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营造个性化作文教学氛围;充分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有效实行个性化教学策略;合理选择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教学;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在语文课作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展现自我。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营造个性化作文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应该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具备创新思维与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话题,使学生看到这些题目后就会立即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但要想让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就需要合理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写作。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与“学校”相关的题目,如《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我们》等,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构思,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回忆选择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教师要从素材的选择、语言的组织、篇章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思维能转化成文字。叶圣陶说过:“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小学生虽然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此时的作文教学应该以打基础为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1]。我们的生活即使每天都会发生重复的事情,但每天的感受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积极探寻美、发现美,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为写作提供素材、灵感。学生可从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比较观察法,就是从相近的事物中找出异同之处,如麻雀与燕子都属于鸟类,但它们的外形不同、叫声不同,各有各的美;第二,分解观察法,就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先整体后部分等,例如,观察小白兔时,可以先观察它的整体外形特征,然后重点观察它身体各个部位有什么特征;第三,写观察日记,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不需要长篇大论,一两句话也可以,但要记录下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只有成为一个会观察、爱观察的小学生,才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从而写出好文章。
二、充分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有效实行个性化教学策略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是鲜活的个体,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应该开展个性化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把具有相同优势的学生划分为一组,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开展写作教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习作课堂中有收获。分层只是一种手段,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帮助他们打开写作思路,让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的见闻与感受,通过写作让学生感受生活与人生的美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合理选择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会期待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但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各有长处,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2],从最适合的角度入手,抓住学生最突出的点进行评价。第一,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制定合理的标准。作文的体裁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不相同,如进行看图写话时,不仅要写出画面内容,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写一个人时,不仅要写出这个人的体貌特征,还要描写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最好能抓住他的某种特征、做过的某件事情进行描写;写一处景物时,要写出景物的特色;写一次活动时,不仅要记录下活动的过程,还要写出参与活动时人们的表现,并进行场面描写;写说明文,既要保证语言的流畅性,也要遵照一定的顺序;写书信时,则要按规定的格式来写。第二,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学生能发现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所以,教师不能以模糊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写评语,既不能扩大优点,也不能过于犀利。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充分结合语文学科作文教学的实际特征,实现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展现自身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耀明.领异标新二月花:作文个性化教学探微[J].语文月刊,2019(2):46-49.
[2]张欣.初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欧华玲 单位:吴川市梅录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