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教学目标的陈述,就是以某种方式把阅读教学目标表达出来,使学生与教师清楚了解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的主要对象就是阅读教学目标,而陈述的主要目的为: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面前展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以便将教学目标的实际作用充分展现出来。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备多样性,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也有许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表现性目标陈述、行为目标陈述以及格伦兰目标陈述等,依据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以格伦兰目标陈述方式为例,教师在对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陈述时,首先,要阐述文章的认知目标,即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简历与主要作品,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描法,即正面、侧面以及动静结合等,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并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讲出各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其次,要对文章的情感目标予以确定,也就是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父亲”的情感。教师在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陈述的过程中,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点,即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板书呈现
板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呈现方式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目标的板书呈现就是将教学目标书写在黑板上,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对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最终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巩固与强化的目的。另外,板书呈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手段是比较灵活、机动,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依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与调整。总而言之,采取板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阅读教学目标,进而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但是,板书呈现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费时,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十分具体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其书写到黑板上。倘若语文教师未将完整的目标写出来,而仅仅是描述几个关键词,则会使学生无法正确地了解阅读教学目标,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二)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呈现是一种极为便捷、方便的阅读教学目标呈现方式,该种呈现方式便捷、清晰。初中语文教师倘若采取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阅读教学目标,就可以将板书的时间节约下来,教师只要播放或演示即可。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同时还可以确保其拥有更为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与板书呈现方式一样,多媒体呈现方式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即多媒体呈现是一种机械化的呈现方式,这可能造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学生大脑中停留的时间不长,进而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作用。此外,由于多媒体的画面、声音等可能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从而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口头呈现
所谓口头呈现,指的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口头交流的形式,将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的一种方式。口头呈现是一种极为常用的呈现手法。语文教师在采取口头呈现阅读教学目标时,可以依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地导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刺激”。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对“刺激”力度加以调整。虽然口头呈现的方式优势明显,但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口头呈现对语文教师有极高要求,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进而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对教材进行钻研,掌握整体教学内容,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进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与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陈述、呈现方式,这样,初中语文课堂就会具备引导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保证。
作者:刘吉 单位:江西省信丰县万隆中学
第二篇
一、注重主体地位,加强多种对话
教师在阅读对话过程中应扮演何种角色?阅读课我们常见的课堂交流形式是教师主讲,学生接受,与实际意义上的讨论相距甚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聆听,记录,教学成了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无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探讨;讨论变成了公开课上的一种装饰、点缀,只不过使学生为传授者的教学增加环节,作为铺垫形式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流程顺畅一些、教学过程顺利一些……这些情况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主体的感受,只是成了老师个体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感受也是老师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倾听和接受。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成为忠实的听众。除此霸权式的方式,另一种是无所依据的“民主对话”,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既然是民主的,就应该放弃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无所依据的炒热课堂,结果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无法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余,文本的阅读要与学生的认知实际联系起来,加强课前的知人论世的了解,与之相关的资料补充。例如阅读《范进中举》《孔乙己》等反映科举罪恶,八股制式的内容就可与历史课相互联系,查找资料,对于明清口语的了解,课堂上的阅读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的对话。再有课堂上对于科举制度的理解维度也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认知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主导的老师适时的点拨指引帮助即可。
二、提高阅读兴趣,活用方法策略
阅读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兴趣和文本内容有密切关系。低年级对故事性为主的篇章比较感兴趣,高年级的则是热衷于英雄人物的偶像崇拜,所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激发兴趣,从智力和非智力两个因素上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种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注重诵读,突出“读”的重要性
《标准》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教学要突出课堂中读的实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声琅琅是人们对学校的既定印象,那么语文课更应该承担这一重任,朗读就是最好的阵地。良好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要从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符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通过多种媒体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教学中的较高层次。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又有助于理解课文的思路内容,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情感,还可以不定期进行朗读朗诵的比赛,激发参与度,从而转换为文本阅读的兴趣。
2.适当指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的进行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在自我的反复阅读实践中,教师在加以适当的指导,进行周密的安排和选连,结合各个节日,热点问题,课内外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交流会,朗诵赛(现代诗文朗诵),改编课本剧(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等,久而久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能成为学生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实践演练,灵活采用不同阅读教学方法
新教材中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正是最好的阅读教学的例子,在培养学生体悟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本阅读教学中,可灵活使用探究式阅读教学、对话式阅读教学、比较式阅读教学以及自主式阅读教学等方法。如《故乡》的教学,可以采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方法。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本课的几个探究主题,再分组研讨,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一般是一个组一个内容,课后查资料,讨论,整理探究成果。第二三节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中心发言,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多发散思维,教师根据情况再予以补充。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比较、鉴赏、评价,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技巧。
