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分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作文教学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作文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对话式教学法初中作文教学应用

一、师生对话对于作文训练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作文训练的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立。对话式教学法使得教师能够有更多机会去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进行备课和授课,能够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来说,对话式教学法使得自己的想法能够顺利表述给教师,然后从教师那里获得有效的意见,这种形式对自身的作文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妨要求展开对话式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到课堂上来,教师也拿着自己喜欢的苹果在学生面前做出示范:“这是我最喜欢的水果,因为它有着红润的外表,红润的色泽象征着乐观积极,能给人一种好心情,所以苹果一直是我钟爱的水果。同学们,你们最爱的水果是什么呢,它们给了你们什么启示呢?”教师运用疑问句引起学生思考,教师随后便可以邀请学生一个一个地走上讲台,模仿自己刚才陈述的话语,描述学生手中自己喜爱的水果。学生在自己进行描述时,用“说话”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展示了自己对水果的理解,也对自己当众讲话能力进行了锻炼,而这种简短的语言表达能够凸显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表述时能够通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说话状态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相应的点评,帮助学生发现不足,避免这些问题反映在写作过程中。因此,这种师生对话式的交流形式就是一种作文训练方式,推动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为学生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学生对话交流对作文训练的影响

学生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对他们的学习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生的作文教学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合作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结合对话式教学法,学生在写作学习的范围内进行口头交流。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显现出来,教材也可以结合语文教材来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童年的朋友》这一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一课的标题来展开叙述,和其他同对话式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王蓉学一起组成小组来进行故事交流。“童年的朋友”是初中生熟悉并且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会积极投入精力去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体会其他同学的故事。教师在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时,也要深入他们,聆听个别学生的陈述过程。学生表述过程的逻辑性就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聆听学生的陈述时需要注意学生表述是否具有逻辑性,并且对于学生阐述故事时用词是否恰当的问题要做出及时点拨,告诉他们更加正确和完美的表述方法,这一点也会体现在写作过程中。对话式教学法还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辩论来体现,在辩论赛中,一些官方、规范性的语言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辩论过程中,学生陈述想法也是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训练方式。教师可以把一组学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论辩赛的官方性语言,以便在辩论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管是陈述观点,还是与对方进行辩驳,口头的交流就是一种写作思维的表现方式,所以学生之间的对话式交流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体现出来。

三、创立情景,“说”出思想

对话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情景让学生模仿和演绎,学生可以进行台词创新来演绎情景。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用“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这种方法打破了按部就班式的写作套路训练法,使得学生自己的思想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为作文的真实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孔乙己》,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小组来编排教材中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自行进行台词创作。学生在编排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孔乙己”所处的时代特征来进行台词创作、动作创作,这些环节就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思想过程。而在“说”台词时,时代特征也要通过台词表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文化水平的考验。所以在情景排演时,学生“说”台词的过程就是写作训练的过程。孔乙己的“说话”代表着他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代表着他的人生遭遇,学生如何用恰当的台词来表现孔乙己人物特征和生平经历就需要浓厚的文化知识,学生通过“说”能够展现自己的语言功底和阅历,而这作为写作所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学生进行文章创作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所以,学生在情景课堂中大胆“说”能够为自身的语言发展和阅历积累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王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探析

一、从阅读开始积累

写作是一种语言组合、思想表达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报刊杂志、评述论文等都是一种感触语言、体会思想的过程,对自身的文化积累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要求学生从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诗歌进行背诵。这种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从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顺畅、生动。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去让学生查找相关的文章,通过对比的形式来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主题,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单元课文《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这个单元涉及到的是关于四季的主题,所以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去搜索关于季节的各类文章。文章类型并不是一定的,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诗歌,目的在于“读”,学习好的语言表达,领悟深刻的思想。这是阅在渐进中养成习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王栩读的目的,也是写作的基础。除了对文章的阅读,对网络的阅读,对生活广告的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要注重扩展学生在生活中的阅读习惯。网络中的语言虽然不是主导语言,但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修正有着必要的锻炼,学生在接触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训练自己去修正,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而广告语的阅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大的提高,因为广告语精炼简洁,并且表达的思想非常积极潮流,对学生的写作有着一定帮助。所以无论哪种形式的阅读,其作用和意义都是无可估量的,随着学生阅读习惯慢慢养成,写作水平也会自然地不断提高,因此阅读在写作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贵在坚持。

