间去哪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舍本逐末,忘了课标要求而拔高要求,忘了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一味地“追风”,导致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厌烦语文。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把孩子变成了书呆子。学生写作时要么闭门造车说假话,要么模仿《优秀作文选》中的作文改头换面,应付了事。
其实农村学生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每天去画画、弹琴、唱歌跳舞,从这个辅导班出来又匆匆忙忙地奔向其他培优班,农村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时间,教师要把他们带出校园,把他们的视野引出校园,带进绿水青山、辽阔的原野,走进社区,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乐于表达的愿望。2004年,笔者在中宁县大战场西沙梁完小支教,那年隆冬时节,笔者正在给学生上语文课时,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笔者发现孩子们的眼神早已被外面的大雪吸引过去了,心思早已不在课堂上了,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走啊!赏雪景去!”同学们旋风般地冲出教室钻进了风雪之中。外面大雪依旧,远处的群山、近出的田野、民房都笼罩在了皑皑白雪之中。孩子们完全陶醉在美丽的雪景中了。笔者捧起一捧雪冲孩子们喊道:“快来看这个雪花怎么会有9个瓣呀!”孩子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笔者双手向上一扬,雪花落在了他们的脸上、头上。于是笔者成了他们“雪中大战”进攻的“一号目标”。等孩子们尽兴之后,笔者及时指导学生写了一篇与雪有关的作文。孩子们都写得很精彩,有的学生写雪景,有的学生写打雪仗,连平时最害怕作文的孩子也流利地写出了四百字作文。这个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适时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春天带孩子们去野外郊游,感受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夏天邀请孩子们去垂钓,欣赏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季带孩子们去果园采摘,去采集标本,去社区搞便民服务当志愿者,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冬日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在孩子们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之后,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地引导、激发学生把他们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方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十多年前笔者观看过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优秀教学光盘资源集锦,其中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漫画写想象作文《“66”变”99”》给笔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让笔者知道了原来想象作文教学还可以这样教,自己以前只知道闭门造车,是何等的孤陋寡闻。这幅漫画的大意是:三毛期中考试数学没考好,得了66分,课堂上挨了老师的批评,他在回家的路上冥思苦想,不知道如何向家长交代,他突发奇想地想把“66”变成“99”。围绕这个图意于老师指导学生以图片为界线,推前(三毛考试前的学习表现和考场上的表现);现在(后悔、焦急的样子,三毛如何将“66”变成“99”);想后(三毛家长的反映,三毛的认错情形等)的方法很快梳理出了写作的顺序。更精彩的是于老师引导学生把图画变成了活生生的动画,他一会儿扮演三毛的老师教导批评三毛,一会儿扮演三毛的爷爷、爸爸、妈妈。一会儿指导学生演好三毛的角色,把三毛想的、说的、做的全都以小品的形式活生生地展现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然后让学生动笔写。学生写出的作文特别精彩。整堂课于老师没有机械地讲写好想象作文的技巧,教学效果却精彩纷呈。阅读和写作是“吞”和“吐”的关系,教师一方面要上好阅读教学,利用典型篇目如《桂林山水》《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教给学生布局谋篇方法,不要害怕背“讲”的“黑锅”,语文教学中该讲的知识点、文学常识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从中汲取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解决学生语言平淡的难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解决学生“无话可说”“言之无序”问题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多读书,读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驾驭作文课堂的教学能力,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局去掌握作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规划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训练点的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每次带着具体目标与学生一道解决好一两个问题,突破一两个重难点,切实让学生次次有所得。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很简单的哲学原理。
作者:孙达国 陈勤 单位:宁夏中宁县石空镇张台完全小学宁夏中宁县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1]陆艳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3(5).
[2]张巧林.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3.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作文教学
摘要: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以他们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求农村留守儿童的习作教学。
关键词:
留守儿童;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主张字词的记忆,到了中高年级,作文逐步成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现在的孩子虽然见多识广,却没有几个愿意写作文的。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作文教学?孩子们该如何写呢?
