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多元解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多元解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语文多元解读

[摘要]

多元解读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在于其赋予了文学解读更自由宽泛的理解维度。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可以透过作品的写作时代、历史背景和更加丰富人性的感情因素,对作品做出更有个性的阐释。主要对中学语文阅读材料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合理地进行多元解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多元解读;问题;能力培养

随着多元解读的广泛运用,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师对于多元解读的态度应该是,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运用,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同时,也要谨慎避免对文章进行过分解读。

一、多元解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绝对化的多元解读

所谓多元解读,就是指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由于各自不同的主观理解而出现不同阅读结果的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同的主观解读并不是强制性的,即并非每一篇文本都会有明显的多元解读。所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所有文章都企图找到一些与众不同的解读角度的倾向,就是一种绝对化的多元解读。对于一些消息类文章或者说明类的文章,因为其写作意图本身就是简单、单一的,所以并不提倡对这种类型的文章进行多元解读。比如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作者的本意是描述云层和天气之间的关系。要是非要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解读,就存在过分解读的可能性。虽然新课标提倡要进行多元解读,但是绝不能让多元解读变成一种为多元而多元的形式。

2.对文本的错误解读

多元解读讲求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对文本做出多层次解读的可能性。但是多元解读也是在一定解读标准下进行的,并不是对文本随意进行解读。由于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很有可能会利用手中不足的内容对文章下错误的论断,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纠正。比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时,学生由于缺乏对那个时代很多特征的认识,可能会纠结于祥林嫂个人的不幸和脆弱,而忽略了故事中的人物全部具备着时代赋予的悲剧背景。在对很多诗人的田园诗歌进行解读时,如果对诗人本身的经历和选择不清楚,就很难正确解读诗歌的本意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由此可见,多元解读的前提是在有足够的信息和正确的方法下进行的,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二、合理进行多元解读

1.对文本有一个总体把握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阅读者人生经历、审美水平的不同,造成了每个人对于文学作品都有个人的阅读感受,这是由阅读的自由性决定的。但是文本也具有固有的属性,不同的读者在同一部作品中可能会有相似甚至相同的阅读感受,这种共通的感受建立在读者对于文章本身的尊重和理解之上。所以,对于阅读来说,只要对文章的主体有足够的把握,在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以后,就能够具有一种阅读同感的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课堂上强制规定的,而是由文章本身决定的。比如对卡夫卡《变形记》的理解,虽然因为不同的人生体验而对主人公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于导致主人公变化的黑暗制度,是具备一定阅读水平的读者都能够有所感受的。

2.多元解读有一定的方法

对文章进行多元解读,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方法的训练。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更丰富的层次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多元解读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多元解读的教学。第一,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自发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拓宽对文章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二,教师可以将同一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其实在教材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出这种用意。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对于学习把握某种文章的特点很有效果。第三,文学的创作讲求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对于这种空白的不同解读也可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地方。比如在鲁迅的《药》中,最后是谁,出于什么样的理由给坟上送了花,这时就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定接受教参上的说法,而是可以让学生在对文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第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同的情形下,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好的文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多元解读教学来说,不应该让学生简单麻木地阅读文章,而一定要建立在能有不同体验的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多元解读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解读,让阅读教学时刻处在教师可控的范围之内。多元解读是进行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本位。教师在课堂上智慧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多元解读,打开语文教学的新视域,帮助学生重构对于阅读的认识和技巧,最终将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起促进作用。

作者:郑益萍 单位:福建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