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指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从小的方面讲可指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个感悟和认知。通过语文教育将人文知识教授给学生,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可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这同样是新课标下以生为主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语文学科中人文特性与人文知识的教授,使学生能够朝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
人文特征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而语文学科作为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真正展示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才能保障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课文知识。本身文本就是知识和智慧结晶的呈现,在教学中展示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人类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和品质,逐步健全自身的人格品质,使其既能学好语文知识,又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一)真切的主体审美体验性
语文是一种语言艺术,同时也是历代文人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工作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通过课程来教育学生,使得学生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可以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与作者进行时空对话,认真学习语文知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成为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文本是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方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来打动学生,使得语文阅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使至塞上》这节课的时候,由于诗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想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感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歌来激发自身的情感,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
(二)丰富的主体审美想象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平白无奇的话语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利用有限的语言承载更多的情感,这种审美情感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是十分苍白无力的,只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赋予文本各种情感。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通过大胆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来开启情感的大门,使学生的想象能够更加贴合实际,可以说,情感体验是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动力。例如,在讲解《背影》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文章中富含的情感,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几个情节来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在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深入人心,从父亲的背影可以想象出文章中富含的情感,并且对人文性进行补充,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父子之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可以感悟到文章中的感情。
(三)多彩的人本性
大多数的文章是根据作者真实生活改编和创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本是能够将作者的审美体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作者理性和感性的交织,因此,教师在讲解语文课程的时候,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功能性,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体会多彩的人文性。
二、语文学科人文精神内化的实施策略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功能性,同时应该意识到语文学科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可以发挥到极致。
(一)指导学生美读,突出语文学科的主体审美体验
在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为真正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化于心,突出语文学科的主体审美体验性,中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文本阅读之中,品悟文本的文化深意和内涵,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有效地将新课标下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度学习和感悟课文中人物的人文精神,积极地学习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加快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步伐。举例来说,在学习《我爱这土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度阅读课文,切身感受语文学科主体审美体验性。之后,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不断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最后,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将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于心,不断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精神修养和道德修养。
(二)指给学生文本阅读的门径而不是“填鸭”,突出语文学科的审美想象性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师应指给学生文本阅读的门径而不是“填鸭”,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审美想象性,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学习语文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和效果。同时,中学语文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学习见解,使学生能真正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对文本的阅读之中,将人文精神内化于心,促进自身人文精神、文化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由此,使中学生能够在对人文精神的学习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事物辩证观,使其能够摒除不好的思想,以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深度学习语文课程知识。举例来说,在学习《敬业与乐业》这节课时,先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公,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语文学习问题,不断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之后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者心中“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使学生能由此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和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和语文学习水平。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游山西村》这首诗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诗词将优美恬静的画面描写得淋漓尽致,借物言志,让学生也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理解诗词的内容,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提高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
(三)文本分析坚持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多彩的人本性
在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以生为主的重要性,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之中始终坚持人本理念,体现出语文学科多彩的人本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重视人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自己思想行为的重要性,真正将人文精神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之中真正将人文精神内化于心,促进学生文化思想品质的高效提升,使其能获得更好的语文素质。而且教师还需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想法,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人文价值。举例来说,在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品悟文本,分析文本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使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有效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使教师能够通过文本教育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之后,使学生提出各种自己对于精神的想法,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大胆地说出使“精神的三间小屋”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品质,使其能够获得良好的素质。再例如,在讲解《伟大的悲剧》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去感受教材中的人本性和功能性,教师要分析教材中富含人本思想的内容,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多彩人文性。其次,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内容。每一篇文章中都富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代表着作者的特殊情感,在讲解语文课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文章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更加透彻。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对学生人文特性和人文内化知识的教授,可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中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知识,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精神内化策略,使学生能够深度品悟课文中的知识深意,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和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作者:张晓明 单位: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原昆山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