二、从小篇幅到大篇幅

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写作学习中,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适量而行,从字词积累到句段的积累,从写句子到写段落的积累,从写段落到写文章的积累,这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到达质变。学生要做的是养成积累和书写的好习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例如最先开始教师拟定一个主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拟定的主题来去积累相关的字词,到达一定的数量后再去积累相关的句子、段落,最后让学生去自己寻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文章。这个过程是学生了解、熟悉的过程,在积累阶段,学生会接触大量的文字信息,继而久之则会对这些文字记性记忆成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为写作打好基础。这是积累阶段所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从而把积累的东西变为自己的,实现了小篇幅到大篇幅的转变。除了积累阶段的量变质变关系外,写作过程也需要量变到质变。教师同样可以先拟定一些主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写到一定的数量后再转变为写段落,最后变为写文章。这个过程就是将积累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学生从积累的阶段到输出的阶段一定是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到达一定的写作水平之后在开始写作。这样一步一步地完成相应的写作学习内容,最后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写作能力。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的变化着,学生写作亦是如此,形成积累的习惯、书写的习惯,在到达一定的量后便能自动具备写作的本领了。

三、重在思想表达,避免无序乱谈

写作习惯的养成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提及,那便是学生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探索文章主旨的习惯,而不是以浅尝辄止便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学习。文章的诞生都是因为文章背后隐藏着一定的思想,从而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学生需要不断去训练这种探索作者思想、揣摩文章基调的能力才能逐渐具备一个合格写作者的资格。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社戏》,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观看社戏等一系列童年趣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便不能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即童年趣事的叙述,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去感受作者写作的用意。《社戏》表达更深层的含义便是作者对童年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向往。这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也要意识到有感而发的真实性,而不是大话而谈或者记流水账式的无序乱谈地书写作文。所以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去一点点地感受文章思想,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没有任何规矩可遵守,任何文字信息都阅读,而是选取高水平的、学习更优秀的。

四、结语

初中作文的学习如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要经过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又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积累过程。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学习习惯,作文学习更体现了渐进式的学习方式,从字词积累到文字表达,从记忆好词好句到用文字表述自己思想,这一系列过程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所以写作的学习是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决定着写作水平的不断高升,同时学生文化气质也会不自觉地提升。

作者:王栩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一、在生活中捕捉“真实”的素材

很多中学生虽然“身”在生活之中,但却缺少一颗观察、采集生活的“心”。用心聆听、感受、体验、观察生活,才能够在一些极为平凡且普通的小事中发现“亮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要从多种角度去重新审视生活、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之中的“有心人”,即使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抹淡淡的思绪,一个小小的景物,都能够拨动心弦,成为自己作文的一个切入点和写作契机。很多学生在下笔时都会有一些“写什么”的困惑,教师要教会他们写自己最动情和最熟悉的东西。如在写某件事时,学生们总是会发出类似于“我们的生活两点一线如此单调,有什么可写的”的感叹,这时可以以《背影》为例给学生们讲解应如何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我们几乎每天也会看到自己父母的背影,你们有观察过父亲或者母亲离你而去的身影吗?思考过在他(她)转身的瞬间心情是怎样的吗?你与父母相处时可也曾经有过动情之时?在平凡的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是否发生过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你却没有认真体会?生活无疑是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大课堂,教师要教会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去捕捉那些精彩瞬间,善于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多思考,勤练笔,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将生活融入笔端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尽情品味生活之美,享受写作之乐。

