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学生人文素养在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从教师角度看首先,是指导思想的懈怠轻视。大部分教师注重基础教学,但到了作文教学课时便敷衍草率,甚至没有作文教案。在命题时,出题随意化、老套化,导致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其次,是写作技巧的过度强调。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一味强调议论文、记叙文的结构模式,认为写作教学只要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行,片面强调作文的机械化技巧性训练,忽视了能发挥长远作用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再次,是批语评价的随意草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花了精力完成作品后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但由于时间限制,很多时候教师会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个分数了事,或者草率写上一句不痛不痒的评语,这无形之中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写作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1.尊重个性,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尽相同,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具备宽容的胸襟。学生可以评论国家大事,也可写平凡小事;可以立足现实,也可遨游幻境;可以赞颂美好的生活,也可抨击社会的阴暗。这样才能展现学生最本真的个性体验,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个性观点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否则,就会使学生被束缚在重重的规范之中,泯灭了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2.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和感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开始被要求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却无心发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其实,走在校园里或游览于名胜古迹间,哪怕是一泓清泉或是一片树叶,都可以带来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静心去亲近大自然,捕捉事物的自然之美,心中的细腻情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
3.关注社会,丰富生活阅历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对于学生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但多数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参与社会的能力还不够。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比如,笔者在指导写作取材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从“抢盐风波”、“毒胶囊”、“钓鱼岛事件”、“PM2.5”到“厉行节约”、“奶粉限购令”、“雅安地震”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从而逐步增强关注生活、阅读生活的忧患意识。
4.素材熏陶,注重阅读积累
写作技能的提高不能独立地进行,语文教师应合理地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素材以进行熏陶感染。一方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资源,如司马迁、李白、文天祥等历史人物故事,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名人的言行和诗词文赋来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渠道。譬如2013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探险者与蝴蝶》,原文正是出自2011年第4期的《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重视在阅读中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使内心感染到高尚的气息。
5.有效评价,彰显人文关怀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肩负起在作文中教会学生求知、做人的重要责任,所以教师要改变评判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在实际指导中,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以评促改,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也可以引导学生互批作文,学会与人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甚至可以开办校刊,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此外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周记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指导。精撰的批语、有效地评价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作用。
三、结语
只有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成为更全面、更完美、更成功的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正确处理好“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赵霞 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