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管窥语文教学中电影资源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对比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最后,杰玛在节目现场打求助电话时,现场外拉提卡激动欣喜,现场内杰玛镇定与感动平行剪辑融合。不同的地点,相同的时间,遥望着美好爱情。观众也能感受到手机两端主人公的激涌心情,同一时间,杰玛的哥哥舍利姆将自己埋在满是钱纸的浴缸中,准备与黑头目同归于尽的画面,与这对恋人的幸福相拥场景交叉剪辑。光明与黑暗相互转换,紧张与感动并存,令人感叹、动容。电影画面的直观呈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两种截然不同情境的感官冲突下,理解对比手法运用之于艺术效果的提升。
之后,笔者又为学生举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例子;还通过该学期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来对这一表现手法进行了具体解读:我望着眼前繁茂的紫藤萝花,回想起十年前紫藤萝凋零的画面,将这两幅图景进行对比,从而凸显眼前之景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从那个万物生长停滞的年代走过后作者内心的轻松与欣喜。无论在电影,还是文学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都在原作品基础上产生了类似于戏剧张力的效果。
因此,学生可以从中产生明确的认识:在写作需要表现紧张的情节之类富有张力的文学情景时,对比手法的运用无疑是上好的选择。
二、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的细小或微小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刻画,无论人物、景物还是场面描写都可在细微之处尽显神采。对人物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心理的细节描写向来是文章分析的重点,通过这些细节,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人物感染力增强,整篇文章也显得更有灵魂性。而电影中的细节往往具有视觉的放大作用,以一个特写镜头或是某组连续镜头中的一个点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让观众在深刻的印象中慢慢品味。我建议学生回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电影中,有着怎样的特写镜头的处理,从而体会细节的作用,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感受细节的魅力。
学生提出了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细节,在1900和爵士乐的始祖JellyRollMorton比拼琴技时,那根被琴弦点燃的香烟特写,宣告着其主人公精湛的琴技;而当1900讲述他不愿意离开船的理由——“我所恐惧的,不是所见的,而是所不见的”,特写镜头定焦在他的眼睛上,他在凝望远方,眼神中充满了迷惑和茫然。1900对于岸上世界的恐惧与向往,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因此,细节与人物的个性,甚至命运息息相关,能够使人于平凡中见惊奇。对照电影呈现的形象感突出的细节,学生领会到了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人物的一个眼神、一段对话,甚至一个语气词都可以成为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人教版鲁迅的《风筝》一文便是极好的细节描写借鉴范文。在课文学习时学生仅仅了解到某一部分运用了哪一方面的描写方法,然而在对细节描写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头看这篇文章,学生才从鲁迅创作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重新品味文中的“我”“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无可把握的悲哀”等心理描写的准确、深刻;“我”折断小兄弟风筝时,将我与小兄弟的神态、动作相对比的细节描写的细腻、生动等等。学生始为文中的精彩细节发出深深的赞叹,并在周记中无一例外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电影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获得了最基本的认知之后,又引导我们更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对写作技巧的运用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利用电影与文学共有的表现方式,借助对电影的解读,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写作技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来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作者:毕姗 单位:北京市广渠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