二、在阅读中收获“广博”的素材

很多教师往往将阅读狭义的理解为读书,书籍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一本好书可以将学生开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在多种媒介并存的今天,仅仅让学生进行一些经典书籍或者是精编作文来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青少年更需要成熟化的阅读来收获“广博”的素材。如引导他们定期阅读一些较为规范的影视杂志,让他们学会每天定时收看新闻,对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都有所了解,还有一些非常好的电视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等,都可以成为中学生“阅读”的对象。教师还可以定期的在课堂上举办如“新闻播报”“汉字英雄”等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养成自觉的、有目的的去阅读的习惯。如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之后,有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科海泛舟”。这时可以让学生们以“我熟悉的一位科学家”为题进行写作,学生们可以提前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采集,可以是书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等,将自己收采的资料经过整理与筛选后,先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将他认为最精彩的部分讲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然后将这些素材进行再次删减和调整,最终形成文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学会通过不同渠道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素材,既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让他们体验到了网络、电视、杂志这些渠道真正的利用价值。

三、在实践中积累“个性化”素材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应该有它独具的细节,真切的感受和务实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应注重积累“个性化”的素材。很多“个性化”素材是来源于人的真实活动,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思考、去积累更多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等等。如在学习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后,有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种课题既是让学生进行议论文练笔的机会,也是对学生施以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调查我班同学都怎样消费”的活动,然后以《一张钞票的旅程》为题进行写作。学生们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但可以反思和考察现代中学生消费观与生活观是怎样的,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对比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同样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的思路会更加开拓,文笔也更加流畅,而在他人与自己的对比之中,观点也更加独特和新颖,有的同学就写出“我爱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精彩句子。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要求,同样的写作,为什么有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就味如嚼蜡,而有的则口齿生香?其关键在于一篇文章的境界与立意。而这种境界与立意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积累才能够“与众不同”。

四、总结

应该说,凡学生眼中所看,耳中所听,心中所想都能够成为写作的素材,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应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想,更不知道应该怎样有意识的去进行积累。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去积累素材,并运用这些素材让自己的作文变得更有生命,更有激情。

作者:邱影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个性回归浅议

一、课堂设置体现教师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一个正常的课堂包含着教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过程。作文课堂的设置首先体现在教师授课风格、授课语言特点等方面上,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说课堂质量的好坏首先由教师来决定。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性也要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去适应这种风格独特的课堂,同时也会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作文主题的确立”时,就可以根据特定的主题来进行课堂设置,比如“家庭”这个主题。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录像、短文、诗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试着让学生去猜测本次作文课堂的主题。猜测之后,教师再给学生朗读短文、诗歌、小说等文字题材的内容,最后进行总结共同讨论确立主题:“通过我们刚才观看图片和视频,听老师朗读短文,同学们现在应该逐步了解到老师今天带来的资料所表达的内容是‘家庭’‘亲情’,所以猜到这个主题的同学,恭喜你们具备了捕捉信息、总结要点的能力,这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哦。”这一系列环节就是一种教师授课个性的体现,先通过图片、影视资料来引入主题,再通过文字材料来确立主题。这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教师授课方式个性化的体现,打破了传统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做”的陈旧方式。最后教师用诙谐的语气进行“作文主题确立”的说明,适当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教学个性化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作文教学个性回归的重要部分。

二、彰显学生个性,书写不同人生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能够通过不同方式来体现,作文教学更要突显出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单表现在性格方面,更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思想上,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发现自身特点、积极培养自身特长的能力。作文有着比较广泛的类型,小说、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不同类型。在这些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法,象征、比喻、讽刺、拟人……都是不同的表现手法。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写作水平也有差异,并且中学生处于个性张扬的阶段,体现在作文书写上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也有不同的效果,有的学生论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回归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李清平钟爱古代文学,因此擅长创作文言文;有的学生爱好小说,所以对记述文或者散文有着独特的见解;有的学生喜爱诗歌,所以喜欢自己随笔写些小诗……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彰显的表现,教师除了培养教材和教纲所要求学生的写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擅长领域来进行文学创作。这种方法不仅是对学生爱好的肯定,更是对学生释放个性、彰显个性的能力的鼓舞。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考试作文题型训练的完成,所以学生在写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长之处应该给予支持和肯定。学生的写作风格有着差异性,学生擅长的文章类型也会不同,所以教师不妨例行举行写作比赛,并且不用限制文章体裁。在这样的比赛中,学生能够冲破教材或者考试题型限制的束缚自由发挥,在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彰显出自己的写作特色和才华。

