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作文教学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因
1.生活是最大的作文素材库
生活就像一本大的教科书,不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可见,语文作文变得生活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记录生活,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作文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用语言真实地表述出来,学生就不会在写作文时文思枯竭,想不到要写什么内容。可见,生活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生活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教材
生活就如同一本丰富的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生活中的人,还是生活中发生的事都能对学生起到一种启迪和教育作用。并且人们从生活这本素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比其他任何教材都更具教育价值和意义,影响程度也比较大。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思想上的认识和他们真切的情感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生活的领悟能力以及总结生活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便拥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情感和体验,对于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设置了太多的限制,比如,作文的题目、内容及结构,甚至是作文的思想等,这样就致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一些活力和灵气。高中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任务的时候,可以对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选材范围及方向予以规定,比如谈勤奋、议环境等作文话题。至于如何进行选材和选题以及从什么样的角度表达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文章创作整个过程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总之,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写作意愿,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最终实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2.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好比泉源,文章好比溪水,如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那么溪水自然会流淌不息。”因此,高中教师在作文课上必须紧密地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把理性知识和感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思路。
(1)实地观察式作文教学:
说到莫泊桑,我们都会想到著名作品《项链》。其实,莫泊桑在写这篇文章时,曾受到他的教师的教育和指点。起初,教师让莫泊桑每天观察从门口经过的车夫。然而,莫泊桑不知道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后来,老师就告诉他:只有用一颗认真的心去观察生活,才能发现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自此,莫泊桑就听老师的话,认真地观察和研究生活,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大作家。高中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用心地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认真地记录下生活中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事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饲养一些小动物和花草虫鱼等,多培养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和民俗,为写作积累素材。
(2)生活娱乐式作文教学:
丰富多彩并且紧张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教师在教导学生写蜗牛生活素材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抓来一些蜗牛,认真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活,有的学生用菜叶去喂养蜗牛,有的同学把蜗牛放到屋外,让蜗牛感受一下阳光的味道,还有的同学拿蜗牛和同学比赛跑步。通过生活娱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使他们深刻地体验生活,将生活用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3)阅览模式作文教学:
阅读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开阔学生的眼界以及丰富学生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发展成自己的第一兴趣,并且将其作为作文教师生活化的一个口号。虽然学生在写关于亲身体验的作文时,可以写出最真实、最真切的感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在电视、电影以及网络文学的影响下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还应鼓励学生多听一听时事新闻、经常上网浏览一些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关的文章,还应该多模拟一些逼真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学习写作的渠道。
3.优化作文的评分机制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分的过程,要在肯定学生作文优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修改建议,这样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学生的性格差异性较大,事物又都具有多面性,这就致使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实现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白金松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作文教学尴尬现状及冷思考
一、重视了作文,但作文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在高考中,作文分值有70分,接近占整个语文试卷的40%左右,比重比较大,足以说明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相应地重视作文教学,从每周写作文的篇数、安排写作的课时数以及作文一系列教学内容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在高考这座大山的笼罩下,语文老师对于作文教学却渐渐偏离了其本质。我国古代《尚书•尧典》点就提出了“诗言志”的观点,这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写作本质的文献,也就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所有文学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怀抱的,对于我们今天的学生写作来说,虽然还不能像大作家一样担负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但最基本的是不能违背写作的本质。简单来说,写作是充分利用语言或者文字这种交流工具来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达到与他人甚至生命进行交流的目的,它本身具有超功利性,是一种情感的审美体验活动。而反观我们的教学,政治性和功利性过于明显,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怎样写作才能稳拿高分”,甚至优秀作文的标准也清一色变成有模有样的规范:开头、结尾要精彩、中间要有过渡句等等,因而学生在写作中也变成为了写作而写作,显然这种教学目的和无病呻吟式的写作是无法写出真正的好文的。比如某高中语文老师在评讲某次试卷作文时都会这样披露:“每个语文老师要改的试卷有很多,要在很短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及冷思考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郭卉的时间内改完是不可能对每篇作文都细看的,一篇花三十秒时间看看开头和结尾怎样,然后花一分钟的时间大致浏览一下正文,看论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新颖,然后综合上述情况打分,然后推而广之也会说高考作文也就是这样阅卷。”这种观点使作文完全沦为高考的附庸,也让文章写作成为八股式模式,也彻底抛弃了文章本身具有的美感。而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无疑也会接受这种观点,在写作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如何制造惊心动魄的开头和结尾来取悦阅卷老师,的确有了“豹头”和“凤尾”,但作文已经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二、重视了指导,但指导的误区何在
