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学徒制中职教育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受国内职教体制和社会配套条件的限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遭遇了很多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困难,出现了“职校热、企业冷”的窘状,导致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很多与企业相关的环节无法顺利进行。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校内企业仿真车间、组建校内带教师傅队伍和全盘复制学徒参加企业培训与生产过程等举措,解决该模式运行中因缺少企业参与而出现的问题,旨在探索出一条中职学校推广、普及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实践教学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现代学徒制模式以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所瞩目,在中职教育中推广和普及该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且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率。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
由心理学原理可知,人类获得的知识由显性和默会两种组成。显性知识可以从书籍、资料和课堂教学中获得,而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靠生产实践中师傅的口传手授和学徒的模仿、用心领悟以及身临其境的历练来获取。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学生以学徒身份通过参与企业培训和实践,在巩固和掌握显性知识的同时完成对默会知识的建构,以此实现完整的知识学习。这种知识构建的优势填补了中职学校教学的空白,实现了学以致用,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中职教育往往采用“先学习、后就业”的做法,学生普遍享有政府学费补贴待遇和学校毕业“包分配”的承诺,这使学生很难感受到社会就业竞争的压力,因而厌学、缺乏学习动力成为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企业签约学徒”“企业生产实践”和“毕业生就业出口对接”等培养过程,改变了这种“先学习、后就业”的状态,“就业在先”的做法使学生直接体验到就业的艰难。该模式将学生学习情况与“企业签约学徒”“就业”等关联制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认真学习。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提升。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和少量的社会实践,很难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矫正。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使学生能长时间参与企业培训与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岗位职能,获得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养,还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正向构建。
二、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调研分析发现,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普遍存在偏重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偏离了岗位培训初衷,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等问题。
(一)教学偏重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倾向
素质教育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显著特征,在该模式中学生通过校方培养、企业学徒与岗位实践等过程认识和体验社会,并实现其综合素质提升。但对参与该模式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因综合素质不佳,严重影响了其就业和职业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中职教学缺乏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深刻认识,在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行为习惯等重要职业素养的培养,弱化了该模式的素质教育功效。
(二)教学过程偏离岗位培训的初衷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其教学应定位于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当前中职学校实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由于缺少企业的积极参与,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此外,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育的做法,导致基础课程过多,专业技能培训时间过短,使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
随着社会化生产协作的发展,企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化,与企业岗位应用需求相应的人才素质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当前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缺少企业的主导和参与,导致校方很难结合岗位需求变化情况安排与岗位培养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无法实现与企业应用的准确对接。这种对教学内容设定的失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后续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
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困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是当前中职学校推广普及该模式的关键。
(一)构建适应国情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运行机制
由于缺少政府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政策支持,大部分企业普遍不愿参与中职学校的师徒制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校企合作断层的现象,使培养出的学生实践技能匮乏。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中职学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应以校内企业仿真车间和企业资深技术人才组建的校内带教师傅队伍为核心模拟企业真实运作环境,并在校内企业仿真车间中对受训学生实行“企业学徒拜师”“学徒培训”和“学徒参与生产服务”等实践培训,替代该模式中需企业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以此实现“企业学徒+职校学生”的双重培养。
(二)加大职业意识导入力度,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着多数学生和家长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为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培养其职业兴趣和专业爱好,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职业意识导入教育力度,并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评价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目标,以此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校方还应采用学习状态与就业推荐安置挂钩联动的方式,迫使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实践锻炼,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便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三)基于企业岗位要求构建教学体系
为提高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效能并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对教学体系进行了变革与创新。首先,重视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并将该课程培养目标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逐一实现德育工作的细分目标。其次,在教学中增加企业文化等人文传承内容,以此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另外,为适应企业应用技能的快速发展,新进员工均需接受上岗培训,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中应适度减少有关岗位核心能力部分的课程,增加关于职业关键能力的课程,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采用企业标准对学徒培训进行考核评价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中职学校在传统学校考核的基础上应增加企业考核标准,对校内仿真车间的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考评,具体考评内容包括:带教师傅对学徒应知、应会和默会知识的考核,以及对学徒工作态度、工作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和潜能开发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这种将传统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全面检验学徒培训的综合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技能水平。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模式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和默会知识的构建,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有效推进了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该模式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采用校内仿真车间、带教师傅队伍、对学生实施企业培训等举措,对突破因缺少企业参与造成该模式推广运行的瓶颈,以及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十分有效。但是,由于当前该模式实施中企业的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仍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校企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克服当前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进 单位:大连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2011,(31):77-83.
[2]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