三、树立个人思想,形成独特气质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作者独特的思想,有着一定的主观性。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需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主观思想,针对某个物体或者某个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依照某种套路去空谈。尽管考试作文有着硬性要求,但是教师仍然要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论述。除了考试作文外,平时的写作训练便要更加注重学生思想的表达,这也是一种个性回归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一直坚持的思想,甚至让别人通过阅读文章便能知道这是哪位同学书写的,这便是思想个性的体现。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全部是有关“人生体验”的主题,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根据这个主题来进行小段落的创作,通过描写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表达某种思想。这是学生思想个性表达的训练,随着这种形式的训练增多,学生也能够逐渐从自己独特的思想中形成独特的人文气质,不管是对于学生外形发展还是内心的壮大,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写作教学要回归到学生的思想个性上,写作是思想的表达,而不是空虚的谈论现象。

四、总结

总体而言,初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还是思想个性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不断完善。其中涉及到的个性回归,包括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学生写作特长的个性化以及写作过程中思想表达的个性化。学生只有在这样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下,才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也才会拥有个性化的思想意识。

作者:李清平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叙事研究

一、应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文章可读性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指的是在作文的叙事中,叙事情节和叙事结果之间出现差异,使得人们对文章的结尾感到意外。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行文更加引人入胜。所以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从而增强整篇文章的可读性。当然这种写作手法并不能随随便便使用,而应该根据作文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适不适合。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阿长与<山海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之后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从而深刻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这篇文章中,“我”最开始轻视阿长,后来产生了敬意,最后对其有着深深的怀念。整篇文章读下来,可以从中发现文中“我”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这种变化,通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极为震撼。当然,学生还可以从中学到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方面扩展了写作思路,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后,可以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用到“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学生就会根据刚学到的这种写作手法进行叙事写作,提高自己文章的可读性。

二、设置作文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初中生在进行叙事写作时,往往平铺直叙进行写作。在读完整篇文章之后,通常会觉得文章乏善可陈,毫无亮点。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向学生讲述设置作文悬念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设置悬念,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回味无穷。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讲解“如何设置悬念”的内容。比如文中最开始通过描写菲利普的心理活动设置悬念。“唉!如果于勒出现在这只船上,那该多么让人惊喜呀!”往往学生在读到这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叙事研究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姚慧林一句话时,心中就会产生“于勒是谁”和“为什么值得惊喜”的疑问,从而迫切地想要从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最后描写他们乘坐另一艘船,避免碰见于勒。通过设置悬念,作者表现了木府嫌贫爱富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叔叔于勒》,在作文中设置悬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具有可读性。设置悬念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悬念揭晓的瞬间,读者也会随之产生遐想。所以由此看出,悬念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采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提高叙事能力

在进行叙事写作的过程中,初中生没有分清主次,将文章的重点和想要表达的观点平均分配在文中。这就会使整篇文章读起来缺乏表现力。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时向学生讲述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所具备的优点。学生在写作时如果将文章的各方面处理的详略得当,就会使整篇文章具有层次感,使读者在阅读时把握重点和文章精彩之处。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首先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然后将文中详略得当的地方挑出来,加深学生对详略得当写作手法的理解。例如,文中写到“油蛉”“蟋蟀”以及“蜈蚣”等小动物。由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是回忆作者年幼时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所以主要以写景为主。当然文中也涉及到其他方面,但是作者都只是一笔带动。不难发现,整篇文章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及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又让读者阅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根据这一点,初中教师应该布置一篇作文,指导学生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就会发现这种写作手法的优点所在,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更加层次分明。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以及写作意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叙事时欠缺火候。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是注重对语法词汇进行讲解,对于这方面较少涉及,使得学生叙事能力低下。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主动讲解与叙事写作相关的写作方法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叙事水平。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文章可读性;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置作文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提高叙事能力。通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进行叙事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扩展写作思路以及增强理解能力;同时让整篇文章具有层次感,使读者在阅读时把握重点和文章精彩之处。

