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德育教育的缺乏
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一)上课时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老套,学生不是主体
众所周知,上课时的主体是学生,现如今课堂中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讲课而已,教师不负责任,包办代替,急功近利。
(二)课程目标不明确
教师对课程的解读并不深入,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并不帮助学生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没有更深的感悟。这就让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只能是无味、枯燥。
二、造成教育现状的原因
造成教育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师一味讲解知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自己的水平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的讲解可以使一无所知的学生得到所需要的知识,所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忘记自己教学语文的目的。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
落后的教育理念、欠佳的教育手段、陈旧的评价机制、不好的校风班风、不良的家教和社会风气都是造成国家教育现状的重要原因。现如今因为政策原因,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里被父母娇生惯养着,所以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也不懂得感恩和奉献,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薄弱,在遇到前所未见的事情时,在选择接受或是拒绝时往往跟随大众,随波逐流,这就是学生自己的自制能力差,并且缺乏长辈的指导。
三、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关爱的心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教师对学生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有关心的爱,如果教师真的做到了,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种爱,同样也会回报教师,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理解,这样就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同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其的关爱就代表着对其学业的肯定,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去完成学业。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如果积极奋进,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让教师更自信于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和学生间应有更多的信任,只有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会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就有了和谐的合作关系。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二)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1.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去阅读,才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受到作者的熏陶,从深处感受到德育的教育。在语文课文的教材中,在一篇语文课文的教材里,文章所表达的有热情洋溢的赞美,也有憎恶,还有对高尚人格的赞叹,以及歌颂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文章都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学科有这些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些优势,更好地结合文章里的道德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在课堂的阅读课文阶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尽量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使其产生共鸣。教师要处理好教材与品德的关系。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依据汉字的基本结构去教育学生,找到其和德育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语文课程里,最主要的还是要使学生加强语文素养,其过程可伴随着德育的渗透,全方面地去培育学生。
(三)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活动因素
1.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多开展各种活动去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行动。通过这些语文课程训练和活动,完成学生的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克服困难的精神。
2.以身作则
同样,在语文教学要注意意向性和方向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行为,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结合起来,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
四、小结
中学对学生一生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在学生形成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应和思想品德课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是道德教育中的体现。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导,循循善诱地塑造学生的美丽心灵。
作者:赵臣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