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语文能力中职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有效实施教学策略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教师理念问题
语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其他学科不能企及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职业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文化课淡出了中职教育者的视线,走向了边缘位置。学校、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很多语文老师也漠视本学科教学,教学激情日益减弱。教师的平时教学分两种状况:一是为了高考得分而教学;二是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语文课成了“泛语文”或成了“非语文”,使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成为空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育人角度出发,真正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树立大语文观,抛却老套机械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以期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与语文一起成长。
(二)学生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深入人心,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更趋薄弱。开学初期对学生情况摸底调查了解:一个班近一半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很差,不具备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较强朗读能力”,甚至对常见字词的认读理解都出现,对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法知识似是而非,知识面狭窄,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偏低;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死记硬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理解的问题,词不达意,语句表述不完整。虽然他们也都有升学愿望,但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三)教材建设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均为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因为过于强调职场生活,文章内容过于简短、文学价值含量不足,能激发学生情感、思想活动的内容少,达不到听说读写、思维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大多参照其他出版社或普通高中教材,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补充或删减,但所选文章随机性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有效教学,在选取教材方面教师应从教学有效性出发,选取具有实用价值,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文章。文章的难易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需要全新意识
(一)教师要有学生意识
所谓学生意识,就是关注所教授的对象。关注学生理解接受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很多教师因为有升学任务在身,把课堂看成是自己传授知识的宝地,忙着讲授、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更没考虑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总是抱怨学生听讲不认真、学习效果差。实施有效性教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授对象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心理需求,探究学生不听讲的原因,还要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中职教育升学专业学生报考的专业目标非常清晰,所学的专业知识量有限,考点非常明确。因此,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寻求有量、有点,并且存在一个通病,想直接获得具体而明确的答案而不想通过深入思考获得见解。有的教师为了迎合高考,按照教参、练习册公布现成答案。这种做法严重违背语文教学宗旨。在教学中,教师应纠正学生急于求成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准则,无论何种文体教学,必须建立在“学习活动”这个基点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应仅考虑怎么教、怎么学,还要在准确解读文本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利用文本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学有所获。
(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能站在生命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科重要性,不单单为升学考试而教学。语文课程的宗旨在于“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并在这种学习和运用中,熏陶情感,开阔思维,启迪思想,养成终身读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坚决反对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知识、能力、情感。切不可为了成绩偏离教学目标,应把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眼光培养作为重点。每一课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基础。因此,朗读和基本字词的认读、理解不容忽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基本朗读和大量阅读获取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立足教材文本,哪些教哪些不教,哪些作为重点讲授哪些只做点拨,都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宏观把握教材。
(三)实施差别化教学
中职教育升学专业的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易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越来越明确,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自信心越来越足,思维越来越开阔;另一部分学生受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影响,发展变化不大。针对中职教育升学专业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差别化教学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一是可以按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a层和b层。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一般以同桌与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单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分层和探究教学方法的目的、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目标,以增加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层次划分要根据学生意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教学目标。二是设定清晰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公布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b层,能流畅的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a层,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掌握诗歌的内容。
(四)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文本、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课堂上要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启发、交流,让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把以讲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相信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不单纯是对个人进行训练,而是形成正常的社会生活。”如果每一名语文教师都本着这个原则进行教学,就能改变语文教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在丰富求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思想境界、情感能力。
作者:杨学文 单位:锦州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