作者:姚慧林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与实践

一、初中学生作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作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条件下,我国教育领域融入了诸多创新元素,在素质教育新模式下,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本教材的改编,更多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思维模式的改变与课堂模式的改变,在初中教学内容里,语文是重要的部分,无论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作文都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把重心放在作文教学上。在作文教学中,不一样的题材训练会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作文创作是需要思考的,无论是结构还是形式,都是有助于开发学生大脑,所以,初中作文教学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二)初中作文教育有助与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就是发挥思维去写文章的过程。作文在语文以及整个学习阶段都特别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其对学生思维的开发,更多的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锻炼。一篇完整的作文,首先应该是学生通过思考形成作文体系,接下来就是落实“作”的过程。在作文教学里,为了写出优秀的文章,学生会学会整合句子,在字里行间寻求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让文章更加有文采。这样的思考过程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十分有效,再加之紧密的训练与教师在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初中作文的教学内容,阅读也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课改条件背景下,为了提高初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落实全面培养人才策略,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推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我们都知道,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事实论证和各种事例,而文字的感染力也与阅读量成正比,所以,只有引导学生提高对课外读物和名著的阅读量,积累更多方面的知识,并对阅读内容认真的思考与总结,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了落实这项长久措施,教师可以在晨读或者晚读中开设阅读时间,带领同学一起走进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中存在的真理与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为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与思维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量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不仅可以在学校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还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注重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是主导作用。为了让作文教育更加有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去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题目就是话题作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话题作文深入授课内容。例如,在作文课上,教师可以给定一个话题:泰戈尔说过的“因为经历,所以懂得”,让学生根据这句话去选择自己想表达的想法再进行写作。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在思考过程中,思维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为了让思路更加开阔,再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挖掘对题目理解的多种角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加以引导、补充,然后从作文构思、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方面做进一步延伸指导,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写作实践能力。或者,教师可以给定学生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行补充故事的过程与结局,充分发挥想象、联想,与故事文本碰撞出思维火花,提升思考水平。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书写真实情感

有人说,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尽管初中学生的经历与阅历都有限,但是作文与小说还是可以类比的,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学方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生活的真谛,捕捉生活的美好,流露真挚的情感,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仅仅通过“讲”去教学生写作,而是学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走进身边的人和事,抒写真实情感。例如在“有一种感情叫温暖”的这种训练题目里,很显然温暖是一种感情,作文需要真实事例与真切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对生活中温暖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课,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温暖,或者让学生在几天之内去完成作文,留意身边的温暖,并适当启发学生注意体会、感受,例如陌生人的微笑,父母的爱与呵护等立意的作文写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自然的流露出真情色彩,在走进生活的同时发现生活的美,书写真实情感的同时得到真正的成长。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去帮助学生走进更加丰富的语言天地。随着社会多元化信息的发展,世界各个方面都在融合,我国的教育底蕴固然深厚,但是在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上仍然要改进。初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重要过程,只有牢牢把握课堂有效时间,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上文在对初中作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后,结合了时代背景与新课程环境的现实,提出了对初中作文教学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与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者:王世成 单位: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中学

第七篇: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一、创设写作情景评价作文,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直接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动笔进行写作。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以评价为导向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创设写作情景,使学生在看到作文要求时不再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相应的情景下进行作文写作,从而能够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感悟。以往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十分空洞,而现在学生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增强了作文的可读性。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写作主题“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以“学校的梧桐树”为题的作文习作。作文要求为:“在偌大的校园内,相比你会对周围的某件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学校的那棵梧桐树有着百年历史,树干部分需要好几个人张开双手才能抱住。你对那棵树有什么印象吗?请以‘学校的梧桐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走进校园》的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这种写作情景之中,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以此为素材,根据生活实际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学生在这种写作情景下,不仅知道该如何动笔写作,而且还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不错的素材。