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在课堂上设计学生与于勒进行对话,让学生自己作为见证人陪伴于勒,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菲利普夫妇对于亲人的冷漠与残酷。例如,菲利普夫妇的无情是否有其底层人物的辛酸与无奈,提出自己真实的疑惑和见解。在阅读教学中相似主题,相似文风的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横向比较能力。小说的比较阅读大多是人物形象的比较。在指引学生认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影响的主题中,笔者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联系起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要以生本为基础,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此种制度对文化政治的影响,更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自读课文中则是以学生的“自主式阅读”为主,如与学生年龄经历相仿的《心声》《孤独之旅》,就是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把他们的理解带到课堂交流,把他们的体会写进作文周记,真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杜小康的成长就是学生的成长,不和谐的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就是社会的缩影,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意识。
三、总结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真实地阅读。教师的职能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无定法,常教常思,与时俱进是我们努力前进的方向。
作者:熊小瑛 单位:潮州市城南中学
第三篇
一、如何有效提问
(一)问题的设置要明确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来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引导学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中的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中难以克服,但教学上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它是教学中的绊脚石,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抓难点,体现了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来设置问题,就好像写文章要开门见山,简单利索。
(二)问题的设置要具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阅读,并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这样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很自然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与中心,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问题的设置要具创新意识
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复杂琐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设置问题的不全面,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改革失败的表现。树立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用少量且具有引导作用的主要问题来代替繁杂细碎的次要问题。主要问题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起主导和支持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中,能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评判定型的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语文教师应注意判断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否成为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并注意其和问题答案的评判是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评判死板,那么谈论提问技巧也就毫无价值了。以大家熟悉的寓言为例:一只猴子摘了玉米,往前走,发现了前面地里的大西瓜,于是扔掉了玉米去摘西瓜。走着走着,猴子又看见了一只兔子,于是又扔掉西瓜去追兔子,但兔子跑得很快没有追到。最后,猴子什么也没得到。这个中考题就是让学生就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大多数学生作文的论点都是指责猴子思想不坚定,导致一无所获,只有一篇文章则赞扬猴子积极向上、永不满足,虽然历经挫折但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个论点可以说新颖、独特,但评分教师却给了一个低分,原因是后者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传统的考试题目中,有些题目要么要求死记硬背,要么出一些偏题怪题,几乎和智力竞赛或字谜游戏差不多,答题很容易偏离文章中心,从而出现答题错误的现象。这种试题考查的不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这些题目的答案唯一,也就导致了课堂提问的单一化。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会诱导学生往唯一答案上说。倘若学生说不出标准答案,那教师就只好照本宣科了。我们应当记住:提问的目的应当是了解和激发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说出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
(二)难题中的问题
教师设置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于复杂、困难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不了,只能由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表面上看来完成了提问过程,但其实是在学生的帮助下展现了一下教师的才智。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会养成学生不努力思考的习惯。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难倒学生,也不能让学生不动大脑,最好是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得到答案。
三、 总结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让学生快速地把固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它是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
作者:石永茂 单位:河北省泊头市营子中学
第四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阅读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想象力和问题意识的教学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这一目的,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鼓励学生去发现阅读材料中自己疑惑的地方或者是阅读材料中涉及到一些问题。通过问问题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
例如:在《老王》这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这样说,老师希望大家自己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积极地提出你自己的一些思考或者是问题然后我们大家再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课文。由于教师在阅读开始前的鼓励,学生在阅读完《老王》这篇文章后,就有学生问“老王是作者的邻居还是什么人呢?”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但是大家再想想看,老王仅仅是一个人呢?还是代表着一群拥有着老王那颗金子般心灵的人呢?希望大家沿着这个方向再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也希望大家继续积极提问。”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的气氛得以浓郁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诱导、引发将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继而更好地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开展阅读讲解总是遵循教学大纲将所谓的正确答案进行照本宣科,而学生的很多创造性的理解和富有想象力的认识因为这些“标准答案”而被扼杀。这样的一种情况普遍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极大地损害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所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标准答案引入教学,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究阅读材料所传达出来的内容和情感。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老王》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之中,有不少学生就不赞成老王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学生认为老王这样一个光棍住在破破烂烂的小屋内,一个人孤苦伶仃,尽管他很热心,老实厚道、乐于助人,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幸福的人,而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呢?学生这样的认识有些异类,但是也为学生开阔的理性思维发展提供了可能,更为高效的阅读教学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阅读教学的发展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注意打破当前的阅读教学藩篱,要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另类看法。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阅读教学和推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简翠兰 单位:广东东莞市茶山中学
第五篇
一、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读书
我们平常读书一般是喜欢就去读,读了才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开课之初,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作品的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资料,但切忌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心灵感悟。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种主动接受,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作家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二、注重情感体验阅读
