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技巧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技巧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技巧培养

1放松对字词掌握的要求和书写习惯的培养,尤其是遣词造句的能力没有得以继续巩固

新课准中关于初中阶段识字和写字有三项目标,其中两项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些老师以为字词教学是小学老师的事情,因此把字词学习交给学生,并不加以强调和检查。还有老师喜欢单纯的、机械的生字教学,信奉多抄写、多记诵为至上真理,不但使学生失去识字写字的兴趣,为了应付差使养成书写潦草、书面肮脏的习惯。进入初中,学生立即感到学习紧张。初三升学压力使师生根本无暇顾及生字词复习,毕业以后才发现掌握的字词量止步于小学中高年级水平。生词造句及组句成段也没有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认真开展,有些学生在词义给出的情况下也不会造句,又谈何进行正常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呢?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必然受到制约,更何况这样的学生并不只占少数。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字词基础,作文只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2舍弃教材典范,另觅范文,本末倒置

所有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都重视对文本内容的剖析和深挖,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有序地归类总结,整理出切实可行的作文序列教学材料。只是把作家们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在作文指导课上,有部分老师喜欢另辟蹊径,找现成的范文提供给学生去记忆。笔者认为这是分不清“源”和“水”的关系,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作品中在名家名作中都能找到他们的蓝本,原汁原味毫不失真。不就地取材而舍近求远,实在不敢苟同。

3重视知识积累,忽视运用技巧的点拨

进入初中,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本,收集好词妙句、奇闻轶事,以此扩大阅读面和积累写作素材。有些老师会提出各种要求,如整理归类呀,写心得体会等。这些做法值得提倡,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知识以整齐有序的方式贮存于大脑时,它一旦调用会更准确更迅速。但知识积累的多并不意味着会为我所用,会变通着用。毕业时这种厚积而不能薄发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学写简单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可是形成文章后毛病比比皆是,要么过于短小,反之又太详尽,简直是故事集锦;要么所选材料不能准确、鲜明、有力地证明论点。应该交给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以下目标:根据中心需要对简短材料进行适度有目的扩展;对大段材料进行删减提炼和概括;变换叙述角度和增删内容,从而改写材料。稍高水平的议论文还要求通过集群论据增加说服力。所谓的集群论据事实上就是一组组简短精悍的叙事句或排比段,这就要求平日里的句群仿写派上用场了。如果不对运用技巧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充其量只是蚂蚁似的搬运工,而我们需要的是采花酿蜜的蜜蜂型人才。

4重视学生闭门造车能力的培养,忽视课堂内外知识能力的填充

学生言之空洞或干巴巴,不要认为是他们不留心观察生活或心灵麻木的表现。让学生把目光从广阔的生活反向内心的顿悟是一种闭门造车的错误指导思想。这样势必使学生将感情锁定于狭小的空间作无病呻吟状,丧失大气磅礴的气质,且削减他们对生活和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没有了好奇心,整个人类文明将停滞不前。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难以滋生大起大落的感情,也就写不出新奇深刻的东西。“不平则鸣”不正说明这一点吗?海明威、贝多芬、曹雪芹、司马迁哪一个不是经历了离奇的人生才写出开山力作呢?事实表明: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引导;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社会活动的培育。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于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而我们的孩子体力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学校和家长逼到了透支,“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就是响当当的口号。

5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目标,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作者:孙万凤 单位:河南省息县第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