学生写作水平是一个由低级不断向高级缓慢发展的过程,且学生自身对作文写作技巧没有作深入的思考,因此这就依赖着老师在教学中不断给予指导。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经验,有的老师也确实在这方面研究下了很大功夫,甚至准备了一系列课程,但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的作文水平竟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老师只好一遍一遍从自身上找原因。老师的教学方式的确会有一些影响,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写作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传统的写作过程是“老师布置题目——学生进行写作——老师进行批改并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批语进行批改”,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包办的任务太多,其实修改,尤其是自我修改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比别人指出错误再改正的印象更为深刻一些。因此如果没有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并总结经验是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老师代为修改并没有监督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就是在作文指导中最大的误区所在。比如某高中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关于“远与近”的话题作文,之前老师传授过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借我一双慧眼——如何审题与立意”“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何选择材料并加工”等等,同学们也对这些教学方法烂熟于心,但真正到写这篇文章时很多同学还是无从下笔或者写得不够好,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同学们完全依赖老师批改作文,有时老师尽管在批语上给出了建议但同学们课下也没怎么再修改,这就造成作文水平长期稳定在一个点。
三、重视了训练,但训练的要义是否掌握
在哲学上,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准备,当事物的量变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因此为了真切有效提高高中学生们的写作水平,语文老师往往也会采用类似其他学科的“题海”战术,也就是每隔两三天就会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是不是练习地越多,学生们的水平就会越高呢?实践发现,那些每周写两篇作文的同学与每学期写一两篇作文的同学的作文水平是相差无几的。由此可见,写作贵在精而不在于多,每一篇作文宁愿多花点时间写好,也比为了赶时间而粗制滥造好得多,且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写作产生厌倦,甚至会造成每次写作都是这几个材料和句子。这也从侧面反映,老师一味地重视训练的数量却没有重视每篇的质量是不可取的,写作训练也像其他所有事情一样要把握好在一个适度的范围。比如某高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并练习一篇大作文,有的同学构思慢到最后往往到规定时间完成不了,有的同学是一边写一边构思也造成最后整篇文章中心思想不够突出,由此可见训练次数多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反而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
四、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的发展,高中作文呼唤真情回归、摆脱千篇一律的模式将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高中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工作多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郭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第三篇:高中作文教学启示浅析
一、对作文选材的启示
王国维“境界说”其中有一个要点就是境界的有无问题,也就是“真”与“不真”的问题,他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段话意思很明显,简单地说就是“词”(现在我们在论述时可以扩大到文章的范围)凡是能够写的是真景物和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反之就是“无境界”,这对于我们今天写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作文选材方面。长久以来,高中学生的作文显得言之无物,情感缺乏或者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选材方面切入点过于大,或者是自己不了解的也就成了“不真”的事物,或者是经验的缺乏造成凭空想象,这些都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无法打动人心,引发别人共鸣的。王国维“有无境界”对于我们选材的主要启发就是我们的眼光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在表达某种情感时最好与我们生活的体验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又因是写的心中所想,表达的是真实情感就会使我们的作文娓娓动听。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有一篇课文是指《相信未来》,这是一首诗,老师由此布置同名作文,“相信未来”这个主题很大,学生们在选材时也容易被这首诗歌所表现时境界说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江苏省盐城中学潘迅代宏伟的气势所影响,因而在选材时就偏重于表现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而为我们提供美好的未来的基础,这样的题材不是不能选,而是因为题材范围很广,不容易通过一千字左右来表现,而且学生因为阅历的限制也不能在全局上进行准确描绘,也就很难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其实完全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着手,描述自己因为热爱生活,态度积极,所以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样切合高中生生活实际,表达的感情也就比较真实。
二、对作文主题的启示
王国维“境界说”还有一个要点是境界的有大小、高低问题,他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这段话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只要作品有境界就可以,而没有优劣之分,这对高中作文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作文主题选择之上。在过去高中作文教学之中,因为政治话语权影响问题,学生的作文也被要求表现积极向上的,宏大的主题,认为只有表现热爱祖国、追求理想和为人民服务才是有意义的,这就造成了思维定式,也使得这类作文的写作流于空洞,空有一番抒情而没有实质,其实生活中一些小的主题也是富有意义的,比如贴近生活的一些小事,还有由于所见所闻而引发内心活动等等,文章本身就是抒发性情之作,因此我们在写作中不应该有“大主题”与“小主题”的偏见,只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思想的主题都是可行的。比如还是上述列举的例子,关于《相信未来》这篇作文的写作,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潜意识地认为只有描述国家的伟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充分表现“相信未来”这个主题,其实“相信未来”的题旨有很多,可以是想象未来社会会更加美好,也可以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以是相信时间和历史是公正的,一切评论在未来自有分晓等等,这些不论是“大主题”和“小主题”都可以用来表现,只要选择能够自己好好发挥的主题就可以。
三、对作文表达的启示
