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不能简单地“以本为本”,教材是死的,但是人的思维是活的。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的条件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所传达的情绪、景色、感觉中来;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表演等多方面能力,调动学生的感官触觉,使其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来。这样不但能够使其高效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内容主旨、文章框架等,还能给予其新鲜的审美触觉,这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例如,在教授《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云的种类、变化过程、对应天气状况等,这些本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到的东西,再经过这样系统、形象的指引,学生的思维顿时打开,对大气变化的理解也更加理性。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规划,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为此,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1.课堂导入法
课堂进入是最难的,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强化学生的第一印象,因此应采取课堂导入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日常生活的新鲜事、名人名言、课文之间的联系等,将要讲授的文章引导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以先导入古代科举制度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够使其认识到这种封建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从而深化对文章的认识。如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将文章的各个细节穿在一起,从而提升课文学习效率。
2.成功体验法
学生内心都有着成功的欲望,成功能够给予学生很大的激励。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使学生将自己的特长、优势表现出来,并给予其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其体验成功的滋味,从而获得学习的激励,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此,教师就要设置课堂活动。在这些课堂活动中,不但要融入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如此才能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思维,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充分与同学互动,形成师生、生生相结合的课堂互动体系。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还能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单枪匹马”灌输式教学的现状,并融入了学生的思维、理解,不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客观需求、知识结构等,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答疑解惑,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着力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更多的互通性,无论是地位、学识,还是认知规律、生活体验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基础,使其进行充分互动,达到的效果远比“一对多”的师生互动要好得多。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游离于学生的互动之外。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融入学生的互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桃花源记》时,就可以根据文章中古今不同理解的词语,来为学生设疑。如文中“妻子”和现在的妻子有什么区别?请在文中找出这类古今异义的词。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对“妻子”充满兴趣,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快地找到这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加深对这些词语的认识。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这为语文带来了新的活力。其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还能播放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它能将静态、单向的教学体系变得更加直观和具象。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激活,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更加深入,将以往难懂的问题变得具体可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三峡》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展示三峡形势的险峻、景色的优美,教师就可以设计幻灯片,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展现“两岸连山,略无缺处”等语句描写的景象,从而解决了学生以往学习的困难。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讲授方式,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总结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然而其在备课、情境设置、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还不是十分完善的,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作者:付桥生 单位:广东省乳源县侯公渡中学
第二篇
一、国内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板块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把语文课程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把学习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高中必修课程把学习内容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块。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课程目标提到通过学习语文,学生首先能达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达到学生能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敏捷应对,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甚至具备演讲和辩论的能力。从中看出,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目标都做出了具体解释与要求。然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并没有把口语交际这块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二)口语交际课堂中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口语表达机会少、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在语文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采用讲授法授课。教师在台上讲解字词,分析文本,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做了许多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章能力的教学工作,分配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形式主要是听教师围绕当天所学课文内容的提问,进行思考后做出简要回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越往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越小,对口语交际的兴趣也随之减弱。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制定,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应该同时具备课堂交流与课外交际的双重能力。但实际情况是,课堂上学生不愿积极地表达,课后与他人谈话内容空泛,缺少文学底蕴。再比如,有些学生可以写出笔触细腻、情节感人的文章,但在实际生活中和他人交往却没有那么顺利,有时甚至害怕与他人交流;有的学生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能过笔试却在面试环节被刷;还有的毕业后参加工作面试,因为做不好自我介绍而与理想工作失之交臂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和我们语文素质教育中忽略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关。
2.口语交际教学没有被纳入课程设置当中,学生缺乏正规的口语交际练习
语文课程一直有阅读课、写作课的设置,却很少有学校设置专门的口语课。在国内,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只能通过试卷分数体现出来。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是三大“巨头”,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分数提高明显。口语交际这一块,由于考试当中没有涉及,并且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考虑到升学率的问题,很少有教师愿意把宝贵的课堂时间专门分配给学生做口语交际训练,更不用说专门把口语交际作为一个课程来教授。
3.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专业理论体系
笔者2013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上,篇名栏下输入“语文口语交际”进行检索,统计出如下数据:按“发表年度”浏览,文章数量从2000年发表的4篇增长到2012年243篇和2013年156篇;按“研究层次”浏览,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大类下有663篇,基础研究307篇,高等教育28篇;按“学科”类别浏览,学前教育2篇,初等教育488篇,中等教育585篇,高等教育1篇;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浏览,共计96篇;按“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浏览,共计4篇。接着输入“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检索,按“发表年度”浏览,文章数量从2000年发表的94篇增长到2012年的2332篇和2013年的1913篇;按“研究层次”浏览,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大类下有7750篇,基础研究3143篇,高等教育448篇;按“学科”类别浏览,学前教育3篇,初等教育4204篇,中等教育8068篇,高等教育4篇;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浏览,共计5164篇;按“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浏览,共计195篇。
