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中职教育办学特色及成效

在36年的办学实践中,兵团农广校积极推进务农职工的学历教育、农工科技培训和团场实用人才的培养,先后开办了业余中专、中专后及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开设专业有现代农艺技术、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业与农村用水、棉花加工与检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民间传统工艺等近20个,培养了10余万名中等专业技术和三农经济管理人才,90余万名兵团基层农业从业人员经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和各类岗位证书,为兵团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团场基层干部和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兵团团场农业一线的基层干部、技术人员85%以上都是农广校毕业学员。近年来开设专业类别包括农林牧渔、文化艺术、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四大类,六年来中专招生人数累计达到11082人,其中涉农专业招生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专业人数,现代农艺技术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两大专业所占比例超过90.6%,深度契合兵团第一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同时积极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累计1万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工500余人次,SYB创业培训750名,团场冬春科技大培训5万余人次,培养各类农业实用人才、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超过1.2万余人,为团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办学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农广校立足兵团、扎根团场、服务“三农”,坚持将教学班办到团场一线,按照中央农广校工作总体部署,在兵团教育局的指导和要求下,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工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等兵团农工学历提升计划,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格局,为兵团农业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建设人才。农业历来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兵团农业发展的优势集中表现为生产的规模化、高度机械化、种植科学化和管理组织化,兵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农广校体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16年,兵团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在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作为兵团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是兵团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的基础保障。随着兵团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对基层团场职工素质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因为兵团特殊体制,当前,兵团基层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队伍普遍出现了结构不合理、数量不充足、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能和水平偏低等问题。此外,随着大批兵团老职工的退休,新进人员大多从内地移民而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技能偏低,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认识不到位,对兵团现代大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普遍下降,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职工农业负担重,经济收入不高。兵团农广校招收的学员均来自农牧团场一线职工,他们大多服务于团场农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村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2018年,随着兵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正在进行,在实施团场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分开的过程中,作为办学根基在团场的农广校,在体系建设上,兵团农广校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中职教育办学上亟待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三、新形势下做好农民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在兵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兵团农广校明确职能定位,强化体系办学优势,着力打造兵团职工大学校,树立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开展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和成人远程涉农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思路,不断展现新的风貌,加快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的农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兵团职工队伍素质和结构,积极为新常态下兵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讲责任、守道德”的新型职业农工。

(一)下沉办学重心,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坚持以兵团农工涉农专业教育为主题、以中职学历教育为平台、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积极进行农工教育培训的改革和创新,在实践中探索自身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和谐发展、追求共赢”的办学文化。在稳定中专培养规模的基础上,立足团场,采取“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团场职工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采取灵活措施,把教学班办到团场、办到连队、办到职工的家门口,方便职工就地就近学习。同时充分用好、用实国家助学惠农政策,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育人成效,最大限度地让团场职工享受政策益处,鼓励、引导和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团场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扎实开展“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对各师、团校中“扶贫”“残疾”“低保”“特困”学员进行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确保这些学员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补助。做好学生实习保险工作,2018年对4580名全日制在校生学员全部参加实习责任保险,真正做到中等职业学校参加实习的学员人人参保、应保尽保。

(二)围绕产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

学校以涉农专业建设为优势,适度调整专业结构,在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上突出“农”字,围绕兵团农业办学,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体现兵团特色。适应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适时开设新专业,建设一批地方特点明显的特色专业,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体现兵团特色。2017年新增备案植物保护专业;2018年结合中央农广校中职教育研究课题,结合兵团向南发展的部署,服务“向南发展,围绕南疆对人才的需求”,为更好地帮扶南疆少数民族团场农工脱贫致富,通过认真调研和实地考察,又申报新增三个专业,优先在南疆地区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民族服装与服饰、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进一步扩大了农广校中职教育对社会服务的领域,努力为兵团向南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2011年,兵团农广校结合体系中职办学特点,制定了《兵团农广校教学管理办法》等七个教学管理制度,较为全面地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制度规范。2015年初,学校制定兵团农广校办学章程,建立健全了兵团农广校教育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办法、学籍管理办法、教材管理办法、资助工作管理办法、远程综合办公管理平台管理办法等制度,有效提高了学校招生、学籍、教学、资助、教学检查等各个环节管理的规范化。2017年根据中央农广校印发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形成了一套适合兵团农广校特色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四)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农民教育特点

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时特点组织教学,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冬季时间集中授课,其它时间进行实践教学的方式,符合职工学员生产生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水平,了解职工的学习特点,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组织、跟踪服务等环节,及时把握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运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讲求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和通用性,校领导牵头成立校本教材编委会,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和开发校本教材,经过编写人员多次沟通和反复论证,通过查询大量的数据、搜集丰富的文献材料,认真研究、精心编撰,2017、2018连续两年编写出版了《兵团农广校学员素质教育读本》和《西北地区棉花栽培技术》两本校本教材,正式发行并使用到中专课堂教学中。

(五)强化教学督导,规范教学行为

聚焦课堂,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制定中专教学检查细则,围绕基层校教学情况,成立检查组,以校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领队,实行课堂听课和教学检查工作常态化,集中开展课堂听课、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活动,在常规教学检查的基础上,指导师、团农广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痕迹材料收集和整理,力求在教学上做到有目标、有方法、出成效,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六)围绕教学搞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2017年,申报兵团职业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农广校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做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在中央农广校统开专业的指导下,围绕兵团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以农科专业为优势,稳健地拓展专业的学科分布,进一步探索兵团团场农工职业教育规律和途径。通过专题报告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巩固教学成果,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方面通过教学竞赛促提升,组织开展兵团农广校体系“教学能手”比赛,评选出优秀原创作品参加2018年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兵团农广体系教师再获佳绩,上报的11个优秀作品全部获奖,总获奖率占全国获奖总数的5.82%,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另一方面通过校本培训促成长,建立农广校师资库,印发《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发放农广校教师聘书,组织开展两次校本培训,培训规模达到80余人。开展“信息化管理与教学培训”和“学籍资助管理人员培训”,不仅为农广校教师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及学习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增进了教学一线管理人员感情的交流,增强了凝聚力,达到以培促教、以培促学的目的,培训效果良好。作为兵团唯一一所培养一线农工的职业学校,兵团农广校体系肩负着重任,承载着光荣使命,为努力适应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兵团农广校将继续加快体系建设新步伐,寻找适合职业农民教育的办学途径,凝练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夯实中职教育基石,助力兵团深化改革,努力为团场培育更多的职业化的新型农工,为发展兵团现代农业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朱玉梅 单位:新疆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