二、结合生活实际评价作文,适当引导学生把握写作脉搏

初中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外加上语言表达能力还以评价为导向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姚慧芬有待发展,所以会使得他们在写作时胡编乱凑,可读性不高。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应该进行科学设置,使学生从命题中把我作文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还应该从生活实际着手,适当引导学生把握写作脉搏。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哪些实际情况可以用到对应的作文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可以明确作文的写作要求,并使整篇作文水到渠成。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写作主题“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以“学会留心”为题目的作文。作文要求为:“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处处留心即学问。做一个有心人首先要从留心做起。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学会留心’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当然教师这样命题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学生在看到这样的作文题目之后,脑海中肯定会联想到几个和该话题相关的生活片段。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着手写作,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想生活中的片段。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保证客观性,对其中的生活实际片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评价作文,提高作文的逻辑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成为整个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作文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文教学的效果。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改变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作文评价时,教师应该将学生纳入到评价环节,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相互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提高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写作水平。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写作主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以“一路上有你”为题目的作文。题目要求为:“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曾经带给你感动和温暖,总有一些人在你孤单寂寞的时候陪伴左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以‘一路上有你’为题的作文,字数为600字左右。”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教师将他们完成的作品分发下去,让他们相互交换评价。俗话说,别人是自己的镜子。有时候自己无法从作文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但是其他人就可能会发现你没有注意到的内容。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最后教师对其中几篇典型的作文加以讲解,告诉学生文章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大大增加。

作者:姚慧芬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

第八篇:山区初中作文教学难点浅议

一、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

近年来,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山区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鉴于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山区的初中作文教学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作文教学教材缺乏;教师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陈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评价方式为传统模式,不能激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学生普遍对写作文的兴趣不高,难以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三:首先,贵州为多山省份,很多居民居住在山里,与外界联系较少。贵州也是一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十几个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基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够浓厚,导致语言教学都有一定困难,更不用提作文教学了。山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能力承担课外阅读教材的费用,教师和学生在阅读量上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山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主要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的模式,这种方式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写作的热情。有些教师也常用读范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写作文,殊不知这些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灵感,而且学生写出的作文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再次,多数山区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且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欠缺,又由于多数学生在学校住宿,因此学生性格表现为内向自卑;加之学生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相对城市里的学生要少得多,因此眼界狭小,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学生的知识量变小,学生写作文“无米下锅”,多数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批改与考试。

二、提高山区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帮助山区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影响很大。有时候,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或者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所谓“先做人,再作文”,教师要创造机会,塑造学生良好健全的性格,比如开展“我的座右铭”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好贴在课桌或醒目位置,也可以开展“我最喜爱的一句话”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塑造良好性格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的有限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使学生写出生动鲜活的作文。

2.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原因之一是学生写作文时缺乏写作素材。学生在拿到写作题目后,总是觉得无从下笔,找不到要写的内容,学生写的作文干燥、没内容,无法打动人,这都是因为写作素材严重缺乏。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电视、网络等新媒介和生活实践等途径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提高自身素质,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对于山区的中学生来说,学生在情感上往往比较依赖教师,学生也擅长发现并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无疑占据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身在教学中充满个性魅力,吸引学生热爱作文,并敢于亲自下笔,与学生一同写作,做学生的“作文伙伴”,还可以给学生介绍自己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等,授予学生写好作文之“渔”。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作文评改方式。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成绩。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评改方式是教师阅读后给出评语,并以一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给学生宣读。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素材缺乏,导致学生作文雷同较多,教师在批阅时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多少会出现批改不认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互评的作文评改方式,让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5.分层次教学。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也可以借鉴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素质,开展作文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鼓励他们取长补短,使他们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收获,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样能够不断地激励学生热爱作文。通常学生会把教师的评价看得较重,因此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要注意方式,避免出现尖子生骄傲、后进生气馁等现象。

作者:邓应华 单位:思南县天桥初级民族中学

第九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确定新课程中作文教学的新观念

新课程环境中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顺应社会实际的作文能力。所以语文老师不但要转变长时间的传统教学观念,还要把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化成为现代的教育理念。语文老师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不断地提升语文老师的作文能力。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老师就需要不断地读、思、写,其是通过作文、评价、教育反思和教育叙事等提升作文水平;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语文老师写作示范作文可以进行制度化,通过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老师写作,这也将成为语文老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二、为激发学生的作文乐趣而备课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乐趣,要合理安排每节作文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动力,激发学生的作文乐趣,使得作文内容更充实。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根据实际需求,挖掘作文的内在动机。此刻,学生才会主动进行写作。要建立符合实际的情境,合理设计作文练习,帮助学生写作出更加具体充实的作文内容。