王国维的“境界说”还有一点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他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能自树立耳。”这里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有一个“我”的存在,只是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而反观高中作文中大都千篇一律,不仅在结构上,更是在思想上如出一辙,这造成了严重的“本我”的缺失,没有个人性格和个人才气的展示,没有内心观点自由表达,主动放弃了话语权,而交由大众发声,这造成了作文毫无新意,接近淡乎寡味,也没有任何思想价值。比如还是上述列举的例子,关于《相信未来》作文的练习,有的学生选择是“小主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展开描写,这是“有我之境”,能够自由展现自己内心所想,但有的同学选择“大主题”就容易陷入大段大段的煽情,就完完全全失去了自我的存在,其实这样的主题可以从大到小,先写国家、再写社会、家庭,最后联系到自己,这样写作不仅显得自然,合情合理,也因为加入了“我”使这篇文章有了灵魂,也就有了活力。
四、总结
总之,王国维是近代国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境界说”尚提倡真性情的自然流露,21世纪发展的今天更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去除“伪圣化”,向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高中作文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作者:潘迅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第四篇:立体化模式高中作文教学运用
一、课前开展丰富阅读积累文学底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丰富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技巧,还能够积累精彩的语段、丰富的词汇,对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帮助。笔者将丰富阅读作为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重要前置环节,将其有效渗透贯穿落实于整个语文学习始终,潜移默化地支撑学生作文学习。首先,笔者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进行了明确,每学期阅读量控制在60到80万字,阅读的内容涉及到中外名著、优秀期刊等等,让文学的精华作品进入到学生的视野,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在具体读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拟定计划循序渐进,既不要集中在一小段时间狼吞虎咽,也不要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要将读书活动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周的时间,对阅读的积累通过摘录读后感、提纲撰写等不同的方式,为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堂结合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
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同时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运用手法具有了更加形象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笔者在阅读教学环节进行了充分的优化设计,首先在探究思考题中,有意识地渗透了对作文写作方面的倾斜,如要求学生探讨本文是按照什么结构、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重点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在对文章的整体感受中提炼显著的写作特色等等。这样的教学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深入分析文章的特点特色,对其中一些精彩的写法、巧妙的构思具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是课后的仿写还是相关技巧的迁移运用,学生都可以从阅读学习中获得技巧方法的指导。笔者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技巧指导结合起来,巧妙实现了二者的融合,让学生在日常阅读分析中不断总结积累写作技巧,并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运用,达到深化巩固的目标。
三、作前指导注重范文引领深化理解
高中生的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作前指导的形象化、生动化。和有些教师直接进行口头要求所不同的是,笔者在作前指导环节重视了载体的建设,做到作前指导有抓手、有内容,可以形成师生的高效互动,以范文为引领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其他类型的文章,笔者在作前指导中都会选择一些优秀的范文作为基础,和学生共同分析这一篇文章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从结构、选题立意、手法、技巧处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一一分析,放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意见在班级开展汇报交流,营造民主融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思维的深入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范文中有效汲取经验技巧,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活动奠定扎实基础。在进行范文引导之后,学生则进行提纲的设计与讨论,最后开展自主创作。有了前面一系列的指导作为前提,学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会感受到更多的技巧,所创作出的作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评改运用自主模式提升领悟效果
评改活动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往这一环节都由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参与性很少。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改革,采取教师评改为主、一定比例用于自主评改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评改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增加感知、深化认识,提高消化吸收、借鉴运用能力。笔者确定每学期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篇目为自主评改内容,要求学生互换批改。为了提高自主评改的成效,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评改技巧的辅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错别字、病句等方面的评改,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对整篇文章的选题结构手法进行分析,既提炼出优秀的地方,也指出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之处。通过边批、总结性评语等方式,对这一篇文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帮助学生学会从整体角度对文章进行评价,最后集体研究确定等第。在自主评改的最后环节,批改者与作者要进行面对面的反馈,这样的反馈更能够体现信息交流的直接性。学生在评改他人的文章过程中可以提高作文分析能力,也从他人的习作中汲取了经验,这样的评改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作文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五、课外组织关联活动提高形象程度
作文教学离不开生动的生活实践。有些学生生活感知匮乏,导致作文创作深度不足,形象化程度有所偏低。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拓展素材来源和空间范围,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提高。一方面,笔者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将文学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专题研究,为他们学习文学提供载体和舞台。另一方面,笔者还结合学校的一些专题活动、实践活动开展系列社会生活体验,要求学生在这些专题活动中寻找素材、观察典型人物、分析热点事件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达到提高写作素材丰富程度、真实形象效果的目标,让学生的作文创作成为有源之水。
六、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广大教师只要树立创新理念,以立体化的模式加以推进,完全可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作者:徐登松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