一、农村留守儿童有自身的习作“特性”
作文归根到底,无外乎“写什么”和“如何写”。而写什么对他们看来不成问题。
(一)他们有坚强的意志
农村孩子,从懂事开始,就跟着大人做这做那,洗衣做饭干农活无所不能。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生活备受关注,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来一片天。比如我班朱燕琼同学,家中爷爷生病,叔叔残疾,住在离学校最远的“重庆寨”上,父母都外出打工。她得清晨四点钟起床,胡乱吃点东西,就着手电筒的光线几人结伴而行,走到山下天亮,到学校刚赶上上课;下午放学回家,经常是月上枝头,伴着灯光做完作业已是深夜。尽管如此,她依然几年如一日坚持上学,从未迟到。这样的孩子,农村有很多,生活强迫着他们及早长大,做生活的强者。
(二)他们是素材的直接拥有者
城里的学生分不清葱子和蒜苗,农村的学生肯定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不认识蔬菜的名,他们身在农村,常在地里干活,好多蔬菜都是自己亲手种的。城里的孩子只见过宠物,鸡、鸭等动物怎么长大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农村的孩子从它们出生,到慢慢长大,吃什么,他们都了如指掌。看山玩水,他们接受大自然的馈赠,他们有生活的体验。写作时,充分挖掘他们身边的素材,比老师的一切讲解都管用。近年来,留守儿童也接触了外面的世界,现在的父母打工经历越多,意识也越强,经常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外面去玩,培养感情,孩子也能很快融入外面的世界。每每谈及这些,他们都津津乐道。曾经有个孩子就写了他第一次看海的经历。同时,网络也让他们的眼界开阔不少。
(三)他们渴望亲情
前段时间,一个女生悄悄告诉我:她的父母要离婚了。因为这件事,她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时不时躲在座位上偷偷哭泣。留守的无奈,亲情的缺失本已让孩子的心灵变得脆弱,加上父母的离异,他们就更孤独了。他们想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却也是一种奢望。有一次作文“写父母之爱”,很多同学都睁着迷茫的眼睛,在他们眼里,我看到了“爱的渴望”。
二、农村孩子的习作“缺陷”
农村孩子虽然拥有很多资源,但他们在写作方面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一)写作技能差
写作技能就是把书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包括审题技能、立意技能、选材技能、文章的结构、语言知识的运用等。“爱”与“感动”是生活的永恒主题,一遇到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不会写,不是他们缺乏经验,而是缺乏感受和发现,写出来的作文根本找不到“点”,或者就是一味抄袭。
(二)写作的次数较少
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不愿改作文,写作文也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书面作文就不动笔,布置回家观察,第二天到校一统计,完成任务的寥寥无几。
三、农村留守儿童习作训练
(一)做好作文早期练习
进行日记、周记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握写日记、周记的格式,然后让学生写。开始在检查时,降低要求,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句话。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
(二)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
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让他们在生活的海洋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春天,我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情景;秋天,我让学生观察丰收的田野。平日里,我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观察,让学生们指导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风云不变化,山峦小溪,包括秋收冬种等等,这些都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只要去听,去感受,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都能成为最好的写作素材。用观察的眼光为自己积累素材,用观察的眼光去体味生活。从而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写,作文的内容就在自己的身边。尽管观察到的东西不一定每次作文都用上,但看的东西多了,想象力就会丰富起来,脑筋就会灵活起来,在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建立起“素材仓库”,到作文时,学生就会感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学生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
(三)回归课堂,亲身感受
柚子成熟的季节,为了让孩子感受一次比赛的经历,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吃柚子比赛”。比赛那天,学生人人都带来了柚子,还没上课,就迫不及待要求比赛,兴趣很高,为写作文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比赛前,我对习作进行说明。比赛分组进行,各组派个代表,一声令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吃,生怕自己那组落下,那激烈的场面可想而知。一次不过瘾,孩子还要求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游戏完后,对孩子进行简单采访,引起孩子的回忆和思考,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有了这样一次经历,老师可以事先在作文中为孩子分好段,并写好每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孩子就能顺利地写下去。坚持训练一段时日慢慢放手,孩子们便在这样的经历感受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写作。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在学生作文之前,对作文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如何写。写完之后,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了解了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明了自己作文的优劣。单元作文时,再进行有的放矢地修改,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写出较规范的作文了。因此,我们要扎实对学生做好早期作文训练,为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上台阶。
作者:李毅萍 单位:重庆市英利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白玉红.写作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J].现代情报,2002,(09).
[2]谢嘉平,赵玉琦,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新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4]钱尧钟.“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不再是空谈[J].文教资料,2005,(31).