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任何文本都是语言的作品,任何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乃至精巧的结构,都必须依靠语言才能表现出来。反之亦然,初中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领悟也要通过语言这座桥梁。因此,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在阅读教学中就尤为重要。武汉语文教学名师洪镇涛说过:“听、说、读、写,其中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诵读是激活、唤起生命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诵读,对诵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如“书须成诵”,“三分文章七分读”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再创造的感知过程,它既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建构、内化,同时也是文本的言语积淀为学生的语感的过程。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诱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积极地感悟和吸收文本语言,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背影》,先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等,再去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父爱的真情所感动,从而领会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造就完美的人格;而写作教学就是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造就完美的人格。语文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的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积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仿写、改写、补白等。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符合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它既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又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铺设了多彩的立交桥,也树立了阅读、写作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的教学观。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指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阅读效果。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教师可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文章。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使用工具书是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五、总结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的阅读教学优化,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杨小琴 单位:四川省邻水县邻水西天学校
第六篇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
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效果来吸引学生。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将文章转换成直观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与动听的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教学更加富有色彩与动态感,为枯燥的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轻松与愉悦。同时多媒体更能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与意境等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与场景,从而更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使学生展开主动阅读活动。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见解
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走出唯师、唯书的条框限制,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能够将文本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基于文本,产生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因此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展开富有个性的学习,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将文本还原生活、体验生活,再回归于生活,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对文本的肤浅理解,形成个性见解与感悟。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要明确学生不是机器部件,没有整齐划一的特点,他们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基础知识、认知规律、学习水平与生活阅历等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在理解时自然也产生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学生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并不能一步到位,而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或是对学生失去信心,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展开自由交流,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寻找新角度,通过不断地发现差距、修正完善,最终形成深刻的个性见解,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权利。教师的提问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并非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善于质疑,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才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的充分阅读提供时间保证,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还要改变以解决文后问题或解答教师提问为主的单向传递式教学,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与讨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将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感受与见解发表出来,并在学生之间展开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能够准确而流利地发表见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与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部分。
1.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来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更利于学生获取信息,更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思维水平。
2.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阅读与思维是统一的,没有思考的阅读只会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文本,达到真正的理解,更不要说实现个性化阅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通过标记、注释、写读书心得与笔记等方式来将自己在阅读中的各种感悟与见解写下来。
五、总结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精讲精读,要让学生有更多阅读的时间与机会,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将阅读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生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韩志英 单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中心学校
第七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
现在很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成绩,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数理化和英语的学习中,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纵观望去,种种的原因都使的初中生严重缺乏增强人文素养方面的自我要求和主动性,所以现在的初中生没有很好的阅读理解的底子,文学素养更是纸上谈兵,这使得学生在面对阅读试题时根本就没有思路和想法。
2.教材方面
对于现代初中生而言,学校所提供的教学材料是有限的。没有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资料,能提供的与生活相联系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没有现代性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阅读课的兴趣,只是枯燥无味的置于其中,根本达不到任何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汉语是一种广博的语言,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实现心灵的体验和感悟。随着国家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阅读,可以将冰冷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种鲜活的思想,实现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另外,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我阅读和个性阅读,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和培养学生筛选、整理、辨识和应用的本领,这种方式完全符合我国教育背景下培养新时代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是启发学生的关键,所以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改革:首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将自己置身其中,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声文并茂,强化阅读的多样性,将图文和资料背景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教学。最后,教师应该灵活的进行教学,不要只局限现有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的机会,不断增加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2.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授之外,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懂得正确的预习方法。对于语文阅读而言,这是很抽象和枯燥的,学生预习起来往往只是表面化的,并没有深入去理解,渐渐的学生感觉不到预习的重要性,就放弃了这个有效的过程。有效的预习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例如布置一些读后感之类的作业,不断约束学生去做深层次的阅读。其次,学生应当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注重对于一些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3.掌握语文阅读的基本技能
文章有很多的体裁,对于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阅读技能。学生应该学会积累不同体裁的布局以及写作的脉络,重点分析是按照哪类思路展开的文章等。
四、总结
初中是学生学习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改变阅读模式、提高其阅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去阅读,怎么样实现语言文字和情感之间的转换,让学生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享受这个过程,学会怎么样做到有效阅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现代教育的标准。
作者:闫建芳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