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作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3篇

第一篇

一、学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写作能力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因此,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用的写作能力,无非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有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基本的修辞能力,叙事和说理要明白、晓畅,要能准确自由地表达情感,对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观点,做到有用的同时又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有人对21世纪人的基本素质中的“写作能力”作了如下描述:书写信件和报告时能够准确和详尽地概括一切所需的内容,而且文笔通顺,用词恰当,标点符号用得恰当;懂得修改文字以突出要点和增删内容,以及运用计算机来与人沟通。中职作文内容要求及标准我们侃侃而谈,但中职作文教学实际是什么状况呢。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的中职作文教学面临不小的困境。首先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笔者对所在学校2013年四个所教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96份,收回有效卷185份,综合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在普通中学重视作文教学的情况下,姑且有这么多学生对作文是不喜欢的。而中职学校普遍认为专业第一,学生包括许多老师都认为基础课可有可无,没有真正接受基础课。笔者每次新生第一节课,总让学生畅所欲言,畅谈语文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来中职是来学习专业技术的,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是我初中最讨厌的!”其次是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大部分中职教师还是遵循中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非常关注学生的遣词用句和写作技巧,而忽略他们作文折射出来的生活情趣、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还是以中高考的标准要求他们作文。

学生觉得压力更大,学起来没有任何成就感,趣味索然。三是中职语文教学学时严重不足。2009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基础模块》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但很多学校往往只有60学时左右,如果再减去节假日和学生的实训课,很多班级连60学时也没有达到。例如,语文课本《语文(基本模块)》包含三部分的内容:“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作属于“表达与交流”内容,教学学时建议是20学时。这样能有多少时间去讲授评讲呢?这在时间上限制了教学。许多老师一个学期下来连作文都没有教学与评讲,往往只是应付检查把作文题目一布置,确定上交的时间,最后教师一个分数打发即可,更有甚者,连作文也没有布置。如此情况,学生作文能力谈何提高?

三、中职作文教学的对策

综上所述,为了摆脱现在作文教学的窘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了如下对策,望能抛砖引玉。

(一)赞赏学生,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中职学生的成绩在初中几乎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他们年纪虽然增长,但处于“断乳期”和“人生的第二诞生期”,他们对老师的依恋需要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这种需要可以成为他们学习动机的源泉——努力学习是为了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认可和赞许。教育心理学家把这称为动机的“附属内驱力”。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施与关爱之情,可以驱动学生的“内驱力”。

1.师爱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及作文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是情感迁移最好的概括。宣夏金老师说:“教师应当做什么呢?教师要以爱心为源。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就是爱的灌溉者,让学生心之花瓣快乐地绽放。”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情真意切地引导学生讨论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尽量消除他们的畏惧心,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思考面临的问题,以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一种动作都会给他们带来安慰和鼓舞,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深切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愿望。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作文向教师表露,愿意动笔,愿意去写文章,从而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2.健全作文质量评价标准,赏识激励学生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试用稿)》在2009年《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写作分为“基础写作”与“应用文写作”,确定了作文的表现标准和体现形式,同时还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并非所有因素都能够直接量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十分必要。如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绝不能简单地给个分数,教师审视评价的角度应从一维走向多维,在关注写作技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作业背后折射出来的生活情趣、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包括学生的书写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整洁规范等,都应成为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这规范了一套科学的作文评价标准,形成了正确的作文教学导向,让中职作文教学有了方向标。作文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可以创设平台,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稿件的发表会形成轰动效应,驱使学生更加主动热爱作文。笔者曾多次向《少男少女》以及校刊《交校潮讯》推荐习作,除了作者的喜悦,其他同学认为他人能做到,自己也能。作文教学构成了愉快的写作氛围,效果显著。加拿大精神病理学家冈斯•谢尔耶在各种不同活动条件下所作的大量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的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如果能使学生能看到成功和希望,他们就会爆发出蕴藏在自身的一股巨大的学习力量,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获得成功,又会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强化,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劲头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地提高。

(二)更新观念,突出职业特色

中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让学生带上镣铐跳舞,要因材施教。写作不是单一的环节,要贯穿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使之相互渗透,既使教学内容充实丰富,又使学生学来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又能解决中职教学学时较少的特殊情况,突出职业特色,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教学“阅读与欣赏”中的《我很重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写勉励的话语,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甚至是一篇。中职学生大部分水平较差,这样先从句子过渡到段落再到篇章,层层递进。教师以鼓励为主,只要写出心声的,都给以真诚的鼓励,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提升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在学生沉浸文中,情感共鸣的时候,趁势让学生写一篇人物的作文,作文命题与生活紧密结合,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在45分钟之内当堂写出情深意切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可以折射每位学生处世、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阅读后写下评语和鼓励的话语,虽然辛苦,但与学生有了心的交流,累并快乐着。教学“口语交际”部分,应说写共抓。例如,“口语交际”中的“介绍”部分,应让学生备好稿子或腹稿,到讲台一一介绍,教师进行点评之后,学生兴趣正浓,便可要求学生将其写于纸上,这样一篇真实的作文《自我介绍》即跃于纸上。而在“语言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后的成果,特别是文字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及时整理和总结,这也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锻炼。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随笔练习