4.当今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1)关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越来越被基础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参与语文口语交际研究的人数增多;(2)研究层次大都还只是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理论的上层构建还相当不完整;(3)相比“阅读”“写作”等传统语文教学项目,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远远不及前者,研究内容大多限于现状分析和问题探究,没有形成框架性质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
第一,时展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速度加快,人与人的交际越来越频繁,这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交际共识。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完成不同的交际内容。比如学生在学校,课堂内外要学会和老师同学进行良好的交流;公务人员在单位,要懂得如何和领导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商务人员在谈判场合,要听懂对方条件,精准阐明己方想法等等。作为一个现代人,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生存本领之一。
第二,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处在一个身心发展迅猛、思维想法变化极快的特殊阶段。学会正确的口语交际,有利于他们与周围同龄人顺利、健康地相处。有些时候,因为不懂交流,中学生在交际场合常常不善言辞,更有甚者还羞于表达、手足无措,以至于留下心理阴影。
第三,从个人发展角度,口语交际必不可少。步入社会后,一个人的谈吐往往会给他人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一个拥有很好口才的应聘者和一个说话结巴的应聘者,用人单位往往会把机会给前者;一位拥有丰富学识的教师但是说课能力低下与一位口语表达强、学识稍浅的教师相比,往往是口语表达强、和学生能交流到一起的教师受欢迎。这些例子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口语交际对个人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小觑。
三、如何提高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
(一)设置口语课程
笔者同样在中国知网里把“语文口语课”作为篇名进行了检索,发现把口语课纳入语文课程设置的意见出现在许多篇名含有“语文口语交际”的文章里,可是对如何具体地把口语课带入语文课堂以及如何操作性的文章却没有。在这里,笔者建议,语文课程可以专门设计出“口语交流艺术”课,一周两课时(90分钟),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语音面貌、语言内容、说话态度、语气、姿势等口语交际方面,做出培训与指导。在高中毕业时,语文口语测试加入会考考试中,算作会考成绩。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组建“口语交流艺术”课教师队伍,研发语文口语教材,设计教案,总结教学心得。
(二)借鉴国外语文口语交际课模式,课堂内嵌入口语交际板块
国内语文课堂,可以借鉴西方国家采用的作“报告”的形式来上好口语交际课。所谓“报告”,也就是英文中的“presentation”,其形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给的问题,借助多媒体工具,一边用图片展示主题,一边进行口语演说,这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归纳能力和在众人面前的口语表达能力。这种做报告的形式可以嵌入语文课堂,不用单独设课。教师可通过学生“作报告”的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把自己预习课文时的所想所得做成“报告”在全班面前演说出来。报告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新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内做一个五分钟左右的图片演说报告,每周再做一次总结,让学生们把自己认为做的最好的一次演说报告形成书面文字存档成册。这种嵌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灵活设计,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三)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建议高考加入口语测试环节
说到口语测试,在国内最普遍的就是像雅思、托福考试中的外语口语测试,针对我们母语进行的口语测试,也只有在大学期间参加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针对中学生的口语测试几乎没有,于是这就出现了“断层”现象。有些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初,由于不会说普通话,导致害怕和他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低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口语交际教学而导致的。近日,教育部公布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内容包括将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北京市率先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语文学科将突出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与重要地位,在中高考所占分数大幅提高。2016年,北京市高考科目,语文学科试卷总分更是从150分上调到180分。这一阵改革浪潮正是可以把口语交际教学推向一个重要地位的时机。语文分数上调至180分,多出的30分分配给口语交际测试,这样考核一个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就比较全面了。150分的卷面分,包括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核;30分的口语交际测试,包括学生的普通话、说话逻辑性、交际能力的考核,两种考试方式的结合才能把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贯穿起来。
(四)适当借鉴香港语文考试形式
香港考试分为:写作、现代文阅读、文化问题、聆听理解、说话能力测试、课外阅读。试卷中没有内地常考的注音、辨字、成语、病句,而以阅读写作为主。阅读材料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其中,聆听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在聆听一段说话后,理解说话的内容主旨,分析并了解其用意和立场。说话能力测试分为个人短时间演讲和小组讨论。主考就其“内容”“技巧”“组织”“仪态及其他”四方面评分。题目如“父母以为长期使用电脑是玩物丧志的,请向他们作出辩解”“香港娼妓应否合法化”等。从香港的考试制度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区重视考试的实用性,说话、写作无不体现实用的特点。其中,说话能力测试选择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索、探讨,发表看法、评论。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试卷上反映的只是读写能力,对于听说能力的考查则难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另外考核,如通过平时的课堂反应、课下的人际交流来评定,或单独设考点现场考试。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举办公开演讲、辩论相关口语交际活动。国外中学校方时常邀请社会演讲家到校园为学生举办励志演讲,这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四、总结
在中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的。这几年,虽然口语交际教学已逐渐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其专业性和实用性还待提升。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把口语交际技巧与教材、学生生活结合起来,找到学生兴趣切入点,再灌入知识与技巧。笔者相信随着国家对语文科目重视度的提高,学生将会真正在语文课堂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来获取属于他们的知识与人生体验。
作者:罗?雯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三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学会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式、启发式、谈话式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比如,开展学生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2.再现情境,深化主旨。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使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我对学生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通过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使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变语文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性。
1.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章中人物形象以及多个相关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2.多媒体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狼》时,教师可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引入故事,并让学生分角色给“狼”和“屠夫”配音。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支持。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常态教学质量
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我在讲清说明方法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相关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有关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出其作用。这一设计,既可以训练学生说明方法的判别和运用能力,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锤炼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语言能培育学生思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第二部分“火爆的腰鼓”需要用快节奏渲染一种激越的气氛,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而第三部分“寂静的腰鼓”表现的是一种宁静之美,需用慢节奏来传达。只有和文本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教学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良好探索。广大教师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做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才能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宫宗强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