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学生理性思维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作文教学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作文教学学生理性思维培养

摘要:从事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都认为作文教学中感性思维及理性思维的培养,在目前无法得到平衡。当前学生作文片面追求感性思维,学生作文理性思维匮乏,专家学者意识到这种失衡不利于作文的良性发展,从国外作文教学的启示、国内的社会需求看,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学作文;理性思维

写作中的理性思维是指写作中对写作的主题、谋篇布局有一定的思维安排,并能根据主题、结构,对写作的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方式。写作就是用文字描述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感悟的过程,其本身就是抽象思维与理性思维共同协作的结果。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理性思维处于敏感期,在写作教学上,应开始有意识地加入学生审题、选材、结构安排上的指导。高中阶段,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时期应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注重加强说明文、议论文体的训练。

1为什么要注重作文教学中的理性思维培养

1.1当前中学生作文片面追求感性思维

众所周知文辞优美的文章能得高分,迫于升学压力,教师片面注重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不足。因此,很多文章都呈现出文辞优美,但内容空洞、乏味的现象,更别提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了。长此以往,学生作文素材匮乏、语言匮乏,作文“宿构”成风,语言、材料胡编乱造,与生活实际脱节。可以肯定的是,作文创作可以追求辞藻上的华美,情节上的生动,但作文创作如果如果仅仅是写作者的主观臆想,这无疑是写作教学中的败笔,也背离了“我手写我心”的教学初衷。也有不少学生反映,作文教学中,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后,便不作指导,自己提笔就写,写作前思路是混乱的,写作文完全是为了凑字数、显文采,文章能怎么优美就怎么优美。可想而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通常都存在主题偏离、思路混乱,文章结构安排不当等问题,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辞藻方面有看头外,其他的自己都看不懂,交上去后只会为难老师。这与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忽视学生写作前、写作中的理性思维指导有密切的关系。

1.2专家学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加强理性思维培养

目前记述文写作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偏好于描写、抒情这一类可以穿插在记述文中的文体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素养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作文的文风也偏向于提高作文分数的“文艺腔”。作文考试中说理分析的文章很难出彩,因而无法吸引老师的眼球。这种偏向于作文分数的教学,导致学生作文思维培养的失衡,作文理性思维培养受到忽视,这无疑不利于作文教学的发展。温儒敏教授就很反感这种长期以来的作文感性思维培养的教学,他提出中学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而不是培养文人的教育,主张作文命题不应过于感性,应该增加理性成分,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1]。同时,余党绪老师强调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公民身份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去感受、思考[2],这种公民身份的写作,无疑是注重写作的实用性,强调的是写作要观察、思考,要理性地呈现自己的文字。余党绪老师的这种公民性的作文培养目标和温儒敏教授提倡的有所相同,都注重作文教学人文的培养,都重视作文中理性思维的培养。

1.3国外作文教学注重理性表达的文章

美国注重文章的有效性,有效性说得简单点就是要让读者看得懂,看得懂必然要求写作思路要清晰,富有条理性,在各种文体训练中,尤其注重说明文。德国写作业提倡“练为用”,写作训练中也是实用体裁为主,很少见到风花雪月式的写作训练。日本在战后也提出“传达社会信息需要的写作”。同时国外作文训练比较重视文章的独创性,英国作文训练以表达自我,培养个性和独创性为目的,美国注重独创性的表达。这些都在表明国外作文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1.4社会需求文章的理性化

生活中我们是感性的,我们常常用文字抒发情怀,生活中的文字可以是感性的,但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并不仅仅是抒情性的文字,也可能是一份说明、一份申请或者法律文书之类的。除了生活,我们还要工作,面对更多的是分析报告、产品文书、专业论文、产品说明书等实用文体的写作,整个社会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高于感性思维要求。中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在发展,是理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应对写作理性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学校教育是指向社会的,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要求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法

2.1考试命题的积极引导

作文教学功利化这一现象就目前现状来说难以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倡导考试作文命题方式,让中考高考、尤其是高考发挥它的指挥棒作用,把作文创作从过分关注学生感性思维向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上引导,作文教学不应忽视它作为工具性的一面。从以往的作文考试题型看,作文命题偏向记述文、抒情文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文体的考察,这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上偏向于作文感性思维的培养。我们都知道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感悟、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中高考的作文命题不应长期偏好一种文体。因此,考试命题应该对议论文、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有所考察。

2.2课堂上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2.2.1文本阅读中的训练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古人都知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广泛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各种文章的主题、结合安排,获取写作素材,而且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因此阅读无疑是训练写作思维的第一步。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通过文本主题、结构、段落的分析、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角度思考。例如可以围绕文本中的主题,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多角度分析,循序渐进地深入思考。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写作借鉴,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这比只注重局部或表层语言分析,有更深的探求意义,也更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

2.2.2写作教学中的训练

写作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过程。作文教学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最直接的训练,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转化为可以理解的外部语言,这个转化过程,思维是主要的参与者。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写作前要做好作文审题立意,选取材料,安排好材料详略,构思好整篇文章的整体框架。

2.3课外观察、思考习惯的培养

学生表达条理清晰,思路清晰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多留心日常生活,多观察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可以用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记录时尽量公正、客观地“报道”,报道完毕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真实的记录、深入的思考后,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如果学生在写作前就已经对生活有所观察、思考,那么在写作中他们往往会主动地联系生活。如果学生的文章洋溢着对整个社会、国家,以及个人的人生、他人的人生的思考,那么整篇文章的内容就不会空洞、思想内涵就不会空白,学生的作品也一定是充满了个性、灵魂的文字,而这些无疑是理性思维参与其中的结果。

3结语

当学生能驾驭语言,心灵能超越客观的“物象”,思维能闪耀理性的光芒时,我们的教育才真正算是培养了人格健全的人,这种健全的人会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最坚固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引领全球文明的文化新纪元。总而言之,作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2]余党绪.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基于“公民表达素养”培育的写作教学[J].语文学习,2013,(1).

[3]蔡宗模.作文教学的第三只眼———对国外作文教学研究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9).

[4]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N].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4:72.

[5]胥照方.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2006,(10).

作者:胡婷 彭果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