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情境教学法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作文教学与情境教学法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文教学与情境教学法运用

内容摘要:

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教授他们写作的技巧,从而充分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深入社会了解现实情况,从而获取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带入到写作中去。在学生充分的扩充知识库后,利用吸纳的知识主动地去写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中职语文;作文教学

情境教学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从而有效的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更能够从中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顺应学生的需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在生活中观察情境,积累素材

每个人都要经历自己的生活,而情感就是在不断经历生活后获得的,人的记忆中蕴含有许多生动的形象,在自己的想象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色彩斑斓的,一些感人的细节和声音交杂在一起汇成一幅幅画面。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走入生活中,在经历中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境写入日记中,或者利用网络写日志、博客等等,从而真实的表达出情感信息,在相互间的思想互动过程中,交流心得,丰富自己对外界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课堂创设成为一个口语交流活动现场,让同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教师将早年较为轰动的热点话题“钓鱼岛”事件提出来,并且让学生描述一下在事件中,大街小巷内是如何“抵制日货”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的行为是十分偏激的,为了抵制日货,看到他人拥有产自日本的产品就去毁坏,给他人带来极大的损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爱国需理性,不能为了抵制日货而去损坏同胞们拥有的日产产品,这不是正确的爱国行为。学生在观察情境后,用自己的言语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国民的愤怒和浓浓的爱国之情。而后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分析事件中各式人物表现行为的优劣,提高自身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二、在情境的体验中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是心灵上的交流体验,将生活中的现象事件由心表达出来,许多名家都是通过生活磨砺后获得感悟,而后动笔写下自己内心蕴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浓烈且激昂的,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的中职学生的生活全都围绕着网络,在足不出户的基础之上就能够了解社会的时时动态。学生们的知识虽然得到了扩展,但是经验情感的累积却没有跟上,缺少体验生活的乐趣,因此,教师们要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感情的迸发。例如,教师在教授史铁生的《合欢树》、老舍的《我的母亲》等课文时,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描述的就是生活中的父母,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由此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而后教师就布置一篇关于描述父亲和母亲的作文,要求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父亲和母亲,以及对我们无私的爱。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动比较活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性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情境的延伸中拓宽写作的思路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活跃性,打开写作的思路,就要引导学生不断观察,体验真实的情境,从中获得情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饿时候,要围绕相关的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准确的教授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笔杆将文章中的深意表述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借助相关的情境,结合细节描写和语言描述来完成构思。例如,教师让学生描述江南的美景,要先让学生欣赏名家写得散文《荷塘月色》,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荷塘与周围的环境合二为一,表现了朦胧静谧的美感,令人心生向往。教师让学生欣赏过后,可以结合散文中对荷塘美景的感受写一篇文章,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借景借情来描写出自己亲身观赏过的美景,以此拓宽写作思路。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表述了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借助了情境教学法有目的的创设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由此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态度体验,对教材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丰富的表现手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作用较强,能够影响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因此,教师要充分有效的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陶冶情操。

作者:梁文伟 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