第三篇: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思考
【摘要】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一般高中生思维还比较感性,思想还比较肤浅,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写议论文中大多是“理不够,例来凑”,堆砌事例,没有思想;写记叙文也不能揭示生活本质。所以,高中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让他们能写出思想深刻一些的作文来。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写作兴趣普遍较为低迷
写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自身表达、交流的客观需要。学生是为应付作业或考试而不得已去写作文,根本毫无兴趣可言,写起作文来很多孩子都是咬着笔杆,皱着眉头,想起一点写一点,文章大多支离破碎,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其实也就是一堆胡拼乱凑起来的文字组合而已。“兴趣是成才的先导,它具有好动、定向和开发大脑的功能;兴趣是人才成功过程中的必备因素和条件,对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高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普遍低迷是最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二)学生阅读面狭窄,知识积累严重不足
农村学生生活相对单一,眼界相对狭窄,知识面窄,又没有必要的生活积累和表达技巧,因而写作时要么就是“无话可说”,要么就是“有话不知怎么说”。为了省事,学生多是看看作文书,抄袭书里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大多题材雷同,容易造成老师审美疲劳,在各类考试中大多得分不高,学生课后越发不想去主动观察、自觉练笔,这就加剧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萎缩。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固然很重要,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但不当的指导或者过度的干预反而有害。调查中我发现农村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多种不良倾向,例如:作文训练普遍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乱套范文,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很少,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重课内,轻课外,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缺乏生活的源头之水,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千篇一律,内容苍白;重批改,轻讲评,一些教师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了事,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二、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思考以及对老师的建议
(一)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积累包括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生活引发的情思。积累得越深、越广,作文内容越充实、具体。而生活积累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拓展和加深,学生对生活要达到周到和真切的认识要靠日积月累。叶圣陶说“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我们的命题也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积累出发,不能超出学生的生活范围。同时要教会学生注重阅读积累,要重视积累好的词句以供表达之用,要重视熏陶和培养语感。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使学生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高中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没有想法是不大可能的,只是他的想法可能还只是一些片段性认识,无法上升到成熟的思想,想要写出来当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作文训练首先应该着眼于思维训练。语文教师要在活跃学生思维和开阔学生思路上下功夫。作文既然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师就要允许学生放开思想,要从题材、体裁等各方面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写出自己最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三)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丰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农村学生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加上留守青少年比例较大,隔代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学生情感体验机会减少,情商普遍比较低下,就连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都比较缺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敦促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出发,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文是语言表达和生活交际的需要,是语言训练的最重要途径和具体实践,语言训练主要靠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老师的阅读教学没有抓好,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不足,而语感不强,写作文时语言就必然枯燥无味。语文教学中教师恰恰又比较注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作者表达这个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为阅读能力的提升而进行的阅读教学,就没有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应该说这样的教学功能是残缺的。阅读课要做到读写训练的结合。要适当加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语言积累、情感体验上都有收获。要提倡学生多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
作者:程志祥 单位: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
第四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阅读策略
【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作文是生命所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学生无话可说,生编硬凑,教师教学困难,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阻碍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不发达,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宽,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使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提升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升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实践水平,让学生在文章中能够有话可说,有真实情感可以抒发。
【关键词】
走进阅读;深度模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策略
阅读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拓展学生知识量,丰富学生视野的一种有效办法,大量的阅读并且在此当中做好模仿也是提升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在现如今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直面困难所在,分析到农村学生应有的学习条件,改变学生阅读面过窄的问题,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改善如今作文无话可说的情况。基于此,以下对走进阅读,深度模仿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农村教师起到一定的鼓舞、建议和启示作用。
一、走进阅读,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翱翔
阅读是学生和文字亲近的最好方式,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文字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文学气息。很多教师存在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就是只要学生的生活丰富,那么学生的感受力就会提升,在写作当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出来就是成功的作文。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作文教师也感到了非常困惑,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情感的抒发,感动生活本身,改变以往提笔毫无精神和生气的现象,让作文更具有情感。语言学家曾经指出,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是思想的沉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这种情从何产生,就要从阅读和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的学生,很多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对社会的感知能力比较差,因此在阅读当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感受到不同的世界的精彩,这样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农村本身阅读资源比较匮乏,针对这样的现象和实际,教师需要处理好阅读的量和阅读的精之间的关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精读上,让学生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关注力也在阅读之后的感受上,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写作方式,不同的内容表达等等,让这些阅读材料给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添砖加瓦。例如,在阅读中有很多表达情绪的词汇,学生要对此有正确的把握,关于喜怒哀乐和悲伤欲绝的不同表达,怒气冲冲和怒发冲冠所表达的愤怒程度不同等等。这些文字的不同能够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更有利的表现,正确性的表达。
