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生态化课堂的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生态化课堂的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语文生态化课堂的构建

摘要: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方式,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强行灌输语文知识,不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心理。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借鉴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生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生态化;构建策略

生态学的观点强调,生命作为一种有机体,与周围的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转换。受这一观点启发,教育倡导在所有生命整体与周围环境中形成一种有机联系,最终使他们形成有机整体。中学语文构建生态化课堂,就是在生态学观点的基础上,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统一发展的有机整体,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生态课堂的本质内涵

生态课堂是利用生态学观点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期构建能够持续和谐发展、系统化的课堂形式,其课堂形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完全吻合。具体说就是生态课堂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照顾到学生在个性方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真正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高度统一。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态课堂重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突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生态课堂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1.生态课堂的整体性特征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被视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生态课堂各要素之间通过彼此形成的交互作用,达到彼此相互适应、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塑造,与此同时,学生也通过某种相应方式在教师身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2.生态课堂的开放性特征

课堂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具有开放性。具体说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也就是设定弹性教学目标;第二,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开放的情境和问题,目的是扩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同时,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探究知识的合作者;第三,教学结果具有开放性。对于问题的解决,不设计非此即彼的统一答案,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生态课堂的生成性特征

在生态化课堂中,所谓的生成性属于一种未知特性,并不是经过事先预设的。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针对某些内容故意为学生留白,以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为学生创设发挥和拓展空间,因此,生成可以在课前表现出来;二是生成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主要是在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师生的思维和探究偏离了教师的课前预设,或者是超越了预先设计的教案;三是生成在结果上表现出来。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在非预设之外获得了更好地发展。

三、中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态化

1.构建具有整体性的教学内容

在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系统中,应从小系统的角度看待和构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所包含的语文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课文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在教学内容中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相关的知识与方法,还要注意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应用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注重设计生成性的教学内容

在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系统中,知识本身并不能生长,而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索和研讨,使学生不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和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学的主体,即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换而言之,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能够释放学生原本的自由学习天性,使他们进入到爱学、乐学,乃至于学而不厌的学习生态之中。一般来讲,生成性教学内容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教学内容具有深厚的根基。也就是说教材中的知识紧密联系师生的现实生活,而且教材中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其二,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活动性。一方面,教学内容适合师生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存在很多空白点、短路的地方和回路之处,需要学生去补充、接通、质疑与超越。因此,生成性教学内容是学生生成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载体。

3.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要回归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传统的语文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学生只能死读书、读死书,毫无生命力可言。因此,要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必须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命体之间搭建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把教材中的科学世界与学生所处的生活世界有机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有效循环的生态系统,从而在学生生命体中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自身生命中落地生根,不断增长学生的智慧、提升品德与能力。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态化

1.教学情境生态化

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生态化语文课堂的构建,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持续延伸,进而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求知欲有效挖掘和激发出来,最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教师可以尝试播放有关父亲的歌曲、讲述有关父亲的故事、播放父亲形象的图片或短片来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感情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情境中,从而进一步理解文中的父亲形象,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互动教学的生态化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互动教学法,可使学生充满激情,使课堂保持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生态化的预期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的互动并不等同于教师问、学生答,而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相应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高效和灵活。如在教学文言文《刻舟记》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尝试进行相关物品的雕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实现师生关系的生态化

1.充分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在中学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为了有效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教师必须对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具体和充分的了解,进而实现因材施教,切实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如在教授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鼓励每名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勇敢地说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及时给予中肯的点评,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营造和谐平等的生态课堂氛围

和谐平等的生态课堂氛围的营造,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以平等的朋友、合作者的身份与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这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和独立的,都有着强烈的民主与合作意识。师生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艳.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以议论文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5,(10).

[2]李静.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3]刘华莉.积极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赵媛媛.初中语文生态教学课堂的构建[J].学苑教育,2015,(5).

作者:何玉霞 单位: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