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中学语文教育的不足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教学方法陈旧,文化氛围不强
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学生一般是由祖父、祖母或者是外祖父、外祖母照看,学生放学后,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样既无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又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广大中学生一步步远离了缤纷的文学世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然而在此情况下,教师一般采取增加作业量的方法,这更加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2、重视词语,轻视文章情感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通常先讲生字词,帮助学生解决较难的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然后才是讲解课文,这几乎成为了语文课的教学惯例。而这其中的原因,只是因为各种考试要考到这些生字词,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成为所谓的“好教师”。但字词的意义在于使用,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显现出来,脱离文章所描写的具体情境,词语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学生本应获得的情感体验就被淡化了,也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3、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华而不实
在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表上虽然安排着研究性学习课,但实际上是练习课、习题课,只有在领导检查时,这节课被正式上课,像什么问题的研究,什么研究手册,什么调查报告,什么讨论结果,可谓是丰富多彩。但即便是做调查,大多也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研究性课程成为了一种领导观看的形式。而作为新课改的最大亮点,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改变观念,深刻学习它的特点,并踏实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4、自主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只是一个指导者,而非传授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在学习方式、认知结构的健康发展.但是在不少所谓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充斥着不少无聊的讨论和言说。从过去的“一言堂”到现在的“满堂问”、“满堂赞”、“满堂讨论”,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是“好”、“不错”,就是不置可否不过问。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广大农村学生的现状,不要因新课改华丽的外衣,而使学生的自主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性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努力建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5、评价形式的单一和片面
新课改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的,而现行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建立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之上,导致教育评价仍是以选拔为目的,而不是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考试成绩量化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同时,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评价也是重结果而轻过程,仅仅以最终的分数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就造成了语文教育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使学生走到了片面发展的道路。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程,他们在学习中明显存在着“怕”、“呆”、“浮”等弊病,使得他们怕读书、怕作业、怕作文。学习呆板、不灵活、死记硬背,学习中缺乏探索性和好奇性。读书,心不在焉;作文,应付差事,思考,不知所想。总之,不少学生只习惯于利用大脑中现成的知识,而不善于发挥创新精神,独自思考的能力。
作者:邵润虎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