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育论文

1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将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层次、学生在籍期间可以到企业进行实地实习变成现实。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被推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各种各样的工学结合模式被推广开来,比如顶岗实习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1”模式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课本上的知识一般落后生产实际最少10年,学生拿着学的不太扎实的10年前的知识去就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职业教育改变了传统高中的攻课本、拿高分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边学习边实践,把握本专业的前沿技术知识,把技术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真学习、好就业”。随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新的教育模式一一出现,根据教育界近几年的研究,把校企合作、工学集合的模式分为8种,其中项目驱动模式就是其中一个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学习内容的集中性、实用性、超前性,并且保障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项目驱动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项目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协商来定,它是以项目为双方合作基础的。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既有“2+1”模式中提高实践能力的环节,又有订单式模式就业的保障,在当代市场经济模式下,这种教育模式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伸缩性。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

2.1项目驱动模式的教育方式首先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生的教学项目

把企业所需求的实用性人才与学校相关专业结合,在教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习改革。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求,互派人员到学校和企业任教、培训。其中教师到企业培训就是让教师离开课堂进入生产一线,弥补专任教师在新技术、新理念、新动态方面的缺陷;而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任教,再一次打破常规教学,让企业的技术骨干改变身份,临时成为专任教师,按照市场需求自行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不仅让学生学到真正能赚钱的技术,又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份有力保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及项目所需的物质条件,这也为一向资金不足的学校减轻了负担,不用花费大量的学生实习经费。

2.2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企业应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

企业应该按比例接纳本项目培训的学生,这大大减轻了中职学生的就业难度,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岗位上,实现专业对口;由于学校与企业是合作模式,学校有责任把该项目教学培训的学生优先推荐到签约企业工作,这就解决了大型企业用人难的矛盾,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这也一来,项目驱动模式校企合作使中职学校和签约企业形成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

2.3在市场经济模式的冲刷下,企业和学校同样都要受到市场的冲击。

中职学校现在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资金难的问题,而企业面临着市场挑战的同时,还要承受用人难、用工贵、人员流动等难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了对员工(学生)的需求问题,通过项目驱动模式校企合作这一途径,把中职学校和企业衔接起来,以中职学校和企业为载体,以项目驱动为纽带,把企业和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校企共赢,风险降低。这就间接的把未来的农民工转变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这也是教育事业为国家劳动力培训作出了贡献。

2.4项目驱动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是项目,而项目是由学校和签约企业共同开发和拟定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样的一个专业会因项目不同,教学内容和模式也会不同。现在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尤其是课程改革更为突出,很多学校都在积极编制校本教材,根据专业特色、企业用工要求等因素改编课程内容,这就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适应企业的用工要求。这些改革其实也是以项目为中心而开展工作的,一切工作也都是为项目服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一直是卢龙职教中心的优势专业,从建校以来为京津唐地区各大用工企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焊接技术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6年,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来学校考察,对焊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作出了很高的评价。随后双方共同协商合作事宜,为该企业工程项目培养焊接技术人才。双方协定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校企合作,组织精干力量,根据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技术需求共同研究制定项目教学方案,对本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传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并加大了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中所占比例,全程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工作场景,注重学生对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各种结构焊接技能的练习。

3结语

经过校企双方两年的精心培养,这批学生在经过用工单位的考核后有95%被该单位录取入厂工作,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工作岗位,熟练掌握了各项技能,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骨干,受到了企业领导的一致认可。毕业几年来,在山船重工集团的高度重视和着力培养下,这些毕业生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苦练岗位技能,不断开拓创新,现已成长为山船各重要岗位上优秀的技术骨干,成为了山船重工集团一线工人的中坚力量。这充分体现了项目驱动模式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这一领域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与本校再次开展合作,请学校为该企业继续培养技术应用人才。有了上一次的良好合作做基础,此次校企双方扩大了合作规模,将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到三个专业,主要包括焊接技术应用(焊工)专业、机电技术应用(钳工)专业、农村电气技术(电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毕业后进入该企业顶岗实习,期满合格后聘为正式员工。这是对我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新路这一战略决策正确性的强有力证明,也为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供了样板,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任朝英 乔德卫 刘春光 单位: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