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对策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对策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对策探讨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字词积累与运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因此,抓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时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存在着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作文教学功利化、作文教学缺乏规划性且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此,创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可以从初中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着手来开展写作教学,即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把生活化融入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生活化教学;策略作文

历来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作文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助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初中作文教学。对如何开展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乐于表达,力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感受。”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的素材从生活中来,对于学生来说,开展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减少学生在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进而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对此,笔者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谈一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由于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高,因此成为很多教师和考生关注的焦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和写作对象进行写作,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能够完成不同类型的作文,能够进行仿写、续写等。在写作数量上要求45分钟能够完成一篇500字习作,一个学年的作文量不少于140万字。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充分重视并且做出规划。但是从实际来看,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学生“谈文色变”,感到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畏难的心态,教师就要正确认识到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初中课程的设置来看,为了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基本上每周专门安排至少两节作文课,进行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但是,从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惯来看,他们教学的重点还是以应试为主,基本上把重点放在教材中文本内容的教学上,而对于写作教学缺乏专门的安排,甚至出现挤占作文课的现象,这会给学生带来作文不重要的错误认识。

2.作文教学功利化。虽然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教学行为依然存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部分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依然在走“捷径”,即在作文教学中着眼于中考的分数来给学生讲写作的“套路”或者“范例”,更多的是讲授一些写作技巧,如怎样选材、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结尾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训练,这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古代“八股”的写作,导致学生压力更大,写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在写作中出现了应付或者逃避的心理。

3.作文教学缺乏规划性且方法单一。作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眼里的难点,因为它对学生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需要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认知、逻辑思维等方法均达到一定层次才能够按照要求来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这是需要一定的规划和长时间的引导才能够实现的,也就意味着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好规划。但是在实际作文教学的推进中,部分教师还是缺乏细致的规划,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上缺乏渐进性的梯度安排,于是就出现了死板地按照教材要求训练,学生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也出现了教师对写作要求过高,缺乏过渡,学生无从下手等一系列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会严重下降。此外,当前的作文教学形式单一,过于格式化的理论讲解让学生感觉作文离自己的生活甚远,使学生完全束缚在框架中,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规律来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中,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拉近学生和写作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即开展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从而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作文素材积累生活化

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观察是写作的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重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并获得写作的素材。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对校园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从对校园的整体感知到观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让学生在观察之后,安排学生写作题为“我的校园”的作文,让学生运用课上学过的描写景物的手法去写作。这样,通过让学生即兴观察或者有意观察,避免其脱离现实生活,进入编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写作误区,学生因为天天生活、学习在校园中,自然是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接下来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及近,由主到次,从上到下或者由左到右等,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用耳听、鼻闻、手摸、嘴尝等,充分地去感受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并且将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好地诠释“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写观察笔记,写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日记或者周记,并且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情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最可靠的源头活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开展生活性、实践性的相关活动,辅助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初中学生进行写作时,学生感觉作文难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的素材,或者对相关写作内容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特别是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有内容、有真情实感。要想做到这些方面,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如学生回老家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巨大变化,可以从一些小的角度,如道路的变化、饮食的变化等方面着手,鼓励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在节假日,注意积累关于节假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参与各具特色的节日活动。为了给学生提供体验生活、参与生活的素材,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如周末的家庭大扫除活动,或者是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学生在动手参与这样的活动中,也会不自觉地动脑去感受和思考,这就是学生情感的投入。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劳动中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体验到父母的辛苦,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够真正地倾注真情实感于作文之中,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充满生活的气息。同时,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组织一些生活化的活动,如冬季学生最喜欢的就是下雪的天气,教师可以在下雪后开展赏雪、玩雪的活动,可以和学生一起去观察雪后自然界的变化,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堆雪人、打雪仗,一起去扫雪,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活动。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以“冬雪”为主题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去自由创作。因为学生刚刚参与了这样的活动,他们会感觉有很多话想与别人分享,对于这样的写作任务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进行引导,那就是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将生活融入课堂,说与写相结合。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影响很大,所以为了助力学生顺利地投入到写作中,教师可以把生活融入课堂,以说促写。在初中学生的写作中,语言的巧妙应用和主旨的表达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据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固定开展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主题的“三分钟演讲”,如“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文明出行”“小事不小”等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性的演讲,教师锻炼并且指导学生学会针对身边的生活去观察和思考,学会在生活中去反思与感悟。在此基础上,及时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的任务,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辅助写作教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针对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单一的作文讲授方法带来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写作中感觉无从下手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进行作文学习。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情感与认知的相互关系,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引发其情感共鸣的直观情境,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在对命题作文“扶不扶的道德思考”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呈现春晚的小品《扶不扶》,然后再给学生呈现新闻报道中这样的视频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班级的辩论活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设计能够使学生了解写作主题,获得个人的思考方向,之后再要求学生动笔写作,他们就会感觉轻松得多,也觉得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三)作文修改与讲评教学生活化

从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来说,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既有内容也有内涵,也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其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作文写作时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如思路不清、缺乏真情实感等,对此,教师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切忌只是说教章法,脱离实际,而要循循善诱,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找到生活的源头活水,克服写作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进而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传统的作文讲评,往往由教师罗列此次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再读上两篇范文,这样的讲评方式学生兴趣寥寥,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讲评必须有实际生活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琢磨、品析、推敲、表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要尽量和学生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认识上的共鸣,这样的讲评才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学生在进行作文修改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几篇学生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的认知谈一谈怎样进行修改效果更好一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过程不仅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从而通过讲评帮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给学生明确方向。

总之,作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解决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学生与写作之间的距离,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

 

作者:石应虎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教育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