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革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革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革新

一、从注重单纯的“做”转为“做学合一”

(一)知道“为什么要做”

教学中要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教师要把要做的与学生未来职业关联起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做的这个任务或项目与未来工作的关系、它的价值与作用,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做,为做而做。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时,才会产生较强的内驱力,才是一种有意义学习。有的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本次课的任务是做什么,然后分发任务单,教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做,学生全然不知为什么要做些,因而只好盲目地跟着教师做。

(二)掌握“怎样做”

怎么做就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时的一些技能要求、操作方法与策略、操作技巧等方法类知识。现在学校教学中已十分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教学中,都把“怎样做”这类操作方法类知识作为课堂教学是重点,一般教师讲得较清楚,特别是采用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操作视频等,再配合一些操作指导书,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技能操作要领。

(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教学生怎么做过程中,教师都会教给学生一些注意事项、操作规程,要求学生一定要这样做,或只能这样操作等。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呢?这其中的道理、原因也要清楚让学生理解、明白。一般把这类知识称为原理性知识、规律性知识,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真正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学生才会自觉地按操作要求完成任务或项目,在以后工作中自觉遵守操作规范与要求。例如在一次听课时,教师教学生用万用表测交流电压,教师要求学生要选择表头指针接近满刻度偏转2/3的量程,尽管教师特别强调这个操作要求,在接下来的学生操作中,还是有不少学生没按教师讲的做,其原因就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指针接近满刻度偏转2/3的量程,教师始终没讲其中的原由。根据技能学习规律,任何机械地照教师做,学生往往遗忘得快,学生在实践中也不会自觉遵守。

(四)学会“怎么判断做的好不好”

一项任务或项目做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判断做的好不好,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做的任务进行点评。学会判断、学会分析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相当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分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这些也是在“做”中让学生学的重要内容。

(五)善于分析“怎么做会更好”

课堂中学生“做”一般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的,教师也有操作示范,其实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或项目的方法、过程进行优化,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法或策略,达到做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索。如果学生对任务或项目改进的尝试不成功,也没关系,重在过程,重在这种意识与精神的培养。结合做的任务或项目,在做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上述5个方面的内容,才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做中,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做什么决定学什么,怎么做决定怎么学,怎么学决定怎么教。只有把做什么与学什么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才会做得好,学得好,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变化发展,才能够培养知识型发展型的技能人才。

二、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转为通用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课堂教学现象之三:教师往往重知识、技能的教学,忽视通用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般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三个维度描述,其中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教案中描述得很具体,落实得也较好,每次课中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哪些技能点教师很清楚,但课堂教学的目标远不只这些。课堂教学的目标其实是多方面的,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与价值大小也是不同的。根据我们课改多年来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反映出对教学目标价值的不同看法。

知识、技能等是学生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直接需要,理应成为是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也因为这些目标非常显性,具体且可测,成了教学评价、学业考核的主要指标。但教学只关注这些,远远不够,把它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更为不合时宜。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技术更新速度远超人们预期,现在学的许多知识、技能,可能三年或五年就完全淘汰。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善于与人合作交往、表达能力强的人,将来在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像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一些通用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比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价值会更大,这些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对学生未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广泛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对职业的兴趣等)、较强的动机、认真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对于未来社会的人,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持续的兴趣与探究精神。如果我们的教学还仅仅囿于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把生动的学习活动固化为简单的传授,而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兴趣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目中无人”“教中无人”的话,以学生发展为本又怎能落实呢?

课堂教学目标是个有机整体,不同教学目标相辅相成、相得溢彰。知识、技能不是一种外在于个体或强加于个体的被管理、被灌输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可探询、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的探究过程,一种借助反思性实践来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过程。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养成唯一有效的途径也只能是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同时,也只有学生具体了较强的通用能力、较浓厚的兴趣、较强的动机等,才会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变革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学合一,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谭移民 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