二、挖掘阅读的本职,深度模仿
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背景下,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作文和阅读之间有更多的模仿,具体的深度模仿是完善作文的有效方式。但是作文也不能完全模仿,那样缺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会觉得毫无生气,并且也非常枯燥乏味,失去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表达。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挖掘阅读的本质,让学生对阅读有深刻的理解和表达,尤其是其中涵盖的修辞方式的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让这些知识点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阅读朱自清的《春》以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样的两篇文章就能够对作者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作者对生活以及季节的情感,在《紫藤萝瀑布》当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描绘“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阅读的点睛之笔,在《水调歌头》当中,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经典语句,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文章的精美感,内容的抒发也更加隐晦、委婉,给读者一种长久的回味感受,文字的咀嚼力更强。此种方式加入到作文当中,会给学生的作文增添无情色彩,也会让学生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不同的阅读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都是相互影响的,深层次的挖掘是本质和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深究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深层次含义,让学生在作文中加以表达。例如在阅读文章《济南的冬天》当中就有作者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其实抒发的是内心的“爱”,这种思想和情感在朱自清的阅读文章《春》当中也有体现。因此说阅读也是举一反三,能够对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思想拓展有影响力的学习,教师需要重点的关注,情和景之间的融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走进阅读深度模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农村作文教师需要立足实际,找出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在教学当中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提升对文字和语言的敏锐嗅觉,以此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活力,为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基础,不断丰富学生的材料阅读量,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感受力。希望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农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给农村教师的作文教学带去启示和建议,以此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作者:冯景勇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昭关中学
参考文献
[1]祁永秀.中学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阅读和体验生活[J].读写算(教研版),2015(8).
[2]陈晓容.周记,汇聚点滴彩色人生——农村中学作文“四步法”[J].中国民族博览,2016(6).
[3]王中.叶圣陶阅读与作文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J].语文建设,2013(4).
第五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摘要】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写作这个难题,一直困惑语文教学。因为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经了解有几方面的情况:1.无话可写,胡乱编造;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拓展课外资源,自主积累语言
农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薄弱,学生作文总感觉没话可说,没事可写。实际上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作文材料,只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为了让作文言之有物,不再让学生为作文犯难,我在平时就有意识从几方面教会学生观察、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1.注意观察,身边处处有素材。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平时留意周围的人、事等,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每当写作文的时候,学生们都能从自己的笔记中找到可用的材料,学生话也多了,事也丰富了,几百个字的作文就很容易完成。
2.指导阅读课外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有良好的语感和丰富的词汇,而课堂上的训练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和训练,指导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搜集格言、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等各种优美生动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读以致用,我还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看书的同时要准备好笔和笔记本。一是摘抄,把书上所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二是心得反思。看了这篇文章后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不要求写多长,但一定要真情实感。每过一段时间,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会,让学生畅谈对所读过的文章的看法,由于学生成说话主体教师不作任何评判,大家都敢积极发言,俨然成了“文学评论家”。写作对学生已不再是头疼的事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
《课标》中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文句流畅,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说作文要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生活积累,习作自然言之无物。其实生活浩如烟海,写作材料取之不尽,我们农村更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学生热爱劳动,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体验。农村学生生活在如画的大自然。结合校本课程,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啁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观察到丰富多彩的景色,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如家乡美景。教师再稍作点拨:玩得高兴吗?家乡美吗?你喜欢吗?夸一夸,谁眼中的家乡最美?学生跃跃欲试,争先畅叙心中之美。“我完全沉浸在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中……”从学生的笔下悄然出现了。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且在叙述中享受语言的乐趣,学生的好胜心理被激活了,思维特别活跃,写作情绪高涨,有感而发,不仅把“我爱我的家乡”写得优美生动,而且陶冶了情操。感知大自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可以闻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甜津津的龙眼、荔枝,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观察记录家畜家禽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走访养殖专业户,并通过采访村干部、老前辈了解家乡的过去,展望家乡的未来。在大量的情感体验中。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他们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村里的新马路谈起……这时提出作文要求,学生很快地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差在知识能力的不足。为了避免学生厌烦,产生“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上写“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应该要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要有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写出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这句比喻句运用很妙啊!”“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起到画龙点睛”“描写细致生动”等,尽量不要用裁判式、冷冰冰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写作产生厌恶心理,而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总之,农村的学生并不笨。让学生逐渐从写不出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让学生“有米下锅”“有感而发”。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让学生能写真实作文、自我作文、快乐作文,教师需要平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多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那学生作文将更加丰富、精彩。
作者:杨秀枝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