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主旋律影视作品与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共通之处,让主旋律影视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堂,在爱国教育、课文教学、写作培养三方面产生联合点,在现代影视传媒与教师传统讲授有机整合的建构过程中,促进了中学生自我角色的苏醒,促进了国家记忆的有力传承。
关键词:媒介变迁;主旋律影视;中学语文
文化传播媒介的变迁与新时代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相伴而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主旋律影视作品在文化传媒的变迁浪潮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以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为使命,成为时代的画像与传记。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媒介与影视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中学生观察时代的窗口之一。中学语文课堂应该借助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声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接受并弘扬中国价值和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审美与应用并重的艺术形式,电影的题材范围不断扩展,表现手段越发多元,呈现出和教育属性联系紧密的美学意蕴……”[1]当影视教学替代了枯燥的语言描述与讲解,学生的学习模式、兴趣、效果、课堂容量及生动性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时代媒介变迁的浪潮中,主旋律影视作品与时代同脉相连,传播着更多的中国话语,体现着更多的中国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主旋律影视作品进入语文课堂,不仅有助于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领与塑造作用。“电影化视觉传播本身蕴含着对视觉秩序的建构、对美学语法的想象。在多元表达中彰显爱国主义的内涵与价值,从而达到叙事、表意、传情的有机统一。”[2]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教材,选择相关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选入了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当苦难的土地交织期望与信仰,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诗人吟唱出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张凯丽的朗诵视频,以此纠正学生的朗读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如何通过轻重音、语调变化等朗读技巧,更好地表达出诗歌的爱国情感。教师还可以从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剪辑一些视频,让学生具体感知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簇新的理想”“绯红的黎明”等,促使学生了解历史、珍惜当下、热爱祖国。八年级上册选入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同名影视剧,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阅读理解这部名著,从而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
二、作为课文教学的有益补充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教会学生学习文字符号与普遍意义上的语言规范固然重要,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获取历史与生活经验、关注感性认识与情感体验同样不容忽视。统编语文教材选入了一些与国家历史、榜样人物相关的课文,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作为这些课文教学设计与课堂学习的补充材料。七年级下册选入了杨振宁先生所写的传记文章《邓稼先》,作者回顾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饱含深情地介绍了邓稼先的主要科研成果与爱国事迹,并设想“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2009 年,王冀邢导演的传记电影《邓稼先》上映,作为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以 1958 年邓稼先受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时间起点,讲述了“两弹元勋”无私奉献的一生。同时,《国家记忆》《绝密往事》《大师》等央视纪录片中都有邓稼先的事迹,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课文的辅助资料。课文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授,学生只是完成了相关字词和主人公事迹的学习,认识比较肤浅。如果能够结合主旋律影视作品,学生便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等感受到一个更为立体形象的邓稼先人物形象。邓稼先忠诚纯正的品格、致力科研的决心、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八年级下册选入了贺敬之的《回延安》,这首诗发表于 1956 年,时值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革命摇篮与第二故乡延安,他将陕北信天游的特点融进作品,回忆延安、赞颂延安。学生由于缺乏和作者相似的生活经验,较难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辅以相关的影像资料,如央视纪录片《延安十三年》《回望延安》《延安延安》《延安精神代代传》等,学生便可以直观地看到“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宝塔山”“枣园”等诗歌中的意象;可以形象地感知“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的生活;可以生动地体验“亲山亲水有亲人”“母亲延安换新衣”等饱含的真挚情感与喜悦氛围。主旋律影视作品与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之外的信息。同时声音与图像所传递出的年代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观察能力。
三、助力写作教学
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避免空洞刻板模式化的写作套路,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找到写作的价值与意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优质的文化资源,通常选题较好、艺术水平高、思想教育性强,将其融入中学语文写作课堂,可以增加学习案例的多样性与生动性。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程写作目标是“学会记事”,电影有较为成熟的叙事理论,可以引导学生向一些叙事得宜的优质影视作品学习如何记事。如电影《建国大业》采用以时间为导向,以情节因果为逻辑的线性叙事方法,在逻辑表达与叙事节奏的配合下将故事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正好适合作为学生学习基础顺叙方法的影视教材。另外,一些主旋律影视作品将故事情节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重组与整合,如采用“结局式开头”“回想”等方式安排情节,这与写作中的“倒叙”与“插叙”异曲同工,教师可以将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写作课堂,生动形象地诠释写作中的三种主要记事方法。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课程的目标是“如何突出中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课程的目标是“怎样选材”,两者存在因果依存关系,因为选材得当可以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这两课可以引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来设计教学,影片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七个故事:“开国典礼前夜”“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奥运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祖国”“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这七个故事选材十分经典,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具有国人的共同情感表达与价值追求。教师可以之为例,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选取故事情节,如何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聚焦共同的主题,并将主题始终贯穿在叙事之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课程的目标是“写出人物精神”,第三单元写作课程的目标是“抓住细节”。记人叙事是中学写作的重点之一,如何让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更加鲜活饱满是学习的难点,而电影常常通过表情、动作及神态等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传达人物精神,所以可将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写作课堂的学习案例。如电影《攀登者》中有一些出色的细节场景,1960 年西方国家拒绝认可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后,方五洲去烧锅炉,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他仍然创造条件练习体能,从未丢弃为国登山的梦想,很好地阐释了影片所要表达的登山精神与爱国情怀。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中学语文写作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体验丰富的人生情感,模仿成熟的表达技巧,从而逐步寻找到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四、结语
结合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中学语文课堂,将影像与文字有机整合,有助于改变原来的单一授课模式与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完成由传授知识到引发思考的转变,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两者都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新的理解,让“哈姆雷特”在每个读者心目中都具有个性特点,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结合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中学语文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苏醒。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从不同角度揣摩语言文字所传递的内容及情感,从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与人文情感体验的主体。结合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中学语文课堂,还促进了国家记忆的传承。“在主旋律电影的话题体系编排中,可见的画面与无声的诉说共同构成对国家的敬畏、认同和传承。”[3]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时代的镜子,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运用现代技术,更应弘扬时代精神,传承国家记忆。
参考文献:
[1]沈迪 . 新世纪教育题材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意蕴与育人应用[J]. 文艺争鸣 ,2021(02).
[2]梁庆婷 , 于欢 . 新时代主旋律纪录片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10).
[3]邹韵婕 , 刘泽溪 . 仪式观下的集体记忆建构——以部分主旋律电影为例[J]. 青年记者 ,2020(36).
作者:孟祥梁 李玥锐 方唐多多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