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教育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教育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

【摘要】当前中职教育发展面临一些难题,如中职招生难的实践困境、中职无用论和消亡论的观点。如何最大限度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塑办学定位、优化布局结构、拓展服务功能是中职教育走出困境、提高社会认可度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中职教育;办学定位;布局调整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作为职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学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困难的境地,尤其是那些不具办学特色、位于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薄弱学校将因生源紧缺而濒临倒闭的尴尬局面。如何走出困境、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是关系中职学校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困境

1.中职招生难。生源减少给中职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招生难。这一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如2009年,北京的139所中职学校中将有11所不再招生。生源不足陷入招生困境。来自北京考试院的数字显示,2010年,本市初中毕业生预计为8.8万人,比去年减少万余人,而中职校招生规模只有2.9万人左右。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许昌幼儿师范学校在一个县招生时发现,全县5500名初中毕业生,被县里的3所普通高中招走了5000名,剩下的500名学生,流的流,走的走,很多都外出打工了,能够被职业学校招至麾下的寥寥无几。2.中职无用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基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办学定位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中职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滞后性已经严重束缚了我国人口技能红利的激发。表现为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乌帕塔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德雷尔曾指出,中国的职业培训过于重视理论和模仿,而德国重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的教学中几乎没有体现。可见,经过2-3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并未掌握一技之长,也不能确保学生将来找到体面的工作,即中职教育并未改变学生脱贫致富的命运成为社会认定中职学校无用论的把柄。3.中职消亡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生源减少、学校规模缩水、学校数量骤减,尤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社会上有一种中职消亡论的声音。一是随着生源的减少,招生困难是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此不少学校将因生源紧缺而濒临倒闭。二是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高端产业制造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据统计,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比例为20%~40%,而我国还不到4%。以发达国家为基准,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在2200万~3300万人之间。可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乃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所以,人们便进一步弱化了中职教育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2014年《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对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而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则是打破中职、高职、大学之间的天花板,搭建彼此之间协调贯通的立交桥,打造让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继续深造、高职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良好平台。为此,不少人便认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渐趋被高职和大学取代。中职消亡论油然而生。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1.重塑中职教育办学定位。从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升级来看。根据当前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在一线的生产实践岗位开展工作,岗位对其技术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不高。如有的企业所反映“我们的一线岗位只要是个人就能干,不需要太多的专业”。除有特殊需求的专业之外,普通专业均可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将奠定其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深造之基础。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整体体系之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质上是多元化人才发展需求的体现,要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人才的成长发展需求。从学生特点来看,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有着技术技能学习的强烈兴趣和需求,为满足这一部分群体学习技术技能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为这部分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奠定了职业基础。2.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1)规模布局结构。在一个不大的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多,各学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条件普遍较差,重复投资问题严重,投资难以集中,即使某学校改善了某专业的办学条件,设备利用率也非常低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应,整体质量都不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所学校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否则将影响整体效益。职业教育需要有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更是如此。如果一所中职学校没有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设备利用率都不高。少办几所,但是每一所都形成一定规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才合理,也有助于整体办学效益提升。(2)地域布局结构。基于区域经济结构设计职业教育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北京的中职所处于的位置和西藏的中职所处得位置是很不同的。应合理布局,重点放在中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江苏职业教育必须加强职教资源统筹,原则上每30万人口设置一所中职学校。除文化艺术体育等学校外,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要达到2000人以上,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达到3500人以上。”(3)专业布局结构。国家可以考虑上移一些技术含量高、技能成长周期长、投入比较大的专业交给高职办,而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只办技术含量低、技能成长周期短、灵活性比较强的服务行业类型的专业教育。3.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拓展。在适龄生源减少的情况下,中职学校不能仅仅盯着初中在校生源,应扩展其服务对象,抓好成人教育、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上岗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挖掘社会其他生源,可以将新生代农民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转岗人员、回炉学习技术技能人员、复转军人及其他社会青年纳入职业院校招生范畴。比如以下服务方向值得考虑。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要承担普通中小学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功能。中等职业教育介入普通教育,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和通用技术教育。二是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服务功能。一谈到职业教育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经济、产业、就业等方面相联系,就职业教育本体功能来说,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但片面强调经济开发,会导致社会生态发展失衡。4.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道路。招生困难,生源减少,全员参与招生,经常会遇到困难。如到初中宣传被撵出,遭遇家长的冷眼。此外,就中职而言,源于一系列生存问题,使得一些校长缺乏全局策划,应急于抢生源、向上要钱;很少去抓内涵建设。应克服专业趋同化、无特色、一窝蜂的局面。与当地行业产业部门合作,明确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开设能够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专业。根据区域产业岗位设置专业,主动适应区域产业需求。5.为中职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在一些调研中了解到,中职毕业生与没有上过中职的的工作者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这也使得中职对于社会家长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尚未体现出职校学生上职校的价值和优势。有的区域,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中90%以上来自农村,男女比例为3:1。近年来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录取报到率很低,不到10%。中职学校学生入学后的流失问题也是困扰职业学校的一个难题。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考试内容方法强化中职生的优势。按照职业教育特点,为提高学生素养,采取“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的考试办法,技能大赛获奖可以加分,获取高水平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加分。也可以扩大直升比例。扩大高职、本科招生中职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生源不足陷入招生困境,北京11所中职校今年停招[N].北京日报,2010.4.22(第010版)

[2]郑红.德国职教重在培养实践能力[N].人民日报,2012.5.9(第22版)

作者:郭思彤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