如果说作文还带有教师的意愿的话,那么随笔和日记就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堂。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不当堂公布他们的内容,如果教师觉得特别好,想与所有同学分享的时候,一定会征求作者的意见,教师也会真诚地为作文写上自己的评语。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倾诉的隐密空间,每个人都有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秘密,应尊重他们的隐私。于是随笔就成了与学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极其信任地在随笔中敞开心扉,教师也尽其所能地为他们解决情感上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习的得与失、考试的成与败等均会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当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时,教师可以及时地在他们的随笔本上与他们进行沟通。一句及时的鼓励、一句善意的提醒、一句诚意的规劝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重视,也能让学生较快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作文不再畏惧,水平得到锻炼,同时教师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诱发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应用文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但在教学中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迁移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笔者学校,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几周到实训中心进行模块实训。回来当天笔者及时从他们实际出发,让学生上讲台口述实操所得所感,再强调生活学习以及以后工作写总结的重要性,学生有了“内驱力”,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一篇《总结》便顺手拈来,他们在《总结》中总结得与失,提出以后努力的方向,读来让人欣慰。

再如,教学应用文《求职信》的时候,笔者先教会他们怎样准备材料,当堂模拟应聘,学生内心认同求职信的重要,有了爱学乐学的内驱力,不再畏惧文字,而是愿意攻破难关。如此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及时创设情境,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把作文课安排得巧妙、讲得精彩,学生乐学爱写,作文质量的提高就不再是美好的梦想。

作者:龙水花 单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第二篇

一、教师命题还是自由选题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多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十分重视这类作文,认为这是应对中考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命题时,并不知道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习惯,他们遇到这类题目,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苍白无力。反过来,教师不命题,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维的闸门就会打开,往往能写出连老师也料想不到的好文章。记得那年,我带领学生去郊外踏青,游览家乡的淡水湖。回来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想些什么写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赞叹景色的迷人,河山的秀丽,游玩的愉悦……可有一位同学却是这样写的,“郊游回来,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倍感意外,读下去,才明白。

那天郊游时,全班同学都带了方便面、饮料等食品,游玩时,同学们将包装袋、饮料瓶之类的东西扔进湖中,他写道,“如果观赏淡水湖的游客多了,丢下的果皮纸屑将会严重污染水质,湖泊将不再清澈美丽,将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此时此刻,我被震撼了———千万别忽视一颗幼小的心灵。其实,教师让学生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我思考,自行创作,实际上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会变活,语言会变顺,观点会变新。

二、重视阅读还是重视写作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支持“以写作为中心”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写作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抓住了写作,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他们鼓励学生多写作文,除了大作文,还有小作文,除了小作文,还有周记、日记,每周少则一两篇,多则“每天一练”,学生殚精竭虑,疲于应付。这种做法究竟好不好呢?勿庸置疑,写比不写好,多写比少写好。可是没有生活的素材,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很难写出新意。我始终认为,要想写出好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脑海中充盈起来,写文章就水到渠成。

三、客观评分还是激励评分

分数历来是学生追逐的目标,给学生评分是教师的一大难题。一篇作文,放在一位老师面前,可给一个分数,放在另一位教师面前,又可给另一个分数,有时两人评分甚至相差甚远。为什么作文评分会有较大的差距呢?从客观上讲,这与作文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作文往往涉及到审题、选材、立意、语言、构思包括书写等各方面因素,因此,给一篇作文评分做到尺度绝对,显然不符合事实。从主观上讲,与教师的欣赏品味有关,教师的情感导向、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无不在评分过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豪放派不喜欢朴实的文章,务实派不喜欢华丽的文章。

中学教师评分注重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大学教师评分注重看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就算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评出的分数也不同,因此,绝对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值得怀疑。正因为如此,我平时在给作文评分时,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之处,打分时适当给予激励。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如果每次作文不及格,他也许会丧失写作的兴趣,对于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更多地偏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把文章写得更加完美。

作者:徐英庆 单位:安徽潜山

第三篇

一、培养观察能力,重视生活积累

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注入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础,使写作焕发出生命的气息,使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同时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他们,以便他们积累成长的财富,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除此以外,还要大幅度增加写作数量,养成经常写作的好习惯,进行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经常性的课外练笔。在作文练笔中,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能力

要让学生养成坚持积累语言的好习惯。通过摘抄成语、名言警句、优美语段,让学生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通过课前一分钟演讲、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通过造句或通过仿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通过课堂小练笔等方式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妙文、美文。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构思能力

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构思。首先要追求结构完整,即文章有头有尾,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自然,过渡合理,材料安排有层次、不紊乱。其次要力求构思的巧妙。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作家叶文玲说:“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新鲜味才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构思别出心裁呢?可运用彩线穿珠法、巧设悬念法、烘云托月法、片断组合法等巧妙的构思,还要选择自己拿手又适合表达的诸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书信、日记、演讲稿、童话、诊断书、访谈录、起诉状等等文体,学生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最佳的构思方式,段落安排要疏密适宜。

四、立意新颖深刻,让作文迈上新的高度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首先文章的主旨一定要鲜明。文章的主旨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情感、主张,因此主旨一定要鲜明。其次要突破思维定势,力求创新。若能抓住细节,并从自身的独特感悟出发,以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篇文章若能做到“自己心中有,别人脑中无”,若能激活读者的心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若能探求出人生的哲理,给人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启迪,一定是立意深远、高屋建瓴的好文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学会观察社会、分析生活,把自己时刻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去思考,去写作,去修改,去评论,去完善。

作者:王芳 单位:江苏宜兴市高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