三、指导学生进行日常积累

作文内容的好坏和平时的积累有关。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忽视读,注重书面忽视口头。所以,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听和读主要是对外部力量进行吸收,说和写注重内在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不吸收,就不会表达。我们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以课本为基础,不断地进行读写,融合听和说的内容,使得听说读写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尤其是文章中优秀的语句,指导学生摘抄、剪贴,有的还要进行背诵。平时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听到好词好句都要留心记忆。也可以把每天遇到的难忘的事情记录在日记本上面。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办黑板报,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作文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通过这种长期的累积融合起来就是作文的素材,就有效地处理了作文内容缺乏的问题。

四、与实际相联系

社会环境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景物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这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要适当地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自然环境中寻找“自然”,面对社会,寻找社会中的人生。例如,春天来了,老师让学生去公园中感受春天,去观察树木、小草、花朵……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春天,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春天的美。通过这样的方法给学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图景。观察景物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善于发现事物的长处。

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为学生的基础能力各不相同,爱好也不同,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老师要发挥优势,作文可以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体裁不限。命题作文也可以使用一样的文题,不同的体裁去写作。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写出人、物、景的鲜明特征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学。老师要合理地设计具有创造性和难度性的作文练习,主要是针对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去进行学习,用“新,奇”来评价学生作文质量的好坏。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实际,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支持,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激发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六、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单纯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无趣乏味,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娱乐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例如,可以突破班级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合成为课外活动小组或是作文兴趣小组,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的时间里,一起研究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是进行应试教育,而是根据兴趣进行安排。每节课都有新知识,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活动课中,注重“说”。根据题目或是事件,让学生互相进行探讨,积极发言,取长补短。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可以使用电教设备放几张照片或是一个短片,叙述故事情节,表达感受。也可以把学生写得优秀的文章,放入一些优美的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听到自己的作文,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写文章的乐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杨永辉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平川中学

第十篇:农村初中三年作文教学系统化训练尝试

一、七年级上学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阶段

七年级上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是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就是作文。要引导学生写日记随笔,可长可短,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一篇日记随笔。每周选出一篇日记随笔在班上交流评比。训练一个阶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日记随笔加工,使文章更优美。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水平,让写作比较好的学生先尝试,然后再带动其他同学。在数量和体裁方面,不作严格规定。目前学生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是间接获取,也就是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当然课文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当然阅读要引导学生把文章变小,便于记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写作时再把小的东西变大来作为素材使用。

二、七年级上学期至九年级上学期是分类专项训练阶段

1.七年级下学期,以记事的记叙文写作为主。训练内容以“记叙的技巧、中心与选材”为重点,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我们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归纳出四种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1)把简单的概括性的话,变成详细的具体形象的话;(2)抓住事物的特征详说;(3)可以把动作变成“慢镜头”。2.八年级上学期,巩固记事记叙文,继续学习写人记叙文,训练重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有血有肉”;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3.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练习写景类和抒情类的复杂的记叙文,训练重点为“抓住景物特征、选好观察角度、安排描写顺序、融情于景等”。还进行一定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对于议论文不作过多的训练,只是为了学生写记叙文时用上适当的议论而已。

三、九年级下学期是整合训练阶段

这半年是对前两点的整合,达成文体和训练内容的系统化。学生通过两年半的日记随笔和广泛的阅读,已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时我们指导学生再把这些素材分类,达成有米可炊的系统化。对于复杂的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议论和抒情要占五分之一,或者边叙边议,或者边叙边抒情。为应对中考的要求,我们还根据历年中考话题作文的方向,归纳出一些大的话题,再从每个大话题中演变出几个相关的小话题,并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写作上的方法,根据学生训练的程度,随机贯穿于整个三年训练中。

作者:杨程鹏 单位:吉林省龙井市老头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