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问题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衔接问题
虽然高职招生生源相对比较复杂,可分为普通高考生源、对口单招生源和自主招生生源三个部分,但是总体而言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接受过中学教育,只是学习程度的差异,因此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的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语文是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的课程,中小学的语文以教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训练语文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大学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主体不同,但课程性质始终不变,仍然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高职教育在教学目标上不完全等同于在此之前的语文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不同职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需要注重各个职业的需求,因此还强调应用性。应用性的需求,也存在职业之间的差异,各个职业在工作中口语表达和写作要求的各有所异,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语文学科需求内容的不同也是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比如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商贸英语、市场营销、汽车、水电水利、农林、旅游等,每个专业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高职语文应该适当结合不同专业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才能对于各个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实的作用。因此,高职语文课程总的目标定位为通过文学欣赏和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对于各个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而言,在总体的课程目标之下,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定义大学语文的具体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
课程内容的衔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体系和范文,一是开课形式。我们选择其中的几本教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高职版)》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提示、课文、思考与练习、相关链接、评点以及附录。教材选择了中国古代、现当代的诗歌、散文作为范文选讲,每一篇课文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作简要介绍,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与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可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相关链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评点则是通过点到为止的文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理解,可以供师生共同研讨。孙昕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3版)》分为五个单元: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文学、写作。前四个单元精选古今中外的各种名篇供老师讲解和学生阅读,总结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各自的特点和欣赏,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对于不同体裁特点予以理解。写作单元则从写作的性质、特点、意义、作用、过程和步骤上阐释写作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写作的常用文体,散文、公文、申论、论文,有利于学生既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也能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黄高才编著的《新编大学语文》则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进行编排,按照接受灵魂的洗礼、植根思想的沃土、展开想象的翅膀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四个单元进行组织,每个主题的后面融入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能够在文体理论学习和写作上有所提高。周庆元主编的《大学语文》也是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进行编排。刘金同等主编的《高职语文(上下册)》把中外的名篇以主题的形式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后面加入了写作训练、知识拓展和口语交际等内容,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培养人文素养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以上几本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教材编写体例主要有两种:“选文+写作+口语”和“主题+选文”。这种体例的编排明显可以找到中学语文教材的影子,具有一定延续性,中学的语文教材也是以一个相关的主题选取名篇,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于某一主题有着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融入一些写作和口语交际内容。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中学的选文相对比较简单,篇幅较短,数目较少,高职教材中的选文篇目更多,涉及范围更广,正是高职语文建立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并有深化的表现。除了体例对于中学语文的延续性,范文的选择上也值得商榷。范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职业需求,并非所有优秀的作品都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也不是任何语言表达都能被各种语文水平的人理解,因此范文的选编需针对高职学生身心特点、认知需求进行编排。中学语文侧重于文章,大学语文则侧重于文学,因此高职语文的选文上应该避免与中学语文过多重复,从前面列举的高职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一些问题,如孙昕光编著的《蜀道难》、《声声慢》两篇与中学重复,周庆元本有《沁园春•雪》、《出师表》、《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等篇目是中学教材中出现的篇目,刘金同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鱼我所欲也》、《琵琶行》、《再别康桥》、《雨巷》等是中学教材中选用的篇目,黄高才本中也选用了《雨巷》、《再别康桥》、《海燕》等中学教材的选用篇目,篇目的重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比如中学语文教材的多次修订、编者对于中学教材的熟悉程度等,不能责全求备,但我们可以进行改进,虽然既要有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延续性,但又不能过多重复已有教材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会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适当考虑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篇目的选择,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中西方相关的书论、画论的理论,选择诗中有画的诗文。园林、建筑方面的学生,可以选择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西传统的建筑美学理论。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和地理等相关知识的文章。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关于声音美学的文章,用来表现音乐的诗词等内容。同样的范文,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主要体会琵琶声音的聆听和感悟,了解《霓裳》、《六幺》等古曲,美术专业则能够理解离别之景的构思和想象,服装专业的学生,能够体会古人青衫等服饰的文化背景,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感受有着诗文意境的景点带来的不一样的美感,经典文本中,不同的人可以找到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内容上还要适当融入最新的一些语言文字的内容,比如网络文学、网络语言,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选择,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开课形式上,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由一系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组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必修课。必修课程可以通过范文的解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通过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朗诵、口语、演讲和交际等方面的训练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让学生接触各种应用文体,并了解具体的应用文格式和写作特点。选修课则可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提高,让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深入语文的学习,比如提供新闻写作、教师书法、当代小说研究、影视欣赏等多门语文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的衔接问题
高职学生入学时,整体而言高考分数不是太高,毕竟还是接受了系统的中学教育,其他学生入学时,也或多或少受过一定程度的中学教育,因此,如果高职语文教师还是完全沿用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很难让学生理解高职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差异,所以,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不能再完全照搬中学语文,而是应该既有传承也有突破。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自学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较中学而言,更多,另一方面,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展开教学,不可能对教材面面俱到,而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而言,高职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再迷信教材、迷信权威,不轻信教材,喜欢尝试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渐明白学习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各种因素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一味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是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抛砖引玉,使得学生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欣赏水平,锻炼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建议,让他们能够学会结合自身专业去寻找与自己将来职业规划有着直接关联的语文知识或者口语能力或者写作技巧,学生才会把语文学习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保持一种相对持久的热情,语文的学习既有理论的提升又能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于中学语文的评价建议是,“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但因为中考和高考的限制,没有能够完全实施这一评价机制,现有中学语文评价模式还是以考试为主,同样,高职语文的考试评价制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中学语文的考试模式作为参考,把试题库作为考试的重点,认为客观化的命题可以相对客观、标准地考核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但是语文是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类专业,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否则只会抹杀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客观上也导致了语文的教学陷入了一种困境。所以,评价的目的上,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课程需要相互连贯,依然还是考查学生成为职业者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人文修养。评价内容和方式上,高职语文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了中考和高考的限制,一切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考核的内容。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是评价内容之一,获取资格证书———秘书资格证、汉语水平等级证等是评价内容之一,演讲、辩论等比赛也是评价内容之一,发表文学作品、论文,开办个人展览是评价内容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评价内容之一,总之,一切的评价都应该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目的,这样高职语文的教学就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是使高职语文教学摆脱困境更为合适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存在,它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提升,两者之间在教学性质和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有着一定的延续性,但是也存在差异。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是无本之源,才能契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为高职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作者:石朝辉 段建辉 单位:嘉应学院师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